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治疗鼻鼽之关键在温阳宣肺以开鼻窍。
正如《类证治裁》所云:“有流涕成鼻鼽者,肺受寒而成,宜温散,苍耳散、川椒散。”小青龙汤、麻黄汤、苍耳子散、玉屏风散、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常用方剂。
麻黄一味乃治疗过敏性鼻炎不可或缺之药,《滇南本草》谓其可“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其他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黄芪、防风、桂枝、白芍、细辛、辛夷、白芷、五味子、诃子、仙茅、淫羊藿、桑椹子、乌梅、徐长卿、鹅不食草等。
今人李可予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卓著。
李可指出:“此证之关键,多属肾中阳气不足。肾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强弱衰老之所系。所谓种种过敏性疾病,皆责其先天不足,亦即自身免疫力低下。从肾论治,可谓治本之道。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搔痒而已。”
验案举隅
案一
张某,男,21岁。初诊日期:2013年9月10日。
因鼻痒、喷嚏、流涕半月就诊。患者自中学开始常自觉畏寒怕风,每因气候或环境变化即喷嚏连连,鼻流清涕,量多难停。近半月每日晨起,先感鼻腔酸胀不适,继而鼻痒喷嚏频作,每次喷嚏10余次方止。刻下:头痛头晕,鼻塞鼻痒,动则汗出,胃纳欠佳,嗅觉已减退,夜间睡眠不实。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辨证为肺肾气虚,卫阳不固。治以温阳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处方:黄芪30g,党参30g,当归6g,白芍12g,桂枝6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9g,熟附子15g,炙麻黄6g,细辛3g,苦杏仁9g,白芷9g,大枣15g,牡蛎15g,龙骨15g。7剂。
二诊:2013年9月17日。
患者服上方后,喷嚏症状大为减轻,但耳痒、眼痒、鼻痒如故,舌、脉同前。上方加乌梅6g,苍耳子9g,辛夷9g,防风6g,茜草15g。7剂。
14天随访,患者症状全消,嘱继服2周后停上药。表扬,以资鼓励。
按语:此为笔者医案。本案患者正值青春年少却罹病多年,畏寒怕风等阳虚症状已较显著,除肺气虚冷外,当责之于脾、肾之阳气亏虚。郑钦安曾论及本证曰:“此非外感之邪,乃先天真阳之气不足于上,而不能统摄在上之津液故也。”《太平圣惠方》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脏若冷,随气乘于鼻,故使津液浊涕,不能自收也。”肺气充盛,则腠理致密,风邪不得犯。然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鼻失濡养,而肾为气之根,肾不纳气,统摄无权,水湿上犯,则清涕连连。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助阳解表;患者平素动则汗出,予桂枝汤加牡蛎、龙骨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而止汗;加入黄芪、当归,则取当归补血汤以助其气血。二诊时仅以耳痒、眼痒、鼻痒局部症状明显,加入乌梅、苍耳子、辛夷、防风以辛温通窍,其中,苍耳子、辛夷为治疗过敏性鼻炎之要药,常相须而用。《品汇精要》谓苍耳子“味苦甘,性温,有小毒”,常配伍凉血之茜草以解其毒。
案二
孙某,女,30岁,干部。2008年10月4日就诊。
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20年余,经过多年中西药物治疗,未能明显改善,近阶段由居住环境及办公室新装修之后,其鼻炎症状进行性加剧。现症见:鼻流清涕,受风、寒或劳累之后均可加剧,整天嚏涕不断,畏寒肢冷,腰酸背痛,纳差,口苦咽干,舌淡胖大,苔腻,脉沉细。证属太少合病,治宜太少同治,兼以补肾,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封髓丹加味。
药用:麻黄10g,附子30g(先煎),细辛10g,苍术30g,辛夷10g,黄柏10g,砂仁10g,炙甘草10g,丹参10g,三七10g,淫羊藿30g,枸杞子30g,菟丝子30g,补骨脂30g。10剂。
二诊(10月25日):服药之后,前所未有的改善,纳增神振,鼻流清涕消失,畏寒肢冷大减,要求再进强化疗效,再进20剂。
三诊(11月12日):已到外地上班,电话要求家人再带10剂,已彻底治愈,不再复发。表扬,以资鼓励。
吴氏老中医导言:此为河南傅文录医师医案(作者:倪伟,何成诗).该案病人年纪不大,而罹患过敏性鼻炎却有20余年,可谓久病缠绵。该患者所表现之症状,正如郑钦安所说“夫嚏之为病,多缘于少阴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故治之而愈”(《医法圆通》)。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李可老中医的肾四味(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益肾强体,合上封髓丹纳气归肾,加上活血化瘀之品,则更能符合病情病机,方药对证,疗效满意,但持久服药才能根治本病,故而后期的治疗非常重要。(录自傅文录《火神派当代医家验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