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在堂《余荫山房名联?

余荫山房名联
市桥街名联
1、李莲溪家居联
志乐奚嫌茅屋陋;
心清自觉菜根香。  
【简评】
李莲溪是晚清到民国时期番禺名贤,工诗联书法,书体自成一家,市桥、广州均有遗墨。
抗战胜利时,他写的一副长联曾被评为“番禺十大名联”。凸显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做为儒家思想的践行者,以追求学问,寻找大道为乐是代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论语》中孔子谈到贫穷而好学的学生颜回时就大为赞赏——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李氏上联之语,化用论语,用来自勉,精神境界是高远的。下联也承接上联的意思,言明不追求物欲,即使是普通饭菜也一样美味可口, 甘于淡泊, 日子也一样有滋有味。古人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传统文人多以清贫自守为家风,这个对联做为家居联,除了表达自身的意趣,对于省定子弟,来往亲朋,经过乡亲,无疑也是教化。
沙墟村陈尚书祠(宝砚堂) 大堂侧面联
北斗天边喉舌,高标直节,开宋朝万古之纲常,于今为烈; 
南州日下襟怀,正气雄风,遗明世千秋之纶綍,启后犹光。 
【简评】 
有人说,祠堂是乡土文化的根。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祠堂文化能够维系一定程度的凝聚力、社会认同和教化功能。换一个角度说,当地的民风家风的形成,是对祠堂文化的阐释与生发。
陈尚书祠位于市桥街沙墟西大街,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时,文物专家在“陈尚书祠”中,发现了宋徽宗当年的一方御赐石砚,也因此将“陈尚书祠”称为“宝砚堂”。
此联刻于大祠侧面,传为乩仙所写。内容是颂扬陈尚书的高风亮节,宣扬他做为一位忠臣孝子还得到皇帝以“砚铭”的方式赏赐,不但是当时的道德楷模,对后代也是光荣和激励。
据了解,祠堂主人陈显于北宋元丰七年中解元,后又中进士,受职户部尚书、礼部侍郎,翰林院编修中书。沙墟村的族谱中还记载了陈显和宋徽宗赵佶的一段轶事:徽宗皇帝曾经御赐“擎天宝砚”一方给陈显,并御赐五言诗刻于砚背:
驷马功勋载,名留御礼乡。体存仁者寿,日有自传扬。
石眼明星朗,池心洗日光。文房一铁砚,中正外端方。
   
 诗句显然表明,徽宗对于陈显的品格颇为嘉许。联系到上文我们所读的对联,其人格魅力,能不教人追慕么?
 住在沙墟几年,第一次听说沙墟有这样的老祠堂。借着春风,行了一遭,依铁砚后诗句步韵一首:
杨柳深阴处,车尘问近乡。一门文脉在,万里海波扬。
池草留鱼影,庭花散日光。岂无太平策,借砚著仙方。
【注】
●南州:指两粤。●纶綍:广州话音伦忽。语出《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孔颖达疏:“‘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者,亦言渐大,出如綍也。綍又大於纶。”后因称皇帝的诏令为“纶綍”

大罗村竹居陈公祠(世德堂)门联
世代簪缨光宇宙; 
德传诗礼洽门闾。
【简评】
    祠堂联以歌颂前贤,教化后人最常见,此联亦然。陈姓是人口大姓,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众多的高官望族,也有众多陈姓名贤的道德学问得以传承。
提起陈姓的姓氏历史,“江州义门”的故事十分脍炙人口。 义门陈氏家族,曾经创造了3900馀人口、历15代、330馀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义门陈氏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唐开元十二年起先后有数家陈姓人家迁入定居,并于开元十九年(731)建庄,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一百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此后义门陈多次受到朝廷表彰,闻名遐迩。
至宋仁宗年间,朝廷下诏分家338份,遍布全国16省。“义门陈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名动朝野。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陈姓总人口5440万,居百家姓第五位,估计其中义门人口约有千万之众。
唐宋二朝,朝廷不断嘉奖。唐僖宗李儇御制诗《赞义门陈氏》曰:“金门宴罢月如银,环佩珊珊出凤闉。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至道二年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赠“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一联。宋朝裴愈奉命题写了“天下第一家”匾额,因此世人皆称江州义门陈氏为“天下第一家”。其它御赐荣耀,不胜枚举。
    两朝帝王的诗联旌表诸多赏赐,可以看到“义门陈氏”作为古代家庭文明之典范,其教化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据宋史记载,当时在义门陈氏忠义孝悌的感召下,江南人家平纠纷,息争讼,知礼仪,忠国家,呈现一派耕读升平的景象。我们研究民风家风,深为义门陈家300多年的传奇佳话所震撼 。“ 德传诗礼洽门闾 ”,这个家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宗族文化的一个闪光点,在中国家族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地位。弘扬其忠义之范、和谐之盛、文明之优、教育之先、风气之美和义传之广的精神,于今日也有重要意义。

