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的大灾变
相比于恐龙统治地球1.4亿年的历史,人类两百多万年的发展进化史简直短的可怜;恐龙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的那场大灾变中灭绝,灭绝说法挺多,受到最多支持的当属小行星撞击地球。
众多学者认为这颗陨石就是大约6576万年前撞击墨西哥的那个至少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留下一个直径180公里的撞击坑。
陨石撞击坑
人们今天从化石上一窥这些史前巨兽的面貌,从众多恐龙相关的影视剧就可以看出今天人们对恐龙的浓厚兴趣。
不过想一下,人类或者哺乳动物都要感谢那场灾变,要不然在这些食物链顶端霸主的压制下,自己就只能呆在食物链底层瑟瑟发抖。
很少有地质事件能像6500万年前的那次为人熟知,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造成当时超过70%的物种灭绝。
今天估算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时的威力相当于100兆吨TNT当量,人类历史中最强的人造爆炸物是沙皇炸弹,爆炸威力达到5000万吨TNT当量;把沙皇炸弹当成一个单位的话,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的能量是200万颗沙皇炸弹。
本来威力就足够惊人,科学家发现恐龙遭遇这颗陨石时还特别倒霉。
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这颗小行星以最坏的角度造成了最大的破坏!
小行星撞击的威力一方面取决于其速度和质量大小,另一个关键因素还有它和地球之间的撞击角度;通过研究其撞击轨迹,可以更好地了解撞击如何影响它下面的行星以及撞击后物质是如何分散的。
这颗造成恐龙灭绝的陨石坑因墨西哥当地小村子希克苏鲁伯而得名,陨石坑现在已经看不见了,在六千多万年的岁月中,它被埋在几百米深的沉淀物下面,今天肉眼是无法直接看到这个陨石坑的面貌的。
重力异常区
今天之所以被发现要归功于石油勘探人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地质学家在墨西哥湾利用飞机进行地磁学调查,帮石油公司找石油,地磁数据显示在尤卡坦半岛外海的海床下有一个直径达70公里的对称环状地形,只有海上的并不完整,只看海里的这个圆坑好像缺了一大块。
希克苏鲁伯撞击坑大致范围
通过结合尤卡坦半岛重力异常图,地质学家发现尤卡坦半岛也有一个弧状区,两者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直径达180公里。今天通过观察这个陨石坑的几何外形和结构,就有可能用计算机模拟测试小行星的轨迹,看看哪一个更有可能留下现实中观察到的那个地球疤痕。
科学家们在2016年正式开始做这个事儿,国际海洋发现计划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共同组织的对希克苏鲁伯撞击坑的联合科考。在海上对陨石坑开展了大量钻探取样。
当时得到的钻探样本
这次科考也很顺利,保存在海床下数百米的样本都很完整,科学家最终完成了这个撞击模型。
模型显示,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后,陨石在一分钟内被粉碎,地表上形成一个大约30公里深的空腔。
撞击模拟
在接下来的两分钟里,这个空腔的底部被反推到了超过海拔10公里的高度。
然后在之后两分钟,空腔中央隆起的部分向外塌陷,形成了内部的峰环。
这次撞击的威力非常惊人,一分钟内直接从地表穿透三十公里,甚至把地球的部分地幔掀了起来,地幔在地壳表面下一层,位于地下30多公里深处。
通过超级计算机计算,当时陨石相对于地面不同角度的撞击会有很大的差异,希克苏鲁伯峰环的形状和连续性表明,这颗小行星的撞击角度在60度到45度之间。如果峰环在某个地方被截断形成马蹄形,那就意味着角度较浅,角度小于三十度。
通过观察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中心、峰环和地幔隆起的相对位置,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偏移,其方向都指明小行星来自于东北方。
计算显示,在60度到30度之间的撞击会比垂直角度(90度)或小角度(15度)释放更多的气体和更多的抛射物。当陨石方向与地球表面呈60度时,将导致岩石最有效的蒸发,有毒气体和尘埃将投射进大气影响全球。
恐龙运气差到了极点,不仅陨石撞击角度很差,当时的撞击区域正是一个更容易释放有毒物质的地方,而且在撞击过程中非常有效地释放了有毒物质,导致恐龙遇见了最糟糕的情况。
这些有毒物质主要是硫化物,其次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也严重影响了气候,海量的硫造成全球范围内的酸雨,研究团队估计当时有 3250 ± 1300 亿吨的硫被抛射进大气,造成当时持续几十年的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