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母亲闹矛盾,父亲调和遇难关:妻子和儿子,只能二选一
文/源说情感
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在我的认识中,这里的“母丑”涵盖很多方面。
这其中就包括长相、性格、慈恶程度等等。
无论父母有多明显的缺陷,作为子女,也要遵循最基本的孝道。
但是,当“母丑”成为客观事实,无疑会给子女造成很多困扰。
因此,父母是一个家庭的风水。
父母明智,家则兴旺;父母愚钝,家则衰亡。
01.
很多年来,林先生心里一直有块心病。
六十多岁的他,原本可以像其他同龄人一样,过上儿孙满堂、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可现实是,因为他的妻儿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这个三口之家分崩离析。
据他所说,儿子一直在外地打工,差不多七年时间没有回来过。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妻子李女士去找过儿子小李,却遭到后者的冷眼无视:
“你是谁?我认识你吗?”
小李的冷漠态度,让李女士心如刀绞。
相比之下,林先生与小李之间的关系还算合得来。
发信息给小李,他也回;打电话给小李,他也接。
可唯独一点,小李因为李女士的缘故,就是不肯回家。
无论林先生如何苦口婆心地劝他,小李就认定一点:
“只要她在家一天,我就永远不会回来。”
小李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给林先生施加难以承受的压力。
他侧面表达的意思就是,要么选妻子,要么选儿子,两者之间只能二选一。
眼看妻儿的关系已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可林先生对此也无可奈何。
备受煎熬的他,曾多次有过轻生的念头。
可心里一丝丝的团圆念想,又多次将林先生从寻死的边缘拉了回来。
就这样,老两口和儿子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彼此僵持着。
02.
每到过年的时候,都是林先生和李女士最难受的时候。
别人家的子女,每到这个关口都会回来与家人团聚。
可自己家里,每年都是两个老人独守空巢。
这种心理落差,常常折磨得两位老人痛苦不堪。
更难受的是,自己儿子常年在外不回家,邻居们也爱在背后说闲话。
这无疑又加重了两位老人的心理负担。
有一年,林先生因过度思念儿子,连续几天以泪洗面。
李女士见到后于心不忍,决定和丈夫主动去找儿子过年。
为此,他们大包小包地带了很多年货,踏上与儿子团聚的“征途”。
出门的时候,邻居好奇地问他们要去哪里。
老两口脸上带着高兴的神情,骗他们说儿子叫着去外地过年。
其实,两位老人心里是真的高兴。
就好像,虽然这不是儿子的意愿,但只要我们主动,一切矛盾都会烟消云散。
在林先生看来,儿子和妻子之间固然是矛盾重重,可好在他和自己的关系并未割裂。
就算他们母子有着深仇大恨,他坚信看在他的面子上彼此都会各退一步。
更何况,眼看着就要过年了。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儿子心里纵使有万般不肯,也会慢慢释然。
可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儿子的狠心程度,超出了两位老人的想象。
03.
为了与儿子团聚,两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不远万里、不辞辛劳地到达目的地。
他们挑着备好的年货,找到了儿子小李工作的单位。
单位的主任有副热心肠,知道他们是小李的家人后,便主动接待这老两口。
又是端茶、又是唠嗑,之前还主动帮他们挑东西。
见到主任如此热情,两位老人的心里莫名地泛起一阵酸楚。
自己的亲儿子,有时还不如一个外人。
暂时安顿好后,两位老人试着联系儿子,可对方多次拒接电话。
无奈之下,主任只能帮着联系,可得到的回答是:“我不见,叫他们回去吧。”
主任不死心,义正严词地训斥他。
可小李就像不怕开水烫得“死猪”,态度始终如一。
为此,小李还专门躲起来,不让父母找到自己。
既来之,则安之,虽然儿子态度冷漠,两位老人也不想就此放弃。
正好,单位的一位师傅要回家过年,又见老人可怜,便将自己的宿舍让给他们住下。
这一住,就住到来年的正月初,在此期间,小李从未出现在两位老人的眼前。
儿子如此狠心,让两位老人心如死灰。
李女士暗恨,自己生这个儿子究竟有什么用,好不容易养大,却落得个不认的下场。
引人愤慨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感到好奇。
他们母子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才导致原本亲昵的关系变得如此剑拔弩张?
