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赋予清明节更多文化内涵,将从内容和形式上充实、重塑清明节文化
果雪儿国学教育频道
主播:朱丽
清明吟
悠悠我心,
念念清明,
时时当下,
处处新春。
果雪儿一阕《清明吟》后,不禁感叹着逝者如斯夫,岁月如流水。
秒针赶着分针,分针赶着时针,时针赶着年轮,年轮赶着青春。
有多少人的青春已不再?还有多少人正挥霍着青春?又还有多少人把每一分都过成了奋斗的六十秒?
这不,庚子年鼠年三月十二日,2020年的4月4日,马上就又到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了。
果雪儿在去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往期回顾
在该文中,果雪儿总结分享了:
清明节八个层面的文化内涵:
第一,是作为自然的清明。
第二,是作为农事的清明。
第三,是作为生命的清明。
第四,是作为祭祀的清明。
第五,是作为政治的清明。
第六,是作为社会的清明。
第七,是作为家庭的清明。
第八,是作为人心的清明。
而今年,果雪儿与各位敬爱的园长、挚爱的幼师、疼爱的家长,以及我们可爱又亲爱的小朋友,一起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2020年。
这场不打电话、不发微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影响范围上,可谓有史以来影响人类最为广大而深远的一次特大疫情。
以全球化的视角看过去,“病荒疫乱”带来的动荡,比之与前两次世界大战所带给人类的,还要彻底。
这场灾难的冲击波,何时结束?最严重的时刻,是否已经过去,抑或,还远未到来?
对于这些问题,果雪儿还无法给出答案。
然而,果雪儿想说的是,疫情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已经发生;疫情也必将赋予清明节更多内涵,从内容和形式上充实乃至重塑清明节文化。
首先,疫情带给清明节,更多生命本质的认识。
太阳下面无新事,人生大事惟生死。每一天,我们关注武汉疫情动态;每一天,我们关注国内疫情动态;每一天,我们关注全球疫情动态。每天变化的不仅仅是数字,更是生命。
生命的本质,本来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多少人浑然不知,什么都不了解,也看不清对手,就倒下来了。
未来,和意外,谁又能清晰知道哪个先来?谁,又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谁,又为未来抑或意外,做好了两全的准备?
其次,疫情带给清明节,形式上更注重“心到”。
“思念”两个字,都是有心、用心的;“感恩”两个字,同样如此。
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心到神知,心祭重于形祭。毕竟,用心的思念,才是真正的思念;有心的感恩,才是真正的感恩。
在互联网平台上,为祖先亲人,献上一束花,燃上两炷香,献上自己的三鞠躬,静坐沉思又一轮四季轮回……
相信这种绿色祭祀、线上祭祀、云端祭祀会越来越流行,相比于传统祭祀,也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内在传承。
第三,疫情带给清明节,更多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全球化价值。
据报道,烧纸及冥币早已经走出国门,为老外们所追捧,成为他们思念亲人的一种庄严仪式。
有外国网友就这样说道:“说实话,我不知道是否真有天堂和地狱,但爸爸既然是火化的,那么我只能相信,烧,是把东西送到他手里的唯一途径。”
伴随着疫情的全球化大流行,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将为世界其他国家更多借鉴、吸纳;疫情中的中国贡献,将为越来越多的世界其他国家及人民所认可;相应的,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及节日,也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
当然,疫情也会给国人以全球化背景下的深刻启迪。
人类社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已然不可更改,然而又有多少人淹没在知识信息的海洋及泡沫之中,活成了一脸碎片和焦灼。同样的,世界全球化发展的事态,已然不可逆转,然而又有多少人活成了一座孤岛,乃至一座孤坟、一个野鬼?
清明节本来是中国的,然而又有多少人与清明节的距离,已经拉远到了生与死的距离。
行文至此,果雪儿不禁想起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一篇代表作——《沉重的时刻》,就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分享给大家吧。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间某处笑,
无缘无故在夜间笑,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在世上走,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望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