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您接种疫苗了吗
孩子的开学通知里明确地说明,在假期期间出过省的学生,必须持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入校。
现在是疫情防控期间,对学校这样的要求,哪个家长敢不从。再说这是省市县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又不是学校凭空想象出来的。一个孩子安全了,全校的师生安全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危害,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不少了。
担心自家孩子一人去医院完成不了系列操作。于是清晨带着美好的心情和愿景陪孩子去了医院。一路上孩子对核酸检测的过程始终抱着警惕和害怕。我只是笑笑,没敢流露任何情绪。说真的,我也对采集核酸检测样本的过程心有余悸。
医院里人满为患,我只好安慰自己:咱不着急。车子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医院大门外向左向右的两条路边都停满了车。唯有敢飙车技的出租车一辆接一辆地驶入医院大门口,相互按喇叭督促,或开窗大声吆喝几声。
离八点半上班的时间还有七八分钟。医院里排队的长龙围成一圈又一圈。不用想大家都知道这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今年,为了构建免疫屏障,国家也是拼了,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除去各种禁忌症和12岁以下的孩子接种人员普及全国民众。
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督查各级党组织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组织群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工作。因工作的需要,每夜凌晨三点左右,我会准时收到县疾控中心负责人发来的全县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情况。第二天早晨我看到发来的各种汇总表,心里总是对医护人员暗暗佩服,那是一帮人白天干活晚上熬夜汇总的数据,日复一日好几个月了。顿时,一位兢兢业业的老职工形象在我内心不断壮大。他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斤斤计较,永远是第一个走进单位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的人。做为旧同事,他是我最佩服和欣赏的人。局长安排的工作高质量完成,办公室下达的任务也是雷厉风行的执行。他不会看轻谁不会看重谁。他一直是我偶像般的存在,也一直是我学习和标榜的对象。不知别人是任何评价和看待他的,就算任何的闲言碎语也不能让我改变对他的肯定和崇拜。每次他发来数据后还要细心地再加几句注解。怕我这个外行看不懂他们的专业术语和数据。这一小小善举里的细节的确让我省心了许多。
“寇主任干工作认真呀!也是主动干工作的人。”这是认识他的人对他的一直评价。世间有多少个如他一样默默无闻,加班加点,不计回报的老实人。不问职级,不求职位,只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的认真坚守。他们才是我们值得挖掘和发现的优秀干部。
我清楚地知道疫苗接种汇总表上那些艰难上升的百分比里有各级党组织付出的辛劳,有没日没夜站在窗口前的医务人员的付出, 还有不辞辛劳主动来接种的各色群众的参与。谁都有功劳谁都有苦劳!
还记得是一个周末的早晨,一条下乡的督查通知,让我快速从和家人吃饭的场合离开。在车上我在工作群里下达了领导的工作安排。半小时内就有各种咨询电话打来。两小时内全部人员到岗了,没有人埋怨周末让他们干工作,没有人请假,没有人找理由。这样的感动似乎贯穿了大半年。
一阵动员十八周岁以上的人接种疫苗,一阵动员十二至十七岁的孩子接种,一阵是动员老人接种,一阵是动员借口有禁忌症的人群接种,细细算来,谁也没安心休息过,谁也没有安稳过几天。
去年春节至今,新冠病毒的肆虐一直在断断续续,几个高风险区,几个中低风险区,始终让全国人民捏着汗。比起封城封村和封路,带着口罩接种疫苗,扫个二维码简直都不是事。但具体操作中,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听到了村干部的心酸,看到了乡镇干部们的忙碌,更见证了医护人员的付出,听明白了群众实实在在的问题和困难。感同身受,不是像词汇表达的那么真切。一方要接种率,一方非要先扶自家的水缸再去扶大家的油缸,矛盾问题横亘在两方之间。于是各种矛盾激发,各种不该的言行出现。换位思考,也不是词汇就能转换两个人的身份。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你身上流的血,他能看到但就是感受不到痛疼的感觉。排队的人嫌医护人员磨蹭,医护人员嫌接种者不服从安排造成各种延误。说到底谁也没错。只是在长时间的煎熬中失去了好好说话的耐心。
“逆行的白衣天使”是这两年最让人感动和温暖的人。哪有天使,不过是一群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孩子穿上了防护服,不顾个人安危站在了前沿阵地。
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从不缺英雄。抗洪救灾、疫情防控、地震灾害,各种意外和挑战面前,无论老一辈,还是小一辈,不论男女,不论地域,总有勇往直前的战士。
我的思绪随着移动的人流时而担心,时而感动,时而浑身充满着力量。
孩子静悄悄地跟在我身后,快十七的孩子在我长年累月地庇护下显得单薄和不成熟。想想自己十七岁时,扛得起粮食袋子,钻得了麦芒刺身的草房,站在黑黝黝的锅台前挥动着笨拙的铲子准备一家人的晚饭。而她,有任何麻烦事,首先想到的是妈妈,其次是自己。我怀疑自己抚养孩子的方式有问题。怕她出错,总是越俎代庖;怕她受苦,总是呵护备至。如此长大的翅膀能在风雨中展翅嘛?
望着嘈杂的人群,抬头看看蓝天白云。呼吸几口新鲜空气,悄悄牵起孩子冰凉的手。顺带发了一条可能要迟到的请假信息。
孩子的脆弱和无能是大人和环境造就的。我只能尽力让孩子多锻炼,但不再此刻。明天拿不了核酸检测报告入不了学校。那又该是我的烦心事了。
一位颤巍巍的老人在我身边兜兜圈圈地转悠。几个中年妇女带着和我孩子一样身高的男孩或女孩转悠。我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个新搬迁过来的中医院。曾经的熟人人去楼空,曾经的麦田地里拔地而起了巴燕镇上最大的医院。我没心情观察它的布局,也没时间欣赏院里院外听说是中药材的花花草草。
挂号、登记、收费、接种就在大门里面的彩钢房里。明确的标志,清晰的箭头,我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便看到孩子张口让医护人员采集样本时的难受样。孩子的干呕声让后面排队的人也安静了一会儿。
“晚上七点半之后来取结果!”医护人员以好听的青普话告诉我。晚上七点半之后你们上班吗?我被人群挤出队伍的时候我的声音留在了身后。晚上我们上班。简易窗口里漂出了洪亮的声音,有男高音和女高音。我回首时看不清他们的容貌。防护服下的他们也许看清了我的模样。
排队的人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我记起了有些乡镇为动员村民以给接种疫苗的群众发鸡蛋来激励,也有乡镇干部用私家车接送接种疫苗的群众。乡镇干部的“多面手”和工作能力近几年随着工作任务的精细而水涨船高。
明天,接种疫苗百分比会上升好几个点吧!我在期盼地同时回头望望排队的群众,医院门口值勤的医护人员,还有密密麻麻的车辆。
“国之大者”一词在脑海浮现。构建免疫屏障的愿望也快实现了吧!
作者: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