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丨今天,我要讲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后台有人留言询问对西安南航“稿件”风波舆情看法,一直未发文阐述,实在是因为“忙成狗”“累成屎”,望君见谅。其实就该事件而言,网上讨论已经十分充分,我不再另行赘述,一来质疑声音已足够多,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踩上一脚;二来怕被人扣以“蹭热点”“搅浑水”等各种理由,吃力反而不讨好。

今天,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希望引起重视,尤其是我亲爱的战友们。

事件源于一位网上战友反馈的细节:4月初,泸州泸县太伏中学发生学生意外坠亡事件,三部“加注背景音乐”“配发煽动字幕”的恶意拼接类秒拍视频大量传播,肆意煽动网民对立情绪,严重干扰社会秩序,其曾通过私下方式多次联系当地某位管理人员反映谣言情况,均被以“你一个小老百姓不要管”等理由断然回拒,导致负面影响连续扩大,最终演变成一场重大舆论事件。而事后,该位管理人士非但未受追责,反而因“连续加班”而受到表彰嘉奖,成为事件应对先进典型。

这听起来颇为扯淡,但也反映出某种现实无奈。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并不直接使用微博去了解网络、去观察舆情,而是通过类似报告、信息这样的书面形式了解网情民意,顶多再看下微信群和朋友圈。

这样的看网方式会留下很多隐患,如果被人裹挟利用,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给领导的是一份与事实相悖的网情、舆情,后果可以想象。一旦有领导批示、指示,网上真实的观点极有可能被扣上“故意捣乱”“恶意攻击”的帽子,造成严重的民意割裂。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西安领导看到那片微信跟评同时,又看到一份“网民积极点赞政府回应舆情效率”的情况报告时,会对网上针对性批评质疑作何感想,可想而知。

西安发布微信跟帖引发争议后,我曾参与一个群里的讨论,有个标注当地舆情机构的员工认为,舆情总体热度正在下降,这让我非常惊讶,一是惊讶作为舆情研究人员竟然会有这样的判断二是如果这样的舆情机构成为当地舆情处置工作的专家智库,会提出怎样的工作建议,思之极恐。

不由想起之前崔永元的那次舆论风波,那份写给YZS的公开信其内容信息量之大、影射意图之强,绝非崔永元个人能想能及,其网上发出同时,极有可能会有一份“配套”的内参报告提交高层,那么在高层眼里会对网上正常质疑崔永元的网民有何想法。

再如“帝吧出征”,有一些机构试图以“小粉红”来定义这些自发汇聚的年轻网民,是否又会造成高层对出征网民“有统一组织”的政治联想,不得而知,但至少存在可能。

这些都给了我们一个重要警示,参与热点评论前我们真的需要了解且充分认清舆情的线下本质,避免落人口实,被人混淆视听,反而陷入被动,被贴上“恶意攻击”“无端抹黑”的负面人员标签。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领导干部要亲自上网。

当然,我对前段时间媒体热捧的“德阳市长开实名认证微博”这样的领导上网方式也持一定保留观点,因为这种方式同样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在媒体大量渲染下,当地网民容易产生误区错觉,很多事情不愿意走正规程序,而选择在市长实名认证微博下表达诉求,这会导致很多原本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的事情会大量聚集在这位市长实名微博下,给部门带来不必要的内部压力,一旦市长回应就等同于一份领导批示,会产生许多内部连锁反应,不利于形成管理梯度。对此,我们也要有充分认识,领导要上网,但并非只有“实名认证”这条途径。

一杯咖啡,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