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结字要临好《圣教序》
谈到结字,从古至今许多法贴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魏碑、墓志,以及较前的东汉隶书,以及历代的书法大家都有许多经典的字例,在形式上、变化上有可借鉴之处。但集大成者还是书圣王羲之。王羲之精于笔法,结字处理上纵横取势、奇肆恣意,守法度、合天道,超凡脱俗。其险绝手法,结构的变化,后人以至于今人,未有能超出王羲之的。他们或许在某一方面王羲之要強,但总感到有所不足。
《圣教序》选录王羲之书法中结字精华,单字近两千个,字数多,且个个神彩奕奕,耐人寻味,美不胜收。
《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而成,耗时三十多年之长。后经工匠刻制成碑文,其中以宋拓本为佳。
临学此帖,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的领略王羲之结体的精妙,学到很多的险绝手法,和丰富的结构变化。历来学者,都把《圣教序》奉为圭皋,作为临帖的基础法帖。古今许多名家都是通过临习《圣教序》悟得结字奥秘,攀上书法艺术高峰的。临习《圣教序》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关口。特别是学习行草书,更要把他当作必修课,认真、反复、深入临习,并举一反三,大胆创新,如此自己的结字水平一定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圣教序》结体之美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许多书法家和理论家对此都有深入的门阐述,对每个字都做过精准的分析。这里,择其要,从宏观层面,讲讲其美在何处。
一是字法多样。各尽其态。该方的方,该圆的也一定圆,长的长,短的短,字形特征十分明显被强调,字体动感十分明显,字和字之间字形区别变化无常,方圆尽得其势。多次出现的相同的字,也没有一个字是雷同,一字一态。
二是内部点画分割方式多样,外形相似的字,内部区别大不一样,犹如篆刻的布白,大开大合,各显手段,尽求变化。即使一个很小的偏傍,内部空间很狭小,也有自已不放过,不会随意一抹而过。
三是尽出天然。许多字形不论欹侧,外形特征鲜明,犹如天然,一任自然。此非巧合,也非有心计算,乃无意而成。没有丝毫的娇柔造作,人工雕琢之意。通篇收放自如,字字变化,无有雷同。能在书写的片刻之间,在笔下生出如此丰富的变化,并且一气贯注,自然和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四是疏密多变。王羲之通过对汉字内部的空间进行个性化的分割处理,使字结构变得千姿百态,活泼有趣,无一毫死板。而且这种空间的处理,是因字、因时,因大章法的需要而作处理的,随势而变,浑然一体。在这方面,《圣教序》给了我们极多的启示。有时有意把笔画集中在下面,空出上面的空间。有时又对中部空间做有意的夸大。有的字则把笔画集中在上面,显的下面十分空疏。字帖上没有上中下平均分配笔画的字例。左中右笔画的分布也是如此。有的字中间的距离很大,很宽阔,疏可走马,我们自己写,一般趋向于写匀称。从字帖中大量的字例可以看出,这种结体上内部笔画的分布方法,不是偶尔为之,而是有意造成的一种疏密的变化,精心设计下的空间的夸大。对照今人笔下的字形,同样以此方式来检验,会感到有很大的差别。总感觉入古不深,少一种古人笔下的疏朗洞达之气。
五是使转流动。《圣教序》笔画之间有流动之美,通过使转表现出每个字的情性,点画起收之间皆“眉目传情”,一切尽在不言中。有的字不强调点画的轻重变化,轻重变化很微弱,基本上是线。飘逸流动,笔笔有势。
六是错位生趣。一是位置的错位,即上下两部分中心不在一条线上而是故意错开,造成活泼的姿态,二是角度的错位,就是上下两部分重心的角度明显变化,角度的不一致,使字的姿态更加丰富。
七是排列造势。王羲之有意识地让笔画在相同的方向、或大致相同方向上重复运行,造成一种书写气势上的连贯。好像文章里面的排比的方法,气势如虹。
八是纵横捭阖。《圣教序》中基本上没有纯粹的横和竖。横的笔势变化。有同方向倾斜,也有不同方向倾斜。竖的笔势变化有的明显,有的微微倾斜,不仔细看感觉不到。横与竖的角度、疏密变化,无疑会大大增强字“活力”。《圣教序》中这方面的经典例字很多,要重视这些例字的做法,深入学习和研究、借鉴。很多书法爱好者人认为四平八稳,横平竖直的字才是好字,其实那样的字很没有趣味、不生动。我们有时感觉到某个字很不一般,有味道,但不知道那个劲儿在哪儿,其实就在这些细微的方向变化上。这些变化多数很隐蔽,很不容易发现,需要我们认真的读帖,仔细的观察。
圣教序中的许多字看起来非常优美,变化无外不在,各有特色。但给人的感觉又是“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富于变化而平和。没有剑拔弩张的张扬。.在临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用心发现把握各种变化之处,表现出这种非同寻常的变化感,又要写出这种平和高雅的境界。此外,还要在掌握每个单字的基础上,注注每个字上下左右各个字之间的联系及上下字的组合方式。不是只把字挑出来,学会单字就行了。我们还要把脑袋里积累了很多的《圣教序》上的字,有机的、很讲究的弄在一起。《圣教序》本身就是一个集字作品。在认真临习单字的同时,学习他在处理字与字之间,大与小、远与近、粗与细,连与断等方面的内容,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么做,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我们对单字的把握,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每个单字为什么要这么写?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