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汉唐长安寻幽处埙乐苍凉诉衷肠

国风秦韵:汉唐长安寻幽处埙乐苍凉诉衷肠

有道是,“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遥想那“秦时明月”,也曾经让唐朝诗人李白“疑是地上霜”。只是这“残阳如血”的惊鸿一瞥,则又把我们带到了魂牵梦绕的“汉唐长安”。

蓦然回首,再过三千年,又会有谁留下人生百年印记?只是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已经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怎堪想象,昔日列国争霸,天下大乱狼烟滚滚就是五百年。假若生逢春秋战国乱世,谁能不期待“并吞八荒”的“千古一帝”呢?虽然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但看今日,人们沿着“一带一路”寻根溯源,除了瞻仰秦始皇陵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又怎能不倾听老秦人古埙苍凉的击节长叹!

在西安书院门三学街,通过采访“陕西群众埙文化领军人物”黄建军,网闻博报才知道,埙是华夏古乐的鼻祖。埙的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卵形埙,还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牛头埙、笔筒埙等多种类型。传统的埙多为鹅卵形,如今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和子母埙等多种。其中,葫芦埙,带有喉装置,外形像葫芦。子母埙,是两个大小不同、方向一致、左右相连的连体埙。牛头埙,是宁夏回族乐器对的改进。子弹头埙,是冯氏陶埙最新申请的专利产品。仕女埙,是以古代仕女形象为主题设计的空谷乐器。笔筒埙,外观像笔筒状,常见的大多是葫芦埙、牛头埙、子弹头埙、笔筒埙和卵形埙。梨形埙,外形像梨子,一般为单腔,8孔和9孔居多。

黄建军解释说,能吹响的埙仅属于工艺品,不能真正体现“中国最古老吹奏乐器”的内涵本质。目前旅游市场上卖的埙,大多都不算是吹奏乐器的工艺埙。工艺埙一般是传统梨形,8孔,不标调式,价格便宜,雕刻水平参差不齐。乐器埙一般制作精细,有制作师或者校音师的名字,埙上会标有调式。

据了解,自从“盘古氏开辟鸿蒙”,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埙始终是重大祭祀典礼“中声之和”的雅乐。“隋唐以后人耽丝竹,罕习此者。”到了清朝,华夏古乐鼻祖的埙乐传承就已经中断。

黄建军说,古代埙乐为雅乐,独占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音”之土。土声地气音色独特,不可人工模拟。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自九十年代初陕西作家贾平凹在埙乐声中创作《废都》以来,在演奏家、制作家和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习埙的热潮才逐渐兴起。在这埙乐中,人们终于找到了遗失已久的国风秦韵。于是,在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大型歌舞剧《兵马俑》和各地方戏曲里,都出现了大量的埙乐作品,并且涌现出《风竹》、《楚歌》和《遐思》等优秀的埙独奏曲。

谈到埙乐的吹奏技巧,黄建军直言,学习埙乐有三难。一是用气吹响难,二是入门后把握音阶吹准吹稳难,三是俯吹难。攻克了这三个难关,演奏埙乐就很容易了。

黄建军说,古埙可以演奏中国传统的“五声”音律,也可以演奏改良后的“七声”乐曲,同时又适用于国际标准的“十二平均率”曲目。更重要的是,中国埙乐在世界音乐史中占有独特地位。埙能够吹奏出低于筒音的两个小三度音阶,且能演奏出弦乐的滑音,音响效果就像“抛物线”。

黄建军特别提醒说,古埙演奏需要平心静气,抛却滚滚红尘物欲横流的世俗杂念。同时通过“吐故纳新”养生保健,使自己修炼到“致虚极”的忘我无私精神境界。

不过,对于华夏古乐鼻祖的埙乐文化传承,这位“陕西群众埙文化领军人物”却又常怀危机感。黄建军忧心忡忡地对网闻博报说,因为材质易损性,华夏古音鼻祖的埙乐传承,已经有过中断和消弭。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代,古埙旅游工艺品和演奏乐器泥沙俱下真伪难辨,只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乱象。华夏古乐鼻祖的埙乐文化,一直未能纳入官方主流艺术教育体系,也导致了古埙乐作品和考级教材的稀缺。截至目前,古埙乐传习,依然没有进入国家民族管乐考级体系。只是在国风秦韵源头的陕西省,有了“试行”的埙乐考级。

黄建军坦言,古埙演奏受制于制作、校音和“音乐埙”标准争议,又导致了各自把握尺度不严谨。古埙属于闭管乐器,音准“游离性很大”,本来就不易把握。而高水平专业教师缺乏,更造成了普及推广者与学习者比例悬殊。因此,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一些权威专家教授,也有取消陕西省“试行”埙乐考级的动议。

在网闻博报看来,埙乐是中国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上古遗音的一脉相承。这个“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古音传承,已经有过几番中断。到了今天,“陕西群众埙文化领军人物”黄建军的大声疾呼,也只是来自民间草根的呼声。不过,若是国内外游客慕名来到古都西安访古寻幽,却听不到中华上下五千年连绵传承的埙乐古音,这恐怕就不仅仅只是老秦人的遗憾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