【简注】●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洽:谐和。●门闾:指乡里;里巷。又指家门;家庭;门庭。
丹山村黎氏宗祠(垂裕堂)
永怀宗祖荫; 
常励子孙贤。 
【简评】
黎氏宗祠为二进一天井,双隅青砖,木梁柱,石库门式建筑。始建于清同治乙丑年,后毁,现依原址重建。
此联较平正, 一言感念列祖列宗的功德福荫;二言要经常教育鼓励子孙学为圣贤。 在当下,感恩和努力学习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感恩除了感念祖先的功德馀荫,对父辈、对身边人也要深怀感谢。最近一段时期,独生子女的问题隐忧渐现。特别是长期独生独养,容易形成自私冷漠的性格。许多人以自我为中心,于是对父辈对他人的付出往往视而不见。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动物世界的感恩,孝敬父母,感恩社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是做人的感恩。能这样勉励子女,做好家庭教育,子孝孙贤,才是幸福家庭的根本。
沙湾镇名联
沙湾留耕堂(何氏大宗祠)门联 
小宗异,大宗同,钦于世世; 
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 
【简评】
祠堂的规制分宗祠、支祠和家祠。许多宗族大了,难免出现矛盾和分化。这副对联的上联主要是劝人团结之意,所谓家和万事兴也。留耕堂何氏乃番禺的名门望族,宋代便有何棠、何栗、何榘三兄弟同榜进士的佳话。后来以何柳堂为首的“何氏三杰”,将广东音乐进行系统整理、发扬光大,并创立了“典雅派”。 创办近200年的广东省级名校“象贤中学” 原本就是何氏家塾。 何氏族人耕读兴家,以和为贵,时至今日,民风淳和。 此联是明代名儒陈献章所书,留耕堂还有白沙先生书写的一副门联,其下联“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在警醒家族内部修心积德,留下好名声给子孙后代。前人修,后人续,除了对族谱的续写,难道不是对家风的继承与发扬吗?

【简注】●留耕堂,位于番禺区沙湾镇西北隅,即沙湾何氏大宗祠,与石楼善世堂(陈氏宗祠)等祠堂并称为番禺四大祠堂。始建于元至元元年(1335年),经屡建屡毁多次。由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年开始重建,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共用了30多年时间才建成。总面积(不包括福祠和仆居室)3434平方米,建筑面积2034平方米。留耕堂远近闻名,是一座富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祠内的石雕、砖雕、木雕、刀法古朴,造工精美,均是艺术佳品。1986年由市、县、镇拨款重修,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寝风雨廊(原祭祖联)
左为昭,右为穆,羹墙如见; 
践其位,行其礼,俎豆孔将。 
【简评】
“百善孝为先”,重视孝道是儒家学说人伦的根本。近年来风行讲习《弟子规》,其第一则即是是“入则孝”。除了对健在的老人尽孝外, 对祖先的孝体现在祭祀的礼与敬上。“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礼即是礼制,按照古人规定的制度和秩序去做。许多人看来,礼制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是制约发展的桎梏。然而在宗族社会中,没有礼制其组织构架就等于失去支撑。宗祠文化其实就是孝文化,对祖先对父母心存恭敬,既是孝道,更是感恩。俗话说“忠臣孝子”,对父母不孝,对祖先不敬的人,自称对国家忠贞不二就很值得怀疑。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家风文化,孝文化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简注】●此联在翻印的《庐江沙湾何氏家谱》中,“豆”字前缺一字,按联意补上“俎”字。●左为昭,右为穆: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父曰昭,子日穆。”亦泛指宗族关系。●羹墙:《后汉书·李因传》:“昔尧理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后以“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俎豆:祭品。●孔:大,盛。●将:供养;奉养。

