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博士# #博士生活# #博...
浅谈发表sci的经验和过程:
发第一篇SCI肯定是最难的,最开始你需要大量阅读高质量的文献,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词语和句子都摘录下来,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论文语料库,比如有些逻辑的过渡词语和词组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一篇论文中轮换着写,可以使论文看起来丰富一些,审稿人审阅的时候不那么单调和枯燥;接下来开始慢慢地模仿这些句子的写作方式,模仿多了,你就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方式了,所有的文章都是通过广泛阅读后,长期坚持写作才能写好的,你要相信: 重复就是力量,数量堆死质量!
写完初稿后,就是给身边的老师修改,经历几番修改和语言润色(我们润色是导师找他在美国的博导帮助修改,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严谨和负责,我想我的博导也是因为有一个好导师才成长为今天这么棒的),投稿前的定稿与你的初稿相比一般都会大改很多,会改的面目全非。
定稿完成后,就开始投稿了,投稿之前要先选择期刊,如果你没有选刊的经验,就要多听老师的建议,只有你投的次数多了,拒的次数也多了,慢慢地你才能摸索出每个期刊的风格以及编辑的喜好,才能自己有把握的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我们专业的SCI数量不多,我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把中科院三区以上的期刊都投遍了,回过来想当初老师给我的投稿意见,简直是太珍贵了,使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
投稿后,你肯定会天天没事就关注审稿状态,只要编辑给你送审了,你就可以小小的开心一下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外审过程,每个期刊的外审时间都不太一样,一般是一个月到二个月左右,这个天天等待的过程实在是太煎熬了,如果你的第一次外审时间超过三个月,你可以直接在系统上发邮件问问编辑,不过有一次,我的一篇论文的外审时间超过四个月了,老师没让我问编辑,说审稿专家也都挺不容易的,因为国外都没有审稿费(国内期刊基本都有审稿费),又等了半个月,编辑给导师发来了致歉的邮件,说很抱歉审稿时间这么长,又过了一周左右,居然给我拒稿了,这是我报着最大希望上二区的文章,结果还是被拒了,唉,当时心里那个滋味啊,这篇文章花费了我最大的心血和精力,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别的文章没有报那么大的希望,结果还被二区录用了! 所以,我现在深有感慨: 投期刊这件事运气的成分也占很大比例的,你遇见不同的编辑、不同的审稿人,都会收到不一样的结果!
一般都会收到第一次外审大修的结果,这时你可以放松50%了,只要逐条逐句的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修改,最终被录取的机会都是很大的,这个过程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我深有感触,如果你这次一个问题没有回答全面,二次外审后,如果还是第一次的审稿专家,他一定会抓住这个问题不放的,你一点都逃避不了 ,发sci真的是每一个地方都要仔细斟酌,不能有一点含糊和侥幸的想法!
第一次外审返修后,一般都会有第二次外审,甚至第三次外审,我有两篇文章就是一共三次外审,而且每次都是不同的审稿人,你就得一遍一遍地反复的修改,直到所有审稿人和所有编辑都满意才能接收,我有两篇论文回复审稿人的意见分别写了17页和19页,编辑和第二次外审专家直接回复说: 看到作者这么认真地修改,并且领会了上次所有问题的意图,他们很高兴,于是我的论文很快就接收了!
无论是什么专业,我感觉每发表一篇sci都是很煎熬和痛苦的过程,你会在无数次的自我怀疑--自我肯定的过程中反复磨炼的。有的专业好发文章,是因为试验数据获取的时间快、周期短,他们可以用别人做实验的时间分析数据和写文章,我的专业试验量特别大,基本得做半年到一年的试验才能发一篇层次较高的文章,如果你们课题组有前期的积累数据,而且老师让你用之前的数据写文章,那你就太幸运了,可以发一篇质量很高的文章!
等你写的文章多了,发表的文章多了,你就有经验了,就写顺手了,逻辑思路也明晰了,再次写文章就很连贯,前期你处理完试验数据,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并把有用的内容摘录出来,估计半个月就会写完一篇sci文章的初稿!
你一定要记住: 无论做什么事,质量都是由数量堆积而成的,坚持积累,厚积薄发,持续努力,你一定会等到梦想开花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