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阎晋:让耳朵们相亲相爱——在“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哈作家交流研讨会的主题演讲(根据录音整理)
阎晋,陕西作协会员,曾就读于西北大学作家班,新闻工作者。有大量新闻作品散见新华社通电及各级内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得到过中央和部委领导批示。曾荣获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市六届、七届政协委员,有突出贡献专家,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在《诗刊》、《星星》、《绿风》、《延河》、《诗神》等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百余篇(首),著有诗集《行吟大西北》、《花期如约》等。组诗《大雪记》、《年关记》、《霾日记》、《病日记》、《大地神游》等引起了诗界广泛关注。
让耳朵们相亲相爱
一一在中哈作家交流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根据录音整理)
阎晋
尊敬的别克吉姆巴耶夫局长、尊敬的姚培生大使、尊敬的红柯主席、尊敬的段建军院长,尊敬的中哈两国作家同行,尊敬的西北大学的大先生小先生,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很荣幸能在我的家乡、在辉煌的西北大学的文学殿堂之上,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文学同事们一起,共同融合与切磋,交流与倾听。这是因为,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以一片世间最柔软而又最华丽的丝绸,为我们编织的祥云,至今,仍护佑在我们的头顶。
感谢组织方的用心,昨天的开幕式上,哈萨克斯坦著名诗人法尔哈特先生与我同桌而坐,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已因为诗歌,成为朋友。他㝍的那首秦俑诗梦,我懂。
一直以为,诗是心灵的祈告,也是民族的秘史。在中国漫长历史上,几乎每个世纪,都会产生伟大的诗篇,也会诞生伟大的诗人。
《诗经》时代,不知名的诗人们釆风于野、传唱于民,以闻天子。公元前5世纪,孔夫子集册而录,即成《诗经》。人类文明的发端各种各样,而因一部诗成为经者,惟中国独有。所以,我也一直以为,从简捷传播的角度,(忘了介绍,我的职业是一名记者)每一个汉字都是诗,或者说,这是汉语先民们对诗意自觉或不自觉的觉悟。
在这里,必须向方正的汉字致敬,"昔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汉字顺天理而又如神一般的诞生,为沟通物理、抵达人心提供了无限可能。
以文化人,以文照明,当然也就成为必然。所以,在我少年的学生时代,每当诵读《诗经》中关于我家乡的《豳风》篇章时,我会常常在家乡的土地上泪流满面。
正是诗歌,穿越时光、尘埃与空间,成为刻写心灵的力量,当然,也会带来美好的,天赐般的创伤,成为我们身体中最柔软与最坚强的部分,支持我们走过流布四野的黑暗,接受烛照般的爱与温暖。
是的,诗歌,好的诗歌一直有着沟通民心的力量。但问题是,在传承、吸纳、汲取传统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我们所要抒写的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革命式的、多维式的变化。我们如何与这个时代,和时代的人民以诗歌沟通灵魂,交换心灵,写下庄严?
当下,现代主义正在重新定义中国与他的人民,而传统中国已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土崩瓦解,一去不返。
这个时代,诗意丛生,我们却一时找不到先民们那神授般的歌咏。
所以,当下中国诗歌创作正面临百年新诗以来最客观的一个命题,甚或说命运:中国诗歌的现代化问题。好在,有许多杰出的先行者已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今天本来要参加这场讨论而临时请假的中国诗歌最高奖获得者阎安先生,就是其中非常优秀者之一。
黑暗可以来临,但大地不会死去。技术改变了人间,由此而带来的全球化与地域性问题,生活数字化与信息碎片化问题、环境与发展问题、物质超载过剩与不均问题、信息交换物化与叠加问题等等,都在冲击着当下人类的生存方式。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文学也好,诗歌也罢,说到底是沟通与交换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让耳朵们相亲相爱。
真正的诗歌一定要说出人间之美、人性之善、人世之痛、人生之苦、人心之暖、人类之爱,说出人们不能说出的黑与白。诗歌应该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人民的生存状态就是我们诗歌的诗向所指、诗维所在,要替人类、替社会发出那一声呐喊,唱出那一声呻吟,说出那一刻的存在。
勿庸置疑,诗歌是有人民性的。人民立场、人民观点、人民思维,是诗歌的生存根本。一个民族、一个时代,需要对这个时代诗性结构不断进行现代性、技术性重建,这就是我认为的当代诗歌的立场,也当代中国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千百年来,诗歌以灵性之光浇灌着我们的精神,滋养着我们的灵魂,点燃着我们的理想,呐喊着我们的忧愁,这样一种滋润,一种抚慰,一种点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与密码,这就是诗歌的力量,我们必须加持这种力量。
万里丝路,万里尘土。幸有文学、幸有诗歌,让"在路上"的我们和他们,充满温暖,充满诗意,成为风景。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女士们、先生们:在这座丝绸之路的元点城市,在这如汉字一样方正的长安城里,在这所有着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的百年学府,请允许我再一次以文学、以诗歌的名义,向哈萨克斯坦的作家朋友们致敬!让我们从心出发,让耳朵相亲相爱!
直到今天,派遣张骞凿空远方的汉武帝刘彻和他的臣子后人们,依然长眠在我家乡的五陵原上。秦汉故地永远欢迎您,哈萨克斯坦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