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克林/随笔:沐春消夏

沐春消夏

文/庆克林
春夏季节,我时常拎条凳子,坐在林荫道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观览后园独有的风韵,顿时找到一个心灵栖所。
熟人来访,引至小园拐角。我搬来一张简易茶几,泡一壶茶水,沏上两杯,细细品味,馨香沁人心脾。东家长,西家短。眉飞色舞,唏嘘感叹。风儿送凉,市井俚语,笑声不断。呷上几口茶水,舌尖生爽。
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菜类遍布,无疑主宰春季小园。窈窕的小青菜,绝对是鸡蛋的搭档;胖乎乎的蒿子,是白领不容错过的食料;莴苣张开宽大的叶片,不失为肉丝的知音;蚕豆姗姗来迟,豆荚脱去了幼稚。主随客便,按需采摘,塑料袋装得鼓鼓的,尽兴而来,乘兴而归。此时不讲风雅,唯独关注蔬菜。
夏的火辣早已名声在外,它的节奏跳跃在大地以后,访客也会接踵而至。只是闭口不谈诗词,倍加瞩目瓜果。茶水没有必要准备,省得我忙前忙后的。只要打开栅栏园门,径直走到香瓜领地,挑选几个熟瓜。到井边稍作冲洗,也无需削皮,张口就吃,食欲完全释放出来了。
尤其是跟随而来的孩童,毫不讲究吃相,狼吞虎咽,脸颊粘上籽粒,小肚肚撑得饱饱的,几乎涨破了衣物,看上去可爱极了。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自己幼稚的的童年。“顾客”饱餐过后,我还得为他们备两个小瓜,带回家中,以解馋意。“一亩园,十亩田。”劳累是有的,但是聆听来者的一番赞誉,筋骨之疲全然消失,禁不住飘飘欲仙了。
问君何能尔?我心醉田园。小园访客从文化角度讲,用“良莠不齐”来概括,并无失当之处。不过,他们都从我的全世界路过,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给我提供感悟人生的素材。后园是一个小舞台,却蕴藏人生大智慧。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小园的主人,其实,我也是“大观园”的一个访客。“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七月中旬,缘于参加业务培训,我只身来到六朝古都南京。高铁站人群涌动,游走在偌大的空间内,我不知所措,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同窗前来认领。当老赵拥抱我的时候,我焦急的心情才得以平息,但又被往昔的青葱岁月冲得七零八落。入住旅馆后,已是晚上九点。老赵巡查一番,心有所安。侃侃而谈,真知灼见,非常人能及。我催促老赵回家,他竟然邀我到酒馆一叙。而我已经小吃过了,几经婉拒,他终才离开。
翌日,晚上九点多钟。我睡意朦胧,老赵来电,让我到外面酒吧闲聊,遭到我“一票否决”。他不依不饶,非尽地主之谊不可。经过几番“交涉”,终于选定在第四天晚上见面的酒馆。时光一晃走过,不经意间到了谋面的时间。夕阳西下,我和前来学习的同伴徒步在南京街头。
古都繁华,尽收眼底。“1912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门牌赫然显现。我知道这是张嘉佳笔下的生活重现,每一道菜肴都是一种心情。不嗜烟酒的我竟触犯了“清律戒规”,就是为了重温二十多年来的“当年情”……说起那时老赵胃炎犯了,硬是让我为他买一小袋黄辣椒,用来“以毒攻毒”。我很是心疼,总会劝慰他,这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他“固执己见”,图一时之快,事后还是痛苦难忍。
我于是拿出一把生花生米,强迫他吃下,终才渡过难关……席间的几个插曲引得众人感慨万千,一直岿然不动的老赵心弦也被拨动了,把杯问盏,觥筹交错。酒逢知己千杯少,那晚我喝了很多酒,后又到酒吧游逛一趟。告别的时候,我拥抱了老赵。老赵以礼回赠。我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泪点,转身就走,在另一位同窗老王的牵引下,过了红绿灯街口。
后来我的同事老黄说,看到老赵的泪滴在眼眶里直打转,晶莹剔透,还特意转了头……小园春俏夏酷,访客享受我的劳作成果,从我的世界路过,带给我的是满足感。
南京“大观园”接纳我这位俗客,我从老赵的全世界路过,岂不也是他怀旧的一道风景吗?那个酒馆包间的名字就叫“老情书”,足以沐春消夏。
2019.7.1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