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蛸止泻汤治疗慢性肠炎
中医理论与实践
海蛸止泻汤治疗慢性肠炎
作者 张孟林
余以“海蛸止泻汤”加减,治疗慢性肠炎50余例,一般1~3剂即能止泻。
方剂组成:
海螵蛸20克、焙内金10克、炒白术15克。水煎服,日一剂或制散剂早晚各服6克亦可。
随证加减:
(1)偏寒型:证见腹泻稀溏,呈乳白状,畏寒怕冷,四肢欠温,腹隐痛,小便清长,舌质暗淡,脉沉细。上方加制附片10克、淡干姜6克。
(2)偏湿型:证见腹泻如水,纳呆呕恶,下肢浮肿,身重神倦,舌黄苔腻,脉濡。上方加云茯苓15克、车前子8克。
(3)偏虚型:证见腹泻频繁,肛门作坠,泻夹不消化食物,头昏乏力,体质瘦弱,气短心慌,舌质淡、脉细。上方加黄芪15克、赤石脂10克。
病案举例:
例1:
沙XX,男,38岁,干部。1975年9月10日门诊,患慢性腹泻十年余,时缓时重,每天大便3~4次,稀溏呈泡沫状,平素畏寒怕冷,腹隐痛。大便检查除有不消化物,少量白细胞外,余均正常。舌质暗,苔白薄,脉沉细。
曾服中西药,效均不佳。乃用“海蛸止泻汤”加制附片10克、淡干姜8克。进药2剂,腹泻次数减少,纳食增加,四剂腹泻止。后以上方去附片,碾末服一月,观察2年未见复发。
例2:
汪XX,女,28岁,工人。经常腹泻已半年,泻便如水,夹不消化物,纳呆呕恶,体困身重,大便检查除少量白细胞外,余均正常。西医诊断“慢性肠炎”。
常服多酶片、黄连素,均无明显效果。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
以上方加云茯苓20克、车前子9克。一剂尿增多,大便减少,三剂大便成形。后以上方碾粉,每日两次,每次6克,服半月,病痊愈,至今大便正常。
本文摘自《四川中医》1983年04期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