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承锁散文《医院,才是检验人性最真实的地方》(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医院,才是检验人性最真实的地方
文/万承锁
自从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已有三年多没有体验了。趁疫情期间医院病人少,人员流动量不大。故,网约了一位知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先是看了门诊。医生听了我的主诉后,建议我最好住院做一些全面且系统检查。
疫情特殊时期,除急诊和危重症病人以外,其他住院病人和陪护人员在体温正常的前提下,还要接受核酸检测和肺部CT影像检查。遵照医院特殊时期的特殊规定,一切准备就绪,于2020年4月2日入住一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西病区9楼13床,4月8日出院。
历时8天,自找苦吃。不但“银子”花了不少,而且备受煎熬。但是,在顺利完成各项检查的同时,还有一项意外“收获”。我惊讶的发现:医院,才是检验人性最真实的地方。
刚住进病房时,只有我和我的邻床,12床的谢老伯伯。谢老伯伯今年已经87岁高龄了,他是2017年12月份安装的心脏起搏器,因出现异常反应,再次住院。谢老伯伯育一儿一女都是早期留美博士,即便两个孩子现已退休,但是他们都是长期居住在国外,现在能陪护谢老伯伯住院的,唯有他的老伴,89岁高龄,且患有糖尿病并发症(肾衰竭)的萧老妈妈。谢老伯伯和夫人退休前都是上海复旦大学知名教授,凭他们的经济实力,请上几个护工的工资都能付得起,而萧老妈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或生命安危,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亲自陪护。
萧老妈妈身材娇小,体重不足90斤,身体佝偻,步履蹒跚。每当谢老伯伯打点滴时,她眼里常常泛着浑浊的泪花,静静地坐在老伴的身旁,一会儿给老伴拉拉被子,一会儿捋捋老伴稀疏凌乱的头发,一会儿摸摸老伴嘴角边冒出来的胡茬,一会儿又抚摸着老伴那双难以找到静脉的双手。
她看着他,被岁月雕刻成的一道道皱纹,脸上满是焦虑和疼爱;他看着她,被时光漂白了的满头银丝,摸摸她被岁月折磨成佝偻的背,饱含泪水,却相顾无言……彼此携手,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相依相伴一辈子,在此刻谁也放不下谁。
每当萧老妈妈给老伴一片儿,一片儿喂水果时;每当萧老妈妈给老伴一口一口喂饭时,像疼爱一个孩子似的,那么深情,那么期待,那么小心翼翼,还是那么亲密无间。谢老伯伯的眼一直盯着老伴,虽然看了一辈子,却始终相看无厌……
时而,在夹杂着气喘吁吁的声音里,能听清楚谢老伯伯在说,“你走时,一定要记得带上我啊……”每当萧老妈妈听到这句话时,总是笑呵呵地说,“不走,不会走的,等疫情过去,我带你去美国看孙辈们……”。可,一转身,萧老妈妈又潸然泪下……或许,已经预感到,她与老伴的时日都可能不多了,所以更多些陪伴是她唯一能做到的。
对病床上的至亲来说,陪伴,在萧老妈妈看来,那是世界上最好的药,那是对老伴生命的支撑,那是给老伴最大的精神慰藉,更是对老伴的一种大爱。
住院第三天,即2020年4月4日凌晨熟睡中的我们,被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和医生与家属之间的说话声吵醒,我看了看时间,是凌晨4:25分。我们异口同声地说,11床来病人了。
“昨天傍晚,病人刚送来时,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时间紧急,急诊科的几名医生立即实施抢救,胸外按压、肾上腺……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老人的心电图终于恢复,血压回升,“捡回”了一条命,患者随即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经过一夜的忙活,老人虽然脱离危险,但是暂时还需要仪器维持生命,待各项检查完毕后,再做手术。家属要有最坏的心里准备,病人因大面积脑梗所致,有可能半身不遂,也有可能成为植物人……”
