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平遥
夜宿平遥
作者:李广生
平遥曾到过多次,但每次都在白天,而且匆匆忙忙。在导游的带领下,从这个大门跨进那个大门,从这个大院钻进那个大院;入钱庄,进镖局,登城墙,满眼都是人,到处都是房子;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圈逛下来,最深的印象有两点:一是累,二是热闹。
之所以选择再次前往平遥,距离适中是一方面原因,太远了老人吃不消,太近了没意思。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古城的名气大,建筑颇有特点,想让老人开开眼界。年纪大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
住在古城内的一家名为乌托邦的客栈。打开携程网,一下子就选中了这家。古城的沧桑与乌托邦的浪漫,形成巨大反差,值得期待。每一次出行,不都是去寻找心中的乌托邦吗?
院门一开,像进入另一个世界。这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三面是客房,青砖灰瓦,斗拱重檐,彩绘斑驳,颇有年代感。中间是个空场,青砖铺地,摆了几张木桌木椅,供客人在此纳凉休憩。
对晋商文化的了解仅限于几篇零散的文章,特别要感谢余秋雨先生写作的乔家大院。要不是因为他,我真的不知道,在我们这个重耕读、轻工商的民族,在山西这个封闭的内陆省份,居然活跃着一批精于商道之人,他们曾创造了富可敌国的家产。一座座深宅大院,一条条大街小巷,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一张张银票汇通天下?如果没有近代的国运飘摇、内忧外患,生活在这些大宅门里的家族,以及他们的后人,将会如何?
斯人已去,古城依旧。
县衙和城隍庙都是非常好看的去处。县衙气势恢宏、布局规整、建筑精美、古色古香,有“小故宫”之称。城隍庙更为古老一些,也更加精致。儒释道三教杂糅,民间风俗亦有体现。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大殿、戏台、牌楼、塑像、木刻砖雕等,尤其值得细细欣赏。
城墙保存完整,四四方方,整整齐齐,环城有六公里之多。沿着城墙可以绕城一圈。早晚去最好,早看旭日,晚眺夕阳,天高地远,神飞思逸。俯视城内:人头攒动,旗帜招摇,热闹非凡;青灰色的屋顶、高耸的屋脊,鳞次栉比;街巷商铺,一览无余。
古城得以保存下来,据说与梁思成有关。他三次上书,才使古城免于被炮轰的命运。
地方小吃以面食为主。山西人是面食大师,能做出各种各样的精致美食,栲姥姥、碗秃则、猫耳朵、拨鱼儿、刀削面,味道别具一格。
我更喜欢躲在客栈里,享受喧嚣中的宁静。院门一关,满街的叫卖声,顺着门缝儿飘进小院,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泡一杯茶,揣一盒烟,拿上口琴,坐在院里的木桌旁,随意吹奏一曲,竟把自己陶醉了。
不知什么时候,身旁站了一个外国的小姑娘,六七岁的样子,蓝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皮肤白皙细腻,小巧的鼻子,像是羊脂美玉雕琢而成。看我注意到她,嫣然一笑,极尽妩媚。看她像是欧洲人,就吹了一首莫扎特的曲子,又吹了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她安静地站在那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是不是这些曲子勾起了她的乡情?
孩子的父亲也出来了。高鼻梁,大胡子,英俊潇洒。坐在旁边,注视着女儿,满眼的柔情。孩子的母亲,一个个子很高,满头金发的年轻女子。穿一件大长裙子,宽宽松松的那种,飘逸若仙。她拿出一把吉他,和着我的琴声弹拨。我们合奏一曲《茉莉花》。
夜深了,拿出新买的埙摆弄。不会吹,不成调,但喜欢它的样子和音色,朴拙,低沉。土与火的结晶,竟然能够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如泣如诉,多么奇妙!
是夜立秋,埙声呜咽。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