《庐江沙湾何氏家谱》 后寝联
德业远垂先世泽; 
衣冠重换晋朝仪。 
【简评】
庐江是何氏的郡号,这一枝源自姬姓,分自韩姓。 唐代姓氏名著《元和姓纂》记载:“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 ”,后何姓在庐江郡成为望族,故以庐江为号。沙湾何氏是后来又从庐江迁徙来的。
为什么提到“衣冠”和“晋朝仪”呢? 傅斯年在《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中如此说道:“中国之旧衣冠礼乐之所就,永嘉之后,江东贵焉”,李白有诗“晋代衣冠成古丘”,王通做《元经》曰:“衣冠文物之旧,君子与其国焉,故江东衣冠道尽,是中国之亡。” 晋代衣冠代表汉民族文化的正统。
那么这个下联的意思便很好解读了。不管衣裳经过几次变换,我们的根还是正统的,还可以追溯到晋代那时斯文和威仪。家族传承的文化认同是一条根,扎在历史深处吸收营养。 这条根也如同一条精神纽带,把散布在各地的同宗联系到一起。就像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的: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故乡、亲人与家,就是中国人的情感归依。

后寝头柱联
敦厚家传,南雄嫩叶归禺石; 
本德名立,古坝开宗建祠堂。 
【简评】 
《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敦厚在此处原指《诗经》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对于做人来说, 敦厚近于恕,近于仁。 所以说以敦厚传家,其家风必和睦亲善。 潮汕有俗语说:“老实终须在”,意思是老老实实做人,还是有底子的。敦厚传家,期望的也是好人有好报。《朱子家训》有一段也谈到:“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 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可见做人传家之道,不可不敦厚的。 
据《番禺县镇村志》转民国《古坝乡志》载,南宋时,何氏一叔四侄自南雄珠玑巷入番禺,先至市桥,继至古坝定居。 这个宗族历经变迁,总结了立德为本,敦厚传家的家训家风,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实实在在,世界会简单得多,快乐得多。
三善村福善里梁氏植桂堂梁梓权联
植德开基,籍遗训以启儿孙,追念前勋承后嗣; 
桂兰霭瑞,仰先人而封子弟,还期百代壮观瞻。 
【简评】
这联的重点在“启儿孙”,“封子弟”六字。古代世家对子弟培养都是十分重视的。最有名的世家如晋代的王谢二家。王士祯《秦淮杂诗》曰:“ 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 ”,魏晋时期的王谢二家能延续百年,除了门阀制度的政治因素之外,注重子弟培养才是他们家庭长盛不衰的基础。《世说新语》有记: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谢安是当时晋朝执掌朝政的宰相,从这段话中我们能了解到他对子弟培养是很看重的。“芝兰”与本联的“桂兰”,也成了对品行优秀的后代的代称。
后来,前秦苻坚侵犯东晋,谢安任命谢玄为先锋在淝水一仗打败了苻坚,从此谢玄扬名朝野。此战即是有名的“淝水之战”。谢玄即是那位答话的车骑。
当然,没有培养就没有谢玄这样的将军。
东晋王羲之世称“书圣”,其子王献之与其并称“二王”,书法冠绝古今。这样的人才也并非从地里冒出来的。王家的前代一直重视书法,人才才辈出。羲之叔父王导在当时便是一位书法名家。家庭里形成的学习氛围,既培养了“二王”这样的杰出人物。其后王家也是代有人才出,形成书法史上的“家现象”。这大约也是此联所表达的“ 还期百代壮观瞻 ”的愿望了。

【简注】●梁梓权:三善村人,其堂名植桂。●桂兰:又作“兰桂”。1.桂和兰。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2.比喻子孙。

