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客运
要坐车回家,今年不像往年方便。往年有专程跑我村的大巴,时间定在早上八点从小村开往县城,下午三点从县城开往小村。从市区回到县城后,直接在站内倒车就行。那辆大巴去年停运,相继有辆类似于出租的轿车,但没什么手续,不敢进站内,人们坐车需提前与车主预约,而且,来去都没有固定时间,什么时候人坐满什么时候出发。好在车主厚道,当然,也为自己挣钱,只要在县城境内,他会按乘客的所在地址去接人。
车上两排座位,连副驾驶位置,允许载客六人,但硬是人挤人地塞了十二人。县城境内,每过一个交警岗,司机都着意提醒人们关闭窗户。人们对这一现象早已耳熟能详,自然主动配合。车已塞满,为捷径走山路。五里外的邻村与藏山只一座山,回家需上山后再下山。蜿蜒崎岖的山路呈螺旋式盘绕,且路面较狭窄,仅能容一辆车通过,只有限的几个拐角处能勉强错过两辆车。车行驶在半山腰,向下看是断壁悬崖,向上看是一线通天,没有过硬的车技与胆量,且不熟悉路况,是断不敢选择这条路。车辆严重超载,且是如此的路境,真的提心吊胆,可回家的车只这一辆,别无选择。
各级红头文件年年下发,要求解决地方客运,做到村村通车,但私家车盛行的年代,坐车的人日渐减少,现实中的百姓坐车越发难了。不知为什么,县级相关部门不曾安排直接通往我们乡的客运车,乡村的客流量又有季节性,不可能时常保持一定数量,私人按正规程序跑客运成本太大,只能以黑道的身份躲避着交警的视线在民间拉人。回家的车票每人次十五块钱,抛开油钱和司机务工费用,假如不超载,司机很难挣钱。司机为挣钱,人们也为方便,没人追究超载的事,只愿自己坐车时能塞得下就行,听车上人说一次塞了大小十五人。十二人就几乎是人摞人地塞挤,想像不出十五人是怎样地填塞才能装得下。
假如相关部门能因地制宜面对乡村实际情况,按季节统一部署乡村客运,或者,政策上适当为私营客运做些优惠和补助,当然,凡人都有贪欲心理,得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应该就不会是这样的景况吧!“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早已家喻户晓。既然兴修道路为国富民安,也必包括百姓的坐车问题。系统部署多方渠道的客运工作,老百姓的坐车问题就能得到缓解,而且,也能减少许多安全隐患。可现实中,只有老百姓为自己出门与车主电话联系,司机为能多挣些钱左躲右闪着交警的视线,至于安全隐患,似乎没人提起,也无人关注。
各方媒体报道经济怎样的腾飞,民生怎样的安居乐业。不知报道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们乡下却是如此截然不同的际遇?难道,我们乡下不属于大中华吗?
安全与康健是生命的基石,凡人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可现实中,做到真正意义的爱惜又无能为力,比如坐车回家,没有安全做保障,但又不可能不回家。行走在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之上,真的忐忑不安。
乡村客运,是百姓的民生问题,急需解决,而且,迫在眉睫!
作者简介:
垄上行,女,1972年1月生,山西盂县人 。喜好文学,且习惯用文字记录耳闻目睹之物事,偶有文章发表于地方晚报和各地杂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