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如果不补课,孩子还能跟得上吗?
假期如果不补课,孩子还能跟得上吗?
王营
进入暑假后,每天早晨去单位上班,但见满大街都是浩浩荡荡的学生补课大军。有三三两两背包骑自行车者,有手拿课本的步行者,有老人用三轮车护送的年幼者,行色匆匆。各大培训机构则人满为患,俨然成了“第二学校”,假期也变成了学生的“第三学期”。
在一家培训机构门口,一位家长抱怨到:孩子放假与不放假一样,难道假期不补课,孩子开学后学习就跟不上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教师和家长思考的问题。受“剧场效应”的影响,在一些家长看来,如果别人家的孩子参加补习班,自己的孩子不参加,则会与别人拉开距离,这其实是家长的攀比心理在作怪。
在我看来,假期就是让孩子休养生息的时间。如果家长能安排好孩子的假期活动和作息,加强对孩子的监督,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不补课孩子也能跟得上,甚至效果要好于补课。
第一,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有些参加暑假补习班学生,由于每天补习班课程安排的满满的,常常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结果补习班上的课程没有学好,也没有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效果并不好。
假期作业大多是上学期学习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有重点也有难点,是学好新学期课程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的学校还专门印制了学生“假期作业本”。家长要有计划地安排了孩子每天做一点家庭作业,争取在开学前让孩子保质保量地完成。
第二,督促孩子有计划地预习下学期课程。预习,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家长要督促孩子每天拿出一点时间预习下学期课程,让孩子分清哪些知识能自己学会,哪些知识看不懂。看不懂的知识不要紧,要让孩子在课本标注或者在记录下来,以便开学后重点攻克。这样以来,孩子开学后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预习并不等于让学生对教材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而非“他主”。有些培训机构为了吸引学生和家长,打着辅导学生的旗号,超前、超纲教学,提前介入新教材学习,这不是自主预习,而是真正的“抢跑”,必然会导致开学后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不高,背离预习的初衷,违背教育规律。
第三,督促孩子每天读一点课外书。阅读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尤其是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得语文者得高考”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由于平时学习任务繁重,孩子很少能抽出时间阅读课外书。假期期间,家长可以在尊重孩子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在与孩子协商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读书计划,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与孩子同读一本课外书,每读完一个章节或整本书读完,与孩子一起畅谈读书的感受。这一读书方式不强求孩子假期里要读完几本书,不在于阅读的量,而在于阅读的质,目的是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让孩子通过阅读收获知识和思想。
第四,给孩子适应的休闲时间。闲暇出智慧,有时候让孩子在假期里进行适度的玩耍,反而更有利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培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个日本小朋友叫宫本茂,生活在日本农村,八岁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山洞。每逢假期,他就来到这个黑黝黝的山洞,尽情地玩耍,从中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后来,这段童年玩耍的经历启发他开发了电子游戏,这就是火遍全球的“超级马里奥”。
研究告诉我们,玩耍对创造力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爱玩会玩的孩子往往创造力更强,童年时的玩耍有时会决定很多人的一生,成为他们创意的源泉。假期可以像平时上课一样,该学的时候让孩子认真学,该玩的时候让孩子尽地情玩。不要把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双休日要让孩子正常休息,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
如果家长能让孩子做到这四点,我认为不上补习班,孩子开学后也差不了,如果坚持得好,反而会培养孩子自主、自律的良好习惯。相反,如果硬是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孩子在补习班里可能会接触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习得一些坏习惯;况且,有些补习班并不是真正的补习,而是提前学习新学期课程,由于补习班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会导致孩子对新知识的学习“半生不熟”,这会大大降低开学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质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