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余字的网球教学原理

网球教学原理
------感觉论一小时教会你打网球

(大专院校网球专项教材)

目录

理想的另一极(代序)  蒋宏伟

绪论

第一章    姿势和感觉
第一节  姿势
第二节  姿势论
第三节   感觉
第四节   感觉论

第二章    网球技术
第一节   网球技术是姿势和感觉的组合
第二节   姿势论的低效
第三节   感觉论的高效

第三章    感觉论的基本定律
第一节   简单定律
第二节   引导定律
第三节   叠加定律
第四节   次序定律
第五节   印刻定律
第六节   可变定律
第七节  有效定律

第四章     入门教学
第一节     入门教学的原则
第二节     入门教学基本步骤
第三节     入门教学基本原理
第四节      简易教法八步骤入门课程
第五节      简易教法四节课入门课程  
第六节      入门八步骤引导方法
第七节     入门用球
  
第五章    提高教学
第一节     专注和放松
第二节     击球感觉
第三节     抛物线
第四节     正手击球
第五节     反手击球
第六节     发球
第七节     截击
第八节      高压
第九节      削球

第六章    幼儿教学
第一节   小孩打网球的好处
第二节    早启蒙的重要性
第三节   幼儿网球教学方法
第四节    职业网球幼儿试验培训班

第七章   校园网球教学

第八章   感觉论和姿势论的思想交锋

第九章   实践是检验网球教学原理的唯一标准

第十章   结束语

后记
  
理想的另一极(代序)

蒋宏伟

几年前,当我还是国家队总教练的时候,每年都要带队去江门冬训,那个时候天力网球中心周围的杨桃正在泛青,也有很多熟透了的,正是集训的好时节。李德添就是天力的主人,但呆久了感觉他就是我的同事,因为他总让我心里生出很多感慨。我在为中国职业网球的崛起而努力,而他在琢磨业余入门的一二三,我们走在同一个理想的两极,我在做中国最尖端的提高工作,他在做中国最基层的普及工作,我们思索的是同一个道理,那就是网球运动该如何去塑造人?

李德添在这个方向付出的努力让我吃惊,他的简易法口号是一小时学会打网球,他用上了全部的精力去突破网球入门难的瓶颈,一直孜孜不倦。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充满了理想的高傲力量,为了简易法的实现,他几乎用上了所有的运动知识,心理学,生物力学,哲学,物理学??????,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为自己的理论添加论据,他发表了无数的博客和论文,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终于让简易法在网球普及浪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他由此成为中国网球一个著名的布道者,坚定而热情,单纯而浪漫。他在简易法的思辨中自得其乐,六年过去之后,他的想法越来越成熟,直到这本书的面世。

我也知道简易法引起的巨大波澜,这种争论让我感到惊喜,虽然我并不了解所有的争论细节,但我知道网球运动永远是在进步的,从来没有哪一种打法,或者哪一种学说,可以成为球场上的绝对真理。能让更多的人拿起球拍,这本身就是一种向上的努力。争论促使更多的人去学习网球,去钻研其中的学问,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网球的普及过程中,还从来没有哪一个人能像李德添那样,成为网络时代的网球学术明星,这是信息化时代带给中国网球的礼物,是中国网球普及运动打开的一扇明亮的窗户。

李德添和我一样,都是网球的老教练了,我们一直都在被网球运动的浪潮,推着往前走,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被推到岸边,不能再走。我们走过的道路,虽然不能被重复,但总有人会沿着我们努力过的方向,继续走下去,想起这事,我心里就很高兴。

绪论

1,本课程的历史背景和内容。目前的网球读物大多数是介绍网球技术,如何教学员掌握技术的教材还是空白,本课程尝试弥补这个空白。网球教学原理是网球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它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科学的原理以大量的实践为基础,故其正确性为实验所检验与确定,从科学的原理出发,可以推衍出各种具体的定理、命题等,从而对进一步实践起指导作用。姿势论和感觉论是网球教学在实践中两种对立的理念,本课程主要研究分析感觉论的科学原理和应用实例。

2,贯穿本课程的感觉论定律有:简单定律,引导定律,叠加定律,次序定律,印刻定律,可变定律,有效定律。

3,感觉论的研究方法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

4,学习感觉论的重要意义。目前网球理论界对感觉论的研究还是真空地带,虽然网球教科书没有明确主张姿势论,只是阐述网球姿势,由于想当然的惯性思维,姿势论这种反科学的教学理论被广泛流传,成了主流网球教学理论,甚至国际网联兴师动众的play and stay战略都没发觉姿势论是他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国内一半高校的网球课采用感觉论的教学原理,在实践中和其它高校比较,笔者相信,不出几年感觉论就能摆脱边缘地位,有机会和姿势论分庭抗礼。有了足够的实践证明,才可以引起中国网协对感觉论的重视,他们才会纠正短式网球和快易网球推广工作中的错误。

5,贯穿本课程的主线??实践观点 。本课程所有论点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6,本课程是目前大专院校通用网球教程的前置教材,类似三角函数和微积分两课程之间的关系,没有网球教学原理做前置课程,目前的通用教材是不完整的。

7,课程不包括网球技战术,礼仪,课堂安全,教学互动技巧等重要的知识,读者可以在其它读物轻易取得。

8,课程没有涉及比赛感的教学,这是网球教学重要的分支,笔者目前的研究还在观察和实践阶段。

第一章   姿势和感觉

第一节   姿势

网球姿势也叫网球动作,是对网球和球拍接触瞬间及前后的状态描述。根据持拍手位置左右不同叫正手,反手。根据击球位置高低不同叫高压,截击,削球,抽球,推挡,颠球。根据击球后网球旋转方向不同叫上旋,下旋,侧旋。根据握拍角度不同叫大陆式,东方式,西方式。根据站位不同叫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式。根据击球前后球拍位置不同叫拉拍,随挥。根据击球动态不同叫站稳击球,跑动中击球。

网球姿势千姿百态,将某些姿势当作规范动作,要初学者一丝不苟地模仿是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动作都是规范动作,规范动作也是千姿百态,有常用的不常用的,有正常的救球的,有各种位置各种站位的。

第二节   姿势论

因为网球教材没有明确论述教学方法,人们的习惯思维使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教学理念流传极广??学网球的姿势必须规范,否则形成的错误习惯影响一生。本课程把这些网球教学理念命名做姿势论。显而易见,姿势论和姿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附网球网博客网友的留言:

2008-3-25 15:14:04,camel(IP地址60.212.59.152山东省烟台市) : “网球是一项肌肉记忆特别顽固的体育运动,初学时所形成的任何一点错误动作,以后都难以纠正,对将来水平的发展会产生难以弥补的后果。”这是中国网球协会短式网球教材中所提到的,我多年从事网球教学的实践中也体会到了这一点,。至于李教练(应该叫李网球辅导员)提出的“一小时学会打网球”这一“荒谬”命题,请各位稍有点儿专业背景的教练或爱好者,如“小刀鸭”不必继续与之争论,,根本就“不是开往同一目的地的列车”。因为我们心目中的网球教练是“依据生物力学的原理让学员学会和掌握利用短暂瞬间发力击球到有效区域的能力。”我们所讲授的一切动作要领都是为达到上述目的服务的,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学员确实很少。

第三节      感觉

网球感觉是击球瞬间人体每个器官对击球要求的感觉统合,是网球技术的灵魂。网球技术是姿势和感觉的组合,姿势是形,感觉是神,没有感觉的姿势不是网球技术,没有感觉的练习是低效率的无用功。同样,没有姿势的感觉也不是网球技术,所以,把网球颠得出神入化不是网球技术好。

每个人的感觉统合差异很大,一般规律是越不好动越差,年纪越小越差。感觉统合好的学网球上手快,比差的可以快几十倍。

感觉没有千姿百态,只是有感觉和没有感觉,熟练和生疏等简单区别。以感觉做网球教学目标既清晰又易操作。

附《感觉是金!作者:褚松》转自褚松网球俱乐部
http://www.cstennis.com/jczs27.htm

如果有人问我打网球什么最重要?我的回答是:感觉。听上去很悬乎,就像是有人问人活着什么最重要,我的回答会是精神一样。说得俗一点:感觉是金!

那么到底什么是感觉呢?其实我在这里说的感觉是个简单的说法,完整的说法是:击球时的正确的感觉。再解释得细一点就是:在球拍接触球时的手及身体的正确的感觉。而感觉和姿势的关系就是神和形的关系,感觉是神,是精神,是内涵;而姿势是形,是躯体,是外表。

就象只是注重外表而不注意内在修为的人,会被评价为肤浅一样,片面强调打网球的姿势的人,同样是没有明白在隐藏在姿势的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感觉。这就是我们在业余的网球场上看到的最多的,姿势差的打赢姿势好的人的原因,那就是人家的感觉好。

我们先看看感觉对于职业选手来说的重要性吧。人人说阿加西是天才,那就是一种感觉。在别人最头痛的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的发球面前,在别人为看清来球而苦恼的时候,他能凭着感觉给来球以致命的一击。而拥有多项网球记录的天王桑普拉斯的发球的感觉也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在他的职业生涯的后期,我们最多看到的他的落点在发球线上的“画线球”,在他最后的大满贯面对世上最好的接发球手阿加西时,更是把他的发球功力发挥到了极止。

我们最经常听到的选手的失利后的抱怨是:“今天我没有感觉”,“手风不顺”,都是说他们的感觉不佳导致了比赛的失利,这里的感觉也许会是更广义的形容整个人的感觉或者是对比赛的感觉,但到最后都会毫无例外地表现在他们的击球上,失误连连,失去控制。而当他们逆转比赛时,他们会说:我及时找到了感觉。

职业选手如此,业余球员更是这样。从拿起球拍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注定要为了感觉而奋斗。从一开始找感觉,找到感觉后要巩固住,而后找到更好的,更细的感觉。从找正手的感觉,反手的感觉,发球的感觉,截击的感觉等各项技术的感觉,发展到找比赛的感觉,控制比赛的感觉,最后到赢球的感觉。在这过程中我们涉及了几乎网球所能包含的所有的内容,感觉就是一条贯穿在其中的主线,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感觉。

而感觉同样也有对错之分,自己摸索出来的业余爱好者和职业选手的感觉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感觉不是最好的。这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是他们的实践具体地说就是击球次数没有职业选手多,同样他们还缺乏正确的指导,当然其中还有运动能力等客观因素。职业选手的动作总得看上去差不多,是因为他们用力击球的感觉差不多。而业余选手的动作可谓多姿多采,是因为各人的感觉不同。

这也是一般人包括好多教练的想法都是觉得姿势好了,球才能打好的原因。不幸的是,因果却是颠倒的。应该是这样说,有了好的感觉,自然就会有个好的姿势。而没有感觉为基础硬练出来的姿势,同样是没有办法维持得久的。这就是好多初学者一开始就苦练姿势,结果到打球时却发现用不上而最终放弃网球的原因。让我们来打个形象一点的比方:我们看到好多有钱人衣着光鲜,其实是他们有钱以后生活的质量高了,所以穿得更讲究了。当我们看到他们非常羡慕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让自己穿得更好,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就有钱,就算是能一时穿得和有钱人一样体面,但如果没有真正的真金白银来做基础,这种外表的华丽是维持不了多久。感觉是金!

只看楼主 | 倒序浏览

有 18 条回复

2楼 西瓜猫 楼主

2010-11-18 20:06:02

本帖最后由 西瓜猫 于 2010-11-18 21:01 编辑

第四节      感觉论

由于姿势论的危害极大,为了避免这些缺陷,在实践中归纳出一种与其对立的网球训练理念??用规范姿势教网球是低效的反科学的,应该从感觉入手教。本课程把这些网球教学理念命名做感觉论。实践证明感觉论教学原理是网球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不但适合入门,而且适合网球训练的所有环节。显而易见,感觉论和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附1:感觉论三剑侠在网球网博客的交流

2008-1-4 6:16:44  bwd66:您所说的简易网球教学法,其实就是美国早就发明的快餐网球教学法,我从2002年就开始运用此方法教学了,当时是褚松介绍给我朋友的,因为我是大学老师啊,对教学法非常的敏感,因此借鉴发扬光大,还经常向褚教练请教。我现在大学里也用此方法进行教学,很希望能与你交流。我的体会和成果也很多。

2008-01-04 11:46,李德添:从2003年受到褚松教练的启发,我开始对网球入门发生兴趣,当时的启发是不拉拍向后,而是拉在右边对准来球。在这基础我增加了转腰击球,小小场,提早练习反手,小场比赛,简易发球等元素。为在网络推广方便,我命名做简易法。美国早就发明的快餐网球教学法是怎么样,请帮忙介绍,以便学习改进。简易法教入门,一般来说两三节课可打正规比赛,有些教练达不到这目标是经验不够,不知什么是动作正确而不熟练,什么是动作有缺点还须改正。褚教练前几天和我电话交流很久,认为简易法入门对教练要求较高,传统法教得不好,可将责任推给学员资质差,简易法则无法用这借口。最近对简易法作了一些改进,发球改成克罗地亚教练的方法,减低转腰击球的作用,只教悟性好的,对一般人仅教转腰初步感觉,不要求熟练掌握。非常感激bwd66网友的交流,期待将具体的体会和成果与我们分享。

2008-1-24 7:19:14,bwd66:我个人认为:网球教学的核心就是:控制、持久。控制:击球的力量、落点、心理等,持久:多回合的击球,稳定,成功率。而这一切其实也是职业选手所追求的,只是他们的节奏、速度要快,而初学者要先从小场地,慢节奏开始起步,熟练了自然会加速,就好比打字和骑车一样。我不认为专业教球用这种方法不好,其实包括我和褚教练等都没有机会去带专业运动员训练,这是体制的问题,而且你用反向思维想想:现在的专业体制培养了什么运动员?那说明他们的训练方法有问题,只是他们自认为是专业的教练,不是很愿意改变既成的教学法,或者是文化水平使他们没有学习的动力,我个人认为褚教练的水平可以带研究生了。

发球的教法:核心是抛球!理念:稳定、成功率、一发成功率、然后是多比赛。在比赛中成功率高的发球才是你应该具备的水准!先不要教腿部和腰的动作,1先举好拍(肘关节在肩上),2然后抛球,3眼睛看球,流畅的挥拍击球就可以了,先网前然后发球线最后到底线,等他动作熟练了,你再慢慢的根据他的特点加要求。1、2、3点是任何发球技术都必备的核心要点,这3步学会了,发球有何难?

2008-1-25 9:22:19,bwd66:关于简易教法,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悟性好协调性好的人可以一学就上手,条件差的同样也能很快上手,我的经验大约90%的人一共上4次课也就是4个小时左右,就有质变了,不过我都是在第7到8次课才教比赛,并且一发用上手,二发才用下手,这样效果好。关于技术的教学,我们要知道网球是非常个性化的运动,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特质、悟性都不一样,因此教学的实质应该是强调学生学会动作的核心部分,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练习进步,比如正反手击球:转肩小幅引拍、眼睛盯住球(尤其是击球瞬间)、击球时手腕固定充分前挥。这3要点是必须强调的,学生掌握了,并且会控制力量了,那他就会打了,熟练后他就可以从网前往底线退去,就会惊喜万分,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是许多学生尤其是女生经常说的感觉)!

2008-1-25 19:22:15,李德添:你的实践经验十分重要,我也积累了很多这些经验,只可惜还有很多人不相信。“条件差的同样也能很快上手”说明了教学方法正确。质变是个美妙的感觉,质变来临,教练和学员都能感受到。我有些学员第二节课就能大场比赛,有些第十节课才行,因人而异,只要质变来到,无需再找击球感觉后,我就教他比赛。

2008-1-25 22:56:24,bwd66:不相信的人多,这是事实啊,我这里也有,最有意思的是我的大学同学,他跟我学球时,觉得太容易了,而且我是谈笑风生中让他第一次就可以在底线打了。他背着我又去跟其他高手教练学,发现学不来,效果不好,因为我能看出来。最后跟我学了两个月后,偶然他与有7、8年球龄的人竟然能对打起来,才完全相信我。其实他们不相信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势力眼,只相信你的球技高与否,是否有资质证书等,所以比较了,就知道了。另外人都有潜在的暴力倾向或是受电视的误导,都喜欢发力,老师需要耐心的引导。

2008-1-25 23:22:15,李德添:我们的经历惊人地相似,我教过两个女学员,小场对打动作很熟练,基本没有缺点,高兴之际急不可待想提高球艺,花钱跟传统法教练学10节课,学后打不了球,正如你的同学“发现学不来,效果不好”,最终要靠简易法改好动作。“潜在的暴力倾向”和“受电视的误导”的看法正确。“势利眼”的看法有失偏颇,其实是大多数人对网球理解不深,以为照电视职业选手动作教的是水平高,殊不知是愚蠢似教小孩学姚明灌篮。

2008-1-25 23:24:33,bwd66:忘记自我介绍了,我在无锡江南大学体育系,柏卫东,我让学生打这个电话能找到你吗?具体情况您能告诉我学生吗?谢谢!

2008-1-25 23:32:36,李德添:谢谢你,柏老师,认识你真高兴。打那个电话留给联络方法,叫接电话的转告我。

2008-1-28 17:19:24,bwd66:哈哈,其实我们教的是肌肉记忆,就象你小时学的游泳。以后长时间不去打,但是你只要去活动一会就能打起来,这很神奇的,我这样的经历好多。你有没有接触过那些小时侯在体校训练过网球后来停止训练的人,等他们长大了又来打了,但是很多人都打不起来,失误频频。我教的网球专业学生只有一年的球龄,但是一些三年左右的都打不过他们,他们才很信服,我说的势利眼与你理解的不是一回事情,我是说他们在开始选教练的时候往往先看你的经历,而很少去观察你的教学水平,也就是他们不理解网球,这方面我就经历的更多了,哈哈。其实回头看还是很有意思的。我经常能去广东的,我姐姐在佛山市。

2008-1-28 19:39:28,李德添:十分感谢柏老师的经验。抽空来广东探望你姐姐,我和褚教练带你到处走走,三个地方在一小时生活圈内。

2008-1-28 22:09:26,褚松:好久没有柏老师的消息,今天才知道有了好多好的学生,真是很高兴。关于能不能带研究生我没太大兴趣,我只希望我能帮到更多的象李总,柏老师一样对教球有兴趣,或者想教好球的人就心满意足了。还多谢你的夸奖!希望更多看到你的心得。

2008-2-5 21:49:53,wdd66:褚松:哈哈,你也来看了啊高兴啊。我是经常去你的网页看你的新作,只是你的论坛我老是上不去很是着急。新改的网页我一次都没有登上去,我的学生都知道和久仰你的大名,我让他们都去看你的网页。老李的教法一出现我就猜到他肯定认识你,哈哈。前几天我与卫铭聊天,我说我的儿子长大我要教他打高尔夫,因为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有限,他笑着说褚松也是这个想法。夸奖是真诚的,我觉得网球其实是文化,没有知识面怎么行?记得当时卫铭如获之宝,很神秘的教别人,幸亏我好学还不耻下问,哈哈,我们都是你的支持者和崇拜者。那次去广州看你上课虽然时间短,但是收益非浅啊。有机会还要来学习。

2008-2-5 23:49:13,李德添:我们同是褚教练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如获之宝,很神秘的教别人”--------作为谋生的核心竞争力,这无可厚非,希望我的执着不会坏了规矩,我是焦急大量网球初学者被传统法误导。“网球其实是文化,没有知识面怎么行?”--------天力网校校长也是以这为办校宗旨,中国网球管理层也有这想法,开始着手创新试验。

2008-2-6 14:01:57,wdd66:哈哈,那是开玩笑的话,我与卫是很好的朋友,我们都是褚的朋友。其实你的执著是值得赞扬的,但是道路艰辛啊!需要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你不能说服尤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或者教练来接受我们的理念,这需要他们有很大的勇气,你想想这等于是几乎推翻他们曾经很是骄傲的方法和理念,多难啊,况且学生有时候也不理解,哈哈。举个例子:我一般教第一次球只用一个或两个球就可以了,曾经与其他的教练同时教球,我的学生就怀疑我是不是不认真?因为另外的教练用一筐的球而我只是一个,嘻嘻。

2008-2-6 19:31:22,李德添:啊,还好,不是坏了规矩。道路艰辛我不怕,时间和精力也没有问题,接受我们的理念要假以时日,你看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还有几个人相信计划经济。你说的例子很有代表性,我在博文《两种教法的比较》也有类似问题。我积极推广简易法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教练知道有这个方法,何时能接受我不操心。另一是让初学者知道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法,有了知情权,他们选择哪个方法我也不操心,起码不会怀疑我们不认真教球。祝你春节快乐!

