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诊疾,视药者,如帅点兵也。

此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之法宝,所以医者,熟悉常用药物的功效和主治,是临证灵活运用的关键。一药具有多功能和双向调节的特点,再经配伍,则更能变化多端。反复实践,反复验证,药之效用由窄而宽,由专而博,由口耳相传,到简制著录,记载朴实,言必有证。

但很多药物的特殊功效,因无系统记载,深埋潜藏,则长期不为人所知也,岂不惜哉!为扬中药的特长,揭原文未传之秘,发前人未发之意,为医者另辟蹊径,以收出奇制胜之效果,能于承前启后,亦可继往开来。为此,欣然令笔,将几味中药的用药心得整理成文,陈述如下。

1.乌药治惊风、泻痢

乌药,性味辛温,为行气、散寒、止痛之要药。常用于胸腹胀满,气逆喘急,经行腹痛,疝气,膀胱虚寒,小便频数等症,此乃用之常也。

师云:用药如用兵,善者出奇制胜,乌药之奇,可治惊风、血泻血痢。

慢惊风,小儿常见之疾也。多由脾虚肝乘所致,常见于久病脾虚消化不良者,或一些严重慢性病的后期,临床表现为神情倦怠,懒言少语,大便色青或下痢,抽搐无力,时抽时止,面色萎黄者。此病本虚标实,自然培土而兼抑木。乌药宽中顺气,入脾爽滞,开郁疏经,寓泻于补,故能用之。

近年来,吾等用乌药100g(烧存性),合朱砂10g为末,分装成10袋以备用。用治小儿高热、惊厥、惊风、发搐住院及门诊患儿60多例次,皆收立竿见影之效。世人见之,无不交口赞曰:“真神药也。”

乌药何以治血泻血痢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胜……少腹痛,注下赤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脾脉……涩甚为肠?,微涩为内?,多下脓血。”可见血泻、血痢有肝盛乘脾者,其本在肝;有脾虚肝乘者,本质于脾也。治疗重在调和肝脾。乌药开郁散结,疏畅经气,自能调肝;宽中顺气,入脾爽滞,故为调理肝脾之佳品也。经云:“气为血之帅……”。本品理气而活血,气顺血自归经,故于血泻、血痢而宜。

我等用乌药250g(烧存性),生大黄50g,延胡索50g,甘草25g共为末,每15g一袋备用,服时盐汤下。疗腹痛、泻痢近100人次,每人仅用3~6袋,腹痛即止,泻痢自停,屡用屡效,无不交口言欢。

2.紫草主五疸,治乙肝

紫草,味甘咸,气寒,质滑,入血分,凉血解毒,且有滑肠通便之功。多用于血热毒壅,大便秘结,紫癜等证,此依常法也。

吾承庭师训:“云本品“主……五疸”;吾悟紫草治乙肝,乃古人未发之意,故宣,以发其用。

五疸,《金匮要略》分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若以五脏分肝疸、脾疸、心疸、肺疸、肾疸。此皆发黄,必以其见证有别而分,如肺疸,除发黄外,必兼有鼻塞不通,咽干等肺经见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五疸,湿热在血。”《本草经疏》云:“五疸者,湿热在脾胃所成。”紫草色紫、气寒、质滑、味甘咸。紫则入血,寒则清理血分之热,滑则通利,使湿热从小便出,则黄疸自除,乙肝可治。

吾用紫草,疗效颇切。临床用验举隅:

自拟“柴紫茵陈汤”,柴胡15g,紫草、茵陈、虎杖、猪苓、赤芍各20g,治疗黄疸性肝炎(五疸热黄)37例,服药仅10~15剂,身黃,目黄,尿黄皆退,肝功能复常,均愈。

自拟“紫芍乙肝汤”,紫草、赤芍、猪苓、何首乌、穿心莲各20g,蚤休、麦芽、藕节、柴胡各15g,大黄、五味子各10g等,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70余例,均收显效。

典型病例:黄某,男,44岁。4年前发现肝功能异常,诊“乙肝”,未加重视,后因鼻衄,齿衄,胃纳差,小溲时黄,右季肋痛。查:脉弦细,舌质红,苔黄腻:肝功示谷丙转氨酶>200μ,黄疸指数12μ,HBSAg(+),抗-HBE(+),抗-HBC(+)。诊为甲肝合并乙肝。服药近15剂,鼻衄,齿衄均止,胃纳转佳,尿色变清。诊得脉弦细,苔薄黄,证情虽有好转,湿热依然留恋,上方去藕节,增山豆根15g,贯众、板蓝根各20g,服药70余剂,各种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

