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了Word北京税局:推送风控任务9万户 入库税款300亿

北京:“大数据”+“一户式” 风险管理告别“人盯人”
日期:2020年06月03日
来源:中国税务报
崔宏 李晓静 记者 王善宏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优势,结合首都税源结构特点,以征纳双方互信为基础,积极探索“一户式”税收风险管理新模式。截至今年4月底,该局运用税收风险管理新模式派发任务1839户,67.96%的纳税人收到风险提示后自行补缴税款1.72亿元。税收风险管理告别“人盯人”的传统方式,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深挖“大数据”:“一户+一册”归集信息
2月初,北京市朝阳区某环保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刚点开电子税务局,立刻弹出一条“涉税风险告知信息”,提示该企业存在“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增加、未缴纳印花税”风险。针对这项风险提示,该企业立即核实情况,并通过电子税务局补缴了70.9万元印花税款,实现了“不见面”了解风险、“零接触”消解风险。这正是北京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的企业版“缩影”。
“我们要发挥大数据优势,优化'统筹扎口、智能识别、网上推送、自查自纠、全程监督’的全闭环网上税收风险管理新模式。”北京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亚民表示。
全面、准确、完整的数据,是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前提。如何归集好、管理好、使用好税收大数据?
北京市税务局一方面打破信息孤岛,“一体化”集成数据,对内整合上亿条纳税人开票数据;对外多渠道共享市场监管、公安、社保等部门数据信息,建成涵盖2.36亿条外部数据的数据仓库。另一方面通过精准画像扫描,“一户式”归集数据,在全面整合相关涉税信息的基础上,对各项涉税疑点进行“一户一册”归集,全视角展示纳税人情况和风险疑点。
架起“扫描仪”:“统筹+智能”识别风险
5大体系、139个风控模型、1159个指标……为了让数据“活”起来,北京市税务局成立专业团队,搭建了涵盖增值税发票风险等在内的指标模型体系,实现风险管理“雷达扫描”。
“通过科学分析建模、做强智能识别,我们摆脱了'人盯人’的传统方式和'盲人摸象’的低效状况,实现了从风险信息到指标模型,再到管理事项的有效转化。”北京市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局长李龙江说。
同时,北京市税务局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由风险管理部门统一开展风险扫描分析、等级排序,形成“一户式”涉税风险分析报告。对高风险任务,直接推送给稽查部门,对中、低风险任务,协同推进应对,逐步形成风险任务统一识别、分类应对、流程监控的闭环管理。
按下“快捷键”:“分类+定向”推送风险
以往“人盯人”的税收风险管理方式效率较低、执法风险较高。如今,北京市税务局按照“还权、还责于纳税人”的理念,同步推进技术创新和税收业务变革,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全程“留痕管理”。该局开发上线风险更正提示系统,联通风控部门和电子税务局终端,将风险疑点通过互联网“分类+定向”推送给纳税人,实现风险管理识别、派发、反馈、补税、申诉等各环节均在网上运转,全程“留痕”。
分类“智能应对”。该局对存在风险并已自行改正的纳税人,不再打扰;对未按要求改正的纳税人,再次告知风险;两次告知后仍存在涉税风险的,由基层税务部门集中开展风险应对。
精准“定制服务”。该局对每户纳税人存在的个性风险点和涉及的税收政策进行“点对点”定向推送,完善“一户式”集约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机制。据统计,该局2019年度共推送风控任务9.27万户,累计入库税款303.73亿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