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怂,成年人最大的悲哀。

有些事,越不想知道,越应该知道。

确实如此!

冷气袭人,明明是仲夏之夜,一场久违的大雨来临,竟有深秋的感觉。晚饭后和柏玉出去走走,加了件外套,两个大男人逛街也颇有趣,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一前一后。有了点年纪,看问题的角度,也开始变得和年轻时愈加不同,很多时候,脑子里的想法出发点是好的,也正因为如此,觉得自己用心良善,再面对事情,观念就是正确的。可“正确”这两个字,放置在当下喧嚣纷扰的世界中,又很难形成共识,大家都站在各自的角度来看问题,由其可笑的是,看似信息透明的时候代,可真相却是每个人只是生活在自己能掌控的信息层面里,如同渔塘里分层游戈的种群,你试图越层探出水面,似乎也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很多想法一旦产生,站在个人的位置,必定是充满主观性,我现在是常劝自己要客观一点,否则自以为正确的事情,或许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不择不扣的偏执。因为人家心里也有正确的观念,如果你反对的恰好是别人认为的正确想法,你的形象就变成了一个偏执狂的异类。这也正常,看着生活在一个社会里,实际上是生活在两个不同温层的产物,你反对人家心目中的好事,你当然是不安好心的那个人。

理想主义,在当下的世界里,通常仅存在于很薄弱的基础上,很多时候也是“矫情”和“狂妄”的代名词。这种类似热血的东西,总是招来现实中经验主义者们的冷嘲热讽,没有人否认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往往是因为热血沸腾的理想主义者做先行,可悲的是,坐享其成的却总是那些看起来道貌岸然的经验主义者。当某件理论,如同树上结出果子一样变成熟了,那些足够圆滑的人,会第一时间变脸,跳出来享受成果。我们经常会痛恨这些不劳而获的食利者,可内心又不得不承认,自己何尝不想顺势成为跟它们一样的获利者。或许这就是最现实不过的人生,我们一边痛骂着某些假仁假义的官员和投机商,一边又自我堕落的想成为那些人,可最终的结果,没有人会为此痛恨不己,反而会庆幸,与早前幼稚的自己做了割绝,如同刧后余生。没错,这就是现实中的人性,在功名利禄面前,没有人能逃脱它的诱惑。

晚唐诗人罗隐,自小就是一个聪慧的人。于是进京师去考进士,结识了一个青楼女子云英,于是许诺等中第后就来赎身迎娶她。可这一晃就过去了十年,罗隐“十上不第”,两人再见面时,场面极尴尬,云英依旧风姿卓越,却至今未嫁;而云英也惊叹,原本意气勃发的罗隐,十年后却依旧是个布衣。于是羞愧的诗人深夜不辞而别,留下这首《赠妓云英》以自嘲: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人生不得意,十有八九,这或许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若干年后,历尽沧桑,去璞归真,抖落一身浮燥的江湖气,再见面时,眼里还是那位英气勃发的少年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