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人者,人恒敬之”:养成这5个习惯,成为一个有气量的人
“所谓完善的人,就是心胸宽广,富有献身和牺牲精神,誓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塞德兹
或许我们做不到像塞德兹这般无私为全人类奉献,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成为一个有气量的人。
一个人的人生高度,由很多要素来决定,但不可或缺的一项,就是人的“气度”。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人要真正做到“宽以待人”的地步,那就需要像“宰相”一般大度,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去过于计较个人恩怨;互让,也就是彼此谦让,不去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去过于攀比跟风;互爱,则是彼此关心,不去过于计较界线差异。
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利益得失等问题却经常难以真正做到“大度待人”,其实就是我们没有注意一些习惯的养成。
那么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气量”呢?可以去注意并着重培养自己以下5个习惯。
习惯一:小事装糊涂,大事明是非。
我发现很多人喜欢在大事上装糊涂,反而在小事上很计较。
但其实人生在世真正有多少大事呢?你会发现,其实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个小事拼凑起来的。
即便有一些所谓的大事,也不过是比平常的小事大一点而已。
想要让自己的气量养起来,就需要养成对身边无伤大雅的小事装糊涂的习惯。
比如挤地铁的时候不小心被人撞了一下,或者被同事抢了功劳之类的。
与此同时对于很多关于自己未来、健康、家人,以及道德底线等事情,我们要明事理、辨是非。
要记得,大度不代表没原则。
习惯二:不顺心意之事,更要泰然处之。
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之八九。”
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这时候我们需要直面这些不如意之事,越是不顺心,越要泰然处之。
一方面是即便我们惊慌失措,我们也无法改变现状,反而还会打乱我们既定的节奏;
另一方面则是在遇到不如意之事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这是训练我们大气量的最佳时机。
一边稳住身心,一边勉励自我,一旦养成了这种好习惯,那么你的“气量”自然而然就大起来了。
习惯三:受人讥讽,反省自我。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遭到他人的讥讽时,我们会条件反射般感到愤怒。
愤怒的情绪会指引我们对讥讽我们的人进行反攻,最后让一件本身不大的事情演变到更严峻的地步。
如此之下,不仅我们自己会因此而心情变糟糕,还可能会把事情往更恶化的地步推移。
时间久了,我们的气度当然就无法大起来。
所以,当别人在讥讽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培养反省自我的习惯。
别人指责你、嘲讽你,定然是你有做得不足之处。只是对方采用了让你感到不太舒服的批评方式而已。
一旦你能够养成别人讥讽你时能自我反省的习惯,那么你的气度自然日夜增长。
习惯四:不怕吃亏,气量自增。
古人有训:“吃亏是福。”
很多人听过这句话,但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吃亏”何来的“福”呢?
李嘉诚在谈及到他成功的经验时提到过,他之所以能够结交到很多朋友,就是因为他喜欢把“便宜”先给别人。
当别人在你身上能够占到足够多的便宜时,就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持续占便宜;要么加倍回报你。
持续占便宜的人,因为心胸狭窄、眼界不大,终究不会有太大成就。甚至可以断言,他的一生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
而能够加倍回报你的人,则是懂得感恩,值得我们深交的人。在未来还能给予你更多的援助。
如此,便是我们的“福”。
能吃亏,便是一种气量的表现。
习惯五:见人一善,忘其百非。
眼里只能看到他人缺点,即便看到也不愿承认别人优点的人,是没有办法养成气度的。
因为只能看到别人缺点的人,做事是缺乏全局思维的。他们之所以只看他人缺点,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即便看到却不承认他人优点的人,是不懂得谦虚进步的人。这类人属于典型的自我为中心之人,气量更是小得可怜。
所以我们要养成一种“见人一善,忘其百非”的好习惯,多观察、承认并由衷地赞美别人的优点。
不仅可以让你从中得到学习进步的体会,还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气量。
另外,这种习惯还可以提升你的社交圈子质量。
对自己的未来,将会有莫大的好处。
结语感悟
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
培养自己的气量,就是要在对人对事时,可以真正做到“互敬”。
以德报怨,是高素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更是一种美德。
尊重他人,你就能得到他人的好感和加倍的尊重;反之,则可能难以结交知心好友。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雅量欠佳,或许会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原因或许还是因为习惯不好。
所以想要增加自己的“气量”,不如从以上5个习惯的培养开始入手。
人有一份气度,便有一份气质;多一分气质,便能多一层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