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策兰书(外一首)│默雷的诗

默雷的诗

默雷,精神性诗写者。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独立于官方协会与圈子之外,以固守边缘为本体。倾向于发现那些未被发现的,言说那些未被言说的,抱持独立的批判自觉。著有《默雷诗歌集:最后或完成》。现居大同。

1
与策兰书

如果仅仅一天的话,地狱的恐怖

尚可忍受,对于这种恐怖

一天的时间足够了

         ——维特根斯坦(奥)

烟花之泪,在天空的眼眶

辗转,辗转而不肯落下

由于你目睹了虚无,目睹了虚无的雪籽

被绝望的筛子一粒一粒闪耀

又一粒一粒吞服

但你热爱我们,尽管窖藏着天空的墓地

为了青竹像一棵树

而与挂霜的命运一起奔腾

是的,尽了,空了

我们的那口井在等着你,像等着一瓶血清

以缺氧的心,以禁忌之犁

期待你的耙疏,你的绿色喂养

但你依然辗转,再辗转

辗转而不肯落下,一如游魂

与一个偶在的魔鬼周旋

王宫街——谁在以所有诗歌的唇

灌溉一个塞纳河的风影

迫使你的灯,被夜幕的大军

翻箱倒柜地围捕

但你依然爱我们,以二十四小时的眼睛

以这黑与白交媾的光辉

环顾,奔跑——在我们

蛋清一样的面孔

是的,烟花之泪,尽了,空了

以蛀空自己的纯粹

向我们挥手,向我们根茎的茁壮致意

辅之以蓬松的风

以及磕磕绊绊的爆破音

2
雪,或雪的余烬

——纪念诗人保罗·策兰

1

你不得不用血和眼睛推开

推开切尔诺维兹的大门,推开

与死亡或救赎相关的被叩问的墙板

雪,源自被德国大师的蹄铁

踩碎的词语:那纷纷的黑

仿若舌苔断裂后暗哑的时间

音讯全无的隔离,让你再次想起

乌克兰,想起苦役下的母亲

她想要一条你亲手编织的

雪花一样的披肩。在集中营

你不能——不能让蜡烛的泪水

来代替一种栅栏下的愧疚。即使青鸟

也无法带你翻越,翻越夤夜

这道被焦虑结霜的门槛

当思想被感叹的墨水漂染

并像壁虎漆黑地趴在夜晚的乳房

你能够采摘的都是死亡的果骸

从双亲的毙命,到族群稻草一样

被子弹收割,以及从奥斯维辛溢出的

浓烟中仍在嚎啕的魂灵……

你不得不走进一枚弹头,深入颤栗

并永久停留于黑暗的肋骨

2

从切尔诺维兹到布拉格

与你溢血的伤口一样,在冬天

在雪或雪的余烬下独自疼

你走你停,带着死亡预留的花籽

被冷却的灰烬抛向流亡的半空

而你渴望落下,甚至渴望抓住——

哪怕一块没有被血浸泡过的石头

哪怕马丁·布伯为你带路的耶路撒冷

这难以弥合的蕨的缝口——

蓓蕾,圣经中的蓓蕾

还能否被你眼底的花盆盛开?

当一个切入灰烬的意象,像钨丝

不再怒放人类瞳孔习惯的光明

3

沿着塞纳河,你把杏仁和罂粟

像硝烟一样抛撒,在巴黎

充满阴霾的上空。你谨慎地

让词碾过城市、梧桐和人们的眼瞳

并越过战争留下的骨灰瓮和弹坑

停留在绯红的记忆的凹痕

你不能容忍,不能容忍你仅仅

被作为战争的幸存者而滞留

与怜悯。如同你不能容忍

你的词走在别人曾走过的蒙霜的路上

即使在切尔诺维兹,你也不是以眼泪

来赚取一场阵雨的那类歌者

你就是诗,本身就是风暴眼

光芒,就凝聚在那把你随身携带的

可变的钥匙和数不清的杏仁

在罂粟与回忆,在深红的语言栅栏

以及在被心逼迫到深山的对话

甚至还有,还有横穿你一生的

那条被你裹进寒霜的子午线

4

无论是巴赫曼还是奈丽·萨克斯

你像她们一样,在迷雾的钟声

响过之后,仍流亡于迷误

流亡于被死亡纠结的毡包一样

凸显的绝望:一道你翻越不过的陡岩

从法兰克福到耶路撒冷

你始终面对一堵离乱于思想的哭墙

一个人被虐杀,一个民族在垂泪

那过热的疑问让你紧握词的手

顺着黄昏蜡一样弯曲的裂隙战栗

而不断迫近的血,在加速某种崩溃

终于你被战争与宗教集结的轴承扭伤

当你重又侧身走在巴黎,走在

米拉波桥,走在你熟悉的雪和词语中间

你发现你的思想之足,似乎丧失了

足够的攀爬能力。而绝望被重新

唤醒,并再次带你踩着夜色的灯影

鹫一样直扑血流如注的塞纳河

————

*保罗·策兰(1920-1970):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切尔诺维兹(此前属于罗马尼亚、乌克兰,战争中被德国占领,战后属前苏联)的犹太人,世界著名德语诗人。二次大战中被关进纳粹集中营,父母双双罹难于集中营而唯独自己幸存下来。战争结束后曾流亡匈牙利、维也纳等地,后定居法国。之后由于精神病住进医院。1970年自杀于法国米拉波桥下的塞纳河。曾获得德国文学最高奖毕西纳奖。他的诗歌写作与诗学思想,对二十世纪及其后来的世界诗歌产生巨大影响。从一首《死亡赋格》成名以来,他被视为自特拉克尔、里尔克之后的又一位天才德语诗人。主要作品有《骨灰瓮》、《换气》、《罂粟与回忆》、《子午线》等。

*英博柯·巴赫曼(1926—1973):奥地利女诗人、作家。保罗·策兰的女友,是最早发现保罗·策兰是个天才的人之一。与保罗·策兰交往甚密,她和策兰的通信集《心的岁月》刚刚出版(王家新译),堪为研究策兰诗歌及诗学思想的第一手材料。

*奈丽·萨克斯(1891-1970):德裔瑞典犹太女诗人。二战爆发后,从德国逃亡瑞典,保罗·策兰最亲密的文学挚友,被保罗·策兰尊称为“大姐”,有着与策兰相似的命运。战后曾获得毕西纳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

*马丁·布伯(1878—1965):奥地利犹太宗教哲学家、教育家,策兰最为敬仰的思想家之一。著有《我与你》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