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女孩意外受伤查出患骨肉瘤,成功手术避免了截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晓丽 通讯员 王春田 张振华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顺利完成儿童股骨远端肿瘤扩大切除+膝关节置换术,患儿目前下肢活动基本正常,无明显不适。

11岁的小美(化名),天真烂漫,活泼开朗。但这一切的美好都在两个多月前被一次不经意的外伤彻底打破。小美受伤后在当地医院拍X光片提示右股骨远端占位性病变,进一步行核磁共振检查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传统意识里,得了骨肉瘤(俗称骨癌)就要截肢,这对于一个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女孩儿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

几经辗转,小美的家长找到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王若义团队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MDT),结合PET-CT检查结果,认为肿瘤仍比较局限,未见远处转移。排除手术禁忌症后,限期行右股骨肿瘤活检术,术中病理结果提示:梭形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考虑骨肉瘤。与家长交代后,决定行保留肢体的股骨远端骨肉瘤扩大切除+可调式生长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1周小美开始康复锻炼,术后2月回院复查时,下肢活动基本正常,无明显不适。

骨肉瘤是骨骼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3 / 100万。原发性骨肉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2% 以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发病率第二高峰是 50 岁以上者。治疗骨肉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传统外科治疗以截肢为主,但是,单纯手术治疗骨肉瘤的患者的生存率是15%~17%。

20 世纪70年代初,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和亚叶酸作为手术的辅助化疗把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了3倍。目前的疗法包括手术切除和联合化疗(多柔比星和顺铂,以及联合或不联合甲氨蝶呤),患者5年存活率已提高至约70%。对于骨肉瘤局部病灶患者,其对术前联合化疗的反应可以判断预后。然而,转移性或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在过去30年中几乎没有变化,总体5年存活率约为20%。

目前,在保证肿瘤外科治疗原则下行保肢手术已成为大部分骨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对于肿瘤过大、累及伸膝装置、侵犯主干血管及生长潜力较大的儿童,保肢手术较困难,常面临截肢,但截肢术并未增加其存活率。本例在新辅助化疗基础上,行保留肢体的股骨远端肿瘤扩大切除、右膝关节置换术,提高了患儿术后生活质量,避免了截肢带来的心理影响。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由全国著名儿外科专家陈雨历教授创立于1998年,经过2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小儿肛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和神经外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科室以王若义、副主任医师李殿国为主的团队,长期致力于儿童骨肿瘤、脑瘫后遗畸形、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关节畸形及脱位、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脊柱侧弯等疾病的治疗,为广大患儿解除病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