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梅国强:这四个“土药”与二妙合方.治皮肤及肾与膀胱等病.疗效颇理想
图*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
二妙四土汤由二妙散与四土汤合方而成,四土汤是梅国强教授的经验方,由土茯苓、土大黄(即羊蹄根)、土贝母、土牛膝四味药组成。
梅国强教授常以两方相合,在临床灵活治疗多种疾病,如皮肤类疾病、肾与膀胱类疾病、脊髓脱髓鞘病变等,并取得理想疗效。
今天,选取梅国强教授运用二妙四土汤治疗的三则典型病案,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过敏性荨麻疹
吴某,女,31岁
2018年12月5日初诊
诉过敏性荨麻疹发作10余天,症见腹部红疹密集,瘙痒,伴口干、大便干结,舌苔白略厚,舌质红,脉缓滑。
分析此案,不难发现,疹出色红、舌质红、口干、大便干,有热象无疑,有瘙痒当属风,舌苔偏厚理应有湿邪为患,所以导致本病之主要邪气为风湿热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疏风祛湿为法。
辨证治法既明,拟方如下:
苍术10g,黄柏10g,土贝母10g
土牛膝10g,土大黄20g,土茯苓30g
荆芥10g,防风10g,浮萍10g
地肤子10g,白鲜皮10g,僵蚕10g
蝉蜕10g,地骨皮10g,紫草10g
莪术10g,牡丹皮10g,赤芍10g
路路通15g,虎杖20g
薏苡仁30g,徐长卿30g
7付,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12月11日二诊
诉腹部红疹明显减少,仅偶尔出现散在粟粒疹,瘙痒,舌苔白略厚,脉缓。
守上方加当归10g、枳壳15g,7付。
二诊服用上方7剂后诉腹部红疹基本消失,仅面部少许粟粒疹,瘙痒不明显,舌苔白略厚,脉缓。
虑其病位在上焦。三诊时守上方加桑叶15g,加强疏散风热之效。
按:
过敏性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之“瘾疹”,本病初起时多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皮肤瘙痒,时隐时现,故名瘾疹。
本病病机多为胃肠湿热,复感风邪,郁于皮毛腠理而发。
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斑疹门主论》中言:“胃与大肠之风热亢盛已极,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间,清者为疹”。
又“风为百病之长”且“善行而数变”,
故梅国强教授治该病以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活血、疏风止痒为法,以二妙四土汤加味治疗。
苍术、黄柏、薏苡仁、土茯苓、土贝母、土牛膝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
荆芥、防风、浮萍疏风解表,配伍僵蚕、蝉蜕增强疏风之功;
地肤子、白鲜皮祛风燥湿止痒,“肺主皮毛”,地骨皮配合白鲜皮以清宣肺卫;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去”,紫草、莪术、丹皮、赤芍、路路通、徐长卿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配虎杖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散瘀,兼以通便。
二诊时症状明显减轻,守原方加当归、枳壳以养血活血行痰,进一步巩固疗效。
患者共诊疗三次,服药21剂,症状基本消失。
湿疹
万某,女,38岁,诉湿疹反复发作多年,多方医治疗效不显,于2018年6月18日初诊
见全身多处湿疹,疮面有渗出液,瘙痒难耐,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末次月经6月7日,经来腹痛,腰酸胀,月经量多挟少许血块,10天净,舌苔白略厚,脉沉细。
此案寥寥数语,似难辨证,实则可辨,湿疹当以湿毒主邪,瘙痒为风所扰,经行腹痛夹有血块理当有瘀。
故以解毒祛湿,凉血活血,祛风止痒为主要治法。
拟方如下:
苍术15g,黄柏10g,牛膝10g
土牛膝10g,土贝母10g,僵蚕10g
蝉蜕10g,紫草10g,莪术10g
牡丹皮10g,赤芍10g,当归10g
川芎10g,路路通15g,土大黄20g
地肤子20g,白鲜皮20g
土茯苓30g,薏苡仁30g
全蝎6g,蜈蚣1条
7付,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6月24日二诊
诉湿疹明渗出物减少,瘙痒减轻,舌淡,苔白略厚,脉细缓。守方加黄芪20g、墨旱莲30g、女贞子10g,7付。
按:
湿疹为西医学病名,乃多种皮肤病之总称。
此为“湿疮”或“湿癣”,乃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之品,伤及脾胃,湿邪内生,加之外感湿邪,内外湿邪相合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肌肤而发病。
隋代巢源方《诸病源候论》云:“诸久疮者……为风湿所乘,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
而《诸病源候论·湿癣候》又云:“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亦湿癣,搔抓汁成疮,是其风毒气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
故梅国强教授以二妙四土汤清热解毒祛湿,凉血活血祛风治疗。
患者湿疹反复发作,正如叶桂所言:“经主气,初病气结在经。
络主血,久病血瘀,久则血伤入络。经年宿病,病必在络”。
故加路路通、全蝎、蜈蚣以祛风通络。
考虑脉象沉细属虚,故二诊时加黄芪、墨旱莲、女贞子以助扶正祛邪。前后共治疗两周,症状明显减轻。