三善村福善里梁氏植桂堂梁显阶联
椿树已凋悲未了;
萱花又毁泪何穷。
【简评】
此联较平淡,从艺术的角度看不算好联。但双亲接连过世,悼念的感情是悲痛真切的。

【简注】●梁显阶:三善村人,其堂名志耕。其父(梁梓权)丧后不久,继而丧母,因而撰写此丧联悬挂于该祠堂门前。此联大约写于1938年。●椿树萱花:指父母。椿树,多年生落叶乔木:萱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
谢村村宪所李公祠(衍溪堂)后寝联
为于国还要为民,挫奸恶、诛贪污,以保民生民福:
思所亲必须思祖,重圣贤、遵礼乐,莫忘祖功祖德。
【简评】
    上联直写祠堂主人李公其事, 挫奸恶、诛贪污,以保民生民福。下联“ 重圣贤、遵礼乐 ”则是对子孙后代的劝训,也从侧面赞颂“ 祖功祖德 ”。李公为官清正,敢于铲除邪恶,为民作主,留下的荣名,作为子孙的作者是感到光荣的。此联下笔肯定,简洁,流露的正是这样的感情。为官也好,为平民百姓也罢,立定脚跟,总能为儿孙挣得几分脸面。人在做,天在看,此联虽是正面歌颂,但对人还是有劝戒之意的。
下联最后四字应调整为“祖德祖功”,“上联仄收,下联平收”这是对联的基本规则。李公祠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一九九六年重修,这样的瑕疵必是后人传误了。必须说几句题外话,近年各地古建筑重建重修,许多文字类内容缺少专业把控。建的人外行,管的人也外行,结果弄得不伦不类,错漏百出。可以说,每一次重建,就是一次对文物的破坏,令人可气又可笑。
【简注】●据村老说此联撰写于民国时期。作者李口才为谢村人。

谢村村襟湖李公祠(光大堂)
门口联
经传道德千年著;
群仰楷模百代崇。
【简评】
这段时间,从地铁三号线番禺广场站出入,都能在大幅显示屏上看到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每个时代,都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对于学问与智慧,所得的犒赏有很多种方式。依我看来,至少有学问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以孔夫子这样学术地位尊崇的人,他尚且会向老子请教。在孔子眼中,老子的学问是值得尊重的。这位老子,就是此联所赞颂的李氏祖先。    
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二千多年来,他都是以一位先哲的地位得到人们的崇敬。此联除了正面肯定老子的历史地位,何尝没有劝戒子孙后代要以先祖为榜样,不断学习呢?西谚说,学习使人进步。 才出于学,器出于养。 在竞争激烈的今日,不进则退,唯有学习,才能让人不断变得强大。
(0)

相关推荐

  • 吴姓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世家第一:至德让三. --全联典自春秋吴泰伯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让位于弟季历及季历子昌(文王).孔子称其有"至德",<史记>列为世家第一. 延陵世泽 ...

  •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五)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五) 作者 陈楚明:广东省饶平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广东省硬笔书协理事,潮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白云学院客座教授.广州明在堂创办人.出 ...

  •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四)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四) 作者:明在堂 潘仕成励志联  读古人书,当审所学.侈博雅,肆讥弹,固宜深戒,若仅言富贵功名,尤其后矣: 友天下士,要识可宗.滥交游, ...

  •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三)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三) 作者:陈楚明 广东省饶平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广东省硬笔书协理事,潮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

  •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二)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二) 余荫山房名联 市桥街名联 1.李莲溪家居联 志乐奚嫌茅屋陋: 心清自觉菜根香.   [简评] 李莲溪是晚清到民国时期番禺名贤,工诗联 ...

  •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 胜迹名联 宝墨园名联 1.治本堂 治绩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 本源同一脉其清如水仰先贤. [简评] 宝墨园治本堂原为包公厅,以包拯五言律诗 ...

  • 【香港国际名联】知名诗人​〖谷雨〗主题诗歌词(三)本期作者: 张秀祥、柒竹堂、李百合

    知名诗人[谷雨]主题诗歌词(三) 本期作者: 张秀祥.柒竹堂.李百合 七律  谷雨(新韵) 文/张秀祥(山东) 紫气东来覆万家,萌生万物绽芳华. 金牛沃野耕躬起,鸟雀田畴戏野花. 笑语声声歌盛世,神州 ...

  • 李玉明:荫家堂传奇故事二则/附“荫家堂”海内外征联启事

    荫家堂传奇故事二则 之一 神仙钦点"财发星" 李玉明 自乾隆年间伊始,余庆堂申家人便涉足大米贩运生意.他们秉着诚信务实.乐善好施的传统家风,经过几代申家商人的奋力拼搏,到道光年间, ...

  • (隐名)荫家堂海内外征联入围作品公示

    根据本次征联启事有关条款,组委会特聘请五位联家对邵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荫家堂"海内外征联进行了初评.从海内外451位联家1200余副来稿中,初选182副入围作品.相关情况公 ...

  • 荫家堂海内外征联复评入选作品(隐名)公示

    根据本次征联启事有关条款,组委会特聘请三位联家对邵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荫家堂"海内外征联进行了复评.从海内外451位联家1200余副来稿中初选的182副入围作品进行精选,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