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故事
北宋年间,河南临颖县有个县学秀才,名叫查彝(yí),洞房花烛夜,正要解衣上榻,却被新娘子拦住:“妾听闻郎君才学过人,今晚便考考你!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得上,妾便与你同眠,否则,可就难遂你愿了!”
查彝为人自负,挥袖请贞娘出题!
贞娘道:“郎君听好了,上联是'点灯登阁各攻书’。”
查彝低头想了许久,始终难以解题,不觉羞愧万分,心想再继续待下去,也是徒添尴尬,于是辞别妻子,去了学宫。
学友郑正见他新婚之夜,却赶来这里,便殷切地询问缘故,查彝沮丧地告知了他贞娘出题一事。
郑正资质平庸,自是难解,可他听了此事,不由动了歪心思,他早就听闻贞娘生得极美,如今她独守空房,不正是大好机会?
于是他潜离学宫,抄小道来到查彝家,翻墙摸进洞房里。
此时贞娘正因出题之事恼悔,不曾想郎君去而复返,忙道歉说:“妾先前只是戏言,望郎君切莫放在心上。”
郑正压低声音“嗯”了一下,随后三两下褪去衣服,轱辘一下钻进贞娘的被窝里,贞娘心存愧疚,于是主动承欢,任他胡来。
一夜贪欢暂且不提,天还未亮时,郑正便偷偷套上衣服,翻墙而去。
待查彝从学宫回来,便向贞娘赔起不是,贞娘心里狐疑,便问起:“昨夜郎君没回过家吗?”
查彝再三笃定,自己只是在学宫里待了一夜,并未回过家来。
贞娘仔细寻思,想必昨夜和她同床共枕的另有其人,于是对查彝说:“妾只愿郎君能发奋苦读,将来鹏程万里,莫要惦念妾身。”
查彝别疑有他,笑着点点头,便跑去拜见父母去了。
岂料贞娘转身回到房中,竟抽出一条红绫,悬于梁上自尽而亡,以还清白。
查彝得知后,以为是自己错负了佳人,不由悔恨难填,痛不欲生,竟昏倒在地。
第二年夏天,包公按巡临颖县。
这天夜里,他正坐在厅前的桐树下纳凉赏月,不由诗兴大发,轻吟道:“移椅依桐同赏月。”
岂料想了许久,也凑不出下联来,于是枕着椅子躺下,朦朦胧胧中似已睡去。
正半睡半醒之时,忽见一妙龄女子翩然而来,跪着说,“莫劳大人费思,尔等妙句,何不作'点灯登阁各攻书’?”
包公见她对得意境堪当,又极为工整,便好奇地问她家住何处,姓甚名谁。
女子答道,“大人欲知小女来历,去问本县的学内秀才便是。”说罢,起身翩然而去。
包公一觉醒来,想起刚才梦中之事,觉得很是蹊跷,想必内中定有隐情。
第二日,包公便让县官出牌,将临颖县的学内秀才全部召集到学宫,对他们进行品学考量。
题共有两道,一是以《论语》中的“敬鬼神而远之”为题,让考生们作文,二是以“移椅依桐同赏月”为上联,让考生们题出下联。
考试完毕,包公细细查阅文卷,见查彝和郑正所对第二题的下联竟一般无二,皆是“点灯登阁各攻书”。
原来这第二道题目本就极难,全场能对出者也就寥寥无几,不是意境不足,便是词藻欠妥,查、郑二人见此题和当初贞娘所出的上联十分契合,便照搬了过来。
包公阅完,先是不动声色地私下调查,随后才将查彝传来问话,“我见你所对题联本是精妙绝伦,可却有人和你的题解一模一样,却不知何故?还请如实相告!”
查彝闻言,眼泪不由簌簌而落,泣声将去年发生的事情细细道来,最后直表悔恨,说都是自己负了贞娘!
包公心想,看来此事并非你的错,想必是郑正知你彻夜不回,假以你的名义和贞娘行了夫妻之事。
随后包公遣他退下,命公差将郑正拘到公堂审问。郑正起初百般抵赖,左右而言它,待包公取出试卷,并将他所行歹事细细道出、犹如亲眼所见时,郑正如遭雷击,当场便招供了所有罪行。
包公取了供词,并拟好刑法,不久便将他押赴法场处决,随后便自做媒人,强行为查彝另娶了一房佳妇。
■故事出自《百家公案》 图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