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后,这几所民办本科容易被误认为是公办院校!高考生请擦亮眼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关于批准9所独立学院转设更名的函,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转设更名为合肥经济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转设更名为沧州交通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转设更名为广州华商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转设更名为重庆移通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转设更名为南昌交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转设更名为赣南科技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转设更名为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转设更名为嘉兴南湖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更名为苏州城市学院
而就在几个月前,教育部才批复了3所“新大学”:由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转设更名的广州理工学院;由原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转设更名的郑州经贸学院;由原湖南工商大学北津学院转设更名的湘潭理工学院。
这次又批复了一批“新大学”,说明独立学院转设更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民办高校校名“公办化”现象正愈演愈烈。
我们把时间调回到2019年5月份,当时得到教育部批复的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本学院”中,有3所是民办高校,它们分别是马鞍山学院(原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福州工商学院(原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潍坊理工学院(原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前面提到的广州理工学院、湘潭理工学院,以及刚刚得到批复的合肥经济学院、沧州交通学院、南昌交通学院等,均为民办高校。它们在未更名前,人们比较容易判断出其民办本科的身份。然而更名之后,它们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公办院校,所以高考生请擦亮眼。
对国内高等教育现状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民办本科院校校名大多与公办本科院校有些不同。这种不同是一种感觉上不同。比如上海兴伟学院、天津天狮学院、西京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人们能从它们的校名中辨别出这5所民办本科院校的身份。而校名为“某某理工学院”、“某某经济学院”的高校,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公办院校。
现在大批民办本科更名为“某某理工学院”、“某某经济学院”,大家的认知短时间内又无法转变,发生误会在所难免。
独立学院转设更名,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教育部也给予了正面鼓励。只是,很多民办院校在更名时有意识地向公办院校靠拢。
当然,民办院校校名公办化,不仅发生在独立学院转设更名上,也一些民办高校趁着“学院”升格为“大学”的机会,给自己取了一个很像公办大学的校名。
2018年12月,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学院”升格为“大学”,校名中又扔掉了“华桥”两个字,感觉档次拉升了不少,很多不熟悉的人把它看成是“省属公办外国语大学”。
民办高校校名“公办化”,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赞同的人认为,民办院校校名“公办化”有利于提升学校生源质量,改善民办院校招生环境,提升民办院校教科研质量。
的确,因为近些年全国各省陆续取消“三本”,独立学院(含民办高校)与其他公办高校在同一个本科批次进行录取,民办院校在更名时消除一些“特别含义”,至少能达到表面上与公办院校处在同一水平。这样一来,会有更多的学生认同该校并填报该校,学校的生源质量就会好起来。生源质量好了,学校的发展就有了基础保障。
但反对的人觉得,民办本科本身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上就与公办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极少数顶级民办院校除外),为了不让高考生误会,造成高考生志愿填报失误,需要保持民办高校校名中的“特别含义”,否则就是对高考生不负责。
大家站在不同的立场,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讲个公道话,我们应该让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享受同等待遇,它们都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被区别对待,因此民办院校在更名过程中消除校名中的“特别含义”,不应该被人们说三道四。也可以说,民办院校校名公办化,是高教环境更趋公平的一种体现。
不过,如果高校把更名当成“重点工作”去推进,而忽视了内涵建设,就比较可悲了。民办院校也好,公办院校也罢,都应该把重心放在提升办学质量上。毕竟,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的“第一任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