04.
细究之下才发现,小李对李女士的冷漠并不是无缘无故。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李女士的脾气过于暴躁,导致母子关系出现隔阂。
为了将自己的冷漠合理化,小李倒出了很多让他难以忍受的往事。
第一,他觉得母亲对爷爷奶奶并不好,搞得婆媳关系持续恶化;
第二,母亲曾经公然与领导对骂,导致丢了工作,被迫下岗;
第三,母亲处理不好邻里关系,时常和邻居为了一点小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最让小李难以忍受的是,母亲曾经为了几毛钱,搅乱了家里的平静生活。
有一次,一个小混混用过李女士店里的公用电话后不给钱。
林先生为了不得罪人,就告知对方不用付,哪知李女士依旧不依不挠,还出言不逊。
这种做法激怒了小混混,导致双方发生肢体冲突。
最终,林先生被混混打伤,住进了医院。
总而言之,小李认为母亲的坏脾气,给自己乃至家庭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对于这点,就连林先生也选择站在儿子这边,认同他的说法。
看到丈夫和儿子不理解自己,李女士心里委屈不已。
儿子说自己对爷爷奶奶不好,但自己平时也会给他们过生日、买东西。
反观自己儿子,哪怕现在已经33岁,这些事他一件也没做过。
不仅如此,和混混爆发冲突那次,李女士直言自己就靠这个赚钱,
如果人人都像那个混混一样,她拿什么养活家人?那个混混该将就吗?
李女士倍感寒心,觉得他们对自己过于苛刻,看不到她为家庭的付出。
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哀,也是一个家庭的悲哀。
05.
然而,上述事件仅仅只是母子关系割裂的铺垫,并非真正的导火索。
有一年,李女士因自家店面的租期问题,和租户发生了严重冲突。
店面快要到期的时候,李女士不想让租户续租。
双方就这个问题争执不下,导致场面逐渐失控,甚至大打出手。
挨打之后,租户的态度依旧不改,无奈的李女士只能寻求法律援助。
没成想,租户恼羞成怒,直接跑到林先生跟前以人身威胁,逼迫他们撤销诉状。
为了安全着想,林先生只得劝说李女士向租户妥协,而李女士也做出了让步。
同样是为了家人,李女士勉强同意再给租户续租一年。
小李当时在外地打工,听说母亲被租户打的消息,他直言一点都不意外。
在他看来,母亲的脾气这么坏,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虽然心里有些不屑,但他还是特地赶了回来,目的只为彻底地息事宁人。
他以父亲林先生的名义,和租户背地里签订了附属协议。
本来租期只有一年,但被小李延长至三年。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女士都被蒙在鼓里,直到她无意中发现,整个人顿觉气愤不已。
她心想,自己被租户打过,家人不帮着自己也就算了,还要这般讨好对方。
更何况,他们之间爆发过这样的冲突,
李女士只觉得和对方多合作一天,这心里的疙瘩就越大。
没多想,李女士直接打电话质问小李,为什么这么做。
可小李也没个好气,母子俩发生激烈争吵。
回想起以前的种种,小李觉得母亲实在是不可理喻,一气之下不再认她。
06.
看完这个故事,真替李女士感到不值。
在我眼里,她就像一个男人,什么事情都冲在最前面。
而家里真正的男人,一个意气用事,一个懦弱逃避。
面对家庭的分崩离析,小李只会选择置气,而林先生动不动就想着轻生。
对于逃避责任这点,父子俩真算是一脉相承。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李女士心里的苦也就不言而喻。
诚然,她的脾气确实很差,但“罪不至死”。
她做的事,在旁人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值得原谅的。
作为儿子,小李多次吐槽自己母亲因为一点小事如何如何。
殊不知,自己也正在为一些小事和母亲堵没必要的气,而这一堵居然就是七年多。
有句话叫“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的头发白了,也就意味着子女们该放下成见了。
别等到他们真的离去,才认识到自己浪费了多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