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重就表示肥胖吗

看着电视和网络上那些身材苗条的明星和网红们,很多人体重稍有增长就非常紧张,女性体重一超过90就觉得需要减肥了,男性一超过140就担心自己是不是中年油腻了。

但这种光看体重来判断健康的的观点非常不科学,同样的体重数对于身高和年龄不同的人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仅凭这个数值来决定是否减重,不仅会影响心情,增加焦虑风险,还可能造成严重身体或心理疾病。

但是超重和肥胖确实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慢性疾病风险。那么怎样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正常,有无健康风险,有没有别的更可靠的指标了。

本期食与心将为大家介绍4种更加科学的体重指标。

1. BMI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BMI指数,全称身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是BMI=体重/身高2,单位Kg/m2

BMI指数不仅考虑了个人体重,还结合了个人身高,比单纯体重更能体现身体状况,在很多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中都常使用。

比如医学期刊《柳叶刀》2019年通过研究分析,发现高血压、高血糖、高BMI指数和高低密度胆固醇分别是导致现在人的早逝的第二、第四、第六和第七大可控风险因素。高BMI指数已经成为传统三高外的另外一高,可以作为预测疾病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BMI指数并没有考虑人体的脂肪含量、肌肉含量以及脂肪分布情况,因此有研究者认为BMI更适合判断个人体重是否理想,预测健康还需要考虑脂肪和肌肉情况。

2. 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 (WHR))

腰臀比,顾名思义,是腰围与臀围的比值。腰围指的是腰部肚脐上最细部位的围度,臀围指的是臀部最粗部位的围度。

大量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腹部肥胖或内脏肥胖)的人心脑血管疾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腰臀比可作为预测心脏病、二型糖尿病和结直肠手术并发症风险的参考指标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男女两性健康腰臀比的比值是不一样的。

3.      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ratio (WtHR)

腰围身高比对于预测心脏病风险、中风风险、糖尿病风险和总体死亡率方面,比BMI指数更为有效。

腰围身高比的计算非常简单,腰围除以身高即可,注意保持测量单位一致。

腰围低于身高一半,即腰围身高比小于0.5疾病风险低,0.5以上则风险身高。

4.      体脂率

人体中的脂肪可分为两类,必需脂肪和储存脂肪。

必需脂肪是维持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脂肪,在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男性的必需脂肪在2-4%之间,而女性则在10-13%之间,低于这个比值则会影响人体正常功能。

储存脂肪是指人体用来保护器官的脂肪,主要位于胸部和腹部,食物不足时也可以用来提供热量,维持生存。

体脂肪率可以用专门的体脂计进行测量,也可以手工测量,但方法比其他三种指标复杂。

选取腹部、大腿前正中、胸部(男性)、上臂(女性)等部位做为测量点用皮褶总厚度与体脂肪对照表对照即可得出体脂肪率,一般购买皮脂钳时商家会同时提供对照表。根据公式计算较为复杂,不同的计算方法选定的测量点也有差异。

体脂肪率对于疾病的预测效果同样高于BMI指数,但检测时往往存在一定误差,长期多次测更能得到准确范围。

食与心温馨总结:

除了长期监测体重,非常明确自己体重范围的情况,单纯体重数无法准确判断身体状况,结合其他身体参数(比如身高、年龄、肌肉和脂肪等)对个人的健康状态更具有参考意义,像BMI指数、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和体脂率等更能预测疾病风险。

BMI指数的有效性高于单纯的体重,但仍有问题,比如一个肌肉含量非常高的运动员和一个久坐不动超重肥胖的人BMI指数可能会相同,他们的健康状况却完全不同。

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和体脂率在预测疾病风险上比BMI指数更准确,同时结合其中多个指标预测力更高。

如果这些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无需焦虑;如果风险升高,就需要考虑采取措施控制体重。也有很多研究发现,中老年人稍微偏胖一点比偏瘦更好,“千金难买老来瘦”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说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