神经性尿频
卢某,女,48岁,2018年7月25日初诊。
诉尿频、尿急、尿不尽半个月,尤其白天小便次数多,夜寐后尚可,伴有烦躁、焦虑、心悸、胸闷、乍热乍汗等症,舌苔白厚,脉缓。
本患者以尿频、尿急、尿不尽为主症,结合兼症与白厚苔,当属湿热为患,以膀胱湿热为主,烦躁焦虑、心慌胸闷及乍热乍汗亦为湿热所扰。
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主。
拟方如下:
苍术10g,黄柏10g,土贝母10g
土牛膝10g,猪苓10g,泽泻10g
桂枝10g,乌药10g,山药10g
金樱子10g,桑螵蛸10g
当归10g,白术15g,茯苓15g
益智仁15g,土大黄20g
土茯苓30g,黄芪30g
滑石6g,川芎6g
7付,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8月1日二诊
诉尿路症状明显减轻,仍乍汗、焦虑感,近3日未曾心悸、胸闷,舌苔白厚,脉左关弦滑。
守上方加石菖蒲10g、远志10g、栀子10g、丹皮10g,7付。
8月8日三诊
诉诸症减轻,每日小便约3~4次,服药第4天出现恶心,舌苔白厚,脉缓。
守上方加生姜10g,7付。
8月15日四诊
诉近一周来偶尔出现尿频、尿不尽,但较前明显减轻,昨日开始小便基本恢复正常,舌苔白厚,脉缓。
守8月1日方滑石加至10g,7付。
8月22日五诊
诉诸症平稳,唯尿有轻微不尽感,舌苔白略厚,守8月15日方,7付。
8月29日六诊
诉尿不尽减轻,偶短暂性烦躁,末次月经8月27日,经量少,舌苔白略厚,脉左关微弦。
守上方黄芪加至40g,7付。
按:
神经性尿频乃现代医学之称谓,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湿热蕴于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故治以清热利湿之法,方用二妙四土汤合五苓散加味,
正如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所论:“猪苓,色黑入肾,泽泻,味咸入肾,具水之体;茯苓、白术,味甘入脾,色白入肺,清水之源;桂枝,色赤入心,通经发汗,为水之用,合而为散,散于胸中,则水津四布”,
合五苓散以化气行水。
考虑患者处于绝经前后,尿路无明显涩痛,加益智仁、乌药、山药、金樱子、桑螵蛸、黄芪以固涩精气,加当归以养血活血,加川芎以助血行气,服药7付后尿路症状明显减轻,故守原方加减续服。
服药期间尿路症状偶尔有所反复,考虑月经前后精气血变化,以及湿热致病的缠绵难愈之性,实属正常。
为巩固疗效,共诊疗6次,服药4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
讨论
二妙散出自金元四大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苍术、黄柏二味药物组成,其制方与应用如原文所言“二妙散,茅山苍术(一斤)、川黄柏(一斤),共炒存性研末,麻油调,治湿风烂疮”。
方中黄柏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发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苍术乃辛苦温之品,苦温燥湿,兼能治肌表风寒湿及风湿痹证。
二药相伍,共奏燥湿解毒之功。
四土汤是梅国强教授经验方,首见于《梅国强运用四土汤治疗顽疾验案分析》一文,本方由土茯苓、土大黄(即羊蹄根)、土贝母、土牛膝四味药组成,因每味药均有一“土”字,故名四土汤。
方中土茯苓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的根,甘凉无毒,入肝、肾、脾、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尤以清热除湿、泄浊解毒见长,不惟泄浊解毒,犹且助人排出毒物,如排出汞毒等,主治梅疮、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肿、疮癣、瘿瘤及汞中毒等,为本方君药。
土大黄为蓼科酸模属植物羊蹄或尼泊尔酸模的根,苦寒,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通便、解毒杀虫、消肿散结、止血等功效,主治大便秘结、吐血、衄血、肠风便血、痔血、崩漏、疥癣、白秃、痈疮肿毒,为方中臣药。
土贝母为为胡芦科假贝母的鳞茎,味苦性凉,归心、肺经,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拔毒,主治乳痈、瘰疠痰核、肿瘤疮疡肿毒、疣赘、蛇虫咬伤等;
土牛膝为苋科牛膝属的野生种及卵叶牛膝、粗毛牛膝、钝叶牛膝的根茎,味甘微苦微酸,性寒,归肝脾经,功效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通淋,主治闭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痢疾、白喉、咽喉肿痛、疮痈、淋症、水肿等。
土贝母与土牛膝二药均苦寒之品,除能清热解毒之外,尚具化痰、祛瘀、散结、利湿通淋之功,共为佐药。
四味合用共同发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湿泄浊,凉血活血止血之功。
按梅国强教授所述,四土汤与某些成方(如经方、时方)有较好的兼融性,故与成方复用较多,以便适应复杂病情之需要,或提高临床疗效。
因成方在先,而本方最晚,故于本方之前,冠以成方名,因冠以二妙散,故名二妙四土汤。
综上案例三则,看似病案较少,实能体现二妙四土汤应用之特点,凡湿热毒邪所致疾患均可使用本方。
梅国强教授强调,本方以治湿热毒邪为主,临证中不论所治何病,其舌苔必白而薄润、白厚润、黄厚而润、灰薄或灰厚而润,舌质必鲜红或绛,虽有此要点,临床中仍需“谨守病机”。
梅国强教授临床既灵活又严谨,体现了他中医临床的态度与深厚功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