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帛书老子3.14|再谈堇能行之
小子
老
子
数與无與所包含的道理,就是“数大到极限,反而表现为无了”,这是很有智慧的。
比如:大白如辱、质真如渝、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
“大白如辱”就是大白无白,人要是白到头了,就无白了。
无白不是没有白,而是看不到“白”。
“质真如渝”就是质真无真,真原本是测量恒定的,可越逼近于真,反而表现出来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无真。
无真不是没有真,而是测不定“真”。
“大方无禺”就是大方无方,方原本是用边界隔出来的,可是方要是大到头了,就没边界了,也就无方了。
无方不是没有方,而是望不见“方”。
“大器免成”就是大器无器,器原本是可以被造得出的,可器要是大到了尽头,就造不出来了,也就无器了。
无器不是没有器,而是摸不着“器”。
“大音希声”就是大音无音,音原本是可以被听到的,也就是可以“声”的,可以音频要是宽到了尽头,就听不到了,就无音了。
无音不是没有音,而是听不全“音”。
“天象无刑”就是天象无象,象原本是可以被画出来,然后刑出来的,可是更接近于天象的象,是画不出来的,也就无法刑出来,所以“无象”。
无象不是没有象,而是画不出“象”。
小子
老
子
数與无與是道的层面。
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是德的层面。
上德如浴,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
都是所谓“ 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也是所谓“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
小子
哈哈哈,李老师,你又在说胡话了吧!
老 子
小子
老
子
世人崇敬的“上德”,却要向下挖河,行下贱事;
惠及众生的“广德”,却被抱怨不足,得下贱果;
泽被后世的“建德”,却身藏功与名,做下贱人。
小子
老
子
上士就是这般傻的人!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上士有为道献身的精神;
上士有尊道前行的能力;
上士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小子
老
子
如果你真心敬仰上士,懂得上士的苦心,明白一点“为道”的方向,虽然自己做不来上士,中士还是有希望的。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若存于心,若亡于行。
如果你“闻道”还是“哈哈哈”,能成为“下士”,就不错了。
总之,简单说:
上士,知行合一;
中士,知而行难;
下士,不知盲行。
不知不行,就连士也不是了!
小子
老
子
弗笑,不足以为道。
绝大多数人认同的路,不足以“为道”。
因为“道”是用来开创新方向的,新方向不在人们热衷之地。
从“道”的角度,热点必已过时,反而,不可思议之地,冷门之地,众人所恶之地,才有“新方向”。
小子
为什么下士闻道就会发笑,为什么弗笑不足以为道?
您能不能说得具体点呢?
老
子
是以建言有之曰:
关于“道”,老话里就有三条,很能说明为什么下士要“大笑”。
明道如费:指引人光明前途的大道,却好像违背光明,走向黑暗。
进道如退:指引人不断前进的道路,却好像走反了,不断退步。
夷道如类:指引人前进的平坦大道,却好像是最不好走的路。
小子,就好比,要你去东边大海,却让你向西走,你笑不笑?
小子
老
子
正是这看似荒唐的“道”,反而指引了“上德、广德和建德”。
明道如费,指引着“上德反下浴”,也就是上德如浴;
进道如退,指引着“广德反不足”,也就是广德如不足;
夷道如类,指引着“建德反传动”,也就是建德如输。
小子
老
子
不懂很正常!
一讲就懂,多数人能听懂,不足以为大智慧!
要想上德如浴和广德如不足,必须具备“大白如辱”的精神;
要想建德如输,必须具有“质真如渝”的思想。
小子
老
子
“德”建成的是“大器”。
之所以能建成“大器”,先决条件是有“大方无禺”。
就像要建足够大的房子,首先要有足够大的地基。
是不是大器,有几个检测标准:
第一、大器是免成的,搏之不得;
第二、大器之音是大音,大音是希声的,听之不闻;
第三,大器之象是天象,天象是无刑的,视之不见。
小子
老
子
建德,就是“化无名为有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抓住“无名”,否则无名跑了,就会前功尽弃。
而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用中士去抓无名,无名早晚得跑,怎么可能建德!
只有上士,堇能行之,始终用“道褒无名”,牢固地控制着“无名”,最终将无名转化为有名,实现建德。
所以,夫唯道,善始且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