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诗书画集大成第一人!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
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的《鹊华秋色》与《水村图》,可以说是“文人画”最早的典范。画面以荒疏萧散的笔法,像写字一样留下重重墨迹。

赵孟頫 老子像

山的皴法,水的波纹,不刻意求工,只是一种风景的纪念,只是和知己朋友分享山水的心情。因此少不掉画面留白处的题跋,以秀润的小楷行书,写不能忘怀的心事。

赵孟頫 饮马图

“诗”“书”“画”三者合而为一,组成不可分的美学意境,开创了世界美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与视觉艺术结合的先例。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

赵孟頫之后元明清的美学发展,绘画、文学、书法三者已经无法分割。
画家不可能没有诗文底蕴,文学的追求从主题喻意,到诗文题字内容,都不是传统只讲求技术的画匠所能应付的。在文人画美学主导下,“匠气”反而成为最低劣的品质,成为文人嘲笑的对象。
赵孟頫  秋深帖
书法对文人而言,是从小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横平”、“竖”、“点”、“捺”、“撇”、“磔”,是书法线条,也是绘画元素。“书画同源”又再一次被赋予新的结合意义。

赵孟頫 窠木竹石图

赵孟頫画“枯木竹石”,常常在画上题诗——
石如飞白木如榴,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赵孟頫具体说出:画奇石用了书法上的“飞白”皴擦,画枯木用了古篆字的笔触,画墨竹需要了解精通写字的“永字八法”。

赵孟頫 松阴高士图

赵孟頫重新界定了“书画同源”这一古老成语的全新理解,也清楚昭告了新文人美学以书法主导绘画的精神实质。
书画不分家的情况下,赵孟頫究竟应该归属于绘画来讨论,还是归属于书法,变成有趣的课题。

赵孟頫 人马图

以作品来看,赵孟頫的书法量多而质精,书风一直影响到元明诸家,在董其昌身上做了总结。到清代金石派兴起,传承了几百年的赵孟頫帖学风格才受到批判与怀疑。
赵孟頫把魏晋文人——特别是王羲之,特别是唐摹本兰亭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赵孟頫临的《兰亭》(藏于北京故宫)笔画工整妍媚,已经把魏晋文人不刻意求工的潇洒变成了一种形式美。

赵孟頫 古木散马图

赵孟頫在书法上用功极勤,不断从类似《兰亭》的古帖中锻炼笔法,练就一种线条上惊人的准确的技巧。
“准确”、“形式美”为赵孟頫赢得了书史上不朽的地位,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也正是这种对“ 准确”、“形式美”过度的在意,常常使人在阅读赵孟頫的字时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仿佛反而怀念起颜真卿《祭侄文稿》,或苏轼《寒食帖》那些草稿中的率性,脱漏,甚至涂抹修改。

赵孟頫  违远帖

赵孟頫显然向往魏晋文人的洒脱放逸,他一次一次地临摹《兰亭》,书写曹植的《洛神赋》,刘伶的《酒德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都看得出他内心世界对魏晋文人的放达佯狂有多知深的“心向往之”。
但是在现实世界,赵孟頫似乎一生不得不跟世俗委屈妥协。作为赵宋皇室后裔,他逃不过蒙古新政权必然要笼络利用他的命运。赵孟頫以前朝皇族身份入仕元朝,一路官至翰林院承旨、荣禄大夫,位极人臣,荣华富贵,也如他的书法,雍容华美如盛放之花。

赵孟頫 宗阳宫帖

如果赵孟頫的绘画透露了他向往隐居,向往放逸于山水的心愿,开创了元代汉族士人“逸笔草草”山水的最早格局;那么,他的书法却相对之下有及多拘谨,有太多“优雅”、“唯美”、“姿态”的讲究。
或许,赵孟頫代表了一种心灵与外在现实两相矛盾妥协的圆融。喜欢他的书法,称赞这“圆融”;不喜欢他的书法,也常以这“圆融”解释他一路委曲求全的“姿媚”。书法美学已无法把“字”与“人”做完全的切割。“书品”也就是“人品”。