2008-2-17 6:20:33,wdd66:李老师:新年好!最近我们这天气还是比较冷,所以打球不象在广东那么爽。您很乐观,让我很是敬佩啊!欢迎有机会来江南看看,我觉得万事不能强求要看缘分,我以前教球总是说我这种方法全国就3个人教,广州一个我们无锡2个,现在是4个了,哈哈。这种方法很神奇-----这是我的定义,所以我们很感激褚松,没有悟性和理解力的人是不容易领悟的,最为关键的是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心不是很容易有的。我有您的号码了,有时间我们电聊。

2008-2-17 6:20:33,李德添:“我觉得万事不能强求要看缘分”-----------我同意这个观点,这和积极推广简易法并不矛盾,知道了简易法,有缘分的会接受,没缘分的可反对,这就是正常的多元化社会。“我以前教球总是说我这种方法全国就3个人教,广州一个我们无锡2个,现在是4个了哈哈。”-----------认同简易法的虽然少,但是没有悲观如此,我评估在10%以下。仅限网球网就还有北京的小胡教练,文教练,重庆的NA教练,南宁的NIU教练,东北的王教练,济南的王教练,杭州的小强教练,成都的查理程教练,昆明的谭教练等等。“这种方法很神奇-----这是我的定义”------------很多尝试了简易法的都有同感,小胡的同伴侠教练有过感叹:“不可思议,以前一年达不到的效果只需一两小时。”“所以我们很感激褚松,没有悟性和理解力的人是不容易领悟的,最为关键的是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心不是很容易有的。”-----------这会得罪人。我倾向于革命不分先后,万事不能强求要看缘分。

2008-3-10 22:29:33,bwd66:今年《网球》第3期刊登了陈某人的文章,他把简易法定性为旁门左道!!我觉得他很无知,最起码是很无礼!!

1,因材施教,教学法简洁明了是我们教练追求的境界啊,你至少要亲自去尝试过,体验过,再下结论啊。你怎么就知道你的方法就是好的正宗的呢?

2,你还规定要先承认你定的两个观点才讨论,那第一点就说明,你肯定有许多人教不会。关于会不会打球,每个人自己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简易法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能进行多回合的对打练习,从而对网球产生兴趣和信心,逐步通过练习来提高技术和功力,这是一种有别于目前主流教学法的神奇方法,主流的教法是用教专业运动员的方法去教每个人,那对于许多没有运动基础和经历的人,尤其是女学员来说,难度太大了,就会经常出现陈某所说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网球的现象。那么作为教练你没有责任吗?说实话,中国的教练水平并不高也包括网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的教法是尝试错误法,是通过牺牲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偶然出现了几个人才,某个著名教练通常都只有一个学生出成绩,而人们通常都忽略了他练废了多少人?而美国比如尼克网校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培养了无数的顶尖选手。对照职业,我们业余网球教学也是,许多传统教学的教练说到自己的成绩都会专指最出色的学生,有没有思考过你是教了多少人才出的?对照传统法和简易法,我和我的朋友曾经说过:天赋好的无论哪种方法,甚至自学都可以打好,而天赋逊色、没有运动基础和协调性的人,用简易法最有效。所以在无锡我用此法教会的人最多,也就是说很少有浪费,成材率高。其实教学法,万变不离其宗,有些核心步骤是任何教学法都要强调的,比如:控制力量,速度、落点、拍面…...所谓简易就是因为网球的每个技术动作在完成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比较多,而且都要紧密配合才能完成,那么初学者要完成动作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先就要简化一些步骤,掌握核心,然后在多回合的练习中,培养对网球的兴趣和学好网球的信心,不断的提高球感、控制力,再逐步的完善技术,这是多神奇的方法啊!!旁门左道就给定论了,哈哈哈…..你不也说要不发力打球吗?那你就是正宗的教法了?

3,我虽然只看过褚松一次教学,但是他对我说的心得让我收益非浅,他说教练要研究技术,然后多观察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教学,不能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模式教所有人,教会每个来学球的人是我们教练的宗旨,陈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说明他经常有教不会的学生,他要记住只要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

4,关于怎样算会打球,陈老师的观点有些意气用事或者是理解有误。你如果以费天王为标准,那我们都算是滥竽充数,包括他。所谓一小时就是在短时间内能尽快的进行多回合的击球练习,要成为高手当然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琢磨了,现代人有几个能长期花大把的金钱和时间耐心学习啊?能让他们短时间内提高功力,激发兴趣和信心,有什么不好啊?

2008-3-16 13:57:24,bwd66:业余选手与职业选手最大的或者本质的差异在对来球落点的判断上,职业选手总是能及时提早拉拍然后在身体前方击球,而业余选手总是觉得可以去击球了再去拉拍,那么他总是在身后击球,因为球不会停在那等他的,而是一直往前运行的,在击球动作中唯一可以省略的动作就是往后拉拍,这样节省的时间可以弥补业余选手对来球落点的滞后判断。你看最近《网球》杂志也在介绍目前击球动作的改进,也在说小幅度简洁拉拍,就是这个理。学员熟练了他自然会把拉拍的幅度做大,因为拉拍是本能动作,我们要教会的就是学生克服本能学会非本能动作。李总:你关于为什么“根本原因是始终把球拍举到后面等球(这个动作是传统法的硬伤,是很多人不能学会打网球的罪魁祸首)。不知是什么原因,实践证明,这个动作很难打准球”的话,我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你知道吴洪耀先生吗?他早年的文章对此有过分析,可以说对我改变教法起到提示作用,而褚则是告诉我具体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

2008-3-16 23:39:04,李德添:柏老师你好,这篇文章我印象深刻,加上褚教练的实际教学示范,使我坚定不移从此探索。我们的经历真真惊人地相似。

附2:付饶 2008-3-25 6:36:30 在网球网博客的留言: 我认识“简易法”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最初,忘了是从网上还是从《网球天地》上看到过褚松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介绍。但是,当时我很少琢磨教学,所以一扫而过,知道了大体思路。后来,又从网上看到了原作者不遗余力的提倡。但还只是了解,自己教学也断章取义的试了试。接着,就是在网球网上看了李老的博客,我觉得有人真的在试用,还有鲜活的例子,他的精神与教学摸索出来的经验我很愿意学习。但仍然不认为这是一种多了不起的方法,不过诸多教学的一种入门手段,作为需要掌握的教学方法的其中之一。现在,我看完内心游戏后,认为它其实隐藏了很多道理在里面,作为大众的初学,更是有很多自身的优势所在,确确实实能解决一部分人难以入门之苦。

附3:《2010-04-27 07:48,感觉论的意义,作者:李德添》(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1004/17233.html

在正统的网球文献没有感觉论的正式概念,褚松教练几年前发表在《网球天地》的《从感觉到姿势》算是感觉论的雏形,近三年来在网球网激战的传统派简易派让感觉论浮出水面,在网球训练理论中独树一帜,科学进步必将引发实践的飞跃,这是后话,留给历史评说。

目前国内的网球训练理论基本是姿势论,姿势论不是教科书的正式概念,也是网球网的民间智库从现实状态抽象出来的概念,这个新概念可以清楚概括先练姿势再找感觉的传统网球训练体系。网球难学是大家的共识,寻求解决方法是几代人的不懈追求,短式网球和快易网球是官方的解决方法,简易教法是民间的解决方法,不同的解决方法表现在对姿势论的认识水平,效果如何也留给历史评说。

小孩须七八岁以后打网球,不能打正规球,这是信奉姿势论的结果。感觉论证实,小孩三岁已经完全可以接受正式网球训练,打正规球对小孩不会造成伤害。三岁小孩学发球,而且发得姿势漂亮,这对姿势论是天方夜谭。我猜想,世界顶尖网球手必须在8岁以前熟练掌握击球感觉,8岁以后的训练重点是比赛感觉,猜想是否正确也留给实践检验。

姿势论是没有实践支持的以讹传讹想当然理论,因为符合人们思维习惯而流传甚广。感觉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理论,是对姿势论的颠覆,这个论断是否正确也需经受实践检验。

3楼 西瓜猫 楼主

2010-11-18 20:09:39

本帖最后由 西瓜猫 于 2010-11-18 20:53 编辑

第二章      网球技术

第一节   网球技术是姿势和感觉的组合

网球技术指有效合理的击球动作,由姿势和感觉组合而成,只有姿势没有感觉不是网球技术,例如挥空拍,只有感觉没有姿势也不是网球技术,例如颠球。网球教学目的是教学员掌握网球技术,也可以说教学员组合姿势和感觉。姿势论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员一丝不苟模仿某个规范姿势,一步到位组合姿势和感觉。感觉论是创新的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简单姿势入手激活感觉,逐步将有感觉的简单姿势叠加成合理的规范姿势。

附1:《2009-11-03 12:16,网球训练理念大变革,作者:李德添》(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0911/14762.html

随着实践和理论的逐步完善,中国网球正在?酿一次训练理念大变革,这是重大的科学突破,好处涵盖休闲网球和竞技网球,适用于从入门到提高各个阶段。网球强国克罗地亚在十几年前已经完成这个蜕变,中国网球再不改革只有落后挨打。

传统的网球训练理念是以姿势为本,一切围着姿势转,由于每个教练对姿势的理解不同,所以有换一次教练改一回动作的怪事。这个落后理念是网球入门难的罪魁祸首,是训练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创新的网球训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围着感觉转,感觉是客观存在的,没有理解的分歧,只有不合理的姿势,没有不合理的感觉,对感觉有利的就是好姿势。这个先进理念使容易上手的网球入门恢复真相,使网球训练变得高效率,使职业高手的姿势百花齐放。

一大批先知先觉的网球教练已经享受到创新理念的好处,自己得益,学员得益,社会得益。还有一些后知后觉的教练没有觉醒,在大是大非面前钻牛角尖,争论的是传统的定义,教案的实质,会打网球的标准,教练的动作,讨论者的人品动机,这些顽固坚持落后理念的挣扎不能阻挡先进理念的发展,只是学员受累,社会受损,自己无益。

附2:《2010-02-07 14:06,梳理不同的网球训练理念,作者:李德添》(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1002/16228.html

传统简易之争永无休止,反对声音不绝于耳,是时候把针锋相对的网球训练理念做个梳理了。传统教法和简易教法只是通俗的命名,没有严谨的论证,也没有经过正式的程序,所以没必要在命名上争论。两派的教学手段大同小异,例如小场,多球,颠球等等,所以不能说哪些手段更先进。

那么,两派争得你死我活的焦点在哪呢?是相互矛盾的训练理念。在五花八门的教学手段中,可以梳理成两个不同的训练理念:简易法是感觉第一,姿势是感觉的附庸,为了引导来之不易的感觉,允许姿势逐步完善。传统法是姿势优先,为了动作完整规范宁可让感觉姗姗来迟。简易派认为传统法是反科学的,效率低而且姿势难看。传统派认为简易法是骗人的商业手段,为了效率不顾姿势。其实,这些争论在实践中很易分得清,建议大家多做少说。

现实生活中,感觉是虚的抽象的,姿势是实的具体的,所以最早接受简易法的多是文化程度高的教练,这也是传统法流传广的群众基础。事实上,纯粹的简易教法和传统教法的教练不多,大量的教练是两者兼有,因为,多数人未能深刻理解感觉第一的重要理念。我的一些徒弟,从心底里认同简易法,但是他们的一些训练方法却是姿势第一,所以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可见,认同简易法不等于真正理解简易法。

第二节   姿势论的低效

经过大量观察实践,姿势论的教学方法效率极低,大部分学员半途而废,只有少数学员能坚持这些枯燥无味的练习,但是他们的姿势和期望值相差很多,教练要求的姿势和学员的感觉不能有效组合。

附1:《2007-10-31 14:32,简易法原理初探,作者:胡军》(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user1/eu1000/200710/5755.html

简易法原理浅探??传统入门法的高能耗、低效率

人体运动是以各种动作为基础的,自从我们来到这个多彩世界的第一天,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各种动作行为的学习和控制过程。老话“熟能生巧”,意思是说:不断的重复和熟练动作能够发展动作的熟练性。可是,现代有关动作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动作重复本身只能形成更加持久的动作行为习惯,并不能保证动作技能水平的持续提高。所以,这句古老的成语意思表达成“合理设计的练习才能生巧”就更加准确了。

群组练习,简单地说,就是不断地进行某个动作重复练习,练习完第一个动作,接着练习第二个、第三个动作的练习。这种安排似乎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可以不受干扰地专心学习某个动作,他们能够巩固、调节,甚至可以在学习下一个动作之前纠正目前学习的动作。这三个动作可以比如为网球技术中的正手、反手、发球。

随机练习,在一定的时间练习过程中,许多不同的练习(如网球技术中的正手、反手、发球)是相互混合和交叉在一起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随机练习方式的学生或练习者在执行多种动作任务时,在练习过程中的动作表现不如采用群组练习方式好。可是,当他们在练习以后再执行这些相同的动作任务时,那些采用随机练习方式练习者,却表现出更加优越的动作保持程度。

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人类学习动作过程中与人们的一般直觉相反的现象:起初练习时较差的动作表现却能够导致更好的动作学习效果!在随机练习方式的练习过程中动作表现可能不理想,而在目标情景下(实战)运动员能够做出更高质量的动作。如果让学生重复练习单个动作(如采用群组练习),这种练习的科学术语也叫做“固定练习”。如果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类动作的基础上体验多种动作方式,这种练习就叫做“变化练习”。变化练习的一个特别优势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完成不同力度、速度、幅度和方向的动作,也就是提高动作参量化的能力。参量化??以网球动作中的正手为例,仅以打出的回球深浅做计量的话,无论学生选择多大的回球深度,他都要采用同样的基本动作程序,即正手。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多种多样的动作,还有助于他们提高完成那些从未经验过的新颖动作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把练习拘泥于特定的专门动作中。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活学活用”某一类动作的基本程序,创造性地表现丰富多彩的动作形式。

这里,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运动科学家提出的,关于动作结果、程序与控制参量的“动作纲要”概念。我们还是以网球运动员为例,来说明练习者是怎样利用动作纲要,来完成不同的正手击打距离(暂不管回球角度),所需要采用的力量参数情况。假设他开始时使用参数A的力量把网球打回到网对面发球线附近。在下一次练习中,他使用参数B的力量把网球打回到发球线后1米附近。随后的练习中他使用参数C的力量把球打回到发球线后2米,诸如此类。每一次击球练习,网球运动员都把他所专门选择的用力大小(力量参数值)与打回距离联系起来。  随着练习的进行,这种联系过程就成为一系列动作纲要的基础,支配着运动员用力大小与打回距离之间的因果关系。运动员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对“动作纲要”的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当他进行千百次的击打练习之后,自然就能够建立起一系列关于用力程度和打回距离之间牢固和稳定的动作纲要。一旦形成动作纲要,他是怎样被练习者使用的呢?假设运动员要把网球打回在底线前1米,这时他就需要使用击打动作纲要(进入认知模式的“反应程序”阶段),来估计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把球打回到需要的距离。从该运动员形成的动作纲要,我们看到,他决定使用D程度的力量进入基本动作程序,完成击打动作。当然,如果这位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达不到力量参数D的要求,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体能训练才可能如愿。借助这个例子帮助我们理解“动作纲要”的作用,从上述讨论的观点来看,也不难理解在一些情况下,人为什么能够有效完成他以往从来没有专门练习过的动作技能。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变化练习在动作纲要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典型实验中,采用2组人数相等的受试者在不同的条件下练习。  一组受试者采用固定练习,完成一类动作包括的许多动作方式中的某一种动作方式(如发球线、发球线后1米、底线前1米击打距离中的一种)。另一组受试者采用变化练习,完成一类动作中选择的全部动作方式(如发球线、发球线后1米、底线前1米击打距离)。2组受试者练习的数量完全相同,但他们取得的动作经验区别在于,练习的变化和每一中动作方式的练习数量上。例如,2组受试者都完成90次,固定练习组的人只采用三种动作方式之一,把这个动作(如发球线的击打距离)练习了90次。而变化组的受试者练习了所有三种动作方式每一种动作方式个练习了30次。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前几次练习中,固定练习的动作表现比变化练习好。(原因很简单,熟能生巧嘛。)对成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进行一个新动作的转换练习时(如采用发球线与底线之间击打距离),采用变化练习实验组的动作表现普遍优于采用固定练习的实验组,至少也不会比采用固定练习的实验组差。对于少年儿童的研究也表明,在进行新动作转换练习时,采用变化练习实验组的动作表现更加出色。

对这些研究结果的一种解释是,人在练习动作过程中获得了动作纲要,而变化练习促进了这些动作纲要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采用变化练习的人在执行新动作任务时,比采用固定练习的人动作表现更加有效和出色。也就是说,变化练习提高了动作产生的可变性和适应性,能够使练习者运用他在变化练习中学到的动作经验,成功的完成以前他们没有专门练习过的相似动作。(恰似简易法小小场、小场练习中的专门正手练习,每一个来球的落点、角度、弹跳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迫使练习者采用变化练习的方式。)有研究表明,学生采用随机练习顺序进行变化练习的动作学习结果,要远远好于采用群顺序的变化练习。其原因也许还是存在与学生需要在随机顺序下执行几种方式的动作任务,这迫使他在产生动作之前选择和提取不同的动作参量,所以提高了他(们)运用动作参量的能力。

重复练习的概念已深深地根植于许多传统的训练方法中。为了掌握正确的动作,有不少运动员常常在一次训练课中数百次地重复练习某个技术动作,如篮球的投篮、网球和乒乓球的发球等等,这类练习典型的操作方式就是群组练习。现在的研究表明,从长期动作学习效果的角度看,这样安排练习不一定取得满意的效果。往往使运动员成为“训练中的英雄,比赛中的狗熊”。传统法在网球入门教学中,有一种定位打垂直放球的练习,在发球线附近或底线,重复(固定练习)打上成百上千个球。其结果是人为的使练习者在训练中表现出很高的动作水平,误导他们产生虚幻和错误的成就感。在实际的网球对打中大多打不出回合(实际的教学结果也正是如此)。不在回合中学习击打来球,在仿真的情景中模拟真正的网球运动,具体差别可参看李德添老师的文章。

简易法入门练习一开始就从实战出发,借助过渡球,从少到多逐渐打出回合,暗合随机练习、变化练习的机理:无论在小小场、小场地,还是在大场,每一来球都是真实的,落点、弹跳、角度都不尽相同,要求练习者的每一个回击动作都不可能一样。简易法中的网球击打与真正的网球运动唯一的不同是:过渡球与正式网球的不同。当然,简易法在入门教育中有实验和理论上的优势,但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传统法在入门学习中,比如采用群组练习(固定练习)能立杆见影地让初学者体验动作“成功”的喜悦;现在我们理解,真正成功练习的关键是让动作学习者在目标情景的条件中体验他们需要完成的动作任务,即使这样做可能意味着练习者要在练习过程(尤其在起初练习阶段)中出现更多的动作错误和缓慢的动作表现进展,最终他们能够做出更高质量的动作。

科学的目标是探索未知世界,理论的大部分目的是解释存在的合理、合理的存在。

参考文摘资料:《动作学习与控制》作者:张英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委员,“体育教学与训练”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 

回复Comments

2007-11-2 10:26:48,eu1000:尊敬的李老师,无畏创新的是您,这是事实(不必恭维)。常去北体大看专业队训练,“近水楼台”借得“月色”稍稍看清一些简易法的大概,我有些感悟,再来个再探、三探。

2007-11-2 9:58:19,李德添:昨晚在飞机上看到有关诺贝尔奖的文章,提到人类发展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创新。敬佩小胡教练对创新的科学探索,你弥补了我的不足,感谢你。

2007-10-31 18:54:26,niuniu10000:好文章

附2:《2010-03-15 11:59,探讨姿势论的错误,作者:李德添》(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1003/16572.html

网球入门教法的传统简易论战在网球网进行了近三年,是时候对探索成果做更深入的外延了,科学史告诉我们,正确的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强烈催化剂。特别是目前我国的网球训练存在很多误区,通过百家争鸣探索科学的网球教学理论,更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球教学理论的论战最近风平浪静,然而,放眼全国各地网球教学现状,反科学的姿势论依然是正统的主流理论,网球革命尚未成功,教练同志仍须努力,本文打算再深入探讨姿势论的错误,希望引出更高层次的争论,我们知道有争论很正常,真理只有在不同观点的自由碰撞之中才能璀璨。

本文讨论的网球教学理论不仅限于入门,而是包括入门到专业,业余和职业的全方位训练过程。入门论战矛盾的对立面是传统法和简易法,实践证明这个命名方式有缺陷,传统法像倒脏水连孩子一起泼,简易法像初级简陋的临时过渡而且有不好的个人色彩。为此,新一轮讨论的对立面改成姿势论和感觉论,在五花八门的网球教学方法中,很容易归纳成这两种分类。

姿势论是以姿势为重,用标准姿势练出感觉;感觉论是以感觉为重,用简单动作引导感觉,然后叠加成完整动作。网球技术是姿势和感觉的有机统一,两者分开就无法成为网球技术,矛盾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分歧是路径不同。路径差异造成的效率差别和效果差别是讨论的范围,不要望文生义成姿势论不要感觉,感觉论不管姿势。

大多数教练在实践中有不自觉地运用感觉论的方法,也有很多认同简易法的教练不自觉地使用姿势论的方法,所以,没有严格意义的传统派和简易派,只是在思想观念里才有这些分别。

