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性强,公私兼顾,浅谈清代的奏折制度

今天09:42大家好,我们的邦德侃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封建专制时代,臣下给皇上汇报工作或是提出意见,往往都是以文字形式上呈的。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奏本、题本一类的官方文书。明初时,臣民上疏于朝廷称为奏本,上于东宫太子者称为启本,此后又规定,凡公事一律用题本。一

给皇帝上疏是有一套很严谨的规定的,如明代时,臣工的题本需要通过通政司转到内阁,然后在上交到皇帝手中。这中间由于经手的人多,往往使得保密性不够,容易引发事端。清入关后,鉴于这种情形,创立了奏折制度。顺治时期,一般的监司官员是不享受题奏权的,外任官除了事关军机大事及兵马钱粮外,只有各省督抚享有题奏权。康熙亲政后,采用了奏折制度,内而满汉大臣,外而督抚提镇,皆准其密折上奏。雍正即位后,为了整饬政风,巩固君权,充分发挥了奏折制度的功能,放宽了臣工专折具奏的特权,准许地方藩臬两司奏事。实际上,奏折制度就是在体制内提倡各级官员向皇帝打小报告,这些拥有奏折权的官员,也就成了皇帝布下的耳目。

广告股民限量福利:免费领取3之短线牛股,先到先得奏折的最大特点就是保密性强,并不经过任何机构而直到御前。不过,并非所有奏折中都是向皇帝报告重大政务。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奏折分为很多种类,不同场合使用的奏折也不尽相同。奏折的类别颇多,雍正期间对奏折制度的确立,影响甚大。按照其书写文字的不同,奏折可分为汉字折,清字折即满字折与满汉合璧折等。满汉臣工因为文字表达能力的不同,准其使用汉字折或满字折具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雍正即位后曾谕大学士等具奏密奏保举人才,说:二“尔等具折,或满字,或汉字,各须亲写,不可假手于子弟,词但达意,不在文理之工拙,其有不能书写者,即行面奏。”奏折依其使用纸张的不同,又可分为黄绫折、黄纸折与素纸折等。若是以功用来分,则可分为请安折、谢恩折、奏事折和密折等类。按照定例,臣工要定期向皇帝上请安折,例如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十二日,杭州织造孙文成缮写满文请安折,康熙帝朱批云:“朕体安,今年得病时,尔处杭州众满洲皆安否?将军之书又不来,朕为众满洲著实忧愁,著将此书与众满洲看。”

请安折内容简单,仅书“恭请皇上圣安”,或“主子万安”等字样,一般来说在请安折中是不能言及政事的。不过,雍正帝勤于政务,臣下所上的请安折中他也有很多关于政务的批示,如雍正元年四月初六日,河南巡抚石文焯具折请安,雍正朱批云:“朕安,所奉何天培之事,尔心朕甚嘉之,但何天培做人老成清正,任他如何不谙练,较之吴存礼贪庸之辈,必胜数倍,汝但放心,保管是个好巡抚,向后如有所闻,仍当密奏无隐,朕再作道理,不可以未做文官,恐不谙而废之不用也,所奏参题之事,查盘仓粮之事,知道了,截漕一事,已发部议。”给皇帝上奏折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为了体现出郑重和尊敬,大臣们都使用黄绫折。康熙在位期间,总兵官杜呈泗所进黄绫请安折,其原折封面有套印双龙图案者。雍正元年三月初九日,湖广总督杨宗仁所进黄绫请安折,其封面上亦绘有龙形图案。三

广告股民限量福利:免费领取3之短线牛股,先到先得雍正帝因为勤俭持身,曾屡屡告诫臣工具奏时,不可浪费绫绢。雍正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浙江巡抚署理将军印务法海进呈黄绫请安折,雍正批示道:“朕躬甚安,你好么?可惜绫子,向后除面套,折身用黄色纸好。”此后形成定例,请安折封套应使用黄绫,其折身则使用黄纸。另外,臣工具折奏事时,应用素纸折即白折,不宜用黄绫封面或封套,以节省绫绢。而且,雍正为了省事,还规定此后可以两三折合用一个封套,不必一折用一封套,这也充分体现出雍正帝的务实风格。当然,奏折用什么材质仅仅是形式而已,其本质还是强调保密。雍正帝经常告诫臣工,“不密则失身”、“少不密,后悔莫及”、“稍露则祸随之”。雍正七年闰七月二十日,李建功具折谢恩,雍正朱批云:“凡密奏之折,少若不密,或以此为荣,而夸张炫耀于人,则取祸之道也,慎之,戒之。”因此为了表示机密,臣工多于奏折封面写明“密折”或“密奏”字样。