赵孟頫 二羊图

赵孟頫 疏林秀石

赵孟頫 吹萧仕女图

赵孟頫 滚尘马图卷

赵孟頫 人骑图卷

赵孟頫 调良图

赵孟頫  元人集锦卷  枯木竹石

赵孟頫 洞庭东山图

请横屏观看

赵孟頫 水村图

赵孟頫   惠书帖
赵孟頫  过蒙帖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 此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册页装,3开,第1开前1开,是白描观音大士像。第3开后第1开,是白描韦陀像,后面第2、3开是明王稚登、清张英、张照、励宗万等人跋和原梁清标题签。每单开纵288厘米,横108厘米。
此册原为清张若蔼旧藏,有“炼雪鉴定”“晴岚居士”等印。乾隆时入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心经》原为手卷,入清宫后改为册页,并加装檀香木雕花夹板。《心经》前后的《观音像》《韦陀像》是清人所绘。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
该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运笔自如,清润流畅,自成面貌,但细分析起来,却又感觉它笔笔字字都自有来历。我们知道,宋代书画艺术到南宋末年已走向衰退。马远、夏珪末流的画风,大多空阔粗疏,韵味全无。书法也早已失去了北宋的生动神韵,传世的赵孟坚《自书诗帖》文天祥《木鸡集序》,都说明了这种情况。生活在这一时代的赵孟頫,力图矫正时弊,有所作为。如同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托古改制一样,他在书画上,也以提倡“贵有古意”,来振兴颓势。
在书法上,赵孟頫用心临摹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的经典作品,力求从魏晋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但宋末元初时,已没有东晋人那种以玄风为背景的风韵。
赵孟頫临摹的拓本字帖,与钟、王、智永原写本的神采也已有距离。这样,赵的书法也只能是古人的影子,而不可能是古人的再现。加之晋人席地而作、悬空书写,与元代端坐高椅、据案书写的姿势截然不同,书写效果判若有别。这样,赵孟頫虽主观上追摹古人,而实际上却产生了一种貌似古人的新的书风。
赵孟頫一心尊古、规模古人点划的临帖方式,对明清以来的书学影响很大。至于他借鉴行书的笔法与小楷的结体来写大楷,创造出一种别于欧、柳、颜体刚性楷书的柔性赵体楷书,则因其适应性强,大可书写匾额,小可誊录殿试大卷,影响就更大,试看元代刻书一律通行赵体,就可知赵字的风行程度了。
赵孟頫所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只一本,此册是写给中峰和尚的。中峰释名明本,号中峰,元代高僧, 主持吴兴弁山幻住庵。元仁宗曾赐号佛慈圆照禅师。圆寂后谥普应国师。中峰小赵孟頫九岁,但赵对中峰执礼 甚恭。自北朝以来,佛教的信士往往自己写经或雇人写 经以为功德。但所写经卷。均用楷书,赵孟頫用行书写《心经》,在写经史上是一个创例。
(0)

相关推荐

  • UC头条:赵孟頫: 诗书画集大成第一人

    如果真的要说"诗书画三绝"首个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 应该是赵孟頫. 点击加载图片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 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 ...

  • 讲堂 | 中国“诗书画三绝”的他竟然是叛徒?

    中国艺术史上能够称得上"诗书画三绝"的人,不多!他是其中一位!中国文人画的名家不少,但是他是关键的一位,他确立了苏轼以来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所创作的<鹊华秋色>与&l ...

  • 这张画,揭示了书画的天大秘密!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绘<秀石疏林图>,尾纸自题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这是赵孟頫关于绘画与书法笔墨相通之理 ...

  • 赵孟頫:诗书画集大成第一人!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 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的<鹊华秋色>与<水村图>,可以说是"文人画"最早的典范 ...

  • 赵孟頫:诗书画集大成第一人

    空納萬境 巫娜 - 茶界 如果真的要说"诗书画三绝" 首个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 应该是赵孟頫.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 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 ...

  • 赵孟頫:诗书画集大成的第一人

    如果真的要说"诗书画三绝"第一个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应该是赵孟頫.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 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的< ...

  • 诗书合璧大成的作品——赵孟頫《道场诗帖》

    道场山.何山均为赵氏家乡湖州名山,峰峦秀郁,水石森爽,汇集了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自古便为吴兴佳绝.历代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很多诗篇,苏轼作<游道场山何山>诗便是最著名者.此帖为赵孟頫为其长兄 ...

  • 吴玲(阳春白雪)《诗书画专辑》《吴玲诗书画集》

    吴玲作品 鸟语 哇声抑扬顿齐呼,布谷高声阵贺出. 众鸟叽喳列队舞,惊飞喜鹊隐山孤.   云端 浮云缥缈溢丝兰薄雾轻盈环绕山. 俯视星罗隐若现.银河暗渡日哄天 秋 风吹树叶染黄秋,花落凋凌草木休. 寒气 ...

  • 【半年集】 虞山抱琴客丁酉诗书画集

    余非诗人,奈何以诗名. 余非闲人,奈何以闲名. 世事无奈多矣, 唯以诗书画一刻自娱. 至于品味,悉由他人耳! [虞山抱琴客丁酉半年集] 七绝部 步瑞章先生水绘园韵 前朝遗爱一娉婷,依旧风华属九灵. 因 ...

  • 郑熙亭文存之二十三散文篇: ​《诗书画集》序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二十三散文篇: <诗书画集>序  郑熙亭 我的夫人王健苓离休后学画,师从慈旭,开始只为解闷,后渐入迷.近年 ...

  • 赵孟頫诗书合璧《道场诗帖》1

    赵孟頫诗书合璧<道场诗帖>1 大樂與天地同和 大禮與天地同節 道场山.何山均为赵氏家乡湖州名山,峰峦秀郁,水石森爽,汇集了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自古便为吴兴佳绝.历代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很多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