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合纵的山东六国48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秦国10万大军?
商鞅变法给秦国训练了一支新军,这支新军仅仅出动两万人,就在河西战场上,一举歼灭了魏国10万大军。
这一战打出了秦国新军的威风,让山东六国看到了秦国的实力和厉害,同时也让山东六国感受到了威胁。
就在此时,鬼谷子的高足苏秦看到了机会,他出山说服山东六国,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和齐国进行合纵,共同抗秦。
六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心中的小算盘,暂时放下芥蒂进行合纵,共同抵抗秦国。
这就有了山东六国组成的四十八万大军聚集在函谷关,准备一举灭了秦国,
可是结果却让山东六国君臣大吃一惊,甚至感到震撼,六国不但没有灭了秦国,反而被秦国的十万大军差点灭了。
楚国出动的十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魏国战死六万多人,燕国损失三万多精锐骑兵,另外三国,齐国、赵国和韩国都是损失惨重。
魏国打得连家底儿都没有了,敖仓粮库是魏国几百年来的积累,不但支撑着几十万大军的消耗,还是魏国几百万人口的粮食和物资,更是魏国平抑物价、赈灾救荒的宝库,结果被秦军偷袭一把火烧了。瞬间,魏国这个富庶国家面临着灭国之灾。
六国统帅,上将军子兰仅仅带着一千多士兵狼狈逃回楚国,六国大军的统帅都没有了,其他国家的将军也都带着残兵败将逃回自己国家。
这场由六国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灭秦之战,以六国君主无法接受的惨败结束。
六个国家,48万大军,不但打不过秦国的十万大军,还差点儿被秦国灭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总结起来,起码有三个原因,决定着山东六国大败。
首先看军队结构。
秦国虽然只有十万大军,但是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团队,凝聚力很强,团结性很强,很容易指挥。
秦国军队是别的国家已经打到家门口啦,他们是在自己家门口打仗,是保家卫国,拼死也要把山东六国阻挡在函谷关之外,他们是憋着一股劲儿要打的。
山东六国虽然有四十八万大军,但是这是六国的军队组合在一起的。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军制和制度,这六个国家从来都没有联合作战过,有点儿一盘散沙。
就像现在随便从全国选出六十个人,这六十个人有南方的,有北方的,还有中原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完全不一样,文化层次也是参差不齐,每个人的战斗力和特长,彼此都不了解。把这六十个陌生的人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团队。
这陌生六十人团队将pk一个由十人组成团队,这个十人团队虽然人少,但是人家战斗力强,成员之间互相熟悉,而且互相磨合了十几年,彼此之间有很强的默契。
这样的两组队伍pk起来,就好像土匪对战正规军,土匪只占人数优势,与精兵强将的正规军打起来,谁胜谁输还是两说。
其次看统帅。
秦国的统帅是司马错,司马错可是战国名将,非常善于奔袭战,所以战争还没开打,他就安排了两万军马,秘密奔袭到虎牢山,以无人想到的方式偷袭了魏国的敖仓,打了六国联军一个措手不及,灭了他们的气势。
司马错不但善于奔袭战,还善于运筹帷幄,掌控全局,行军布将是个高手中的高手。
六国的统帅是楚国的子兰将军,子兰是楚国昭阳氏之后,公子哥一个,从来没有打过仗,但是兵书知道的不少,典型的好大喜功,纸上谈兵的家伙。
这样一个从来没有带过兵的人,怎么当上六国统帅的呢?
当时楚国最大,出兵最多,一共出了15万兵马。
就像一个公司谁占的股份最多,谁就有发言权,谁就要当老大。
楚国出兵多,那么楚国就要当老大,就要出一个六国统帅,楚国担当老大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找一个靠谱点儿人行吗?
楚王当时是楚怀王芈槐,芈槐对打仗一点儿都不懂,全听世家大族的或者左右臂膀的。
昭阳一族是楚国的大贵族,在朝中很有势力,族长昭睢竭力向楚王推荐子兰任上将军统兵六国,他当时认为,秦国不可能战胜48万六国军队,只要六国战胜,他就捞足了资本,在楚国的地位将更上一层楼。
就是在这样的私心下,子兰被任为六国统帅。
六国军队组成的联军,本来就各有各的小心思,各自代表着自己国家的利益,现在被一个草包统帅,怎么可能信服?
子兰这个没有打过仗的公子哥,除了会摆派头什么都不会,既没有威信,也没有威望。
他既不会打仗,也没有战术,更不存在有什么谋略,他只知道自己带领48万大军,到时候一股脑堆上战场,打就是了。可是他完全没有想到,函谷关就那么点儿小地方,怎么可能盛下这么多人?
如果把这48万大军都堆到战场上,挤都挤不下,怎么可能打仗?
一个没有打过仗的人对战战国名将司马错,结果可想而知。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48万大军被这么一个窝囊废领导, 不败才怪。
第三看军队实力。
秦国的军队是商鞅变法训练的新军,无论是兵士实力,武器、战法都进行了改进。
首先是武器,原来的笨重老旧战车全部淘汰,重点训练骑兵,战马都是从草原引进的优良战马,骑兵的长剑也进行了改良,把阔身短剑改为窄身长剑,使得威力更大,需要费的力气越小,这样在战场上,同样的力气可以砍杀更多次。
步兵的武器也进行改良,并且还针对骑兵发明了木头大槌,这个还是商鞅徙木立信的那个少年山甲发明的,这个大槌就是威震天下的步兵武器。
秦军武器改进,淘汰战车,作战战法都随之改进,不但注重团体作战,而且发明了各种分割切战法,即使遇到大规模的敌军,只要团队配合密切,战法得当,一样击溃敌军。
除了武器,战法,兵士个人实力也很强,无论是主动性,勇猛性,还是体质上,都比原来强很多。首先商鞅变法,无论谁,只要有功,就奖励军功,这样士兵为了立功受爵,战场上都是拼死搏杀。其次,当兵自愿和选择制,年老体弱的都淘汰了,留下的都是强悍的年轻人。
整体上,秦国军队非常强悍。
反观山东六国,还都是老旧战车,笨重,灵活性差,遇到秦国骑兵,一个冲锋就散了。
山东六国武器和军制都没有变,特别是楚国和齐国,还是古老的战法,武器也很落后。就拿一项比较,就看士兵们用的剑,秦国改良后,再对上山东六国,就有点三八大盖对小米步枪了,优劣不用说。
六国的军制还是春秋的制度,贵族立功受赏,一般贫民奴隶根本没有立功受爵的机会,他们立功不立功没区别,所以他们根本没有积极性,只想保命。特别是楚国,战胜了奖将军,战败了惩罚将军,都和士兵没关系,所以,看到勇猛的秦兵,打两下打不过就后退,就逃跑,先保命再说。
这样两个战队,分明是一群羊对上一群虎狼,羊再多,也抵不过凶猛的虎狼。
看到这几个原因了吧,别的不说,单说武器,六国就吃亏,还别说有一个无能的统帅。
常言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子兰都不能称为将军,他充其量就是来凑数,想来捡功劳的,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差点把自己搭进去。
统帅对比,六国统帅不行,武器也不如秦国,六国互相配合协作作战更不行,三个重要因素,没一个行的,怎能不败。
六国就人数多,也仅仅人数多,可是都是一些参差不齐的家伙,一盘散沙,对上秦国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人数多,只能是逃跑时互相踩踏,压死自己人而已。
所以,苏秦合纵四十八万大军打不过秦国的十万大军,也没啥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