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礼于器之二

《左传》:“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名器者,表示等级的称号及表示如钟鼎等礼制的器物。如服饰,穿蓝衫表示末得功名的人,而青衫,就是朝廷赐予的名器。

一衫之色,涉及名器。所以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衣以章身,”章,著也,非蔽体保暖遮羞,已进步为人物流品的标志。

前些日开车去扬州,路过丹徒丹阳,想起两个词:丹徒布衣,丹阳布衣。都是布衣,蕴含差别大着呢。丹徒布衣真布衣,指平民。丹阳布衣就有内涵了,表示退隐不仕。两个布衣,高下立判。

古人生活中有许多小玩意,很有情趣的。

吸壶:盖子上有钮的小壶,约装二两酒,盖有一管通壶底,能倒酒入杯,旋钮可用嘴吸酒喝。

蚊灯:用于帐中,有一喇叭口,连上一个罐,上空。点燃后利用空气升力,将喇叭口内蚊子吸入,烧死。

手照子:微型烛台,女眷晚上家中走路或上厕所时用以照明。

刨花缸:女子化妆盒,放刨花用的,梳妆用。

古人席地而坐,平民叫“跪”,武士叫“跽”。因佩剑,跪姿上将足尖再支起一点,上身再挺直一点,这叫“跽”,所有跪姿中最吃力的。《史记》“项王按剑而跽”。

比如,元代戏剧家关汉卿那粒著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特指嫖客。

器有物名,孔子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名及器,由器及礼,由礼达道。

据说,《金瓶梅》一书名物尤其多,一个物不懂就很难准确理解书的真义。搞懂名物,是非常有趣的快乐。见器型不知名,或见名不知是何器,那多没劲多乏味呀。

欧洲的星相学是为占卜服务的,中国古人重天地,天文学甚至被视为帝王之学。章太炎于卜占、星相,无一不通,他说:“圣哲无不知命,不知命无以 为君子也”。表示人鬼皆事,说得很神秘。

其实,三代之前,人人知天文,这些纯属雕虫小技。所以顾亭林才会说:七月流火,不外乎家夫之辞;三星在户,无非是妇女之语;月离于毕,不过是戍卒之作;龙尾伏辰,自然是儿童之谣了。今天能望天观象,视为习易高人。

道家天人相应的“子午流注”诊治,就是以十二条经脉对应十二时辰进行诊断开方,这个时辰诊断这条经脉的疾病最为灵验。听说成都以前的老中医王庆余看病时常有一句口头禅:时辰未到。时辰未到,不能诊断,今天听来,极其新奇。

有些东西,今知其名难知其实,很遗憾。比如汉人喜欢的玫瑰石、青琅轩,今天很难确认到底是什么东西。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吃饭穿衣也要熏陶二、三代,才称得上会吃会穿。有时也真搞不懂是博大精深,还是故弄玄虚。

辛弃疾《六么令》:“忍使尊酒频空,剩欠珍珠压”。连专注稼轩词的邓广铭也注:“剩欠句未详”。也就是不解“珍珠”何意?有人翻出自己做的“珍珠”词卡片:“谓酒也”。李贺诗:“小槽酒滴珍珠红”。

比如。请和尚吃饭,你不能喊“签单”。在佛教中“迁单”是指僧人犯戒后被除籍。一“名”不灵,无“礼”于僧,功亏于“道”。一番香花入沟渠,你找谁说理去?

名物之学,难说有用无用。如皇室的冕冠、衮服、玄衣、纁裳、赤舄之类穿戴,学问虽深,也只剩好玩。

有些文章中常写“隋祚不长”、“王莽作逆,汉祚中缺”,祚为囯运帝位之意。这祚字又简又准,多妙。试想,不用祚字,还很难找一个字完美替代。

在当今行当中,搞收藏文物的,可能是对名物学最有兴趣的人。藏礼于器,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具备这一传统。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转发、点个“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