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高大的竹种巨龙竹育苗关键技术
世界上最高大的竹种巨龙竹育苗关键技术
孙茂盛等
巨龙竹 (Dendrocalamus sinicus) 属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竹种,又名歪脚龙竹,热性巨大型丛生竹,花期为 10 月至翌年 5 月,果期为 12 月至翌年 7月 。巨龙竹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竹种,秆高20~30 m,直径 20 ~ 30 cm,单秆质量可达 79 ~ 100kg,每丛平均有 15~30 秆,单秆出材率和单位面积产量高。巨龙竹生长速度快、经济用途广、生态效益显著,作为一种特色明显的资源植物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巨龙竹是 20 世纪80 年代初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发现的新种 ,因秆型相对较小,且基部节间短缩和偏斜被称为“歪脚龙竹”,主要分布于勐腊、景洪、勐海一带 。随后的深入调查发现其原产地和现代分布中心并不在西双版纳,而是位于云南西南部边远的南亚热带中山地区,包括孟连、西盟、沧源、耿马一带 。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巨龙竹秆型高大通直 。
巨龙竹是我国大型丛生竹的典型代表,其秆高可达 30 m 以上,直径可达 30 cm,是目前所见文献记载中世界上秆型最为高大的竹种,堪称“竹中之王、世界之最”。巨龙竹在滇南产区傣语通称为“埋博”,薄壁型巨龙竹称为“埋博哼”,而厚壁型巨龙竹称为“埋博阮”。二者形态特征有着明显差异,特别是厚壁型巨龙竹秆壁较厚,单秆和单位面积秆材产量明显较高,具有更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一个优良种质资源。
厚壁型巨龙竹秆壁横截面
巨龙竹分布区域非常狭窄,仅分布于我国西南部边缘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海拔 500~1 870 m 的中山山地,年平均降雨量 1 278 mm 以上,年均气温 15~22. 5 ℃,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 10 ℃,极端低温不低于 -5. 4 ℃,年总光照时数 1 800 h 以上,年平均有霜日数不超过 12 d。原产地主要有普洱市的西盟、澜沧、孟连和临沧市的沧源、耿马、双江、镇康、永德,在西双版纳的勐海、景洪、勐腊等地的河谷坝区引种栽培 。巨龙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竹种,其分布区是佤族、傣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在种质资源、地理分布、人文文化上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对于巨龙竹的培育与推广已经迫在眉睫。
巨龙竹的研究、开发工作起步较早,但资源培育至今仍然十分粗放。巨龙竹产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种苗的繁殖问题,从而扩大竹种资源。目前巨龙竹的主要繁殖方式有种子育苗、埋秆育苗、分兜育苗,由于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统一的技术指导,育苗技术水平和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种苗已成为制约巨龙竹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该物种产业链的发展。为规范云南省巨龙竹育苗方法,提高巨龙竹种苗质量,切实发挥苗圃的功能,研究编制了巨龙竹育苗技术规程。该规程于 2014 年通过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评审,于 2015 年 7 月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现将规程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圃地选择
1) 气候条件。年均气温 16~24 ℃,绝对最低气温>0 ℃,无霜期≥300 d,年降雨量≥1 2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50%。
2) 地形。选择海拔 200 ~ 1 400 m、交通便利、灌溉方便、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地块。
3) 土壤。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pH 值 5 ~ 7的砖红壤、红壤、赤红壤、紫色土,土壤厚度≥60 cm。
2 整地作床
1) 整地。深翻土壤,清除草根、石块及其他杂物,平整圃地。