教科书讲:学习动作的初期,教练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姿势论显然违背了这些教义,所以效率低效果差是必然的。和姿势论针锋相对的感觉论符合这些教义,所以有了不可思议的实践证明,使网球难学成了历史。

姿势论不符合教科书中所介绍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理论,它可以大行其道只是人们习惯思维的错觉,把这些习惯思维改向科学思维是每个教练的基本要求。姿势论是错误的网球教学理论,其错误不单在入门阶段而且在提高阶段,不单在业余领域而且在职业领域。有人说,感觉论适合业余网球,姿势论适合职业网球,这也是习惯思维的误解。

对姿势论的错误认识不足会走弯路。由于国际网联和中国网协对姿势论的错误认识不足,花大量的精力推广短式网球和快易网球,其实这是作用不大的弯路,如果用感觉论取代姿势论,完全不必走这些弯路。又例如对幼儿的网球启蒙教学,有人说,幼儿不能过早持拍训练,不能打正规硬球,这只是对姿势论而言,根据感觉论,幼儿完全可以很早持拍打硬球,我外孙2岁已开始的训练,何悦廷4岁可以隔网用硬球打10几个回合,这就是实践证明。由此可见,感觉论是对姿势论的拨乱反正,应该从上到下深刻认识姿势论的危害性,应该改革传统的训练模式,用科学的感觉论指导网球训练的全过程。

对比赛重视不够是姿势论的另一个大误区,普遍存在重训练轻比赛,专业不屑于和业余比赛,比赛不重视胜负只求好看等等。我认为:比赛占用的时间应该和训练时间相当甚至略多,比赛感只能在比赛中积累,训练无法代替。少年选手长途跋涉参加全国比赛没有必要,完全可以和当地业余高手比赛代替,全国排名没有实际意义。选择合适的比赛对手是家长和教练的责任,尽量使比赛的规格层次高一些,胜率须高于负率,认为输得多对小孩有好处是错误的观点。

如果感觉论颠覆姿势论,20年后网球将是中国人的天下。在反科学的姿势论主导中国网球训练几十年的状况下,李娜郑洁也能双双进入大满贯4强,李娜也能进入WTA前10,如果感觉论取代姿势论,使网球训练转向科学的轨道,中国网球扬威世界指日可待。

4楼 西瓜猫 楼主

2010-11-18 20:12:47

本帖最后由 西瓜猫 于 2010-11-18 20:55 编辑

第三节   感觉论的高效

实践证明,感觉论的教学方法效率高效果好,很多人一节课就能在底线熟练地用合理规范的姿势正反手抽球。虽然学员的抽球姿势各不相同,但都是合理规范的。

附《2008-03-24 12:41,“简易法”的奥妙只源于一点!,作者:付饶》(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vip/furao/200803/7470.html

聊“简易法”之前,先自我反省忏悔一下:我这个人贼胆儿太大,脸皮堪比城墙那么厚,有句成语叫不知廉耻,说的就是我。话说当年球龄只要半年多,小弟我就敢左倾冒进,跳入教练行当装起了教练,教起了网球,跟着就往裤兜里塞起了钞票。我忏悔,那时球教得叫一个:谋财害“命”。曾经教过一位至今让我十分想念的石姓的美女,真叫一个秀色可餐。断断续续,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教她,总共一年有余,期间,美女还请我全班同学共赴钱柜吃饭、K歌,后来还额外赠送俺一件T恤儿。你说这学生对教练的感情就是真挚、深切啊……反过来呢,作为教练的我,如今回想起这些来,愧疚之情难以言表。一年多时间,硬是没把人教会,最后仍停留在小场地碰碰正手,要是大场地,嘿,项目的名称那就真得改改了,应叫“捡网球”,而不是“打网球”。

这仅是当年诸多失败例子中的一个而已。从前教球是一没球技,二没方法,全凭胆子大,脸皮厚,逮着一个是一个,谁叫它网球培训市场大呢!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茁壮了一点,转头望回去,很想对当年那些被我教坏过的大叔大妈,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真诚地说一声:你们受苦了!又费时间,又花钱的,最后在网球场上体验的净是痛苦,教练那玩意儿根本靠不住。今儿说上面这些,我是想对大家说句真心话,学网球,教练这玩意儿忒重要了。

从李德添老师在网球网开了博客起,“简易法”就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最近在李老的博客回复里又波涛汹涌起来,甚至个别同志出现了不理智,不冷静的漫骂行为。看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个人的观点,没人能给此“法”盖棺定论。小弟不才,刚才讲了,胆子大,又好冒进,觉得如此问题何应有如此多的争执呢?我纳闷,名为“简易法”,时下却成了最“复杂”的话题。今日斗胆,要在这里简化此法,大胆剖析它的内在道理。

最初,小弟我也是目无此法,这点东西,我若干年前就了解,它是美国一个叫奥斯科尔的老头提倡的一种教学手段或者方法而已。他后来还出了一本书,叫做《两小时把网球打得更好》,比咱们还多一小时。再后来,大概是两年前吧,吴总从澳网还是哪儿我记不清了,反正就买回来这本书,我跟着就复印了,结果里面的东西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因为他这书里教的是如何提高各种技术,并不是这个人的专项,而且方式极为俗套。

国内,记得没错的话,就如李老所说,是褚松教练最早把OSCAR的教学方法引进过来并逐渐应用与推广。那阵我也是看到褚教练提及的这种教学方法,随后就一直在教学中稍加调整地试用。所以,再当李老在网球网博客里提及这个方法时,说实话,在我看来这已经不是什么新观点,新方法,甚至是过时的东西,而且也仅仅是对那一部分(也许这部分还不少)天资差一点的学员入门适合的。我的情况跟火车相像,不管你传统法,还是简易法,拿着球拍上去,三两下就差不多能过瘾了。而且,我记得从第一次摸球拍起,我自然就会反手削球,估计是乒乓球水平打削球遗传过来的。因此,我对李老那些介绍方法的文字是一扫而过,没太大兴趣,再说,我完全明白他要表达的东西。不成想到,日后的日子里,这样一个“简易法”竟然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我经过查证,OSCAR所提倡的教学观点,以及他的《play tennis better in 2 hours》一书的出版,从时间上均晚于W. 提莫西?高尔威的《the inner game of tennis》一书,而oscar的诸多观点甚至具体方法又都与W. 提莫西?高尔威的十分近似,有一脉相承的特征。所以,我阴暗大胆地揣测,oscar的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很可能就来自于被奉为网球圣经的《the inner game of tennis》,至少也是受到了它的某些启发。恰巧,最近我一直在研究这本书。不读不知道,一读,可谓大开眼见,获益匪浅,并将里面的种种教学或是改正技术动作的试验用在了我的教学课和个人的球技调整之中。下面我随便摘录几句《the inner game of tennis》一书中的句子,大家放下关于简易法的讨论,先一起读读“《网球圣经》”。

“只要自我一过于傲慢,过于骄傲,不承认自我二的能力,整个人就很难自信。正是自我一对自我二的不信任,引起了被称为“过分努力”的干扰和过多的自我指导一并出现。前者导致滥用过多的不必要的肌肉,后者导致精神上的分散和精力的高度集中。很明显,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新型关系,就必须最大程度的“信任你自己”,简单的理解就是自我二。”(我简单补充介绍下,什么是自我一,自我二。作者说,你可以想象每个人有两个我,自我一是负责思考,说话的,自我二就是身体本能的东西。现在,你再回过来,重读上面那段话。)

“一旦真正的比赛开始,自我一就要出来了“作主”了,在关键分上,他开始怀疑自我二是否可以打得好,这一分越重要,自我一就越要控制击球,也正是这时出现的紧张,最后难逃失败的恶运。”(可能跑题了,但我觉得这些思考很有意思,继续看看。)“大部分孩子在父母告诉他们如何走路前就学会了走路,而且,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走路,还从在内部动作的自然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信心。母亲们充满疼爱和兴趣地观察孩子的进步,假如她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过多地打扰孩子的内部学习。现在如果我们把网球看成是孩子学走路,我们同样会有更多的进步。”(很好的比方,让我相信人体内部真的有很多潜在的能量。最好的教练,应该是懂得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帮助学员挖掘出这些潜能来的人。)

“自我二的动作学习依赖的是,它存贮在记忆中的他自己以前的动作,以及观察别人动作的信息。一个从没拿过球拍打球的人,需要让他体会几次球打在线上的感觉,然后自我二才能知道球拍的中心离拿拍的手应该有多远。你每次击球,不管是正确还是不正确,自我二的计算机存贮器都在采集有价值的信息并收集起来供以后使用。”(如果你仔细品味,其中的道理就很接近简易法了,让学员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更多的去体验,让自我二自己去打球。)“最重要的是承认:从根本上说,体验先于技术知识。”(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观点,得说,很对。)“语言只能描绘见解和体验,语言不是动作,最多不过是只能提示这处击球动作所包含的精致与复杂。尽管这样产生的指导可以被存贮在大脑中,有语言记忆功能的部分,但必须承认,记住了这些指导并不等于与记住了这个击球动作。”(非常精辟的解释,尤其是最好一句,找出了问题的关键。当然,如何通过语言结合身体去记住,我的卖个关子,等这书出版了再在这里告诉大家。但要提醒各位过多的语言指导,不管来自外部还是内部,都会干扰击球能力。还有一个共同的体验,那就是语言指导给十个人,会产生十个不同的意思。如果过分努力,即使一个没有被很好理解的指导,就可以使挥拍变得笨拙或僵硬。无法出色发挥。)

“最重要的事情是在球场上选择,而不要努力让你自己或你的击球动作符合一种预定的模式,你要让模式符合你,并只用它们来帮助你发现和提高你想要的技能。”(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去年林哲生对我说的一句话,我当时问他,我的正手上旋卷的过多,影响了球速,想像他一样变得平一点怎么改?他说,‘一种是从技术本身去改,另一种就是,从你想要的结果去改。人这个东西很神奇,你打的平的时候,技术动作自己就会相应去调整,而你自己不要去想怎么改它。’你瞧,人林哲生早就懂这些道理了。难怪人家喜欢看国外的网球书籍。)“发球的动作对自我一来说太复杂了,没法通过记忆对击球每个环节的指导来掌握。但如果你让自我二通过学习注意力集中在击球的不同环节,以及击球的整体来学习,就不那么难了。下面是发球注意力集中的几个要点……”(我自己亲身体验,改发球太乱了,一会这里出问题,一会那里出问题,自我一埋怨太多,始终不满意,其实,集中注意力找好关键点,充分信任自我二,一段练习下来,发球不涨才怪。)

我要说,上面的话并不是在跑题,也许,我只是片断摘录,大家对《网球内心游戏》这本书中提到如此难以真正理解。但是,大伙经过我用“内心法”(我也自创一法)稍微一洗礼,也大致能悟到,简易法背后的理论依据其实就是:尽可能多地去掉传统教学中的各种条条框框,让自我一安静下来(自我一对自我二的反复指导、批评,“拉拍太大了”,“击球点太晚”,“手腕怎么能乱动呢”,等等,反而阻碍学习的进度),充分释放自我二,也就是人体本身的潜能,通过帮助初学者早期比传统入门有更多体验方面收获的方式,最快地刺激、提高球技。至少在我看来,这可以作为李老简易法的理论依据之一吧。

对于很多球友,最重要的是如何打造与自我二的一个新型关系,怎样的练习,怎样的指导,能真正帮助你释放自我二,也即是所谓的人体身体的全部潜能。而对于我们老师或教练,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给出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发生的自然学习过程,而因为多余的话语,多余的讲解,干扰这个过程。我想,这就是,传统法可能在教学上的弊端,反过来,也就是简易法的长处。

第三章    感觉论的基本定律

感觉论的基本定律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是反映网球教学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定律是一种理论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描述宇宙当中的所有情况,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能完全正确。

附《2010-03-12 12:12,归纳出科学的定律,节选,作者:李德添》(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1003/16541.html

QQ聊天记录3-12

春双 10:11:43:李老师一般都晚上有课吧
春双 10:12:15:去你那学球的不少是慕名而来啊
简易法推广人 10:12:48:我已退休,没有课,教球是业余爱好兼科学研究
春双 10:13:13:哦,没看出来,你都退休了
春双 10:13:53:看来李老师以前也是搞教育的吧
简易法推广人 10:14:40:网球人永远是年轻。我是工程师,会计师
春双 10:15:00:对体育很有研究
春双 10:15:36:李老师,你讲简易法高举发球是怎么教的
简易法推广人 10:18:07:误打误撞的,刚好遇到一个好课题。高举法是克罗地亚老教练教给我的,对入门有用,对专业选手改缺点也有用,我有一篇博文专门介绍,等下给你链接
简易法推广人 10:20:38: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0806/8362.html
简易法推广人 10:22:08: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0807/8653.html
春双 10:22:40:哦,明白了,我也用过
简易法推广人 10:22:48:《2008-07-23 11:05,克罗地亚发球法》
春双 10:22:55:我教的更简单,也不拉拍,先举着,先不抛很高,然后用拍子一磕就过去了,开始也站的离网近,逐渐往后退,就是先感知怎么才能发进去
简易法推广人 10:28:52:这就是简易法的原理,实际上有经验的教练都不自觉地总结出很多这类方法,我的工作是让这些零散的方法归纳出科学的定律
春双 10:29:44:事物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简易法推广人 10:35:31:可惜网球界有很多人被传统观念束缚,不明白这个显浅的道理。

第一节   简单定律

简单定律描述:越简单的姿势越有利于激活感觉。

所有网球感觉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感觉是打中球,打中球的标准是网球在球拍的甜点附近区域接触,拍面和网球的入射角近似垂直。打中网球的感觉比乒乓球羽毛球难,这是网球入门难的主要原因。网球入门各种方法的第一步骤都要激活打中球的感觉,笔者推广简易法初期的第一步骤是小小场隔网推挡。2007年《网球》杂志邀请我在北京朝阳公园网球中心演示简易法,四个学员中有一个第一步骤不能过关,后来我在江门港口中学推广校园网球,第一步骤不过关的同学更多,此时才醒悟到汪俊老师的TENNIS123和国际网联的PLAY AND STAY的第一步骤更科学,他们是从颠球开始激活打中球的感觉。

关于运动技能的形成,教科书介绍的是“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最终达到动作自动化”理论,其中泛化过程的论述就是对简单定律的理论解析:学习任何动作的初期,教练的讲解和示范以及学生自己的初步运动实践,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此时,动作技术所引起的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这个过程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力。这些现象是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教练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第二节   引导定律

引导定律描述:激活感觉只能靠引导。

感觉不会与生俱来,要后天激活,什么时候可以激活不受意识控制,意识越强烈感觉越难激活。引导技巧是激活感觉的有效途径,越难掌握的姿势越需要引导技巧,挥空拍对激活感觉没有作用。转腰击球是较难掌握的动作,美国教练大卫波特教孙晋芳的引导方法是伸出左手和右手平行,击球前后保持双手平行,克罗地亚教练巴越教我的引导方法是双手模拟抱着水桶击球。合理送球,适时提醒,心理暗示,激励自信,矫枉过正,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

第三节   叠加定律

叠加定律描述:有感觉的简单姿势可以叠加成完整姿势。

感觉论大量学生的实践证明,首先分别激活几个简单动作的感觉,可以叠加成完整合理的规范动作,叠加前后的几个动作互不影响,可以分别应用。

叠加定律除了提高上手效率,还有实用价值,令学员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得心应手。以正手击球为例,冲刺向前救短球用颠球姿势,接快速发球用推挡姿势,打中速来球用90度转腰姿势,抽击慢速来球用180度转腰完整姿势,还有平击和上旋的灵活运用,所以感觉论学员的姿势千姿百态赏心悦目。反观只会一种规范姿势的姿势论学员,除了少数符合条件的击球,大部分击球的姿势惨不忍睹。

第四节   次序定律

次序定律描述:前边的动作越熟练,后边的动作越容易激活感觉。

当某个叠加动作激活感觉出现瓶颈,与其苦练,不如先把前边的动作练得更熟练。由于各人的感觉统合水平差异,一些人某个环节难找到感觉,勉为其难效果反而不好,根据次序定律,以退为进会有意外惊喜。

第五节   印刻定律

印刻定律描述:感觉被激活以后,将永久存在。

印刻定律在游泳骑车等运动得到证实。很多感觉论教过的学员,相隔很长时间重新打球,原来有感觉的动作在10分钟内可以重新熟悉。也见过很多姿势论的学员过一段时间就不会打球,因为他们原来的姿势没有激活感觉。

第六节   可变定律

可变定律描述:任何习惯姿势都可以改变。

改错误姿势和学新姿势是相同的过程,都是组合姿势和感觉的练习,性质和原理完全相同。姿势论认为形成错误习惯很难改,原因是它没有引导技巧,靠模仿完整动作结合姿势和感觉,违反简单定律,不但学新姿势难,而且改错误动作难。

改错误动作需要两个必要条件:教练会改,学员愿改。如果教练不熟悉感觉论的原理,不掌握引导技巧,是客观条件不具备。如果学员不认同感觉论的简单方法,死抱符合习惯思维的姿势论传统方法,是主观条件不具备。

印刻定律和可变定律并不矛盾,各自反映不同范畴的客观规律。印刻定律反映的是一个姿势的感觉激活后永久存在。可变定律反映的是可以重新掌握另一个正确的新姿势,新姿势旧姿势都符合印刻定律,意识可以决定使用新姿势还是旧姿势。

附:《2009-04-19 22:30,姿势就真有那么难改吗?,作者:褚松》(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vip/borischu/200904/11072.html)

初学网球的朋友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别乱打,打坏了姿势是很难改的。不知道他是听谁说的,如果是个教练说的,他多半是想忽悠你花点学费,或者是个对网球和对人生一知半解的糊涂教练。

打网球二十多年了,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姿势烦恼过。换句话说,我最注意的是我对球的控制怎样?我能不能打得更轻松,球打得更快更准。也许是我这辈子基本上就是在和球打交道中度过,我更相信我的直觉和身体对球的反应,而不是其他。就象生活中我的追求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是其他人羡慕的生活一样。

所以当初学的朋友跟我说:我来学球是因为怕姿势打坏了,所以才来找你这样有经验的教练的。我的回答是:其实不用想太多的姿势,关键是你能不能享受到网球的乐趣。姿势一开始好固然好,但一旦你热爱上网球,坚持去打去提高,你的姿势只会越来越好,不是吗?

于是,有人会问:那么多球友打了十几年还是那个难看的动作,不就是因为当初没学好吗?我要说了,首先他当初学了吗?大部分是没有。十几年前中国能给业余球手提供服务的教练都很少,就更别说好教练了。第二,他想过提高吗?到底有多想呢?大多数人打网球的目的就是出出汗,出汗而已,姿势有什么重要。就算想过提高,他到底有多大的决心呢?就象我们生活的世界永远是碌碌无为的庸人多与精英一样,能把事做到最好的人永远是少数。

还有人又会拿老年爱好者说事,他们姿势难看球却控得很好,你觉得他们的姿势那是打网球吗?我要说了:老年爱好者有几个想学球的?除了上面所说的理由,关键是他们姿势是不好看可是他们享受到网球的乐趣一点都不比你们少,那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总比那些姿势好得不得了就是不打网球的人让你觉得亲切吧。

不好意思,严重跑题。我们讨论的重点是真有那么难改吗?我觉得没有。也许就是因为我觉得不难改所以不难改的。唯心主义了,有点是,也不完全是。关键在于:来跟我学球的朋友很快就会知道不改的坏处,和跟我改动作一点都不难。

举个实例吧:我有个韩国学生金同学,正手有基础,当然是大引拍跨左脚那种,但很想打得更好。跟我学球时他就说(流利的韩语):我听说动作改的话很花工夫的,你别把我改得不会打。我跟他(蹩脚的韩语)说:你放心,我不帮你改动作。你只要打得时候注意下这点就行了。我知道韩国学生的执行力是很强的,而且他是在穗韩人网球会的会长,打不好球是丢面子的事,他的决心是很大的。

等到下次来,果然不错,基本上我说得做到了。我就跟他说,怎么样感觉好点吧。他说:好点。我说:你还可以试下那一点。就这样每次一小点,半年后他的正手是广州韩人中最强的,不怕丢脸,速度跟我差不多。这时我跟他说(比较流利的韩语,改好了一点),你现在的姿势怎么样?和半年前不一样了吧?他说:好象是啊,但我却从来没想过,就想你说得要点。我说:这就对了嘛?你要的是结果:球打快了,准了,稳了,对不对?不过说实话,你的姿势确实也好看很多了。

所以,我会跟每一个来学球的不管是不是初学的朋友说,别怕改动作。动作始终是要变的,关键是你有多大的决心打得更好。费德勒还在找教练改呢,你就不需要了?!

最后,就我自身来说,我还觉得自己的动作可以改得更好,因为我对网球的理解还在加深,球还在打得更好,我为什么不改呢?

