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和你聊聊天】活着太累、太痛苦怎么办?

🎵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莫言的语音
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莫言。
有朋友在后台问我,活得太累了,活着太痛苦,该怎么办”。

我的小说《生死疲劳》引用了佛教《八大人觉经》里的几句话“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我就试着用这几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欲望越多,苦难越重,失望越大。

这也是佛教的一个基本观点。佛教是要灭掉一切人的欲望,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什么都是空的,六道轮回也是在一个很低级的阶段的轮回。
六道之上的天道也还没到佛的境界,到了佛的至高无上的境界,一切都是空的。按照佛教的解释,即便是玉皇大帝,他这个天人的境界也还不是一个至高的境界。
当然我们已经把它当做一种理论了,跟现实是不产生关系的。
但是佛教毫无疑问又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看问题的方法,解脱自己的方法。
当你的痛苦感觉到不可排解的时候,想想六道都是虚空,那也许痛苦的程度就会减轻一些。

其实,从某些角度看,佛教也跟科学(天文学)高度融合。

想想宇宙,我们的地球无非是宇宙当中的一粒微尘,在这粒微尘上的一切,功名利禄,是是非非又有什么价值?

所以你想到在浩渺无边的宇宙里,能成为一个人就是巨大的幸运,即便是痛苦,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体验。
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到了晚年,都会相信一个类似上帝的存在。
我看网络上流传着杨振宁先生对于上帝的解释,他说作为一个人形的上帝当然是不存在的,但是应该存在一种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力量。
因为他(杨振宁)研究得越精深,越感觉到奇妙——这是怎么设计的?必定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设计者。
我们现在发现的一切科学规律,数学定理,不是我们创造的,是它本身就存在的。很多物理学的原理,它本来就存在,无非是被发现了而已。
这又跟佛教讲的东西融合到一块了,所以佛教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作为一种哲学,是有意义的。
在小说前头加上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就把整个人类放到一个宏大的环境里面,让人产生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读书视角。
如果站在这样一个读书的视角,一种哲学的高度,来读《生死疲劳》,你也许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怜悯,你会感觉到无论是西门闹也好,蓝脸也好,洪泰岳也好,大家实际上都是一种悲剧的存在,大家都是一种值得同情、值得理解的对象。

那么这样一种大的怜悯就会产生一种大的宽容,大的宽容就是对所有人的这种理解和同情,包括对自己的敌人的理解和同情。
最终就会产生一种大爱,一种深切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怀,一种真正的终极的关怀。
写之前,书名(《生死疲劳》)就定下了。大家都很辛苦,都很疲劳。当然这个疲劳,不是说那种体力劳动的疲劳,是精神的疲劳,也是存在的疲劳
出版社当时确实提出过一个建议,希望把题目改成《高密西门》。
我还是坚持要用《生死疲劳》,我觉得这个题目比《高密西门》要大,这就是站在生命之上的一个总结了。
人世也好,六道也好,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恩恩怨怨。

那么最后,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讲,是一场连梦幻都不是的空的、虚的东西。

而人类,就是要在这虚和空里找出意义和价值。


点击关注我的公众号
一起交流困惑,探讨文学和人生
👇👇
莫言

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