2) 施基肥。施入腐熟的厩肥、堆肥,施肥量800~1 000 kg/667 m 2 。
3) 土 壤 消 毒。育 苗 前 3 d 用 4. 5% 甲 敌 粉2. 5 kg/667m 2 和2. 5%敌百虫粉2. 5 kg/667 m 2 ,拌土混匀撒施。
4) 做床。做高床,床高 30 cm,床宽 1. 2 ~1. 6 m,长度视地形而定,苗床之间留出 30~40 cm步道。
薄壁型巨龙竹秆壁横截面
薄壁型巨龙竹秆的形态特征
3 育苗方法
3. 1 播种法育苗
3. 1. 1 采种
于 3—4 月选择立地条件好、生长健壮、正常开花结实的竹丛采种,采收的种子拌适量药剂防虫蛀,低温保存。
3. 1. 2 种子处理与播种
用 40 ℃ 左右的清水浸种 72 h,按竹种与湿沙1 ∶ 3比例拌种堆积催芽 2~3 d。播种量 300~350 粒/m 2 ,覆盖砂壤土 0. 5 cm 厚。温棚温度控制在 20 ~30 ℃,湿度在 60%以上。
3. 1. 3 苗期管理
1) 移苗。当竹苗长至10 cm 高、有2 片叶子时,移栽至容器内,容器规格为 (20~25) cm × 25 cm。
2) 搭棚。宜选择透光度 70% ~ 80%的遮阳网,搭设高度为 1. 8~2. 0 m 的拱棚。
3) 湿度管理。视天气和土壤水分状况及时淋水或排水。
4) 遮阳度调节。在根系恢复生长之后,节芽萌动抽枝展叶,逐步拆除遮阳物,去除覆盖物。
5) 施肥。育苗当年 8—9 月,每月宜追施尿素 1~2 次,用量为 15 ~ 20 kg /667m 2 ; 9—10 月宜追施复合肥 1 次,用量为 20~25 kg /667 m 2 。
6) 断稍。竹苗高度大于 60 cm 时,在秆高度 30~50 cm 处断梢,并剪除过密的枝叶。
7) 病虫害防治。常见虫害有竹蚜、竹织叶野螟、竹镂舟蛾、华竹毒蛾和竹茎扁蚜; 常见病害有煤污病、叶斑病、竹炭疽病、竹疹病。主要病虫害特征与防治方法见表 1 和表 2。
3. 2 分蔸育苗
3. 2. 1 竹蔸选择
选择 1~2 年生,秆径≥6 cm,节上有隐芽,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的母竹。
3. 2. 2 竹蔸挖取
于 3—4 月从母竹秆柄处用利器切开,防止损伤秆基芽眼,保留根系。竹蔸挖起后,母竹应保留 3~5 个节间。取出的竹蔸置于阴凉处,用苔藓、草席等覆盖保湿,贮藏时间不超过 3 d。
3. 2. 3 竹蔸种植
将竹蔸按 (40~50) cm × 60 cm 的株行距移植于苗床。
3. 2. 4 苗期管理
栽后覆盖,淋透水,70% ~ 80%遮阴,注意浇水、排水。节芽萌动抽枝展叶后逐步拆除遮阴网,揭开覆盖物。移植 2 个月后,在秆高 60~80 cm 处断稍,剪除过密枝叶。其余管理同播种法育苗。
3. 3 埋秆育苗
3. 3. 1 竹秆选择
选择 1~2 年生,秆径≥6 cm,节上有隐芽,发
育健壮,无病虫害的母竹。
3. 3. 2 节段的制备与处理
于 4—5 月砍取选中母竹,根据单节、双节或多节不同的要求截秆,节上主枝保留 2~3 个枝节,其余剪除。双节或多节段应在两节之间与节芽垂直方向开长 5~7 cm、宽 2~3 cm 的口。
3. 3. 3 埋秆
在整理好的苗床上根据竹秆直径大小开挖深、宽 15~25 cm 的沟,沟间距 15~25 cm。然后把节段平放沟中,节上枝芽朝向两侧,节间中部开口向上,筒内注入清水,封口,覆土 5~8 cm。
3. 3. 4 苗期管护
1) 搭设荫棚。选择遮光度 70%~80%的遮阳网,搭建高度 1. 8~2. 0 m 荫棚。
2) 水分管理。苗期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光照管理。幼苗节芽萌动抽枝展叶时,逐步拆除遮阳网。
4) 追肥。育苗当年 8—9 月,每月宜追施尿素 1~2 次,用量为 15 ~ 20 kg /667m 2 ; 9—10 月宜追施复合肥 1 次,用量为 20~25 kg/667m 2 。
5) 断稍。幼苗发枝展叶后,在秆高度 30 ~ 50cm 处断梢,并剪除过密枝叶。
6) 病虫害管理。苗期做好苗木病虫害防治。
4 苗木出圃
1) 出圃规格。出圃竹苗标准应达到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T062) 的要求。
2) 出圃时间。当年育苗,次年出圃,出圃时间为 6—8 月。
3) 起苗。起苗以竹丛为单位挖起,按标准分苗,起苗前 1~3 d,缩减主侧枝,留 2~3 个节,其余剪除。若分出的苗带有笋,将笋从中部水平切除。
4) 分级包装。依据标准 DB53/T062 进行分级包装,外运前根部沾泥浆。
5) 假植。起苗后 3 d 内不能定植的,选择背风阴凉、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假植,假植时间不超过10 d。假植沟深 25~30 cm,宽约 100 cm,长度视苗木数量而定。将成捆竹苗解开单层倾斜 30°摆放于沟内,用湿沙或沙壤土填埋根系,以不暴露苗木根系为宜。
6) 运输。竹苗应水平分层摆放,运输途中应注意保湿,通风,避免温度过高。
表 1 巨龙竹苗期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 2 巨龙竹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