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4.37【2017-7-20】
#每日学论语#14.37
【原文】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译文】
孔子说:“贤良的人避开乱世为上,其次避开乱地,其次避开不礼貌的颜色,其次避开不礼貌的言语。”孔子又说:“这样做的有七个人了。”
【微言微感】
“辟”,通假“避”,不是逃之夭夭,也不是消极躲避,是想办法避其锋芒,蛰伏待机。
我马上想到了太极功夫,太极不硬碰硬,而是“四两拨千斤”,接过来,带着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避,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根据形势提出的“游击战”。百度词条是这样给“游击战”下定义的:游是走,击是打,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叫做游击战。
在电视剧《新大秦帝国》中第40集,甘龙老太师教育他的学生太庙令有几句很深刻的话:
“天之將明,其黑尤烈。”
黎明之前那段时间是一夜之中最黑暗的时间,而不管你做任何事、任何工作,成功到来之前也是最困难的时候。
“飓风过岗,伏草惟存。”
大风吹过山岗,把漂浮的东西都吹走了,只有贴在地上的小草留了下来。不管你在人生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险和动荡,只要坚定信念,低调蛰伏,总有战胜困难的那一天,而你就是那最后剩下的人。
于是,孔子说:“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伯夷、叔齐,本是孤竹君的儿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二。孤竹君喜欢二儿子,就废长立幼,让叔齐继位。但是一般规矩是立长子的,于是伯夷就主动离开,好让弟弟继位。弟弟坚持让哥哥继位,后来兄弟两个都到投奔周文王那里。文王死,武王继位,要讨伐商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下犯上,不和人臣之礼,拼力劝阻无效,然后就隐居了,誓死不食周粟。
孔子提到的避世,指的就是这兄弟两个。
其实,讲究“功成、名遂、身退”的贤人有很多,晋文公的功臣介子推、勾践的大夫范蠡、刘邦的军师张良、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朱棣的军师姚广孝、康熙的老师伍次友……这些都是懂得“避世”的贤人。
至于“避地”,孔子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恐怕是最好的解释。用一个朋友的话说:“哪好到哪去,谁好跟谁学!”
贤者不会让自己身陷危险境地,不会让自己成为大家厌恶嫌弃的对象,也不会让自己成为舆论指责的风口浪尖。
识时务者为俊杰。逆势而行,和老百姓作对,和群众过不去,难免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大家反对的对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人不要太张扬,不要太特立独行,中庸之道,就是入乡随俗,和风同尘,不左不右,与时俱进,这是一种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