古典诗词三平头三平尾三仄尾怎么讲?
旧体诗中的平仄排列有多种组合,有个组合是律句,有的组合是律句的变格或者拗体,有的则不是律句。
抛开古体诗,单说格律诗(近体诗)。
三平头,在有些句式中不是律句,在有的句式中是律句。
三平尾,是大忌。
三仄尾,是律句正常的变格,不算诗病。
一、三平头
1、律句有四种句式,以五言律句为例:
a、平平平仄仄,
这一种的第一个字可以平仄两用,三平头当然没有问题。例如杜甫的五律《龙门》,: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首句就是三平头,很正常。
b、平平仄仄平,
这种句式的第三个字,是平仄不拘的,也可以:平平平仄平。例如杜甫的五律《送韦书记赴安西》:
夫子欻通贵,云泥相望悬。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
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苍然。
云泥相望悬、公车留二年,都是平平平仄平。三平头也很正常。
c、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两种句式,都是仄起,当然不可以三平头了。
2、七言律句
七言律句也是四种,就是五言律句在前面加了两个平仄相反的字,但是七律第一字都是平仄不拘的,所以三平头也常见。
a、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三个字都是可平可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可以是平平平仄仄平平。例如:
《题张氏隐居二首之一》唐代: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春山无伴独相求,平平平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同样,第一、三个字都是可平可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可以是:平平平仄平平仄 。例如李商隐七律《南朝》 :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谁言琼树朝朝见,平平平仄平平仄 。
c、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两种仄起的句式,当然不能三平头。
小结:可见,在格律诗平起的句式中,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有两种句式是可以三平头的。
二、三平尾
三平尾,又叫做三平调,就是结尾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句式是格律诗的大忌,因此有这种句式的诗,一般都会归为古体诗而不是近体诗。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只有”春“字出律,形成了三平尾,夜静春山空,仄仄平平平。否则也是一首近体的五绝。
三、三仄尾
平平平仄仄,如果是: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这种句式在格律诗中太常见了,被视为律句的常用变格。
五律,例如刘禹锡的《岁夜咏怀》第一句: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弥年不得意,平平仄仄仄。
七律,例如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第七句: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惆怅无因见范蠡,中仄平平仄仄仄。
李商隐七律《流莺》第七句: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曾苦伤春不忍听,中仄平平仄仄仄。
结束语
三平头,不是什么诗病。不过五七律中,要注意避免”四平头“,这是指每一句的前两个字雷同。
三仄尾,是格律诗常见变格。不需要有意规避。
三平尾,是格律诗的大忌,作律诗要注意规避。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