上午例行查房,当11床主管医生在与主任医师,以及患者家属,沟通老人病情和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时,我见,站在一旁的家属们表情却十分冷淡。而且,面对医生,尤其是老人的生命被挽救回来后,尽然毫无感激和欣慰之情。更令人心寒的是,在他们了解到即便老人恢复比较理想,半身不遂有可能,植物人也有可能,预计手术费和术后恢复等费用大约需要10多万元,他们开始犹豫不决了……
一天早晨,我去水房打水时,听到11床病友的家属们在护士站台边的一番讨论,一言一句直指放弃治疗,但谁也不敢先做决定。没一会,他的两个儿子,来到病床前问:“爸,你想回去吗?想,就眨一下眼。”
只见11床病友紧锁双眉,紧闭双目,满脸痛苦不堪的模样。听到儿子们的问话后,他的眼角边似乎挂着泪水……晚上,又见老人的两个儿子站在床前,再次对老人说,“如果你想回去,那就眨一下眼吧,明天,我们就和医生提出要求,不手术了。"最后,11床病友是否眨了眼,谁也不能证实,只听其中一个儿子说,“行了,看到了……”
一次,经过11床时,我有意瞅了一眼床头信息卡:11床,脑梗;丁尚礼,57岁。
2020年4月7日,清明节后上班的第一天,11床病友的两个儿子同时签字,放弃治疗,给父亲办理了出院手续。后来听一位医生说,像11床这种状况,一旦放弃治疗,就意味着死亡。面对生离死别,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经不起检验。不禁对这份淡漠的亲情感到心寒。人性,黑暗到极致到底会何等可怕。
人性无强弱,只是人心有不同。医院是个暴露人性的地方,有人在这里出生,喜出望外;有人在这里逝世,悲痛欲绝。这里有众生疾苦的缩影,是生与死的聚集地,它赤裸裸的暴露着人性最本质的善与恶。
生而为人,躲不过病痛,逃不开生死,医院就像一台时光机,记录着我们一生的光景。没有什么地方能像医院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悲欢离合,而就在此时此刻,种种人性,暴露无遗,让我们不难看出:医院,才是检验人性最真实的地方。
2020年7月16日写于上海
【作家档案】
万承锁,安徽合肥人,中学退休教师,《今日头条》美文领域创作者。先后在相关平台和《今日头条》美文领域,已公开发表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约百余篇。生活和工作之余,习惯清净淡雅,喜欢与文字“为伍”,与书香“作伴”,时而写点凡尘心语,抒怀对人生的感悟,旨在陶冶自我,分享他人。
投稿说明
1、本平台欢迎原创首发文字,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
2、投稿必须以“文章+体裁+作者简介+照片”的方式投稿,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
3、投稿必须关注“作家驿站”微信公众号zjyz5225,并加主编微信ygx5225,以付稿酬。
4、稿费支付方式为:赞赏总金额的50%,赞赏费低于10元(包括10元),阅读量低于100,无稿酬。有播音朗诵的,作者40%,主播20%,平台40%。除驻站作家,配音请自己赞赏5元。朗诵费30元封顶。播音自愿,需要请投稿时说明。
5、稿酬支付日为文章登出第7日,请及时与主编联系;超过稿酬支付日,视为主动放弃。
6、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7、本平台刊发文字可往湖北《洪湖文学》、黑龙江《乌苏里江》《知青》杂志推荐。
注:第一天阅读量达不到60,请勿投稿!
编委名单
驻站作家
邛州冷客(四川作家,邛崃市作协副主席。)
牧青(四川作家,安岳县作协副主席。)
牛高山(安徽作家,淮北市诗词学会主席。)
一剑屠龙 李国七(马来西亚) 真真 薛玉林 乔力一 谭小芳(香港) 段载芳 刘禹清 项见闻 季音 铜墙
金牌主播
雪峰 芝兰于室 岁岁平安 素兰 一弓 秋子 海涛 金辉 往都 海畔 徐昭君 康艳玲 旧时光 紫曼陀玲
注:文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提醒,我们马上删除。
扫码关注
鼠年大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