回复Comments

2009-4-19 23:21:18李德添:以我和很多人改传统法后遗症的实践经验,改姿势不难,但是需有两个必要条件:教练会改和学员想改。

第七节  有效定律

有效定律描述:激活感觉后的练习才有效。

运动技能的形成从泛化过程最终达到动作自动化需经过大量有感觉的重复练习,没有感觉的重复练习是低效的无用功。对击球动作自动化而言,100次挥空拍不如10次有效击球。有效定律解析了姿势论低效的原因。

5楼 西瓜猫 楼主

2010-11-18 20:16:42

本帖最后由 西瓜猫 于 2010-11-18 20:59 编辑

第四章     入门教学

入门教学的对象是初学者,这些初学者将来的目标是职业或者业余,采用的教学方法没有区别。认为姿势论适合职业选手入门,感觉论适合业余选手入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误解。

第一节    入门教学的原则

国际网联的 play and stay 计划指出:“教练太强调技术了,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员打起来,享受网球。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第一次相当重要,他们需要打起来,第一节课就要发球,打回合,比赛。”这是国际网联组织多国网球专家几年调查论证得出的论断,是入门教学的原则。“教练太强调技术”只是批评姿势论的表象,没有批判姿势论反科学的实质,这是P&S计划美中不足的缺陷,使到它的方法显得多余繁琐,走了不必要的弯路。

网球简易教法的原理和P&S计划相同,由于简易教法彻底颠覆姿势论,所以科学性更强,更高效,更易操作。

附《2008-12-27 22:37,国际简易法的意义,作者:李德添》(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0812/9989.html

我们戏称的国际简易法包含两部分,P&S战略和入门十步骤,因为不够完善被eu1000网友批评缺乏内核。我认为,国际网联级的官方机构发表的两个文件虽然在实践中需继续改进,然而它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这是从官方高级层面宣布传统法的落后和简易法的先进。

有了国际简易法,我们在网球网发起的民间中国网球思想解放运动如虎添翼,省却苦口婆心的论证,得以专心致志的实践。这场运动已将近年半,效果符合理想,现在还有传统派顽固不化,这是颠覆传统观念的必经阶段,五年内简易派和传统派各占半壁江山是我最大的心愿。

转贴三个附件:

(一)2008-12-27 17:56:08, eu1000在《2008-12-26 19:04指引与技术的具体要术》的评论:窃以为:此乃“国际简易法”缺乏内核之一,还有小小场。

(二)国际网联的简易法战略:《2008-07-07 21:52ITF的P&P战略,翻译:普及》

Dave Miley(国际网联(ITF)的常务理事)为ITF录制的培训课程节录:

今天,我准备给大家讲一个非常重要的全世界范围内的网球项目,即ITF的play and stay(P&S)战略。这是一个希望在全世界增加网球参与人数的战略。首先来说一下ITF这个战略产生的背景,然后再和大家分享ITF提议启动的这个项目的细节。 整个战略着重于让更多的人来参与网球运动。我们在谈论的很多东西都是显而易见的,但通常显而易见的东西就是最被大家所忽视的。

'网球推广专家小组'成立于2002年,目的是要探讨网球以怎样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让人接受,以及如何培养大众参与的积极性来提高普及率,并且分享各自的经验。这个专家组织是各国网协的成员来组成的。在第一次会议上,他们谈到了网球运动面临的很多挑战,包括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它运动和休闲方式带来的竞争。他们意识到网球运动通常在吸引人方面有优势,但却不擅长留住人群。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法国成功地运用了PLAY AND STAY里的成人项目提高了网球的普及率,在英国,自然网球项目在11-17岁之间的少年推广。最近,在美国推广一种叫有氧网球的项目――将网球运动与不同类型的参与者的健康需求联系起来。英国,草地网球协会的迷你网球,成功地在5-10的儿童中进行了推广。

专家小组的成员也意识成人市场非常重要,很多成人都尝试过网球,但没有继续下去,他们的初次经验通常不是令人愉快的,专家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教练太强调技术了,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员打起来,享受网球。专家们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第一次相当重要,他们需要打起来(回合或比赛)――需要互动,并且在第一节课就要发球,打回合,比赛。但这种以游戏比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游戏比赛型教学经常被误解。一些教练认为,用这种教学法,他们不用教规范的动作了――这是不对的。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员先简单地打起来,教练的任务就是要让学员发球,打回合,打小比赛,然后也应该教他们相应的技战术,让他们更有效地打网球。 “相应的”这个词非常重要。在以比赛为基础为核心的教学法中,技术仍然非常重要。但关键的因素是:先让学员打起来――发球,回合,比赛,然后再教一些相应的技战术。所以不是不教技术,也不是象有的教练认为的,这样一来,到时又得重教(规范动作)。

比赛型教学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发球,回合,计分比赛”。教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员打比赛,并且记住,技术虽然非常重要,但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基于这样的理念,ITF开发了新的入门教学课程,此课程成了推动网球普及的核心部分。在这个课程里,提倡比赛(游戏型的比赛,非正规的严格意义的比赛)型教学法,以及提倡使用不同类型的球,课程也包含了一些以可以快速促成打起比赛的训练方式,目的就是要让学员一开始,从第一节就能发球,回合,比赛。

较慢的球是课程的基础或核心。同时包括课堂组织方式;交流技巧;不同的球、场地、球拍、计分系统和比赛规则;简式的比赛形式;简单的必要的技术。网球很容易就可打起来,但教练在学员的入门阶段需要用最适合他们的球。如果初学者用常规的球不能发球,打回合和比赛,他们就应用慢点的球(循序渐进过渡到常规的球-译注)。而且,慢速的球的确有,很多厂商都根据ITF的提出的标准在生产慢速球。同理,初学者也要由小场到中场再到大场。

这个战略面临的挑战在哪里?挑战在,世界各地的教练在初学者的课堂上没有用这些东西。为什么?因为很多教练觉得没有义务来帮助留住网球人口,也因为很多国家,慢球的供应跟不上,人们难以买到这种球,或市场太小,慢球的价格比普通球高。或者,慢球更多地用于小孩,还没有广泛地用于成人初学者。专家们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儿童网球的入门问题,他们认为,除了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10岁以下的儿童不应该用常规球在整个网球场打球。象比利时这样的国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来提出要求。法国和英国也有很明确的指导方针。对于水平较高的青少年运动员,球也很重要,因为这样更容易习得更好的技术和战术。比如抢点击球。07年美国网球协会将这个项目推荐给了青少年,慢球不仅是用于儿童,它们对于成人初学者也是非常理想的选择,这样他们可以更容易地打起来。法国,荷兰,英国都积极地在成人初学者以及俱乐部里的休闲型球员中推广使用慢球。其它方面,拍子也很重要,合适的拍子也可以将网球变得容易。新的记分系统和赛制来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尽量让球员多和不同的人打比赛。

接下来谈一谈,网球运动对健康的好处。比如:有氧网球(cardio tennis)是以回合为基础的侧重健身塑形的网球。总之要将尽量将网球和健身联系起来。

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球员评级系统,于是有了ITN(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国际网球统一分级系统。每一个球员就可以有这样一个编号来反映自己的网球水平,1是最高级,10是入门级,其中对于入门级分得相当细:10.3指能用红球进行发球,回合,比赛的球员。10.2指能用橙球进行发球,回合,比赛的球员,。10.1指能用绿球进行发球,回合,比赛的球员。10指能用普通球进行发球,回合,比赛的球员。(注:1号球,即红球,最慢和最轻,3号球,即绿球,形状、颜色、弹跳和重量都接近正规网球.2号球,即橙色球,弹跳和速度介于1号和3号之间)目的就是方便球员能找到和自己水平相应的球员进行练习和组织比赛。目前有38个国家在用ITN。

总结起来,专家小组最关心和常讨论的问题是:球员接触网球的第一次课的体验的重要性、球和场地大小的重要性、灵活的记分方法和赛制、网球对健康和健身塑形的作用和球员分级系统。

2006年2月,专家小组的第四次会议上,PTR(国际网球教练资格评定组织),USPTA(美国职业网球协会),TIA(网球工业协会)被邀请出席做观察员,合作厂商们也参加了会议,推广计划的草稿产生。2007年6月ITF的年会上,正式对P&S战略进行了官方发布。如果ITF,主要的国家,各厂商以及各教练能齐心协力地推广这些简单的理念,我们就能改进教练向学员介绍网球的方式,也就能改变潜在的网球人口对于网球的体验和看法。

今后五年内,我们希望:1、绝大部分教练在教初学者的过程中能够使用较慢的球;2、教练们能有效地组织教学,让初学者在第一堂课就能打起网球来(回合、比赛);3、人们不再觉得学网球难/网球很容易就能打起来(tennis is viewed as quite easy to play);4、绝大部分10岁以下的球员在较小的场地上用速度较慢的球以及更小的拍子打网球;5、俱乐部以及教练们用新的赛制和记分系统来适应球员新的生活方式和需要;6、网球在大人小孩的心目中是最好的健身方式之一;7、绝大多数球员都有自己的参照ITN统一标准的技术等级分;8、网球既是吸引力高同时又是流失率低的运动;9、更多的人来参与网球。

(三)国际网联简易法:《2008-09-11 22:19,ITF入门十步骤,作者:普及》

上次提到相关网页打不开,如果大家看了视频会觉得很简单,和简易法的视频差不多,如果大家有PTR的教练手册,会发现这十个步骤和PTR教练手册里提到的即时速成网球步骤差不多。

这十个步骤是play and stay整个普及网球战略的重点之一,当然重中之重是入门用慢球,逐渐过渡到正规球。这十个步骤是根据ITF视频的记忆(没想到后来链接打不开),根据北京中网俱乐部教练团队的实践以及《网球》杂志的技术编辑提供相关资料整理而成,可能和ITF的原始的步骤有些细小的差别。

中国网协即将开展的教练培训定会涉及相关内容(见本BLOG〈网球业未来的形态〉一文),所以如有可能,最好参加这次培训。不能参加培训的可以参考此文。中网俱乐部的推广网球的理念之一就是‘分享’,所以不介意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拿出来,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享受网球带来的快乐。

步骤一,自打回合,颠球,不让球落地.连续10个即完成目标(可省略)

步骤二,自打回合(就是颠落地球),正手位,一目标区,无网(即无障碍)。任务描述:学员身前有一圆目标区,直径50公分左右,(可用粉笔在地上划,可用地标圈)学员持拍,正手位将球颠入目标区(尽量),连续20次不失误。注意事项:教练只需布置任务和示范,学员会自己调动自己,去想办法完成任务.学员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但习得过程在自动进行,教练也不必讲,学员都有独立完成任务的冲动,他们这样更有成就感和自信心.人多时,只要数完20次,就举手,学员一般会焦急地等待下一个任务。教学目的:如能顺利完成任务,实际就在或基本把握:a. 体验并掌握球的两段弹跳节奏,b. 手眼配合适应网球的球速,c. 自动感知并调整拍面,d. 击球的节奏,(手什么时候紧张用力,什么时候放松)e. 初级的控球感,f.  随挥(不可太刻意),g移动追踪球的初级能力。变通:不教握拍,学员自己随意握。当能连续20次基本不失误后,再教握拍,手掌放拍面上自然划下,形成大陆式握拍或东方式握拍。入门不主张教极端的握拍方式。时间:30秒-2分钟

步骤三,自打回合2(反手位),一目标区,无网。同步骤一,只是用左手发力为主,双手反手.左手掌摊开,右手握拍放在左手掌上就形成了双手反手。时间:30秒-2分钟

步骤四, 自打回合3,无网。不要目标区,正手打两下,第二下时往自己的反手位送球,反手打两下,轮换。

步骤五,互打回合(正手位)一目标区,无网。时间2-3分钟

学员轮流去将球颠进目标区,球基本垂直上下也无所谓.尽量让击球点在身体的斜前方,在正前方也不所谓.主要是让他们建立对打的节奏。

步骤六,互打回合(反手位)一目标区,无网。时间2-3分钟

步骤七,互打回合(正手位)两个目标区.无网。两目标区距离10到50厘米.学员将球颠击到离对方近的目标区。时间3-5分钟

步骤八,互打回合,四个目标区。目的是正反手综合运用。时间3-5分钟

步骤九,有网(有障碍)互打回合,小小场,类似'简易法'第一步骤。正反手综合使用。

步骤十,有网(有障碍)互打回合,小场,正反手综合使用。

用球:最好用慢球,即一般的所谓儿童用球,低气压球,过渡球,旧的漏气的起毛的球。妙处:这十个步骤,非常简单,但学员不知不觉,熟悉了球性,培养了球感,建立了击球的节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一开始就强调球的控制,而不是过于强调姿势,利于学员间回合打起来,容易很快就出现激烈的比赛场面.十个步骤结束就可以组织比赛,进一步调动积极性,让学员上瘾,爱上网球。球始终处于开放的状态,能将各种球回击过去,会建立真正的球感和成就感。无障碍回合阶段,学员的焦虑感相对一开始就要将球打过网要弱很多,更能集中精力去熟悉球性等.焦虑,紧张是生成很多'错误'动作的源泉。通过比赛,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而想赢得比赛,他们必须学会控制,会产生技战术学习需求,在小场就可以教一些相应的技战术了.所谓"先打起来,再学如何打好"。一个教练同时带很多学员的可能性有了。十个步骤后?当学员小场的回合较多后,可以教正反手上旋动作了,到中场,再到大场。

第二节   入门教学基本步骤

1,无拍练习,包括滚,停,抛,接,拍等玩球动作。
2,一人正手颠球。
3,一人正手颠落地球。
4,一人双手反手颠球。
5,一人正反手轮换颠球,各颠两下。
6,两人距离两米互相正手颠落地球。
7,两人距离两米互相反手颠落地球。
8,两人距离三米互相正手颠落地球。
9,两人距离三米互相正反手轮换颠落地球。
10,两人隔网小小场正手大幅度跑动颠落地球。
11,两人隔网小小场反手大幅度跑动颠落地球。
12,两人隔网小小场正反手轮换大幅度跑动颠落地球。
13,两人隔网小场正反手轮换大幅度跑动击球。
14,两人隔网小场正手加大动作幅度击球(推挡,平击,上旋都可以,因人而异)。
15,两人底线正反手对打。
16,高举法发球。
17,大场比赛。

第三节   入门教学基本原理

1,很少人天生能打网球,一般应经过入门学习。各人入门找感觉差别极大,同一动作,一些人仅需几秒钟,一些人却需几十分钟。同一个人,一个动作需几分钟,另一动作可能需几十分钟。

2,基本步骤越靠前的动作越简单,越容易有感觉。

3,前边步骤动作越熟练,后边步骤动作越快来感觉。

4,后边步骤动作有感觉的,同一动作的前边步骤必定也有感觉。

5,从哪个步骤开始因人而异,天赋好的可直接从13步骤开始,幼儿应从1步骤开始,集体授课应从2步骤开始,一般人从10步骤开始。

6,找感觉难的动作不宜练太长时间,与其苦苦找感觉,不如推前一步骤先熟练较简单的。

7,不必练到十全十美,有七成熟练可转练下一步骤。

8,动作合理,避免伤害,轻松自然地击球的都是好动作,不必强求学员学某种标准动作。

9,这些教学基本原理对学新动作,改错误动作同样有效。

10,时间长的熟练过程适宜运用比赛,数回合等轻松有趣的游戏。

第四节    简易教法八步骤入门课程

1,正手颠球。目标是稳定颠球10下,要求拍在腰际,球比眼高。常见缺点的改进方法,拍面保持水平,不晃动,眼睛盯紧球,手掌向上握拍才是正手。大多数人能轻松过关,少数人需经过短期练习,极个别人需较长时间练习。此步骤过关解决网球击球两个基本要素:在甜点打球,拍面和网球的入射角垂直。过关需要眼,手,脚的感觉统合。

2,正手颠落地球。目标是稳定颠球10下,同样要求拍在腰际,球比眼高。常见缺点的改进方法,拍面保持水平,不晃动,用身体起伏打球,眼睛盯紧球。此步骤基本能轻松过关,过关后解决了击球节奏的要素。

3,正手小小场隔网颠落地球。教练首先示范颠落地球两下,第三下用同样的动作颠球过网,要求学员照做,有一半人第三下的动作不能和前两下一致,不自觉地改变了拍面角度,引导他们颠球过网的动作和颠落地球动作一致后才可以直接一次颠过网。隔网颠球要求有抛物线,比网高半米,落在离网两米的范围内。要求在右前方颠球。有意送球到不同位置练习脚步移动,先练同方向移动,再练反方向移动。以上练习步骤需按部就班,前边未过关不宜练下边的。

4,双反手小小场隔网颠落地球。方法和上步骤完全一样,只是正手改成双反手。如果遇到少数过关困难的,可让他们增加反手颠球和反手颠落地球的练习。

5,正反手小小场隔网移动中颠落地球。先教准备动作,左手扶着拍颈,右手放松虚握拍柄,拍头竖起对着鼻子,双脚轻微弯曲。送球到正手位,复习3步骤,过关后送球到反手位,复习4步骤,过关后不规则地交叉送正反手位。

6,逐步后退到小场对打。在5步骤熟练的基础上逐步送较长的球,一米一米推进,直到整个小场。在这个步骤学员的拍面角度本能会自动调整,无需教练引导,此类自动调整击球动作的人类本能是简易教法的科学基础。送球到前后左右不同位置练习正反手击球,留意观察缺点提醒改正。击球动作基本合理后,对学员说,从现在开始你已学会打网球,然后和他打一场11分的小场比赛,不准截击,只许打落地球。为了增加乐趣,设定取得一分有奖品。多数人比赛一场的动作已很好,少数未能熟练击球的,可增加数回合的游戏,逐步增加回合目标,达到50回合的动作已可以。

7,高举法发球,自由式握拍,握紧后举高拍子,拍头指向前方,拍面水平挡住抛球方向,抛球后,拍头本能向后拉开然后反弹向上伸展到最高点轻轻扣球到发球区里。在小小场发30球,在小场底线发30球,在大场一二区各发20球。

8,大场比赛。两人以下单打,三人以上双打,不够人教练顶,教练不能主动得分。第一盘4次发球机会,第二盘3次,以后正常。

经过八步骤学习后的学员基本算入门,以后每次打球前按第6步骤做热身,最好和教练对打,初学者在前几节课的动作未定型,常会重犯错误需要教练不断提醒改正。多数人两节课可完成入门,少数人需四节课。

第五节    简易教法四节课入门课程

一对一每节课一个半小时,超过一人需延长授课时间,保证每人上场时间足够一小时。

第一课,学习1至6步骤。

第二课,复习6步骤,改缺点,半小时。学发球,一小时。

第三课,复习6步骤,改缺点,10分钟。复习发球20分钟。大场比赛,一小时。

第四课,复习6步骤,改缺点,10分钟。大场比赛80分钟。

第六节    入门八步骤引导方法

为方便讲述,先定义三个名称,单打的区域叫大场,发球区的一侧区域叫小场,小场离网二米距离内的区域叫小小场。

1,正手颠球。可以在场外练,一对多。教练先示范颠3下,然后让学员颠,不必提任何动作要求,目标是稳定地颠球10下,要求拍在腰际,球比眼高。教练注意观察学员的缺点提示改正,颠球不稳改进方法,拍面保持水平,不晃动,眼睛盯紧球。正反手不分的,让他反手颠得熟练后再改正,手掌向上握拍才是正手。动作不放松的多数左手僵硬,提示他把左手放松。

2,正手颠落地球,可以在场外练,一对多。教练先示范颠3下,然后让学员颠,不必提任何动作要求,目标也是稳定地颠球10下,同样要求拍在腰际,球比眼高。球到处走的改进方法,拍面保持水平,不晃动,眼睛盯紧球,用身体起伏的节奏打球。

3,正手小小场隔网颠落地球,教练首先示范颠落地球两下,第三下用同样的动作颠球过网,要求学员照做。有些学员第三下不自觉地改变了拍面角度,引导他们第三下要和前边两下的动作一致。此步骤要求在身体右前方颠球到教练的小小场中间,在送球的过程不断观察不正确动作并提醒改正。注意每次提醒只能改正一个缺点,不宜同时改两个,改正一个后才可再提新缺点。打不中球的改正方法,拉拍到身体右前方,拿拍对准球底,用最简单的动作将球轻轻颠送过网。击球点偏后的改正方法如上,拉拍位置不是身后而是身右,感觉论和姿势论的最大差别就是这里,姿势论要求侧身,拉拍,感觉论要求不要侧身,不要拉拍,初学网球如果用侧身拉拍的方法很难打中球,就算打中球击球点也偏后。隔网颠球要求有抛物线,比网高半米,落在小小场范围内,不符合要求的,引导他打球的底部,控制力量使抛物线顶点在球网上方。没有用脚找球而是用手找球的改正方法,保持拍与身体的距离基本固定,只准靠脚步移动找球。此步骤的站位尽量用开放式,避免用交叉脚的封闭式。找到感觉后尽快开始练步法,让学员知道,打网球脚步是最重要的,手的动作很简单就可以,练步法的方法,有意送球到不同位置练习脚步移动,先练同方向移动,再练反方向移动,不准用反手,只准用正手,送球方向变化尽量多,强迫他的脚步多移动。这时的来回快,移动快,教练要注意控制运动量,发现他呼吸急促就要让他休息,或者叫他累时要求休息。初学网球的人体能一般都不行,五次以后才可以。以上练习步骤需按部就班,前边未过关不宜练下边。

