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6.19【2016-11-22】

#每日学论语#6.19【2016-11-22】

【原文】

子曰:“知(zhī)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lè)之者。”

【译文】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以此为乐趣的人。”

【微言微感】

每一个成人的大脑容量,差不多都是2斤8两,1000亿个神经元。从生理上说,人的智力大多数人区别不大,特别聪明的,和特别愚笨的,都是极少数。

但为什么都是一天到学校,同一间教室,同一个老师,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差别那么大呢?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认为,学习有三个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知之”最低级,仅仅是知道而已。让背书就背书,让写作业就写作业,该考试就考试,作业我做了,考试我写上了,我尽力了。为什么要知道,有什么用途,我并不清楚,也不想清楚。反正让学就学,学海无涯苦作舟,忍受就是了,无所谓。

第二个境界是“好之”。我喜欢学习,也能积极主动。为什么呢?可能是压力,也可能是动力。压力是要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好,可以有一个好的前途。动力呢,还在比较浅的动机层次。还不是为了自己,还在讨好别人。好好学习,同学们会高看一眼,老师会大加表扬,爸爸妈妈会因此高兴。

第三个境界是“乐之”。这句话反过来,就是“以之为乐”。

为什么要打篮球?因为我喜欢啊!我喜欢那种带球过人的感觉,喜欢那种投篮入筐的感觉。

为什么读书啊?不考试,不接受检查,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让我快乐,不读书就空虚。

我为什么做题?苦思冥想,豁然开朗,一种征服欲,一种成功快感。

孔子喜欢音乐,尤其是那种雅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齐国,听到演奏《韶》,一下子就入迷了,如痴如狂,废寝忘食,欲罢不能,连肉的味道都感觉不出来了。

反思今天的教育,我们必须追问一下:今天的孩子,为什么要到学校去?为什么要学习?

我分析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种情况,不去学校去哪里啊?伙伴们都在学校,不去学校没有伙伴和我玩啊。再说,家长在逼着,老师在催着,不上学不行啊。所以,那就去吧,那就学吧,那就混吧,为父母学,给老师学,应付差事,我们说这种学习状态就是“知之”层面。

第二种情况,目标明确,动力十足,要功名利禄,要出人头地。有一次,我和人大一个教授到一所高中做教师培训。

上午我讲,在讲到自己求学的故事的时候,我说,我选择上师范,完全是被父亲逼山梁山。父亲带我到地里割麦子,我累得腰都要断了。父亲说:“你干活还挺有眼力劲!考不上学就回来跟我干活吧!咱先说好,考上师范就上,一上学国家就都管了,高中我可不供应不起。”

下午教授讲,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求学故事。他说,他之所以能到大学教书,都是生活逼的。他家也是在农村,上初中时候,他家里是全村最穷的,他自己个子又低,很担心将来连媳妇也找不到。没办法,要改变命运,只能靠学习。师范毕业,人家给说个对象,女孩很漂亮,但是对方家里态度暧昧。乡村教师,能有个什么出息?没办法,他只好继续求学路,研究生毕业、博士毕业然后到大学教书。

这种情况,和周恩来先生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比较,境界是低了很多,但是这也很现实。毕竟有了目标,有了主动追求的动力。我想,大多数人在这个功利层次的还是比较多的。勉强归类,可以说成是“好之者”吧。

第三种情况,读书学习如同吃饭睡觉,一天不读书,睡前就感觉空落落的,好像少了一些什么。当年读《射雕英雄传》,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借来的书,偷偷读的,饭也顾不上吃,觉也不好好睡,通宵达旦,手不释卷。

这可以算得上“乐之”吗?

或许吧。

近代教育督导,有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词语,叫做“减负”。顾名思义是要减轻学生负担,但是我以为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谁需要减轻负担?

优等生吗?

特别优秀的学生,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对学习乐此不疲,哪里会感觉负担很重呢?他们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有方法,而且效率也高,怎么会觉得负担过重呢?

特别差的学生,根本不在乎作业不作业,反正也不会做,也不打算做,无所谓负担过重还是过轻。

“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负担过重,除了客观上的负担,更主要的是对负担的态度。不想做,不爱做,不得不做,这才是最难受的。以此为好,以此为乐,何重之有?

问,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冷乎哉?

问,烈日下追蚂蚱的小顽童,热不热?

问,下着雨跑马拉松的运动员,累不累?

喜欢干,愿意干,乐此不疲。不想干,不会干,越干越烦。工作如此,生活如此,学习亦如此。吸引我们追求的是兴趣,激发兴趣成长的是成就,决定成就高低的,是积极的心态,攀升的目标,不断扩大的视野。

(0)

相关推荐

  • “让中小学校承担课后辅导”,这个建议可行否?教师:我好怕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在解决的路上. 教育部不断出招,但实话实说,效果跟预期相差还很远.在不少地方,还存在"越减越负"的现象. 这是因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并非完全是由学校 ...

  • 【荀卿庠每日学论语】泰伯8.11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荀卿庠每日学论语]泰伯8.11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原文]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翻译]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 ...

  • #每日学论语#13.19

    #每日学论语#13.19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仁道.孔子说:"平日生活起居要恭敬有礼,做事情要谨慎 ...

  • #每日学论语#14.19【2017-7-1】

    . #每日学论语#14.19 [原文]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yǔ)治宾客,祝駝(tuó)治宗庙,王孙贾(gǔ)治军旅.夫如 ...

  • #每日学论语#15.19【2017-8-15】

    #每日学论语#15.19 [原文]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zhī)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忧虑自己没有才能,不忧虑他人不了解自己." ...

  • #每日学论语#17.19【2017-10-10】

    #每日学论语#17.19 [原文] 子曰:"予(yú)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 #每日学论语#2.19【2016-8-12】

    #每日学论语#2.19 [原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使百姓 ...

  • #每日学论语#3.19【2016-9-4】

    #每日学论语#3.19[2016-9-4] [原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臣"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quo ...

  • #每日学论语#4.19【2016-9-30】

    #每日学论语#4.19[2016-9-30]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

  • #每日学论语#5.19【2016-10-25】

    #每日学论语#5.19[2016-10-25]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