此病自在五疸,乙肝之列,证属湿瘀交阻,肝失疏达。治以化湿解毒,疏肝和络,颇切病机,用药确当,其效显然。用紫草者,解毒,清理血分之热,使湿热从小便出,紫之入血,主乙肝之要药,功莫大焉。

3.吴茱萸除血痹、治痛经

吴茱萸,味辛苦,性大热。功能疏肝下气,温中散寒,燥湿助阳。临床一般用于以下四个方面:治厥阴头痛一也;治脾胃虚寒,胸腹胀满、冷痛、呕吐、吞酸二也;疗寒疝、脚气三也;止阳虚泄泻四也。

师训:“《本经》言本品除血痹”;吾悟本品治痛经,当重视,不可忽也,当知吴茱萸有此要用也。

除血痹:

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泣而为痹。吴茱萸大热而散血中之寒,故能除血痹也。肝乃藏血之脏,主疏泄,肝寒或肝气不足,可致疏泄不利,瘀而为血痹。吴茱萸长于温肝,暖肝,其疏泄之职复常,血自流畅,血痹可除矣。本品性热而味辛,行散疏发力强,能逐风寒湿邪从腠理而出,邪既去,络自通,血当行,故断不可以为吴茱萸纯系气药,血痹而不用也。

治痛经:

女,27岁。10月7日初诊。平素体弱多病,头昏头痛,心悸怔忡,四肢不温,小腹寒痛,结婚3年,迄今不孕。15岁月经初潮,一向错后,色淡,量少,质稀,经行中及经后少腹、小腹绵绵而痛,得按得温则舒,经将行下肢轻度浮肿,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无力,正值经行之中。证系脾肾阳虚,胞宫失于温煦的病变,治以温肾暖宫调经。

取吴茱萸5g,当归10g,川芎、续断、艾叶、香附、白芍、炙甘草各6g,熟地15g,黄芪50g,每天清水煎1剂,连服5剂。10月13日二诊:本次经行5天净,经后少腹、小腹不痛,但小腹仍有发冷感,精神不振,四肢困倦。脉虚缓,舌质淡,苔薄白。拟温经助阳,补血暖宫以善后,仿《金匮》温经汤加味,吴茱萸用3g,连服6剂,病瘥。于1992年9月18日顺产女婴1个。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本例患者禀赋不足,阳气虚弱,冲任胞宫失于温煦,濡养导致“不充而痛”、“失养而痛”的病变。治当温养、助阳益气之法,气血充盈,阳气振兴,冲任通盛,胞宫得养,自无经后疼痛绵绵之患。此处吴茱萸之温煦作用显示得淋漓尽致。

4.皂荚疗癣最奇

皂荚味咸,辛,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临床多用其祛痰导滞,通关开窍。

当知皂荚疗癣有奇效,诸中药学讲义多不言此,今遇斯症者,多不用此,憾事也,余故阐此奇用。

《本草纲目》记载皂荚治“风疠疥癣”。癣之一病,其因无数。有因风邪入络伤血,血浊而致者,皂荚味咸入血,辛窜搜风,去风通关而拨毒,则癣可愈。有因湿生虫,虫蚀而致者,皂荚辛散,其性燥烈,消肿止痒,除湿杀虫,配与米醋同煎,除癣最奇。亦有因肠胃素有垢腻,秽恶发于外而致者,皂荚其子辛温润滑,能涤垢除腻,洁净脏腑,治癣神速。

临床用药举隅:男,46岁。苦于颈部顽癣十余年,多方诊治,效果不佳。吾用皂荚300g合白鲜皮100g,用老陈醋1000ml,共浸泡2至3日,煮沸,煮透,醋干留药,阴干后研为细末,用麻油调匀,涂患处,早晚各一次。后取其而用,痼疾除。吾先后用治风疮瘙痒,各种顽癣,疥癣恶疮,风癣疥癞及风痹顽皮等症30余例,皆收良效。

(0)

相关推荐

  • 乙肝转氨酶久不愈,小柴胡汤加味主之。

    张激扬 副主任医师 乙肝转氨酶久不愈, 小柴胡汤加味主之.   原创:张激扬 张某,男,36岁.2017年3月27日初诊.近3年转氨酶反复增高,一直坚持治疗,但病情不稳定.刻下症见:疲倦,嘈杂似饥,大 ...