4,双反手小小场隔网颠落地球,双反比单反易学,用双手握拍,拉拍到身左侧颠送球过网,站位可以开放式也可以封闭式。有了前边的基础,一般人这步骤比第3步骤容易很多。练步法也与前一样,只准反手不准正手,强迫脚步多移动。遇到上手慢的人要心中有数,不能急,不能责怪,要有耐心,不要打击他的自信心,多送些易打的球过去,耐心等待他激活感觉的那一刻。在一个动作未有感觉时,不要急着转学新动作。但也不要等动作十全十美才转,有7成合格就行,留一些以后慢慢完善。如果遇到少数过关困难的,可让他们增加反手颠球和反手颠落地球的练习。

5,正反手小小场隔网移动中颠落地球。先教准备动作,左手扶着拍颈,右手放松虚握拍柄,拍头竖起对着鼻子,双脚轻微弯曲重心下蹲。送球到正手位,复习3步骤,过关后送球到反手位,复习4步骤,过关后不规则地交叉送球到正反手位,熟悉正反手转换,继续巩固已学的动作,注意观察重犯的错误,及时提醒改正。

6,逐步后退到小场对打,引导方法是送球技巧,先易后难,根据熟练程度增加跑动范围,最后达致前后左右四个位置都可以熟练击球。此步骤的小场比赛是非常重要的引导方法,和P&S计划的对抗练习原理相同,要让学员在比赛中学会控球,教练不要主动得分,还有数回合数也是重要的引导方法,允许两跳击球,允许击球出界,不允许下网,要求打出尽量多的来回,这和P&S计划的合作练习原理相同。

7,高举法发球是很重要的感觉论方法,入门,提高,职业选手改缺点等所有环节的发球都有用。可以一对多教,首先站在小小场位置发,教练先发3球给学员模仿,观察学员的缺点逐一提醒改正。常见的缺点抛球太低或太高,太前或太后,不会放松,总想加力打。一般人发30至50球可以有感觉,必须有感觉后才可以后退到发球线练。

8,大场比赛,够人上场教练就做裁判兼教练,不够就当运动员兼教练,边比赛边讲解。

第七节     入门用球

短式网球是源于欧洲的儿童入门方法,使用海绵球,上手虽然容易,入门效果却不理想,因为海绵球的击球感觉和正式网球是两回事,根据有效定律,这样的练习是无用功。如果短式网球直接使用过渡球,可以有极好的入门效果,因为过渡球的击球感觉和网球基本没有差别,但是需要感觉论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做到。

国际网联的play and stay使用三种球三种场地入门,三种球的弹性不同,最软的不采用海绵球,比短式网球是一大进步。由于p&s计划没有认清入门难的问题实质是姿势论违反客观规律,所以采用的方法多余而且繁琐,这里也反证了研究网球教学原理的重要性。

根据感觉论原理设计的入门八步骤也是三种场地,小小场,小场,大场都是现成的,不必劳师动众另外搞。前面课程没有专门提到入门用球,实践中,入门使用过渡球可以事半功倍,初学者上手更快,教练更省心。10节课后初学者会嫌过渡球不够尽兴,自动改用正式网球,这个转变对击球感觉没有任何影响。

过渡球是为短式网球专门制造的,目的是在海绵球和正式网球的极大反差中做过渡,比正式网球软,绒毛分成两种颜色,一般网球用品店没有卖,笔者每年都向天龙集团邮购几百个。

6楼 西瓜猫 楼主

2010-11-18 20:19:53

本帖最后由 西瓜猫 于 2010-11-18 20:22 编辑

第五章    提高教学

入门以后的教学都是提高教学,包括刚入门的新手,多年球龄的发烧友,以及职业选手。本课程只研究分析提高教学中教新姿势和改错误姿势方面应用感觉论的科学原理和应用实例,其它方面的提高教学知识读者可以参阅别的网球读物。

初学者入门后,可以一辈子就此享受网球,正如有人一辈子只是游蛙泳。入门后学员找教练目的是提高网球技术,具体讲就是学新姿势或者改错误姿势。教新动作和改动作缺点的原理方法完全相同,只是改缺点要教练具有观察能力。根据次序定律,入门后急于提高没有必要,既浪费教练费又少了享受,应该先和球友打几个月再找教练提高,这样效果更好兴趣更大。

提高教学适宜在小场教,小场对打来回频率快,有效击球多,放大学员的缺点利于观察,教学互动便利。

第一节     专注和放松

打网球需要一种特殊的技能,既要头脑专注,又要肌肉放松。这是一对矛盾,若能处理好这对矛盾,水平就上一个层次。

业余比赛有个常见现象,一个必胜的机会球来到面前,不但没有得分,反而莫名其妙地失误了。为什么许多人会犯这类低级错误?是头脑与肌肉的沟通出了问题。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机会球,头脑发热了,兴奋了,一个念头出现了:打死你,肌肉收到大脑传来这个信息,本能地收缩紧张,动作不自觉地僵硬变形,自杀就这样不受控地发生了。

由此可见,动作放松由大脑指挥,而且指挥通常是间接的。为了放松,就要摸索间接指挥的规律。比如上例,有经验的球手遇到这个机会,头脑保持清醒,不过份兴奋,比平常更轻松自如地击球,轻易拿下一分。又例如发球,不宜直接想放松,要想象自己大病一场,几天没有吃东西,浑身无力,手没有力气挥拍击球,只能靠身体力量在最高点将球压出去。有了这些想法,发球动作自然而然会放松。有人说平时练习发球能大概做到放松,打比赛就不容易。道理一样,比赛时脑子集中想球速,身体各部位肌肉不自觉地紧张,平时练习的感觉就不见了。再例如打强力正手抽击,脑子不要想加力,不要想加速,只是想仅用三只手指握拍,把拍子轻快地甩掉。身体各部位肌肉接到大脑指令,协调流畅地动作,球速快得出乎意料。

总而言之,放松须反向思维,不想能引起肌肉紧张的动作,只想对放松有帮助的辅助动作。水平越高的球手,动作越放松舒展,胜似闲庭信步的气概,是打网球应有的大将风度。

转录《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网球的内心游戏,原著:W.Timothy Gallwey (美国),译者:普及 (重庆)》第七章给读者加深理解专注和放松的重要性。

《第七章, 注意力(选译),学会专注》

我们讨论了忘掉“我一”而让“我二”本能地去打球的艺术。重点一直放在给出实际的例子来说明放弃分别心,以及不用想得太多、太过努力的作用。但是纵然读者完全同意“静能生妙”,他可能会发现真正静下来是非常困难的,关于静的知识不可能让你进入静的状态。偶尔当心智相对处于安静时所得到的平和的体验才会真正鼓励你下次更要忘掉自我。慢慢地,当你的后天意识越来越不活跃的时候,你会相信这个自然的过程――越是舍,越是得。

即使当你体验到这种平和的心态带来的实际利益――好的竞技状态,你通常会发现它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状态――超思维的状态。即便当“我一”让“我二”来主宰比赛并生成很好的表现时,仍然有一种惯性的冲动――“我一”想要控制我的动作。我开始想如何才能再次达到这种良好的竞技状态,甚至能不能上升成理论。我开始想收回被放弃了的以“我一”为主导的指导。此时,我意识到“我”执太重,总想将功劳记在“我一”的名下--而实际上不是,接下来注意力不可避免地不知不觉地开始分散,念头一个接一个。

最近,我发现自己发球时能够完全放松下来,不做任何有意识地控制,结果发球的过程就好象自动地进行,稳定性和力量都让人满意。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我的一发90%都进区了,一个双误都没有。一天,我的室友,另一个职业运动员,要和我比赛。我接受了,并半开玩笑地说:“你最好小心点,我找到了发球的秘决。”第二天比赛,第一局我就发了两个双误。当我想有意识地运用这个秘诀时,实际“我一”又开始活跃了,这次以你意识不到的方式――努力让“我一”不要干扰我的发球(就好象失眠者努力地不断地叫自己“不要想了”)。“我一”想要在室友面前表现一下,让虚荣心得到满足。尽管我很快意识到了问题,但那种之前练习时出现的状态再也回不来了――找不到那种放松、自发、不必努力的感觉

简言之,忘掉“我一”及其干扰不是容易的。道理上能理解会有帮助,体验才会真正有用。不然,我不会相信心智可以仅仅凭念一句“放松”就可以放松下来。要让心智安静下来,你必须学会让它放在某个地方,或者丹田或者基督或者如来的画像或者一朵玫瑰花或者球的运动轨迹。它不可能就这样静下来,它必须停靠在某个地方,如果巅峰体验是静心的结果,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在哪里以及如何让心静下来。

如果能让自己安静下来,我们实际就达到了专注。专注就是让某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的行为。当心智专注于单一的事物(这点并不容易),它就自然会静下来。专注意味着让心智集中于此时此地。专注是最高极的艺术,因为没有它,任何其它的艺术都不能实现,而如果能“制心一处”,则“事无不办”。不学习是不可能达你网球方面的能力极限的,更有意思的是,网球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媒介,通过打网球,专注的能力可以提高。这个专注的能力又可以迁移到生活的所有方面。

练习专注所需要的是找一个合适的对象,然后将你的注意力放上去。网球运动中,最方便和实用的对象就是网球本身,网球运动中被重复得最多的就是“盯球”,但是极少球员能真正盯好球。

提示你专注于球并不意味着要思考球,去考虑过网的高度以及旋转的种类,你只需单纯地观察它。绝大部分球员盯球,只是看着球的大概位置,他们盯球的同时在想着怎么去击打它,或想着如果失误了,会是什么比分,或想着别人会怎么评价他的击球。专注的心是不允许这种外在或内在的分散的。它必须完全专注于对象。

即使瑜珈修行者在观想一朵玫瑰花或一束火焰时,由于他们是静止的,注意力也难以保持长时间集中,但网球有个好处,他是动的,盯球时,尽量去看清球的接缝处。

瑜珈里主张,爱上你专注的对象,可以让你的专注力持久,直到你和对象合二为一.

可以在球跳起时,喊出bounce, 击球时喊出hit,还可以尝试去听球,去感觉球,包括感觉自己的身体,拍头。但又不能过于专注。

第二节   击球感觉

网球的魅力其中一点是击球富有重量质感,这是优于羽毛球乒乓球的地方,也是网球的击球感觉和乒羽的击球感觉有差异的地方。感觉论认为,网球的击球感觉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只要从易到难逐步激活这些感觉,多么复杂的网球技术都能够得心应手。从实践中归纳出的击球感觉由简单开始的顺序是:打中球,击球点合理,抛物线,落点,触拍时间,球速,旋转。

这一节专讲触拍时间,其它方面的击球感觉在前后的章节有论述。乒乓球羽毛球击球的触拍时间要求短促,最好少于0.01秒,形象比喻像拍苍蝇。网球击球的触拍时间要求延长,最好大于0.1秒,形象比喻像推秋千。激活推秋千感觉的引导方法是,多用大关节运动,少用小关节运动,动作类似太极拳,放松舒展流畅大气。手指,手腕,手肘属于小关节,在没有找到推秋千感觉前要压制这些关节的动作,人本能是小关节最灵活,如果不会有意识压制小关节,大关节就不能有效动作。顶尖高手的击球动作必定有小关节的细腻动作,根据简单定律,在找感觉阶段不能一步到位学这些,将来感觉熟练以后,只需放松对小关节的有意识压制,再学这些小关节细腻动作并不难。

改触拍短促缺点不很难,多数人可以轻易掌握,但是,笔者遇过一些学员的感觉统合比较特殊,改这个缺点需要半年。改各种击球感觉缺点是感觉论教练应该掌握的基本功,读者实践后就更加明白这些基本功和姿势论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节     抛物线

很多人认为,过网低的球才是好球,不屑练习过网高的球,这是初学者的认识误区。有些教练对学员打不是抛物线的球习以为常,不提醒改正,这是教练水平不够。抛物线有多重要?可以说不会打抛物线等于不会打网球,打网球最基本的感觉是把球准确地击到对方的区域,为此,抛物线比直线成功率更高。试想一下姚明练习罚球,一组投抛物线,另一组投直线,哪组成功率更高?有人反驳:经常看到网球选手打球贴网而过,学这有何不妥?其实选手打高过网一米的球比贴网的球多,而且贴网的球也是抛物线,只是顶点降低而已,学打这种球要在提高阶段,前提要先学会打抛物线球。打抛物线球的要领,击球时拍面低于球,对着球的中下位置朝45度角方向击出去,力量控制使球最高点在网顶附近。网球来到右前方位置高低不一,球拍可上下调整,在比球低30厘米处打上去。在小小场打不出界的球肯定是抛物线,小场对打超过100回合的也肯定是抛物线,否则难有如此稳定。

第四节    正手击球

正手击球是应用最多的姿势,网球明星的正手击球赏心悦目千姿百态,只要学会最基础的平击和上旋以及几种基本步法,就可以在实战中融会贯通,打出舒展流畅的正手击球姿势。

正手平击。一种是流传很久的封闭式站位,从后向前直线挥拍,这个动作容易掌握。另一种是较新的开放式站位,转腰180度旋转挥拍,这个动作的感觉较难激活,需要引导技巧。引导学员持拍手尽量不动,手动作多了,腰就不会动。减慢节奏,近似太极拳的转腰。伸出左手与右手平行,击球两手一齐转动,结束两手保持原状,右肩对着网,右脚跟离地,脸对着网。如果学员10分钟还找不到转腰的感觉,对此不必强求,不要破坏了兴趣和自信心,根据次序定律,多练不转腰的姿势,以后再适当提示,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激活转腰的感觉。

正手上旋采用开放式站位,西方式握拍。打上旋球有手腕动作,适宜用西方式握拍,在提高阶段可以适当教握拍,适当的阶段教适当的东西是感觉论的精髓。拉拍位置在右下方,挥拍动作的形象比喻是汽车雨刷器刮水,在玻璃平面从右边刮向左边,只有平面的两维运动,没有前后的第三维运动,靠摩擦力和反作用力把球包出去,球运行轨迹成抛物线,比网高一米,不出小场界线。腰腿动作的形象比喻是蹲下弯腰从右侧双手举起一包棉花,在头上画一个半圆放到左侧。正手上旋动作幅度较大,消耗体力很多,更要注意动作放松协调。正手上旋不难找感觉,比正手转腰平击容易得多。小场感觉好了后,然后退到大场打,十回合之内大场的感觉也会有。该动作的动能大部分消耗在摩擦力,击球比较稳定,适合打中前场机会球,凌空抽击球,击球点又高又后的球。

实际上,纯粹的平击球和纯粹的上旋球都不多,多数是两者的混合体,平击上旋比例随时可变,根据简单定律,适宜分别学纯粹的动作,熟练以后再综合运用。

合理的站位是打好网球的基础,漂亮的姿势必须有重心转移动作,应该经常练习三种常用的正手击球步法。1,开放式,适合横向移动,准备时间充分,击球前,重心在右脚内侧, 击球后,重心在左脚,右脚跟离地,右脚尖拖地。2, 封闭式,适合横向移动,跑动中击球,击球时,刚好左脚跨到右边着地,以左脚做轴心,右脚随惯性转半圈,转到与左脚并立,击球后,重心落在双脚。3,  半封闭式(前后脚站位,有些教材当封闭式),适合前后移动,准备时间充分,击球前,重心在左脚,击球时,右脚蹬起,动作夸张地向前跨步,右脚尖触地,击球后,右脚回位与左脚并列的准备状况。不论什么站位,都应强调击球的步幅有一支球拍以上距离。

第五节    反手击球

许多人以为学反手比正手难。其实在教学实践中看到,大多数人找反手的感觉比正手容易很多。反手颠球过网开始的几个球会很别扭,但这别扭很快就消失,打好球的感觉来得很快。不知什么原因,打反手人的本能不会击球点偏后,这让教练省去很多麻烦。打反手不用理会站位也让学员轻松很多。提高阶段的反手击球主要是熟练掌握推挡动作,职业选手比赛反手推挡比抽击多,推挡动作在实战中非常重要,推挡动作熟练后,如果击球时间充分,身体本能会加大动作幅度变成反手抽击。抛物线对反手击球同样重要。

反手推挡教法是受香港网球总会总教练霍家显先生启发,霍教练应我邀请到江门教授网球技术,教单反抽击动作,要求拍柄顶端对准来球,然后在左前方将球推挡出去,动作非常舒展流畅,有点象费德勒和海宁的单反。这动作奥妙在于脑子只需想柄端对准来球和推挡击球两个简单动作,击球前手腕本能地转动90度不需大脑指挥,击球后腰和大臂本能地随?性转动,也不需大脑指挥,霍教练不教不需大脑指挥的动作。受此启发,简易法选了这动作的后半部分,为了更易学,单反改成双反。

改正过几个资深球迷的反手抽击缺点,有个通病是随挥动作太早,刚打中球就向右收拍,这是姿势论惹的祸。不管正反手都不主张学随挥动作,随挥应该是自然而然跟随?性的本能动作,学这动作是画蛇添足。感觉论教的学员没学过随挥动作,但他们本能的随挥都不错。姿势论强调随挥有两个反效果:1,反手击球收拍过早令球和拍的接触时间过短,难控制球。2,正手击球点偏后,不能连贯完成随挥动作,击球后的随挥变成多余动作,对击球无帮助。

一次和球友对拉小场,他有几年球龄,没有练过简易法,双反很难连续对打两个回合,都是一般姿势论学员的缺点,前推不够,随挥太早,抛物线不好,改了这几点,立马和我小场轻松对拉十几回合。后来看他比赛,双反击球非常稳定,连续对抽七八回合越打越好,他对自己的反手抽击充满信心。

第六节    发球

发球是比较难学的动作,职业选手打了十多年还练发球,何况初学者。感觉论学员发100个球就开始打练习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再巩固提高发球动作的感觉,通常打一两年比赛才可达到70%满意的感觉。

高举法发球手臂举起,拍面平放在击球点的垂直线,拍头指向前方,抛球时拍面本能地让开有了向后拉拍的自然动作,拉拍结束本能地反弹向上击球,拍面角度自然地与平放角度一致而有平击效果,击球后因大陆式握拍的原因,手腕本能地内旋有扣腕动作,所有动作都简单,合理,自然,学员掌握得很容易。入门阶段不要求大陆式握拍,手腕允许后翻,提高阶段对业余高手应改进这两点,对一般爱好者可以忽略。大陆式握拍和手腕后拉而不是后翻是高手的基本要求。掌握完整发球动作要分次叠加感觉,叠加次序是:加大向下拉拍幅度,分3,4次加大到拍头向下,弯腰,曲膝,跳起,双手一齐举起,上旋,侧旋,完成这些过程快者一年,慢者一辈子。每次练发球需一二百个,小小场,小场,底线各三分一。

有些学员的高举法动作已经很好却不心足,觉得预先举起球拍不正统,打球不够10次就自作聪明用完整动作发球。除非是看录像,人很难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理,自我感觉良好的大多是假象,这些学员完整动作发球的良好感觉欺骗了自己,把原来的好动作感觉丢掉了,缺点立马出现。学一两节课高举法就可达到理想状态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动作合理,随着球龄增多,大多数人都能自然地加大动作幅度而达到理想状态。

发球有三个重要因素:节奏,专注,放松。简易教法发球省略了一半动作,动作简约得多,学员的节奏和专注基本可以,难点在放松。要让学员知道,不会放松等于不会发球。放松到什么程度?象大病一场,几天未吃饭,手无力挥拍击球,仅靠身体力量从最高点把球压出去。只有放松了,身体各部位协调动作,手腕自然而然从后向前扣。感觉论要求学员放松地,节奏准确地,动作连贯协调地在最高点把球打进发球区内,不强调球速。初学发球追求球速,身体会变得僵硬,动作变形,球速反而更慢。初学者要尽早明白这道理,任何动作越追求球速,肌肉越紧张僵硬,球速反而慢,越放松击球,反而球速越快。放松发球有个检测标准,站在小小场发进发球区,一跳要到达后场围网。

附:《顶级网球十大基本原理,发球》(资料来源《网球最新训练动态》)

在学习世界级发球动作时,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教些什么?在教小运动员高级发球动作时确实会存在一些危险。例如,不应教非常小的运动员如何发侧上旋发球,因为这样会让他们对发球击球点有一个误解。青少年运动员发球时击球点通常不是在身体前面,而是在身体后面,这个问题以后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另外,这也会导致后背出现损伤。在学发球动作时,运动员应该着重注意的是形成一个合理的发球动作和正确的击球点。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应保证运动员发球时双脚保持静止且不离开地面(实际上他们会转动后脚,但脚尖并没有离开地面)。建议选择简单的站位,即两脚尖在一条线上。要求动作平稳、手臂动作简单、击球点在身体前面。有些教练员可能认为这样太简单了,但这些都是关键。如果运动员站位不好,那么以后会遇到更大的问题。掌握这些基础动作后,应开始教他们蹬地动作,并且前腿落地、后腿向后抬起来保持身体平衡。通过掌握合理的击球动作,发出一定旋转的球,而不是非常强烈的球。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最后开始教侧上旋发球。应该注意的是:我们的目标是以一种不会影响运动员未来发展的方法来进行训练。

