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大师叶卫的成功可以复刻吗?哪三个选择成就了他的名气 | 专访叶卫

全球烘焙指南采访的第21位有烘焙故事的人

叶卫(louie ye)

(WACS)世厨联认证国际裁判;

中国烹饪协会注册中国烹饪大师;

WORLD PASTRY CUP甜点世界杯中国赛区组委会主席;

中国西点顶厨俱乐部TPCC主席;

FHC中国国际甜品烘焙大赛组委会主席;

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西餐专委会常务副主席;

中国饭店协会西餐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国家甜品队教练;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叶卫对于中国甜品圈的意义不能一言以蔽之。

较为人知的。他是最早参加世界糕点锦标赛并获得名次的华人,也是世界巧克力大赛首位中国裁判。

不为人知的。他是现象级梦龙快闪店操盘手,上海新世界热门打卡地幻品掌门人。与此同时,他也是因坚持职业教育免费化,而关闭顶厨实体学院的“失败”老板。

叶卫生命的正面和反面,都是轰轰烈烈,甚至过于脍炙人口。而让叶卫成为叶卫的,是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能摆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低位时不好高骛远,在高位时不沾沾自喜。

位置1:孩子和学生

勇于接受他人的托举

叶卫人生中唯二的幸运点来自于父母和老师。依托这两个锚点,他看到了甜品世界的入口。

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却可以用半个月的鸡蛋配额制作失败戚风而不被打骂。可以在每一天享用老奶油蛋糕。也可以在90年代,成为中国第一批吃到汉堡橙片的人。手头是不宽裕的,但是父母对于叶卫的爱和支持是宽裕的。

如果生在今天,叶卫,也许会效仿自己的母亲成为一名工程师。然而,在1985年,因着教育资源短缺,更是因为长辈们的远见。叶卫放弃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而是开始在太平洋大饭店数25美金的猫眼,跟着新加坡人学习系统裱花。

也是在这个时期,叶卫从认真做孩子,转换成认真做学生。他开始积极地参与各类大赛,结识全新的生命托举者。

第一次比赛理所应当地失败了。而让叶卫失落的不是低分,而且与当时的评委,也是之后的启蒙人艾瑞克没有产生深刻的交集。

他清楚地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生命有门板,那么就用硬性社交撬开它。为了成为艾瑞克的学生,他逼迫自己出入厨师俱乐部,期冀可以偶遇这位代表当时先进甜品技术的师傅。

上海就这么大,甜品圈就这么小。艾瑞克必然被年少的叶卫围堵到,他的甜品之路开始开挂。从容器收集,到原材料选择,最终到比赛作品运输,事无巨细。叶卫的自驱力,是他能一直寻到领路人的重要内因。

羽翼不丰,就不要轻装简行。

年少时,需要的是不意气用事。需要的是聪慧地从周边环境拿走自身所需。需要的是学会人的社交属性,并在不断地交汇中,一直成为学生,一直汲取养分。

位置2:打工人

成为米其林餐厅的“卷王”

叶卫是一个随时可以停下享受成就,却一直逼迫自己在路上的狠人。

当在酒店系如鱼得水之后,他开始寻求新的磨练和打击。比如挑战成为第一位中国籍的米其林餐厅主厨。

能在米其林能熬过十年的都是卷王,更何况是在中国的外滩3号。

不同于国外一二人小聚的习惯。中国人更喜欢多人用餐。这意味着,大多数时候,叶卫和他的团队需要同时,精准,无失误地准备五份以上的盘式套餐。其中一份出现制作和摆盘的失误就要全部重来。

在2平米一个人的狭小后厨,每个人都是机器。【最好玩的就是比赛谁睡的少。听起来最带劲的就是不停响起的摧菜铃声。】

如今被诟病的996,对于那时候的叶卫就是福报。每天实打实地工作17个小时,才是米其林师傅常态,而叶卫则是这个体系里最内卷的一个人。

也是从米其林时期开始,叶卫不得不脱离比赛体系,不得不开始重新认识甜品。

叶卫品牌【幻品】的盘式甜品

对于市面上流通的甜品,艺术性不应该是最重要的,更多的应该是激发味觉荷尔蒙。与其花费一周制作一份糖艺装饰的生日蛋糕,不如将心思从炫技挪到口味上来。chef有chef的职责,请心无旁骛地制作美味。

艺术请留给艺术家,甜品的概念请归位吧。

位置3:叶卫

最好不要做天才

现在的叶卫,将自主品牌幻品的线上线下运营交给了专业的经理人,继续摆放好自己的师傅定位,专心于每一季度的产品研发。创建TPCC中国西点顶厨俱乐部,从师傅中来,注定也会回到师傅群体中去。

也开始努力带后辈,就像当年自己的导师艾瑞克一样,给后浪们事无巨细的无偿职业教导。积极筹备国内国际烘焙赛事,让更多人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炫技舞台。在他的努力下,FHC西点烘焙大赛从烹饪大赛中独立出来,变成了自成一体的洲际赛事。而在协助中国选手走出国门的事情上,叶卫更是加紧了步伐。

从被他人庇护,到庇护他人。叶卫走过酒店系,趟过米其林,拿奖到手软,也开了自己的店,玩过了烘焙学校,培养了晚生,叶卫得出的最后结论是最好不要做天才。

世俗的成功往往与天才背道而驰。

从低级跳到高级,普通人一步步走,会慢慢积累社会资源,人际关系,在磕磕碰碰中收获教训。而一步登天的人,缺少了中间的细节,大多数是需要回炉重造的。

叶卫提到一个聪慧的徒弟,在门店师傅,企业研发,酒店chef三个道路上反复横跳,总想着近路包抄,不知道坚持的意义,在每一段职业生涯里都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却三处碰壁,从年轻有为到被末流淘汰。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人生最大的捷径也许便是按部就班。就像跑一趟马拉松,跑的越久疼痛的地方越多,但只有坚持跑下去,之前的疼痛才值得。

 人物三问 

Q:为什么师傅开店往往成少败多?

叶:师傅起于技术,而困于技术。开店不只是需要好的产品,更多的往往是行业外的社会资源。

Q:如何看待烘焙行业技术的价值差异?

叶:师傅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只会一样东西不得不做师傅的,我们称为手艺人。另外一些,他们有着开阔的眼界,知道如何去发散思维。不断地通过破局让社会看到自己的其他的价值,这类人可以称为匠人。匠人和手艺人之间的财富差距,是理所应当的。

Q:是否支持现在年轻师傅当网红呢?

叶:打造网红那是资本该干的事。网红是极度偶然的产物。只有头部的红人才能分得利润,其他也只不过是互联网的打工人而已。打造网红,那是连资本都掌握不了的财富密码,我认为不可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