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于古传抄本的民间武学研究——翻子拳传系及其特点

本文作者

古语云:“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武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民间武学虽长期以来受到统治者压制,其名不彰,但其所代表的民间武学文化,却是武文化的重要组成,体现着广大民间武术传承者的文化追求与自觉。

遗憾的是,受到种种因素特别是古传文献不足的限制,如今我们对民间武学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许多重要的武学技术、历史问题,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便是去古不远的明清时期,武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尽如人意,很多方面至今还是空白。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传拳法、拳谱文献的研究,实为刻不容缓。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搜集、整理民间珍贵武学抄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古传武学的研究。本文即是笔者对古传翻子拳的研究成果,在整理大量明清翻子拳抄本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对翻子拳各传系及其传谱进行了整理和比较,辨明了一些困扰学界多年的问题,并有若干新的发现。在此不揣鄙陋,陆续刊出,以期抛砖引玉,切实推进明清古传武学的研究。

一、翻子拳概况

明代名将戚继光编著《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中记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长拳……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 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一般认为其中的“八闪番”即翻子拳的原型。

如果确实如此,那翻子拳的历史便可追溯到明代嘉靖、万历之前,因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作为武林中最为古老的拳种之一,翻子拳后传广泛,支派众多。

二、传系情况

按地域来看,翻子拳传人主要集中于河北、东北、西北、北京、上海等地,因此有河北派、东北派、北京派等不同分类。其中河北派中又可分为四个传系。

1.明末王智远传系

明末清初山东人王智远习得此拳,并授于河南开封府越南孙公,孙公又授于宜山镇四海张公,张公又授于章丘回回马公。此后,山东人马祥九将此拳授于河北王学俊、王学杰兄弟,王学杰授于河北雄县人李公然。李公然侄子及李公然门徒逐渐将此拳广泛传播于河北省蠡县、肃宁、饶阳、沧州等地以及我国东北、西北各地区。京城马国兴先生就是肃宁翻子拳传人。

笔者与著名武术家马国兴先生

另清后期有雄县开口村人董宪周,为当时翻子拳大家。据董贵轩(开口董氏第二十代孙)所说,“董宪周,字硕甫,江湖人尊称宪大爷。清直隶省保定府雄县开口村人,开口董氏第十五代孙。生于嘉庆二年三月十九日,卒于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七日辰时,享年九十又三岁。中国清代北方翻子门派的主要代表,翻子拳武术宗师,著名义士……至道光二十年,宪周已开办武场多个,门徒达三四百人”。

董宪周像

2.赵灿益传系

赵灿益(赵老灿)据传为起义军将领,隐居于河北省饶阳县,并将戳脚拳授于段志绪、段志勇兄弟,翻子拳授于王老梓、王占鳌等人。段、王两家互教互学,同时习练并传授这两种武艺。这是以河北省饶阳、保定为中心的传系。赵灿益之前的传承待考。

3.倚山老祖传系

河北深州封家庄除了赵老灿(赵灿益)所传之外,另有封老夫子在山东所学的倚山老祖传短打,光绪时期的碑文中记载了上千传人姓名,影响可见一斑。今日传人有封家庄封佳良先生等。

4.少林传系

河北蠡县有由少林和尚所传的八闪翻,今有传人田伟先生等。

上述传系中,前两者多为人知,倚山传系与蠡县传系价值特别,但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倚山短打涉及《倚山武论》之姬龙凤课题,蠡县八闪翻拳谱与众不同,更以岳武穆心意拳谱为总指导,可谓谜中有谜。

总之翻子拳中,河北派的情况最为复杂。

东北派情况相对简单。王占鳌先生弟子徐兆熊先生将戳脚翻子拳教给沈阳郝鸣久、杨俊峰两位先生。此后沈阳武师胡奉三先生从河北饶阳学得戳脚翻子拳回沈阳,与郝、杨两人并称“奉天三老”,东北派戳脚翻子拳基本确立。

前排左一为于伯谦,左四为胡奉山,左五为郝鸣久

北京派戳脚翻子拳由吴斌楼先生确立。吴斌楼为清末河北蠡县人,自幼从戳脚翻子拳名家魏赞魁习拳,后成为一代宗师。1924年吴斌楼先生定居北京,成立国术研究社,传艺授徒。(待续)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