第七节    截击

准备姿势,大陆式握拍,左手扶拍颈,右手放松,拍头竖起到鼻子前,重心下蹲。根据来球方向分正手,反手,追身三种截击动作。引导感觉要点,动作幅度应小,拉拍不超过耳朵,随挥不超过鼻子,击球点尽量前尽量高,拍面角度根据击球点不同落点不同而调整,站位自由式,不必强求固定步法。追身位置需蹲下身体举高拍头,拍面比头高,用正手方式打。反手位置拉拍需左手扶拍调整拍面,双反单反截击均可。正手和追身位置拉拍不用左手扶拍。

截击和落地球有一点不同是旋转还存在,类似乒乓球的旋转,如果不抵消这些旋转,落点会不受控制的下网或出界。抵消方法类似乒乓球的搓球,用手腕轻轻抖动一下,抵消旋转的感觉在三种截击姿势熟练后再叠加。

截击姿势简单,感觉不难激活,重点是练反应,特别是追身位置,反应不快会中弹受伤,送球先慢后快,根据反应速度不断加快送球球速,还有送球先有规律后没规律,逐步训练三个位置的反应。

第八节    高压

高压姿势和发球基本相同,只是抛球改成找球,拉拍方式同高举法发球,转肩向后,左手举起指向天空当准星,有了准星做参照物脚步可便于参与感觉统合。扣球要放松,感觉像用身体压球而不是用手打球。随挥应流畅完整,不能中途停留。放松打高压球的检验标准是落地后弹起3米以上。

第九节    削球

正反手抽球很熟练以后才适宜学削球,避免有只削不抽的坏习惯。正反手削球是正反手截击的放大,动作幅度可以无限大,过网高度由拍面角度调整,旋转由拍面角度和摩擦速度产生,拍面和网球的入射角不能太小以免打不中球。削球可以下旋可以前冲,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式都应掌握,先学下旋,后学前冲。削球的站位方式是自由式。

7楼 西瓜猫 楼主

2010-11-18 20:25:04

第六章    幼儿教学

第一节    小孩打网球的好处

现代家长对小孩最操心的事是什么?不外乎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性格开朗,会与人相处这几种。若对教小孩苦无良策,有一个百试百灵的方法是让孩子爱上打网球。打网球令身体健康可以理解,其它几样也成吗?网球不单锻炼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还有训练思维的功效。打网球用得最多的人体器官是脚和脑。打网球的小孩经常受到专注,耐心,刻苦等训练。一个专注到能打100个来回不失误的小孩,他做作业粗心大意的比率立马下降。身体健康了,人体会分泌出有用的物质,令孩子精神焕发思维敏捷,这是学习好的必要条件。

常受网球氛围的感染,孩子性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行为举止显得与众不同,在同一班级的孩子中,这种分别很明显。有些小霸王型的小孩,经过网球的熏陶变得有礼貌,会尊重人,有自我克制能力。为何有这神奇效果?业余网球属群体运动,一群志趣相同水平接近的人在一起打球的感觉非常美妙。小孩打球上瘾后,会自觉克制自己学会与人相处,不然的话没有好对手打球的滋味是难受的。小孩打输了重要的比赛会难过得痛哭,对此不须担心,这是人生重要的历练,让他哭个痛快,不经过挫折锻炼,孩子不可能健康成长。

第二节    早启蒙的重要性

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学习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学习,由于人类大脑发展特别快,婴幼儿时期的感觉统合学习几乎占据了一生的80%,因此,儿童的感觉统合学习对其身心发展起着其他任何学习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感觉统合中分别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前庭觉(主导人体平衡)和本体觉(主导机体运动)这些感觉。

2008年冬训,国家培养的第五梯队7,8岁的小山花在天力工地拣5颗石子,玩抛起一颗再连地上的用手接住的儿时游戏,这也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经过此游戏的感觉统合学习,颠球一定容易上手,冬令营一个12岁女孩正手颠球用了一整天,她肯定小时候没有玩过此类游戏。

从70年代感觉统合理论的提出开始,西方发达国家以“儿童感统智能训练会馆”的方式开始普及感觉统合训练教育,经过训练的儿童常常乐不思归,在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感统教育已经是幼教最基础的概念。在国外,每100个幼儿园就有95家幼儿园内设有“儿童感统智能训练教室”。在台湾,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已成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常规教学内容。80年代初,感觉统合教育理念传入亚洲,90年代初传入香港。至96年为止,香港感统智能训练在幼儿园中普及率达到93.2%,并于当年由香港教育局规定感统智能训练产品为当地幼儿园必配设施。每100家大型社区内便有80个设有大型的“儿童感统智能训练会馆”;在国外“儿童智能训练俱乐部”比成人“健身俱乐部”多7倍,参加“儿童智能训练俱乐部”训练的儿童比成人健身还多6.2倍。九十年代初感觉统合教育引入中国大陆,建立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室,在实践中做了进一步的科研验证和开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受到家长的欢迎。在中国内陆,普及率还不高,目前,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园、亲子园有配备感觉统合训练课程。

任何一个儿童要百分百达到感觉统合都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感觉统合训练能让0-15岁孩子在玩乐中通过专门设计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等的综合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感觉统合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1,有助于培养愉悦心情,容易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2, 促使儿童注意力集中; 3,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自信; 4, 培养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5, 培养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6,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是发掘儿童玩的兴趣,模仿的天性,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轻松,把在幼儿园,小学,家庭受到谴责、批评而产生的恐惧、害怕、紧张情绪放开,重建自然情绪,从而解决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人际关系淡漠等各种缺点。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玩,寓教于乐,促进了身体和大脑之间的整合协调反应,帮助儿童的感觉运动功能向正常方向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采用一套以滑板、跳床、平衡台、吊缆等为主的游戏运动训练疗法,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为孩子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等刺激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重点是孩子自动的感觉过程如何,而非指导儿童如何做出反应。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

感觉统合理论可以指导网球教学,网球教学感觉论符合感觉统合理论。网球运动是非常理想的感觉统合训练手段,能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等的综合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

实践证明,3岁小孩可以接受系统的网球启蒙,4岁可以小场正反手对打和发球,5岁可以大场比赛,6岁可以和成人比赛,7岁可以看出是否适合走职业网球路。这个培训模式比选苗子碰运气的方式成功率高,不适合打职业的小孩没有任何损失,同样可以在业余网球大有作为。

附《2010-03-28 21:26,点评一篇姿势论的论文,作者:李德添》(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1003/16767.html

转帖《论网球启蒙教学的入手,作者:湖南省直体校 席代秀》,主论文集 》2002年湖南省业余教练员论文 》优秀奖论文 》论网球启蒙教学的入手,http://www.sports.gov.cn/hnfiles/yx_lunwen/Fine/332.htm

少儿只要表现有兴趣学网球,不管年龄多大都可以教他们挥拍打球。但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体会到,最佳年龄在7-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是启蒙学习、正确掌握网球运动基本技术的最佳时期。这时期少儿具备了一定的自治能力和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中,一是便于管理、二是能较快建立正确规范的基本技术动作模式和定型,比起大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较为容易些。反之,若过早,则缺乏学习正确动作所需具备的协调性与应有的力量,势必有损孩子们对网球运动的兴趣,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不管多大年龄的少年儿童,学习打网球都应建立在他们的兴趣喜爱之上。

对少儿进行基本技能的培养,首先须从简单的投接球练习开始。这种练习能锻炼手与眼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灵敏性和增强球感。这种手与眼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灵敏性和良好的球感是打好网球的关键基本功。手眼协调好就会增强提高准确地打运动中的球的能力。这种对球的灵敏反应和感觉是手眼协调的结果。不用球拍而用手直接投接球,就是锻炼这种能力和反应的一种简易、方便、有效的方法手段。这种反应能力,有的人天生具有、有的人则必须后天加以训炼。当熟练之后可逐渐增加球速和方向、力量、落点的变化。投接各种滚地球、反弹球等。

上、下拍击球,也是我对初学儿童的主要训练内容。其方法是握拍,手臂稍伸开,向下或向上拍击球,球的高度控制在离拍一尺左右,手肘自然微伸,可以交替拍面,称之为正、反上击球。这种方法手段对练习手眼协调和增强球感也十分行之有效,也是训练控球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同时又无形中起到了增强手腕、手臂力量的辅助作用,比单一直接进行力量训练有趣味,少儿感兴趣,这种练习也是在少儿还不能打球的情形下,场地空间等训练条件极为有限的环境中,能与球接触机会最多的一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学会用球拍和掌握控球力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教会正确、规范的正、反拍击球,发球的挥拍动作,挥拍练习,是启蒙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掌握其它多种技术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必须首先给孩子们作示范,力求动作规范,然后再分析讲解动作的结构与拍的行走路线,使队员既能直观加强形象感,又可以领略基本技术的理论,以形象引导自己模仿,用理论指导自己思考,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形下,也能独立进行思考。有形象引导,接受学习动作也就容易自觉多了。有理论的指导,能培养队员在改进技术的过程中,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运动思维的活跃性、创造性和个性。在掌握正确的挥拍动作后,就要适时地转入结合球的训练。对于初学者,要求先将拍子后挥,然后教练再送球,当球跳起来时,在身前击球。正确、规范的挥拍动作与身前击球是我对初学队员要求的重点,也是一个网球运动员在启蒙时期应掌握和解决的主要基本内容。为达到这一目的,在训练中采用大量的多球进行喂球训练,使他们能反复频繁地接触球,而不会感到畏难,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愉悦感,并进而要求他们对击球动作的其他环节的认识、感受和体会,如为什么必须和怎样才能充分放松后的加力击球,放松与加力于打好球的重要性等等。初学者必须充分认识、切实感受,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从这一点做起。

网球运动员还必须学习掌握好网球运动的基本步伐,即左右滑步及随后的向前跨上一步击球(简称为左右滑向前跨)和左右移步击球。配合这些步伐对墙击球。对墙击球也是启蒙训练时期的主要训练手段和方法,能使手、腿有机的配合起来。在击墙球时,要求队员步子要不停的动,不停的调整,运用挥拍动作将球点放在身前击球,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就学会了打网球。步伐训练是网球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阶段就不可忽视,在我的训练中不仅十分注重,且占有相当的比例。步伐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基本动作的学习和击球的好坏,更影响将来的发展。因为网球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人与球的调整靠的是脚步,没有良好的步伐是打不好球的,更谈不上达到高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网球事业迅猛发展,运动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涌现出李芳、陈莉等一批优秀运动员,令人欣慰,使我们看到我国网球运动的美好前景,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无论是运动技术水平,还是优秀运动员的数量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像辛吉斯这样年轻就已成为世界顶尖运动员,更是绝无仅有。国呐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迅速提高水平,早出人材、早出成绩,唯一之路就是要抓普及,尤其是要下大气力抓好少年儿童的基础训练;而在抓少年儿童的基础时,启蒙训练如何进行,如何下手,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少儿网球训练的实践,就启蒙训练入手的问题,谈点个人的心得体会,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同志们商榷,不妥谬误之处,盼行家批评指正。

我的点评:席老师的论文写于2002年,那时的网球训练理论是姿势论,快易网球尚未问世,没有人敢怀疑姿势论的科学性,应该说席老师的文章写得很好。现在很多人在实践和理论都论证了姿势论是不科学的,改由科学的感觉论取而代之,用感觉论的理论对照席老师的文章,有几个不妥谬误之处可以商榷。

“最佳年龄在7-12岁之间”------迟了,应该在3至7岁之间。感觉论的试验品幼儿职业网球培训班的实践证明,一点都没有损孩子们对网球运动的兴趣,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会正确、规范的正、反拍击球,发球的挥拍动作,挥拍练习,是启蒙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掌握其它多种技术的重要基础”------是姿势论的理论,感觉论认为正反手击球和发球都可以由小孩自由发挥,这样感觉来得快,姿势更正确规范。

简单的投接球练习和上拍击球(颠球)可以和正反手对打交叉进行,而且不能多于后者,因为后者比前者更易上手,兴趣更大。下拍击球难上手而且作用不大,可以不采用。

席老师的文章有一些方法符合感觉论的理论,更多的方法符合姿势论的理论,效果一定比不上完全是感觉论的教学方法,如果不同意,欢迎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展开争论。

第三节     幼儿网球教学方法

教小孩的基本点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不需教动作,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自发模仿的动作令人有意外惊喜。小孩学球不可能速成也不需用入门,只要不破坏兴趣,不打击自信心,保持每星期打一次网球,你就是幸运的家长。小孩以后的身体,学习,性格,交友,就业都会因网球而精彩。很多家长问小孩几岁适合开始打网球。我认为小孩只要能走路就可带到网球场玩。让他随心所欲地玩任何喜爱的游戏,从小感受网球氛围。不要强迫小孩学网球,只需当他有兴趣时让他打网球。网球不是一种学会就算的技能,而是伴随孩子一生的生活方式。

教练是小孩的一面镜,所以教练动作要正规,尽量不做懒散的动作。小孩是在模仿中学打球的。首先叫小孩想办法打中球,打中一球得100分。让孩子明白他的发育未完全,能打中球就很了不起,就算打不中也正常,打多一些就会打中。教孩子只能表扬鼓励,不能批评,就算专注不够也不需批评,让他休息一下。只有小孩在兴奋状态才让他打球,发现分神就要安排其它活动。正手有50%打中就开始打反手。四岁以前正反都可用双手,四岁后正手适宜单手。然后叫他想办法把球打过网,合格得200分。正反手同时打,50%合格就进到下一环节,想办法把球打进小小场,合格得300分。50%合格就开始数来回,先订低指标,然后逐渐增高。在这样的游戏中,小孩的动作会越来越好看。

教小孩前与家长悄悄上一课,家长不要在场指点小孩,要留给教练做,教练才有这方面专业技能。家长只管在旁静观,看到小孩有进步或打出好球可适时地鼓掌喝彩。初到网球场的家长大多数不知这道理,有时一个小孩在场上打球,四个家长忍不住在旁边指点,这对小孩有害无益,很易破坏小孩的兴趣和自信心。

附珠海家长在网球网博客的留言

2010-8-3 22:42:07,松记:李老师:您好,我这两天带儿子和朋友的小孩(小豪)在天力参加网球夏令营,儿子(10岁)以前与我打过六、七次,但出现了一些缺点我无法纠正,所以就停下来了,小豪(9岁)没打过,第一天上午到江门,中午前儿子和小豪已能与小花教练在小场正手对打50板,第二天两个小朋友之间的小场比赛已经能打出很多个回合,并且在大场打起了比赛,能打到5个回合!对简易法持怀疑态度的教练来看看吧!

2010-8-8 0:14:13松记:儿子和小豪为期五天的网球夏令营结束了,儿子在最后一天下午已经闷闷不乐,车子驶离天力泪水就滚落下来,小豪还没走已经问我何时再来,两个孩子在短短几天已经和小花教练、小飘姐姐难舍难分。第五天上午两个孩子在大场打三盘两胜6局的正规比赛,儿子在之前的比赛已经发现小豪(9岁、110多斤、胖)左右移动快、前后移动差,所以经常放出小球,小豪吃了几次亏后也警觉了,发球后就注意向前移动(过渡球球速较慢),冲到网前一拍正手斜线打向儿子(左手)反手深区或回放小球,儿子也找机会用正手突击对方反手,有一球小豪回放小球后被儿子挑了后场又飞奔回底线将球回击过去,两人间中还有在中场来不及回退时直接打凌空,我们观战的笑得肚子都痛了,由于场上移动太多和30多度的高温,打到第二盘两局后小豪跑不动而弃权,两个初涉网球的儿童在五天内能打出这样的球、这样的比赛是我在接触简易法之前完全不能想象的。

第四节     职业网球幼儿试验培训班

天力有个职业网球幼儿试验培训班,6个3至5岁的小孩,3男3女,每周1至5下午5至6时训练,以后逐年递增到每天训练3小时,每月学费400元。训练项目是正反手击球,发球,捡球,严格按照感觉论的原理教学,学习进度理想,小孩的球技在进步,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兴趣强烈,家长笑逐颜开。

童子功是职业网球的必由之路,如果输在起跑线,对网球天才是极大的遗憾。辛吉斯在14岁输给皮尔斯两个0比6,她感到很轻松,认为可以积累非常必要的职业比赛经验,如果是16岁,打击自信的反作用比积累经验的作用更大。理想的训练效果是:8岁达到市级业余水平,10岁到省级业余水平,12岁到全国业余水平,14岁达到世界同龄前100 。试验班成功后,可以带动大批小孩加入早期网球培训,中国网球腾飞指日可待。

附《2010-04-22 00:59,小孩网球职业培训的试验,作者:李德添》(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1004/17197.html

感觉论的教学方法在入门阶段的神奇效果已经被很多人证实,高手提高的神奇效果在小花和戴斌身上也有了实践证明。小花13个月球龄,动作的规范漂亮和比赛水平都达到江门女子业余网球的顶尖行列。戴斌是江西来的网球大学毕业生,1米88高,天生是打网球的料,是学校网球冠军,不过传统法后遗症缺点很多,刚到的第一周不教他任何东西,让他和江门的球友比赛,留下几乎是全败的记录,包括输给小花。一周后接受感觉论的洗礼,用简易法改他的传统法后遗症以及教一些高级的新动作,使他对网球有了脱胎换骨的认识,他在我博客留言说“我的网球春天来了”。此后,他把以前的败绩一一改写,大家对他的进步神速感到惊讶,都说一年内江门没人能赢他。他的发球感觉不如小花,这两天让他在网前用高举法找感觉,一直没有头绪,今晚和两个学员一起练发球,感觉突然来临,让他开心得不得了,这个关过了,水平又进一步。

为了让感觉论更有说服力,也为了小花戴斌以后的教练生涯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我们三人正在做小孩网球职业培训的试验。何悦廷是天力员工子女,是试验计划的第一人,练了3个月,可以颠落地球100个,正反手对打20个,发球的动作不错。李彤的妈妈是天力学校的老师,练了3周。谢奕翔和喻子倩家里都在天力附近开店,练了2周。黄梓皓今天加入训练,他的爸爸是网球发烧友,球龄不到1年,是我义务教他入门的,他现在的比赛水平没有人相信他学球不到1年。周宇航也是今天开始训练,他是喻子倩妈妈介绍来的,是我们的计划最后一个免费幸运儿,以后来的要收学费每月400元。

目标计划是1年后他们可以打小场比赛,3年后打大场比赛,5年后达到江门业余高手的水平。网友说10岁打败江门高手厉害,我觉得经过5年不走弯路的高效系统训练达到业余高水平是可以的。

任何试验计划都不可能百分百成功,我们这个计划的进度会在博客披露,欢迎大家帮助指教,也欢迎同类型的训练互相交流经验。

下面是小孩职业网球训练试验计划的真实资料,没有虚报年龄。

黄梓皓,             2004年7月27日生,广东。
李  彤,               2005年5月20日生,湖南。
周宇航,             2005年8月27日生,四川。
何悦廷(女), 2005年8月30日生,广东。
谢奕翔                 2006年3月 7日生,广东。
喻子倩(女),  2007年1月17日生,四川。
谢一平(女), 2006年3月23日生,广东。

8楼 西瓜猫 楼主

2010-11-18 20:27:33

第七章     校园网球教学

目前流行的是短式网球进校园,也是国际网联和中国网协的重点推广项目,十几年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个中原因值得深思。笔者在2003年前积极推广短式网球,没有发觉什么问题,自从探索简易教法,两种方法一经比较,优劣一目了然。短式网球的问题和快易网球相同,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反对姿势论。如果采用感觉论,网球可以轻易在学校推广。

理想的校园网球模式是一半以上体育课打网球,学校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10%学校尝试已经不错。校园网球可以在篮球场,羽毛球场,体育馆等场所进行,不必规定是网球场。校园网球的教学目标和篮球足球相同,是普及教学不是精英教学,学生在羽毛球场隔网(一米高)对打10回合,教学效果可以比得上目前的篮球足球。

上网球课需每人一球拍一网球,学校要配备足够的拍和球,上课损耗网球量很大,为了节省成本,建议使用旧网球,只要有心,旧网球不难免费取得。场地可以因地制宜,有条件最好照短式网球用羽毛球场的标准,网高一米。每节体育课有效打球时间只有半小时,要特别注重课堂纪律,安全,效率。

一对几十的网球课,要求不必太高,一半人过关就行,以后上手快的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比赛是最好的老师,组建班级网球队(6人左右)参加班际团体赛,组建学校网球队(15人左右)参加校际团体赛。每周组织训练,班队2次以上,校队3次以上,每次1小时以上。

附《2008-12-24 11:36,校园网球教材》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0812/9945.html(转自网球网博客)