  • 【两药配伍,护肝补脾】1、黄连合吴茱萸

    [两药配伍,护肝补脾] 1.黄连合吴茱萸----清泻肝火.和胃制酸 2.黄芩合栀子-----清热燥湿.泻火除烦     3.黄芪合泽兰-----通肝脾之血.利营卫之气 4.石斛合北沙参-----养胃阴 ...

  • 刘雁峰教授  卵巢巧克力囊肿

    刘雁峰教授认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解决其致密纤维化是关键, "消癥"不能一味的活血化瘀,应究其根本病因,治疗应重视在温肾散寒.温运肝脉的基础上活血化瘀散结,才能祛除离经之血形成之 ...

  •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名医名方·验方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常因情绪波动.不健康生活习惯.药物的不良作用诱发.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定时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一般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如 ...

  • 观医诊疾记一百一十八(扁鹊类的洞视方垣)

    有的有名的中医祖师,就是扁鹊,扁鹊学医的经过很有传记性.老师经过三年的考察,看出扁鹊是个德行好,有基础的苗子,就先让扁鹊吃一种药,这种药要用无根水送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扁鹊就可以洞视方垣了,墙那边发 ...

  • 观医诊疾记二百零八  内热导致浑身酸痛二十余年

    观医诊疾记二百零八  内热导致浑身酸痛二十余年 2018年元月中旬,张先生难受的不行了.他今年快五十岁了,大概从二十出头,就长了一种毛病,浑身酸痛.怎么治,效果也不明显.就这么着一直拖延到现在.更令他 ...

  • 观医诊疾记二十八(大腿根抽筋,脾胃不好)

    观医诊疾记二十八(大腿根抽筋,脾胃不好)

  • 观医诊疾记一百零四(厚舌苔的原因之一与去除)

    前阵子,有个朋友,肠胃这块不舒服,来找吴老师调理. 一见吴老师就说,我这个肠胃不舒服有好久了,腹胀严重,怎么治都不见效,有个很厉害的大夫说要先给我化舌苔,说舌苔化了肠胃就会好.可是吃了他三个月的中药, ...

  • 观医诊疾记一百零五(讨厌熟地)

    脾胃差一点的人,对于比较腻的东西是不喜欢的,因为腻的东西很难消化,吃进去难免肚子不舒服,出现腹胀腹泻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记得笔者以前也讨厌过熟地,总觉得人活着以阳气为主,干嘛要用这些滋腻的药物.但翻翻医 ...

  • 观医诊疾记一百零五(喘加湿疹)

    王女士发现孩子晚上有点咳嗽,已经有两三天了,不过从这天晚上越发严重了,而且开始喘,这一喘晚上就都没睡好.第二天白天还轻一些,到了晚上又开始喘,而且身上抓挠,浑身起红疙瘩,用手一挠就是一片哄. 这是湿疹 ...

  • 观医诊疾记一百零八(浑身起脓包疮)

    皮肤上的问题,根源常常不仅仅在于皮肤,所以有很多皮肤病,单单从皮肤上着手,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体内有很多器官和组织,正常情况下其压力均衡,假如出现了失衡,局部压力过高,那么相应的皮肤便可能会长种种的 ...

  • 观医诊疾记一百零九(腹寒实热

    笔者以前口味偏重,特别喜欢吃辣椒,有时候就会因为这个弄的身体不舒服.大概是三年前的冬初,那一阵子几乎每顿饭都会吃些辣椒,也没感觉出什么不适.一次外出,外面气温低些,回来后就感觉胃痛.自己感觉胃这块冰凉 ...

  • 观医诊疾记一百一十(内火大也会引起昏睡)

    有位朋友,特别喜欢睡觉,常常晚上十点左右上床,一直要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即使这个时候起床,依然是感觉没有睡醒,如果不是上班,可能还会继续睡下去. 十点左右才去上班,这是多轻松的差事啊?我笑着对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