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很纠结,到底是纠结什么? | 开店笔记

社群里一位老板本身是做日韩餐品的,比如年糕火锅,石锅拌饭之类的,在小县城,做了5年多了,但是因为淡旺季相差太大,还有一些个人原因,想转型做个面馆,定位大众的那种,现在很纠结要不要转型。

这种问题其实很棘手,因为这个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告诉她应不应该转型,这道难题只能老板自己求解。但是他作为社群成员,我不能告诉他我不知道,面对这种问题,我都是给思路。答案给不了,但是如何求得答案的思路是可以提供的。

我说了挺多,但是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去多看几家成功的面馆,好的面馆看多了,就会有灵感,甚至形成自己的策略。有了信心,开面馆就不会犹豫,而是谁也拦不住了。无论哪个城市,都有一些很小巧的面馆,生意特别好,成功的的原因多种多样。记得19年12月份的文章,就有两篇文章是专门探访两家面馆的,感兴趣的可以翻出来看看。我第一个店是失败后,那个店铺后来也是经营了家面馆,挺成功的,在以前的文章里也做过详细的分析。

刚好这两天还看到一位老板分享的面馆探访感受,写得也很好,分享给各位:

今天来海底捞旗下的十八汆店体验,从快餐的效率本质来说,发现这个店简直做到了快餐的极致效率!不知道目前单店有没有盈利,我简单说说我看到的模式:

1,产品结构非常简单,浇头其实看到只有四个,产品线不长。顾客决策效率非常高。

2,产品定价上,点一个小菜和一碗面,最多来杯饮料,平均二十几块钱。如果只吃一碗面,十几块即可吃饱。在这样的商圈,同等产品价值和环境下,应该没有其他餐饮店能够比得过这个性价比了——真的做到给顾客超值的感觉。

3,从选餐、点餐、买单、小料、筷子勺子、收盘,基本都是顾客自己完成,几乎不需要服务员辅助。同样规模的快餐店,人工上至少节省了两倍!

能够做到这些,我觉得:

第一是产品制作非常简单,而且借助了一些机器。厨房加工和收银台只有两个人,一个人在煮面(机器辅助,非常快),一个在回答一些顾客问题(一般是新客户)和端菜给顾客。前厅基本只有一两个人,整理一下桌面和小料台。这样简化操作,提高了人员效率。

第二就是顾客就餐的动线设计非常高效。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指令指示,哪怕第一次来的顾客,也很容易知道怎么操作,这样提高顾客的就餐效率。

第三就是空间结构根据客群属性来设计,非常高效运用了营业面积,平效非常高。

第四,虽然定价低,但是借助了海底捞背后的供应链体系和机器设备技术等等,以及合理的店内人员结构和空间结构上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翻台率也会更高。

第五,具体经营数据没有得知,所以只是从模式上分析,这个店非常高效,成本结构和资源配置把控地很仔细。一旦这种模式跑通,真的是直接吊打大部分的街边夫妻店!

第六,从目前整个经济环境下,其实这种模式很吃香。要么快餐极致效率,要么保证快餐效率基础上增加体验(休闲快餐)。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