和两个校长商定下学期校园网球教学计划,陈校说体育老师开始接受简易法,下学期由老师直接上网球课,陈教练当顾问。为此,根据学校要求,编写出此校本教材。

《江门市港口中学校园网球校本教材》

学校和天力网球中心经过一学期实验,取得在体育课开网球课的成功经验,根据国际网联网球入门十步骤的指引,采用科学的简易引导感觉法创新理念,编成本校的校园网球教材。

一,导言

网球是高雅运动,在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网球文化的熏陶,网球技术和网球礼仪同样重要,教材只限于技术方面。

实践证明,传统标准姿势法违反人的动作技能习得客观规律,所以教材不采用。教材的理念是国际网联推出的简易引导感觉创新教学方法。

不必对网球教学效果期望过高,达到其它球类的教学效果就是成功。学生完成教材的学习,必定达到会打网球的要求。

二,课程安排

第一课:菜刀式(即大陆式,这里用直观形象引导)握拍,拍头指向右边(拍柄和双肩平行至逆时针转45度之间)正手颠球。弹起高度超过眼睛,熟练颠到六球过关。过关后颠落地球,在边长两米正方形内熟练颠到六球过关。不能过关的动作缺点:1,拍面不是水平。2,拍头晃动大。

第二课:菜刀式握拍,拍头指向左边(拍柄和双肩平行至顺时针转45度之间)反手颠球。弹起高度超过眼睛,熟练颠到六球过关。过关后颠落地球,在边长两米正方形内熟练颠到六球过关。再过关后双手反手颠落地球,在边长两米正方形内熟练颠到六球过关。注意纠正双手离开或抱拳的错误。不能过关的动作缺点:1,拍面不是水平。2,拍头晃动大。

第三课:两人互相正手颠落地球,熟练颠到六个来回过关。过关后两人互相双反手颠落地球,熟练颠到六个来回过关。再过关后正反手综合使用颠落地球。

第四课:两人互相在小小场(半边羽毛球场,底线是羽毛球发球线)正反手颠落地球,熟练颠到六个来回过关。过关后两人互相小小场照乒乓球规则比赛。

第五课:复习上节课。数小小场不死球回合比赛,评出第一最佳组合,20回合封顶,并列第一。

第六课:两人互相在小场(半边双打羽毛球场,底线是离网4米50的虚线)正反手击球,熟练打到六个来回过关。过关后两人互相小场照乒乓球规则比赛。

第七课:复习上节课。数小场不死球回合比赛,评出第一最佳组合,50回合封顶,并列第一。

第八课:两人互相大场(羽毛球单打边线和4米50虚线组成的区间)照乒乓球规则比赛。

三,补充规定

每学期上八节网球课,其间应有测评,测评标准是六个及格,十个封顶,允许补测。第二学期后多组织比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单打,双打,小组赛,班际赛,级际赛,师生赛,数回合赛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最后一学期介绍高举法发球,平击,上旋,削球,截击,高压等技术动作的基本知识。

9楼 西瓜猫 楼主

2010-11-18 20:33:13

第八章    感觉论和姿势论的思想交锋

国际网联“网球推广专家小组”成立于2002年,目的是要探讨网球以怎样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让人接受,以及如何培养大众参与的积极性来提高普及率,并且分享各自的经验。这个专家组织是各国网协的成员来组成的。2006年2月,专家小组的第四次会议上,PTR(国际网球教练资格评定组织),USPTA(美国职业网球协会),TIA(网球工业协会)被邀请出席做观察员,合作厂商们也参加了会议,推广计划的草稿产生。2007年6月ITF的年会上,正式对P&S战略进行了官方发布。

与国际网联同步,国内网球体制外的一批思索者也在做同样的探索。褚松老师,汪俊老师是开拓者,褚老师的学生无锡江南大学柏卫东教授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 第04期 发表《'轻推轻送'教学法在网球教学中的运用》,褚老师在《网球天地》2005年10期发表《从感觉到姿势》,笔者2003年受褚老师启发,开始钻研网球简易教法,2005年6月在《网球天地》发表《速成网球教学法》,2007年6月在网球网开博客《一小时学会打网球》揭开感觉论和姿势论思想交锋的序幕,这场新旧观念论战至今还在继续,时间跨度之长,矛盾之激烈,是网球思想史的第一次。在此摘录当时一些思想交锋记录给读者思考。

附1:《2007-07-26 13:01李德添李老师的眩晕感,作者:Yuewan》(转自网球网博客http://blog.tennis.com.cn/user1/yuewan/200707/4729.html

既然李德添李老师专门写了一篇博客来回答我的留言,《简易法是真理吗?》 (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0707/4725.html)那么我也开个博客,说说我的看法。

李老师的简易法是最近网球网的热点,我前几天也专门看了一下,首先,我觉得李老师的热情值得肯定,让多一些人打网球是好事嘛,里面的一些方法也不错。但是,说实话,我比较厌烦动不动以真理自居的态度,和不自然流露出对“传统法”的的轻视。其实,李老师所谓的简易法中的某些东西,目前很多教练都在做,比如从小场开始,然后逐步后退,再比如,用脚找球等等,我以为这里很多只是教学当中的辅助手段和教练的一些技巧,但你不能以为这个就是教网球的核心内容,学员在一月两月之后,你是不是还得回到尽可能的标准动作上,虽然这个标准动作是在不断的演变中。虽然每个人打球动作都有些不同,但关键的东西一定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人,生理结构不可能和猪一样,上身痒痒了,你一定从上往下挠,下身痒了,你也一定是从下往上挠,如果相反,那是猴子。

另外,每个人学习能力有差别,运动能力差的人可以先用别的方法开始,运动能力强的人完全可以从难一些的开始,我就遇到好几个第一次学就能打来回的,他们也没用什么简易法,如果你一视同仁,你这不是耽误人家吗?对于老头老太太来说,把球碰过去就很有乐趣,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把球打出一定的速度,我才觉得有乐趣,您老是不让我拉拍,我如何能有速度的快感,如何能让我高兴起来呢?还有很多年轻女士,她们打球的乐趣是动作好看漂亮,你不让她学学标准动作,她如何有面子呢?所以,李老师您都是从自己学球的经历总结的经验,我相信您说的没错,但那只是你,很多人和你是不一样的,运动能力、学球目的、心态等等。

也许你会举很多你成功的例子,但如果让我举“传统法”成功的例子,不知道要比你的例子多多少。虽然你又对“真理”做了解释,但“真理”这个词,我知道对所有的网友意味着什么,并不是你解释就可以大而化之的,我不想和你较真对真理的解释。我只想奉劝一句,网球只是个球,不要滥用“真理”,也不要拿日心、地心说事,至少让我很厌烦。

我总结一下我的观点:1,李老师的一些方法值得很多教练员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但不能忘了网球的教学核心,以这些所谓简易方法替代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更是不可行。2,李老师的方法(包括很多教练员也有一些方法和技巧)是网球的教学辅助,教材还是教材,这个要有清醒认识。

对不起李德添李老师,我不是有意要和您过不去。你对网球的执着应该让很多教练学一学,至少你在很下工夫的研究,这个就让我佩服,但不能起得太猛,这容易让人有眩晕感。

附2:《2008-08-06 10:10,简易法的产生过程,作者:李德添》

褚教练写了热情洋溢的文章介绍简易法的产生过程,让我无地自容,旁观者的观点比我的王婆卖瓜有说服力,真感谢褚教练。

文章写得详尽清楚,只有一处要补充,“我是在03年的5,6月的时候一次真是非常非常偶然的机会认识李总的。”这个机会是我的预谋,在此前一个月,从广东体育电视频道看见褚教练当网球评论员,欣喜偶像来了广东。我对刘伊溪提出,想办法邀请褚松和吴洪耀来江门推广网球技术。小刘不负所托,很快请来这两个泰斗级的体制外职业网球教练向江门球友讲课。

当时我留了一间商品房给褚教练,想他留在江门帮助发展网球,知道他在广州已有家庭,此计划行不通,只好退一步求他每个周末来江门教球。褚教练先进的网球技术在江门引起轰动,一向高傲的大学体育教研组十几个教授讲师心服口服地连学几星期。以后的发展就如下文所述:

附3:《2008-08-04 23:22,简易法一定有它合理的地方》(作者:褚松)

讨论了近一年的简易法,据李德添老师(下面简称李总)说是受我教学的启发。在他“发明”的过程中,我们有过多次探讨。我想,对简易法的产生过程有个了解,必将对大家认识它有个更好的帮助。

在这之前不妨听我罗嗦几句我们认识的过程。我是在03年的5,6月的时候一次真是非常非常偶然的机会认识李总的。那时,李总其实已经通过我发表在《网球天地》的文章中,对我有过一些了解。他说,早就想认识我。而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喜欢网球的老总,他很有亲和力,特别是他身上标准的广东人的低调务实精神更是很让我钦佩。我们可以说是一见如故。那年十月,他跟我说你如果有时间周末到我这来教球吧。我说好啊。事实上前后也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当时,我主要用PTR的东西,当然有INSTAND TENNIS的成分,和传统的方法已经有区别了,他觉得我的教法和人家不一样,比人家的效果好。

后来,我接触到了OSCAR,在好多学员很快获得成功以后,我跟李总说:我有更好地东西给你看。于是,我去江门向他展示了OSCAR,大家看清楚了是OSCAR,我当时只是想让李总长长见识并且帮他提高一下自己的网球水平,谁知道后来李总跟我说,他不但成了教球狂,还发明了简易法。我去江门看了他的教练演示的简易法,当时我想:“天哪,OSCAR怎么给他搞成这样?!”回来后,我想了很久,搞明白了,啊,他是在教怎么接球!于是,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你会接球吗?那是后话。

也就是说,我给他的是一颗OSCAR的种子,他给长出了一棵简易法的“歪”树。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土壤不同!就象人家苏联好好地从城市到农村革命成功了,早期的共产党照着干,在大城市搞起义通通失败,最后老毛整出了个农村包围城市就成功了一样。国情不同!

网球的土壤是什么呢?学网球的人群。有人不喜欢听中国网球落后甚至中国体育落后这种话,但现实就是这样。如果真有90%的人有乒乓球羽毛球的基础中国早就是体育大国了。我想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江门,跟李总学球的人当中有运动基础的人一定很少。不然李总不至于把所有的动的要素去简化,只剩下除了不得不动的脚,和再动也动不了多少的腰来提供把球打过去的必要的动量。手的抛物线和OSCAR倒是不谋而合,这我没教他,是他自己悟出来的。而我在OSCAR实践的过程中其实也改了很多东西,也是简单化了,我想这也是因为我是在广州,和跟我学球的学员的运动能力有关系。总的来说,中国人的平均运动能力和美国人的还是有差距的。

简易法是实践出真知,这一点从李总的教球笔记中不难看出。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教过网球,或者教不会人家就说人家不配打网球的教练是没有发言权的。简易法至少是个可以让零运动基础的人上手的方法。所以,当李总在博客中不知疲倦地想让那些从来不知道教球的苦的人来接受简易法的时候,我很想说:“你是在鸡同鸭讲,何苦呢!”

到我这个年纪已经可以慢慢从经历来看人做事的态度了。从李总自己打球的经历,我们也应该看出他对方法为什么那么推崇。七年,那么喜爱网球的李总徘徊在网球入门的边缘,做了七年的低手,一般人哪能忍受,特别是对从其他任何方面来说都很成功的人来说,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从这一点上,包括我在内,有很好的运动基础后开始网球运动的人是没法理解的。要是那时就有个什么好方法让他尽早感受到网球的快乐而不是折磨,他不是又多了很多的快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他的学员真是非常幸运。

其实,网上讨论简易法的焦点在于学完以后怎样?这个问题不是简易法的事情,所有的方法都有学完的时候,有好多的因素可以决定一个人能不能继续打网球。而作为一个入门方法,这一点李总强调了无数遍,它的使命是让初次接触网球的人打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的使命完成得很成功。

诚然,由于我和李总的特殊关系,你完全可以把这篇文章看成是吹捧,而真正能去掉感情因素去理性看待问题,才是一个成熟的人的行为方式。

最后,让我感性一下吧:认识李总你真是我一生中的幸事,你对网球的热情和执着,特别是不为名利的精神,很让我钦佩,甚至惭愧。为有你这样的朋友骄傲!

附4:《我反对“一小时学会打网球”》( 作者:陈谦,刊于2008年3月《网球》)

编者:《网球》杂志08年1月刊刊登了介绍李德添针对初学者的教学方法《一小时学会打网球?》,文章刊登后,引起了读者的很多讨论。为此,陈歉专门撰文对李德添的简易入门方法提出质疑。陈老师是北京大学退休干部,1967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持有国际网联教练证,从事网球启蒙教学多年。

作者介绍:我也是网球网的粉丝,每天不上来转转就寝食难安。前一段也在网球网上看到了“简易法”,觉得颇有些左道旁门的味道而并没有在意,没成想今年《网球》杂志08年第1期把它当成“一件事”刊登了出来,于是我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不是那种固执己见、顽固不化、抱残守缺的“老东西”,对这点我很有信心。
        
一,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打网球的

讨论李氏“网球简易入门法”之前,有两个前提需要得到讨论者的认同:第一,网球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学会的运动项目,打球者不能通过网球获得乐趣自然会选择放弃,这通常也是学不会的主要的原因;第二,网球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击球姿势的正确不仅对运动者提高网球水平有益,而且对运动者获得球场上的心理优势也同样重要。

我曾经在一家网球俱乐部长期担任各种培训班的教练员,一期初级培训班下来,学员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完之后从此再未见过面的,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情况是一个漂亮的女孩怕胳臂变得一粗一细不好看,只上了两次课就放弃了;第二类是虽然断断续续但是仍然坚持打的;第三类是从此开始常年泡在网球场上的。

对于第二个前提,规范的击球动作是由人的生理结构、特定的运动器材和场地的特点,以及竞赛规则共同形成的。完全脱离规范的击球动作,“瞎玩玩”或者说做做游戏当然可以,要登堂入室就非常难了。学网球的人通常没有不想打得更好的,因此必须掌握规范的击球动作。

所以,认同这两个前提的重要性在于,它区别了“打网球”还是“玩网球”。没有这种认同,讨论者之间的争议就有可能不是在同一个领域里,变成“鸡狗不同席”了(我的老家石岐的土话)。事实上,“瞎玩”的人很少有能够坚持打下去的。

提出这两个前提条件的其他的依据是:

一,很多年前我参加ITF教练员培训班的时候,导师曾经为我们放过一段录象,内容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法国人试图在非洲的黑人里开展网球运动的一段录象。法国人教当地的小孩用木版锯成球拍的形状,隔着用当地的一种纤维编织的球网打网球,不讲姿势,不讲规则,只要能够来回打起来就成。小孩们玩得尘土飞扬,热火朝天。

几十年过去了,谁看见过从黑非洲走出来的著名的网球球员,即使是那些经济相对发达、政治相对稳定的黑非洲国家?

二,我在学校工作,经常可以在网球场上看见有学生一时兴起,几个人拦腰抓住网球拍在球场上随意打,通常,一次过后就很少在球场上再看到这些学生了。
        
二,一小时学会网球是天方夜潭

言归正传。我觉得“简易法”有左道旁门的味道,不在于要求学员不要发力击球。事实上我在教球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两句话之一就是“别使劲,别使劲”,另一句话是“把拍头翘起来”。让学员别使劲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在单位时间里尽可能的增加击球的次数,因为手感的培养和控球能力,与击球次数成正比。不然这些球员在自己对打的时候,经常捡球,在一个小时里只能打几十下球,投入产出的比率太低。前几年我为《网球》杂志撰写的一篇稿件就叫《嘿!别使劲》。

同样,也不在于练习对打首先从打小场地开始,这是很多启蒙教练员的做法。在初步掌握击球动作后,安排学员站在发球线后练习对打。其实,绝对不允许发力是非常传统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兴趣,并且也是最快的掌握底线对打能力的办法:从发球线开始,能够连续打一二十板后,就各自再向后退两三米,再能够连续打一二十板之后就可以退到底线上对打了。以后就是逐渐发力打和学会对落点的控制了。

同样,还不在于“用脚步而不是手来找球”。用脚找球,这是绝大多数教练员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脚!动起来!”,“用脚够球,别用手够!”等等。

之所以觉得“简易法”有左道旁门的味道,主要在于“把拍子放在身体的右侧,将拍面与地面保持约45度的开放角度……拍子与身体始终保持固定的距离……”和“一小时学会打网球”。

我在教学的过程里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对于业余球员,特别是对于成年人来讲,刚刚接触网球的头几次课建立起来的击球动作,有可能就是伴随他今后多年的技术特征,甚至终其一生,唯一变化的是仅仅更熟练了一些。那种认为可以在“球性”熟练之后再大改动作的,大都纯属“聊斋志异”一类的“神鬼故事”。

因为,第一,如果你用一种动作玩得满意,玩得高兴,你就会不自觉的沿着这个动作继续玩下去,每一次击球你的肌肉就会加深一次记忆,击球动作的动力定型就会巩固一次。从训练学的角度看,类似技术的动力定型都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这就是为什么经常大力拉球的人让他增加平击技术是很困难的原因。反之亦然。像纳达尔这样的顶级球星想通过改进技术来增加球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他要改,不是靠减少旋转而只能靠提高击球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旦建立起一套习惯的击球动作,又想改用另一套相同用途的动作是非常困难的。第二,所谓的改动作需要有两个条件:大量的练习和教练员不间断的提示,业余球员能够有这两种条件的不多;业余球员所谓的改动作大都是小修小补,或者只是锦上添花,在原有的技术上增加一点新的内容。

另外,一小时学会打网球?那我们先要问问“什么是学会了打网球”?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曾经安排过类似的游戏:两个人先在同一侧的场地上,平端球拍,相互离的近一些,一人一下轮流的轻轻的向上打,通常几分钟后,两个人就可以持续的打下去了。然后让这两个人分居球网的两侧并靠近球网,用同样的动作轻轻的向上把球打到对方的面前,通常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打十几个回合了。但是,这个练习充其量是个游戏,离“学会打网球”还差得很远。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学习过程都有其自身的特征,网球也是如此。根据我的经验,在底线能够比较熟练的对落点有一定控制的击球,需要有一百个小时的练习,比较熟练的掌握底线技术、网前技术、发接球技术需要有三百个小时的训练。这就是这项运动的学习特征。在08年1月刊《网球》杂志115页上,艾米里奥?桑切斯说:“你要想达到优秀的水平,通常从最初学打网球开始计算,要经过一万小时的训练课程。”这还是对具有网球天赋的人来讲的。所以,说“一小时学会打网球”,要么是不懂网球,要么是抄作,要么是不负责任,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在“亩产十万斤”的年代。
        
三,想打好网球,就要熬时间

在我看来,并不存在“网球入门难”的问题,而是和大多数的学习过程一样,“入门易,学精难”。我常对初学者说,会打几下网球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你会用苍蝇拍赶苍蝇,你就一定会用网球拍打网球。在网球教学里出现所谓的“入门难“的问题,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教练员不恰当的给了学员夸张的承诺,让学员误以为自己也可以象费德勒或者莎拉波娃那样了;第二,教练员掌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不够多,这也是使一些学员未能登堂入室,就放弃网球的一个原因。

所以,我在教学的第一天就明确的告知学员,要想在底线打得有模有样,一般需要在网球场上熬够一百小时。也有学员经常提出“我能不能学会网球”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只有不会教的,没有学不会的,但是我说不好你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打得有模有样”,学员之间的差别只在于学得快一点和慢一点。事实上,我的不少学员在十次课(20小时)之后在底线的正反手都能够打得有模有样了,尽管回合不是很多。

李德添先生学网球“学了七年”,这让我非常的感动。开句玩笑,“正手打得不好,反手不会抽击只会削球,发球不知所以然,比赛只能挑高球”是因为没有遇到我。其实在广州就有非常高明的教练员。我在参加ITF教练员培训班的时候,我们的导师曾精雄先生就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教练员。他在指导发球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让大家用网球练习投掷动作,就像投手榴弹那样,动作以能够投得远为准,然后拿球拍模仿这种投掷动作,他告诉大家,这就是发球的原型动作。迄今我一直是这样教发球的,非常有效。

10楼 西瓜猫 楼主

2010-11-18 20:35:17

《看看我的教学方法》作者:陈谦

我对比我所接触过的教练员,虽然我在一小时内教不会别人打网球,但我自信我的网球教学进度是比较快的。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第一次课(两小时八个人)。

第一个练习,介绍东方式正手的握拍和关闭式步伐的击球动作,然后请学员做模仿击球的挥拍练习。共二十分钟。

第二个练习,两人一组,一个抛球一个击球,两人交换进行。对于击球的人来讲,要求他注意动作的流畅,别使劲,球打到哪里都没关系,并且特别要求每打一个球之后立刻把球拍举到后面等着打下一个球,等同伴抛球后,学员需要做的唯一的动作就是向前挥拍。对于抛球的人来讲,要求他使球垂直落下,并且落点控制在击球人的左脚的延长线一个拍长的位置(右手持拍)。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全体学员在单位时间里进行尽可能多的击球练习。共三十分钟。