自从康熙创立奏折制度后,屡屡告诫臣工必须亲自缮折具奏,不能假手与任何人。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江宁织造曹寅具折谢恩并请恩准陛见,康熙朱批:“朕尚体安,尔不必来,明春朕欲南方走走未定,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雍正在位期间,除密折必须由具奏人亲手书写外,其余折件,准令人代写,但不可出现浮夸文词,要实事求是。奏折制度强调的是保密性,它和普通的题本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题奏内容公私的差异,可以用“公题私奏”四字来形容。也就是说凡公事,皆用题本而不用奏折。奏折不受公私的限制,无论是公私事件,都可具折奏陈。奏折并非是例行公务,原非正式的公文,而是臣工于公务之外替内朝服务的私事,所奏的范围包括很多,举凡钱粮、雨雪、收成、粮价、吏治、营务、缉盗平乱、举荐、参劾、民情风俗及臣工本身私事,因此奏折上面不得钤盖各衙门的关防印信。

既然奏折不是政府的正式公文,那么奏折上的批谕也自然不是皇帝的旨意。因此,皇帝在批阅奏折的时候可以怒斥臣工,也可批示戏言。雍正帝就经常在奏折上批复一些雷人的字句。雍正元年七月初六日,云南驿盐道李卫具折奏闻云贵总督高其倬人品居官,雍正朱批:“羞不羞,这样总督用不着你保留。”还有他给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奏折上有“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朱批。此外,雍正帝还每每以“笑话”、“可笑”、“厚颜无耻”、“天诛地灭”、“混账人”等词斥责臣工。雍正帝即位扩大了奏折的使用范围,目的是使督抚与藩臬上下之间及地方与中央大员之间维持制衡作用,但这并不是说以奏折代替题本、本章。因为奏折因其保密性而不在官方存档,很多事情虽然发生过但无据可查。因此,政务的很多文书必须要使用原来的题本,按照既定的程序行事。

概括地说,奏折只是皇帝为了巩固皇权而服务的,有些事情甚至上不了台面。因而奏折必须和题本相辅而行,不能替代。“公题私奏”这种特有的政治体制,是清代所独有的,以当时的情形来看,这种体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0)

相关推荐

  • 奏折,清代君臣间的私信

    奏折是清代特有的文书,是帝王与大臣之间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奏折一开始主要是奏报私事,后来逐渐扩大,无所不包.奏折兴起的具体时间不确定,康熙年间就已非常多见.可以确定的是,雍正皇帝将奏折制度化,他制定了 ...

  • 张廷玉与清代奏折制度

    奏折是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而真正普遍采用和形成制度则是在雍正时期.而提到奏折制度,就不得不提到清朝杰出的政治家,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

  • 浅谈清代青花瓷的发展特点

    青花瓷经过元.明两代约300年的不断发展,为清代瓷业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顶峰.尤其康熙时期开始,各项制瓷工艺趋于成熟,新的瓷器品种大量涌现,可谓百花齐 ...

  • 浅谈清代瓷碗真伪鉴定的十二要点特征

    清代瓷器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青花瓷.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金彩.黄釉.绿釉.紫釉等星光璀璨,流光溢彩,使人的视觉受到极大的震撼.清代瓷碗由于距离今天时代比较近,传世品较多,品类丰富,为 ...

  • 浅谈清代十帝时期瓷器特点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汉族劳动人民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 ...

  • 浅谈清代民窑粉彩瓷器的变革特征

    徐浩楠 摘 要: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在清代乾隆年间达到极盛.而民窑粉彩瓷器作为粉彩瓷器的重要门类,一直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因此,细致分析清代民窑粉彩瓷器的变革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清代粉彩瓷器的 ...

  • 浅谈清代色彩设计|花艺理论与实际结合

    毕业可考取学历证书及行业资质证书 根据课程中学习的花艺内容进行延伸,理论联系实际,花艺设计联系艺术设计理念,对清代色彩设计进行了探究,我们一起来看看毕业学员杨雨道的原创文章! 概述: 中国的传统色彩也 ...

  • 浅谈清代玉器,博大精深几人能懂?

    清代圆雕玉器较多牛.马.羊.犬.鹿等兽类,鸡.鸭.鹅.雀等禽类以及人物.神仙等,取材极为广泛.在工艺方面,大致有两种风格. 清代宫廷用玉直接受清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琢 ...

  • 浅谈清代玉器的介绍

    清代玉器作工严谨不论什么器物,均要求方圆规矩.一丝不苟.明代那种常在器物上留下铊锯痕或凹凸不平的现象不复存在.同时还吸收了各种传统和外来的琢玉.抛光技术,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使每件作品均细腻光滑,圆润 ...

  • 浅谈;清代瓷器堂名款有多少

    堂名.斋名一般是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这种风气在清代尤为盛行.据<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一书记载,当时有据可查的斋名.室名就有数千个.清代帝王也常将自己居住的地方冠以书斋.堂名.以明其志. ...

  • 【微群经方】苏强《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运用》

    [微群经方]苏强<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运用> 原创 苏强 经方 2019-01-31 <经方>杂志 微信版  第20190131期 讲者/苏强  杭州脉景无锡创新中心 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