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Rathke裂囊肿'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Rathke裂囊肿(Ratke cleft cyst,RCC)是一种来自内胚层的良性囊肿,起源于Rathke凹残余。胚胎时期的原始口腔凹陷并向背侧延伸,形成颅咽管,颅咽管与第三脑室的突出融合,形成垂体。Rathke凹前壁形成腺垂体与结节部,后壁形成垂体中间部,两者之间的腔即为Rathke裂。Rathke裂应在胚胎第12周退化,若未退化并继续延伸,则形成RCC。病理学上囊内容物可从清亮的脑脊液样到浓稠的黏液样,可伴出血及含铁血黄色沉积,囊壁内衬单层纤毛立方或柱状上皮,伴数目不等的杯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角质蛋白8及20染色(+)。RCC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平均45岁,女性稍多。本病无遗传倾向,多数患者无症状,为影像学检查或尸解时偶然发现,文献报道尸解发现率达30%。有症状者表现为垂体功能障碍(70%)、视力症状及头痛、泌乳及闭经、尿崩,偶因出血引起急性发病。无症状者可随访,有症状时可行立体定向抽吸或手术切除,但术后约1/3病例复发。
①部位及形态:本病均位于鞍区,其中约40%完全位于鞍内,位于前叶与中间部之间,其余60%完全位于鞍上。肿物边缘清楚、锐利,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一般5~15mm,偶可巨大,导致邻近脑实质及蝶鞍受压、扩大。②CT平扫多为低密度(75%),其次为等-低密度混杂(20%),少数为高密度(5%~10%),与内含较高蛋白成分或出血有关;钙化少见(10%~15%),呈弧线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或囊壁轻微强化。③MR上信号因内容物不同而异。T1WI上低信号与高信号约各占一半,也可为等信号;T2WI上绝大多数为高信号,仅25%~30%为等或低信号,薄层图像显示大部分病例内见囊内结节,呈低信号;FLAIR序列上几乎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物内部无强化,边缘可见壳状增强,为受压垂体强化所致。矢状位及冠状位有助于显示囊肿的确切位置及与垂体的关系。④偶可导致蝶窦炎。
矢状位与冠状位T1WI(图 A,B),垂体增大,其左上方见类圆形稍高信号肿物(箭),垂体柄受压后移,视交叉未见明显改变。冠状位T2WI(图C),肿物为略高信号(箭)。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增强T1WI(图D,E,F),上述肿物内未见强化(箭),右上边缘见少许壳状轻度强化,正常垂体受压、强化正常(箭头)。
Rathke裂囊肿。
包括鞍区其他囊性病变。①颅咽管瘤,儿童多见,肿物常见钙化,呈片絮状、结节状或边缘钙化,增强可见结节状、囊壁环形强化,囊壁较厚而不规则;②垂体腺瘤囊变,可伴肢端肥大及巨人症、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症状,易包绕颈内动脉,突破鞍膈向鞍上池生长者呈“8”字形或雪人状,钙化罕见,T2WI上可见多发小泡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③蛛网膜囊肿,常较大,各序列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无囊内结节;④皮样囊肿,内含脂肪,钙化常见;⑤表皮样囊肿,常位于偏中线区,呈钻缝样生长,密度及信号欠均匀,FLAIR为不均匀高信号,DWI显示扩散受限,易包绕邻近血管及神经,少数可见边缘不规则强化;⑥脑膜型脑猪囊尾蚴病,常多发,部分囊性病变可见头节,脑实质内病变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可伴脑积水,结合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RCC具有一定影像学特点,即鞍上或鞍内边缘清楚囊性肿物,多为低密度及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高分辨T2WI显示囊内结节具有特征性,半数为T1WI高信号。增强扫描有助于与鞍区其他囊性病变鉴别,RCC呈边缘壳状强化。RCC是一种稳定性病变,长期随访无变化,无恶变病例报道,少数可自行消退或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