第三个练习,学员站在发球线上,教练员隔网并靠近球网,站在学员对面用手抛球给学员击打。对学员的要求仍然是举好球拍等着教练员抛球,并用非持拍手指着来球。手抛球的球速比较慢,这有利于学员准确击打。用手指着来球有利于学员养成盯球的习惯。一个人连续打十个球轮换下一个人。共二十分钟。

第四个练习,学员从发球线的一端沿着发球线走到另一端,走两三步站住打一次球,走一趟可以连续打三到四次球。教练员仍然手抛球到学员的行走方向的前面,“强迫”学员必须走两三步才能打着球。对学员的要求是每次击球之后立刻把球拍举到后面,并且在走动中始终举着球拍,坚持用非持拍手指着球,并且一定要站稳之后再挥拍。这个练习一直持续到下课。

事实上,第一次课除了掌握正手击球的基本动作之外,还有三项重要的内容:始终把球拍举到后面等球;用手指着球以养成眼睛盯球的习惯和尽量站稳后再击球。这三个习惯使学网球变得容易,这在学员的网球生涯里会终身受益。

第二次课。

反手击球。学习程序和正手击球一样。由于有第一次课的基础,学习过程将比第一次课快。后面留半个小时学习上手发球。我一直认为发球是网球技术里最难的,学习发球应该贯穿培训班的全程。

第三、四次课。

开始半个小时发球练习。然后学员开始沿着发球线正手打过去,反手打过来。反复练习。随着球员击球动作熟练,逐渐的变为在底线上击球。教练员也从手抛球变为拍击球,并且也逐渐向后退到中场位置。

从第五次课开始。

课程安排为半个小时发球练习,一个小时底线击球练习,半个小时多球对打练习。对打练习由教练员喂多球,这样可以提高练习的密度。场上的学员每五分钟轮换一个位置并轮换一个人,不打球的学员负责捡球。

这样下来,有一定运动天赋的人十次课下来往往就自己“开练”了。但其实我并不鼓励这样,我认为再上一期能够更好地巩固动作。

附5:《2008-03-11 13:49,关于简易法争论,我插一句,作者:吴昊》http://blog.tennis.com.cn/vip/wuhao/200803/7305.html(转自网球网博客)

关于简易法的一小时学会网球,在李老师的不断努力下,从去年就是网球网博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从一开始我个人就比较关注。关注的原因如下:一,无论怎样,这都是中国民间网球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在中国网球圈里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二,我曾经多次表达过,网球在中国的普及与推广是目前中国的网球产业最大的命题,所以,只要涉及让老百姓能玩好网球的事情,我都有兴趣。

《网球》杂志去年11月特地邀请李老师北上,为我们展示简易法的功效,当然,我们也希望从第三者的立场,尽可能客观的记录简易法。我记得李老师来的那几天北京正好变天,很冷。李老师,金路,陈功和四个学员,在朝阳公园的室外球场连着弄了两天,选择室外是因为拍照效果好,虽然他们这两天在不停的活动,但几个人也冻的够戗。因为杂志社经费有限,所以也没招待好远道而来的李老师,只能请李老师吃一顿涮羊肉去寒气。

在我和李老师聊天中,我们基本有一个共识,无论什么法都要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允许有人来反对。而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也基本采取同样的原则,一是尽可能客观,忠实记录简易法,让大家很清楚地知道,简易法到底是个什么东东,编辑不发表评论。二是反对意见、不同意见同样重要,如果是认真的评论,我们同样会刊登。说白了,我就是想要一个争鸣的局面。

于是,《网球》杂志在今年一月份推出简易法的专题,有三个部分的内容,1,介绍李老师其人,2,简易法全过程介绍,包括简易法的步骤,编辑的观察,以及学员的体会。3,关于简易法的论战,包括正方李老师的一篇博文,反方yuewan网友的博文,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网友的留言,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果然,这个专题一刊登,很快就有读者意见。其中写得最认真,最有逻辑性的是陈谦老师,陈老师和网球杂志的合作很多年了,虽然我没有直接接触过,但从他给网球杂志的稿件当中,可以看出陈老师是个认真的人,他常年从事业余网球培训,思考了很多,也下了很多工夫,这点和李老师很像。所以我们在3月杂志刊登了陈老师反对简易法的专题,有两部分内容,1,为什么反对一小时学会打网球,2,陈老师针对初学者的培训方法。至此,简易法的专题,进入第二个阶段。

其实,我们在做这个专题的时候,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挖掘出民间更多的网球培训方法,或者是窍门技巧等。如果通过对这些东西的介绍,能让更多的教练去思考,去钻研,那这个专题的目的就超额完成了。如果多一些这样有想法有热情有干劲的教练,少一些混时间一问三不知的教练,中国网球何愁普及太慢。而且我也相信,有想法的教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大有人在。

网友“天津网球张”留言说:“本期《网球》批简易法一文,技术探讨不论,粗话连篇,有失杂志水准,老读者诧异。”我看完这个留言,特意又看了一遍陈谦的文章,没发现有什么粗话,可能是对语言的耐受力不同,有个别之处可能稍显激烈,但我觉得问题不大,让别人正常的表达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是社会开放,媒体有公信力的基本原则。

好了,请继续……..

附6:《2008-03-11 17:50  论简易法的科学性------与陈谦老师商榷入门法》 http://blog.tennis.com.cn/vip/detian/200803/7312.html

自从在网球网火车的博客知道三月的《网球》杂志刊登陈谦老师的《我反对“一小时学会打网球”》后,焦急地等待杂志到来,今天终于收到,急不可待粗读一遍,知道科学认真地讨论传统法和简易法的时机已经到来,感谢陈谦老师,感谢《网球》杂志。

为方便了解本文的观点,请大家先阅读三月份《网球》110-113页陈谦老师的文章。陈老师是北京大学退休干部,1967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持有国际网联教练证,从事网球启蒙教学多年。他的文章写得很认真,很理性,虽然很多观点和我不同,却没有意气用事。他有很多实践经验,论点逻辑性较好,这更便于我们理性讨论,科学探索。

五年前看到褚松教练与众不同的教球方法,引起我的兴趣,尝试用这方法教人,神奇效果出现,学员上手之快超乎寻常。无锡江南大学体育系柏老师那时候也是通过褚教练知道这方法。我们互不相识,各自在不同地方实践几年,最近我们通过博客才互相了解,他多次以神奇来形容这方法的效果。

从此以后,我把这方法当成科学实验课题,留意各教练的不同教学方法,关注各种教球方法的文档资料。我的职业是经营网球场,十几年每天从早到晚在球场,接触过很多教练,从国际著名教练到江门业余教练都有,而且大多是我的朋友,交流很多。因为见的教练多,见的入门方法多,见的学员多,所以有足够信息量研究入门课题。陈老师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内流行的常见方法,我学的就是这方法,试过用这方法教朋友,没有一个成功。为了便于论述,我把这类方法命名做传统法。为避免误解,在此重复说明,传统法是指这类常见入门方法,不是指常见的网球训练体系。请参与讨论的记住这点,有人误解简易法挑战整个网球训练体系,就是混淆了传统法的特指定义。同样道理,简易法是指教初学者入门的创新方法,不是整个网球训练体系的创新方法,这点也请参与讨论的记住。

本文论述的内容很多,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按陈老师文章的思路讨论,第二部分按我的思路分析两种入门法的优劣。

一,对《我反对“一小时学会打网球”》的反驳

陈老师自我介绍:“我也是网球网的粉丝,每天不上来转转就寝食难安。前一段也在网球网上看到了“简易法”,觉得颇有些左道旁门的味道而并没有在意,没成想今年《网球》杂志08年第1期把它当成“一件事”刊登了出来,于是我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不是那种固执己见,顽固不化,抱残守缺的“老东西”,对这点我很有信心。”

陈老师的自我介绍很实在,没有掩饰,让我理解他文章深度不够的原因。他觉得简易法颇有些左道旁门的味道而并没有在意,所以对简易法有很多误读。一篇负责任的论文要反对某个观点,一定要将该观点研究透彻,陈老师显然做得不够。下面根据陈老师的文章顺序逐一表达反驳:

1,“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打网球的”------提法没错,然而和要讨论的问题无关,是个无用的论点。

“讨论李氏“网球简易入门法”之前,有两个前提需要得到讨论者的认同:第一,网球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学会的运动项目,打球者不能通过网球获得乐趣自然会选择放弃,这通常也是学不会的主要的原因;第二,网球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击球姿势正确不仅对运动者提高网球水平有益,而且对运动者获得球场上的心理优势也同样重要。”------这两个前提是要讨论的问题,若需要得到讨论者的认同则无需讨论,这里有逻辑错误。

“网球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学会的运动项目”------论点不对,根据简易法多年的实践证明,任何人都能够学会打网球。

“打球者不能通过网球获得乐趣自然会选择放弃,这通常也是学不会的主要的原因;”------这是不能坚持打网球的原因,和入门方法无关,不应在这里讨论。

“网球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击球姿势正确不仅对运动者提高网球水平有益,而且对运动者获得球场上的心理优势也同样重要。”------论点正确,问题是哪种入门法更易达到目的。

三类学员的分类法和入门法讨论无关,这里忽略不提。

规范的击球动作是两种入门法的共同目标,只不过是路径不同。简易法根据人的生理结构和感受式学习规律,用近乎瞎玩玩的方法逐步引导学员登堂入室。传统法违背人的生理结构和感受式学习规律,意图一步到位使学员登堂入室,却事与愿违,所以有不是任何人都能学会打网球的悖论。因为简易法的引导方法太简单太容易,所以有了简易法是“玩网球”不是“打网球”的误读。由此可见陈老师对简易法了解不够。

黑非洲的例子和学生一时兴起随意打球的例子与入门法讨论无关,不作评论。

2,陈老师的“一小时学会打网球是天方夜谭”印证了我博客第一篇文章《一小时学会打网球》里第一句话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人们的普遍观念。陈老师列举出许多认同简易法的地方,证明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传统法作了很多修正。简易法其实就是这样修正出来的,在作了两个实质性的修正后,变成独立于传统法的新方法。这两个实质性修正就是陈老师在这段反对简易法的两点:把拍子放在身体右侧(即不拉拍),完整动作可逐步叠加而成。简易法认为初学者入门,球感比动作重要,为了找到球感,先要简化完整的规范动作,有了球感后再逐步完善规范动作,这过程很短,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远远未形成习惯。

陈老师说:“我在教学的过程里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对于业余球员,特别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刚刚接触网球的头几次课建立起来的击球动作,有可能就是伴随他今后多年的技术特征,甚至终其一生,唯一的变化是仅仅更熟练了一些。那种认为可以在‘球性’熟练之后再大改动作的,大都纯属‘聊斋志异’一类的‘神鬼故事’。”我的反驳有二,第一,简易法不会让学员的错误动作成为伴随他今后多年的技术特征,改正学员出现的错误动作是简易法教练的基本功,简易法的实质是改动作而不是教动作。人的本能是大动作击球,教练只是不断压抑这种本能,当学员找到球感后,少了教练的压抑,本能自然再释放。担忧简单动作形成习惯影响学完整动作往往成了传统法不思进取的借口。第二,错误动作很容易改,前提是学员想改和教练会改。

陈老师说:“一小时学会打网球?那我们先要问问‘什么是学会了打网球’?”这里又一次证明陈老师既要反对简易法又不先透彻研究简易法。我第一篇博文《一小时学会打网球》第一段写着:“见到这个博客,有人以为是天方夜谭。为避免争议,先对命题作自我定义。一小时是指学员有效学习击球的时间, 不包括休息,喝水,捡球等无效时间。也可比喻是篮球比赛时间而不是足球比赛时间。学会打网球是指学员基本掌握正反手推挡,正手用腰腿力量打平击球,节奏正确地在最高点利用手腕力量发平击球等四种基本技术。学会后与教练打练习比赛时,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分基本能打十多个来回。我将学会打网球定义为入门阶段是借鉴学会游泳和学会骑自行车的提法。人们都会同意能放松协调地浮游50米就算学会游泳,速度如何,动作如何,泳式如何,那是提高阶段的事。人们也会同意,能自主地上车下车,能在广场骑行100米就算学会骑自行车,如何骑车穿越闹市,如何达到参加比赛的速度,那也是提高阶段的事。所以我们不必苛求在学会打网球时要求动作能比美费德勒,还要能打败多年球龄的网球发烧友。网球入门以后还有很长的提高路要走。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仅用入门时学会的这几种基本技术打一辈子网球,正如有人一辈子仅用蛙式游泳一样。”

陈老师的反对观点好象和我的定义不符,不知是否没有看过这篇博文。我同意扬州网友的观点,学会的标准有很多,不必将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要反对我的命题,先要同意我的定义,这才有讨论的基础。如果有人将会的标准定做NTRP4.0,然后作出三年学会打网球的命题,我一定不会反对。

陈老师需要一百个小时的练习的学会标准和我的定义接近,这就是两种入门法的差距。陈老师说:“说‘一小时学会打网球’,要么是不懂网球,要么是炒作,要么是不负责任,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在‘亩产十万斤’的年代。”在陈老师的知识结构内作此结论不奇怪,他应当再扩大视野,不必长途跋涉来江门,在北京去清华看看小胡教练再说。

3,“想打好网球,就要熬时间”也是偏离讨论方向的论点。在讨论学会时却转到打好,会越辩越糊涂。我在博客多次提到,学会和打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学会的重要因素是入门的方法,打好的重要因素是天赋,努力,投入程度,与学会的过程关系不大。

陈老师对学员说:“只有不会教的,没有学不会的,但是我说不好你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打得有模有样。”我对学员说:“只有不会教的,没有学不会的,只需四节课你就能打得有模有样。”这就是两种入门法不同的底气。

我在博客提过曾精雄先生是我的启蒙教练,他是ITF二级教练员导师,是非常优秀的教练,是我的好朋友。我在探索简易法中受到他很多启发,例如不教初学者握拍,用腰腿打球,放松,发球的部分动作。我是天生体育低能,中学上体操课,打不出前滚翻,更别说后滚翻侧手翻,注定是传统法不能够学会的人,若不是经营网球产业,必与网球无缘,我多次强调,网球入门难不是网球教练的错,而是传统法的错,历史的错。

综上所述,陈老师的文章有两个明显缺陷,一是没有对简易法透彻研究,只是根据命题的字眼作批评。二是没有简易法的实践经验,既没有亲自尝试的直接经验,也没有观摩学习的间接经验。这些缺陷造成了反对观点的苍白。最后再次对陈老师热心参与入门法讨论表示衷心感谢,不打不相识,很高兴能认识你。

附:陈老师的《看看我的教学方法》是典型的传统法,是简易法要挑战的对象,是本文下面讨论的参照系。有反方意见说,简易法很多人都在用,不必过份宣扬,若是如此,简易法真的没有讨论的必要。庆幸的是,还有陈老师在应用传统法,让我们有讨论的参照系。

二,论传统法和简易法的优劣

人们都知道网球普及的重要意义,经过多年观察思考,我确信目前常见的入门教法是普及的拦路虎。自从知道简易法后,一直想将它介绍给更多人,有了网球网的理想平台,目的已一步一步达到。深切体会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难在观念更新,经历较长时间的讨论和争辩必不可免。为便于讨论,将这两类入门法命名做传统法和简易法,命名不一定准确,请讨论时不必从字眼联想。证明简易法的科学性,必将论述传统法的不科学性,简易法的历史使命是颠覆传统法。

有网友说得对,1000个教练有1000种教法,本文讨论建立的模型,传统法以陈老师的《看看我的教学方法》为代表,简易法以我的《一小时学会打网球》为代表。代表模型不等于是最好,仅限于方便讨论。

简易法的理论基础:球感是入门的基础,先找球感,再学动作,为提高找球感效率,可将完整动作分解成几个简单动作,在有球感的前提下逐步叠加成完整动作。

传统法的理论基础:动作是入门的基础,宁可未有球感,也要先掌握标准动作,在掌握完整动作的前提下找球感。

实践证明,简易法的理论基础较科学。(名词解释:球感指对球的判断和控制。判断指眼,脑,脚,手的协调能力,即击球点位置正确,不前不后,不高不低,不中不左(右)。控制指击球符合预期,直线,斜线,抛物线,深,浅,等等。人本能天生掌握乒乓球羽毛球的球感,网球却不行,需经过感受式训练。感受式训练属于肌肉记忆,要亲身感受才可掌握,特征是找感觉比较难,然而找到感觉后则不能摆脱,而且伴随一生,永远不忘。例如学会游泳后,到了水里想不会也难,几十年不下水也不会忘掉。)

简易法实践的典型示范,以第一步骤为例。与学员在小小场隔网相对,没有任何说教,仅要求他把球在身右边打到我身前。(这个简单要求就是找球感,不需对他说出意图,对初学者说教越少越好,他此时对网球一无所知,说得越多越糊涂。)然后根据熟练程度逐步增加要求:打球过网是抛物线,击球点在右前方,开放式站位,用脚找球而不是用手找球。有人10个来回已能完成所有要求,有人100个来回还不理想。不能达到要求的动作必定有缺点,要把缺点一个接一个地改掉。常见的缺点有:拉拍太后(有极少数人拉拍很后也能达到要求,对他们而言这不算缺点),动作太大,手腕太灵活,拍面角度不对,拍没有低于球,侧身打球,封闭式站位。缺点改掉后,达到要求,找到了球感,这过程一般需用5分钟。这5分钟球感训练找出的感觉将伴随他一生,永远不忘。

传统法实践的典型示范,以陈老师第一次课为例。第一次课(两小时八个人)。第一个练习,介绍东方式正手的握拍和关闭式步伐的击球动作,然后请学员做模仿击球的挥拍练习。共二十分钟。第二个练习,两人一组,一个抛球一个击球,两人交换进行。(省略)共三十分钟。第三个练习,学员站在发球线上,教练隔网并靠近球网,站在学员对面用手抛球给学员打。(省略)共二十分种。第四个练习,学员从发球线的一端沿着发球线走到另一端,走两三步站住打一次球,走一趟可以连续打三到四次球。(省略)这个练习一直持续到下课。事实上,第一次课除了掌握正手击球的基本动作之外,还有三项重要的内容:始终把球拍举到后面等球;用手指着球以养成眼睛盯球的习惯和尽量站稳后再击球。这三个习惯使学网球变得容易,这在学员的网球生涯里会终身受益。

两个方法比较:简易法5分钟已找到正手击球的球感,击球点位置正确,有抛物线,落点受控。这球感将伴随他一生,退到小场,再退到大场都是这感觉,只需经过简单的适应性练习,不需重新找感觉。传统法两小时还没有找到正手击球的球感,根本原因是始终把球拍举到后面等球(这个动作是传统法的硬伤,是很多人不能学会打网球的罪魁祸首)。不知是什么原因,实践证明,这个动作很难打准球,就算苦练后打准了,击球点也偏后,那怕学员已经熟练用手指着球而且养成眼睛盯球的习惯。这是用最愚蠢的动作找球感,为了掩饰这尴尬,只好掩耳盗铃说宁可未有球感,也要先掌握标准动作。其实练怎么标准的动作也不必练这么久,只不过是为找不到球感找借口。

简易法不教标准动作,只对学员提出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动作必有缺点。改掉缺点后,各人动作并不一致,这些不一致的动作都是好动作。当代网坛高手的动作五花八门,证明了简易法这点是科学的。简易法教练是错误动作纠正师。

传统法不管学员天赋如何,按统一模式教,一招一式练得整齐有序,无球状态姿势优美,有球状态丑态百出。不知动作难看的真实原因是没有球感,还以为动作不对,又要学员继续练动作,练到丝毫不差,再打还是动作难看。传统法教练是广播体操领操员。

传统法如此不科学,为何能流传百年?一直对此不得其解,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解开了心中迷惑。网球运动早期,泥土场,木框拍,简陋球,这些材料使得球速不快,人的本能就可以掌握网球的球感,正如现今的乒乓球羽毛球。那时找网球教练是想提高球技,就象我们现在找乒乓球羽毛球教练的情况。当时的技术动作是封闭式站位为主,所以第一步教这个动作。最近20年网球器材发展神速,场地是丙烯酸硬地,球拍是太空科技材料,网球弹性好,这样一来,人的本能不能适应网球球速,开始不能天生有球感。因为改变是缓慢的,教练未能觉察,不知道要先教学员找球感。国外20年前开始觉察这个变化,想出了很多改进措施。克罗地亚教练对我说,他们国家十年前已放弃了传统法。简易法是几年前褚松教练从美国引进,一些网友反对我自认创新,其实是误会。

国内很多教练在探索简易法而且富有成效,因为推广不足,不科学的传统法还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由于外孙出生,我有一个长假期,不想虚度时光,才借此机会推广简易法,虽然被别人误解为商人忽悠初学者,怀疑我的人品和动机,我始终无怨无悔,这是挑战旧观念必不可免的打击,比起伽利略,我已万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