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铃响马帮来2
时而翻越高山、深谷,时而顶着草原的狂风。表面上看,马帮专业化程度极高,声势浩大非常体面,但这壮观的背后,也隐藏着他们为了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生存下去而付出的百般艰辛。
拉萨护茶之战 众多马帮抵制印茶入藏
川藏茶马古道的线路,一般学者认为主要是三段:源头在四川雅安,先从雅安出发到康定,然后从康定到西藏拉萨,再从拉萨经江孜、日喀则、亚东,最后往西到达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地。古道第二段的终点,是藏族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城拉萨,自古也是著名的商贸之城。
公元636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国一代霸主松赞干布后,主要产于四川和云南的茶叶,便开始了向西藏源源不断地销售和传播。自此千余年来,茶马古道上的大小马帮便一刻未停地向四面八方提供货物往来。
然而这一稳定的商贸往来,在清朝时,被虎视眈眈的英国人打破。
左页上图为茶马古道川藏线上的康定,左页下图为丹巴藏寨。右页左图为阿坝州小金县沃日土司官寨里的高大碉楼.右图老照片从上到下依次为:西藏博物馆收藏的民国时期的拉萨马帮照片、武装的藏军和1950年天全县武装自卫队配合解放军修筑二郎山沙坪大桥的场景。
1788年,受英国唆使的尼泊尔两次派境内的廓尔喀人入侵西藏。1792年10月底,大清名将福康安受乾隆指令,率精壮兵士从青海入藏。沿途冰天雪地,高山深谷,勇敢的清军没有退却,硬着头皮踏雪前行。后来,福康安率领清军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在中尼边境,他们抖落雪花,打起精神,在完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挥戈出击,背水一战,很快击退了廓尔喀人,甚至一度打到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不到百里的地方。尼泊尔政府见势不妙,很快求和。
尼泊尔一战,震慑了英国人,中国西南大门暂时相安无事。但英国没有放弃,历史给了他们机会。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允许英国人以旅行的方式,从川甘、青或印度进入西藏。英国东印度公司筹谋已久,企图打开西藏乃至中国的茶叶市场。时任驻藏查办大臣的张荫棠,态度鲜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抵制印茶入藏并卓有成效。30年后,英国为了扩大西藏贸易,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这一次,藏军抵抗到最后一刻,也未能阻挡英军的步伐。他们一路向东,进入拉萨后逼迫西藏僧俗官员签订《拉萨条约》,其中有一条规定是:英印茶商可以在西藏自由销售印茶。
为了抵制印茶,一场轰轰烈烈的护茶之战打响了。一方面,由于印茶原料产自热带,饮用后容易上火,口感不如藏茶;且机器生产的茶叶有机油味,西藏人民难以接受,虽然价低却无人问津。另一方面,清政府和拉萨当地知名藏商,共同采取措施,联合抵制印茶销藏。尤其是拉萨的知名商号昌义号,以及其他藏商如帮达昌、多昌、日升昌等,也毅然加入到抵制印茶入藏的抗争中。其中,昌义号还分出人马坐镇拉萨城,开店建仓,只收入藏的滇茶和川茶。一时,茫茫雪域旌旗猎猎,马蹄得得,铃声叮当,拉开了维护权益的峥嵘战幕……
西藏人常会引用《格萨尔》里的一句话来表白:“汉地的货物运到西藏,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罢了。”
威风凛凛的女马锅头 马帮联盟和康巴自卫队
几千年来,在中国内陆与青藏高原的群山之间,只有人类和骡马循着这条古道穿梭于西南部的群山峻岭之间。顺着这条崎岖不平的道路,马帮与其运送的货物,不仅要面对漫漫险路,还要面对匪患。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马帮大多拥有自己的武装。
在理县甘堡藏寨,75岁的阿洛措婆婆回忆:“每次爷爷他们走马回来,都喝高了。他们是在庆幸自己又捡回一条命,于是格外看重劳动成果。”甘堡藏寨的所在地,现在是茶马古道沿线的一个景区,古时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匪患猖獗地——威懋驿道。威懋驿道,是连接汶川、理县、懋功(小金)三地的一条骡马要道,路线是从懋功至芦杆桥(米亚罗境内)与威桑驿道相合后到威州,全长208公里。阿洛措说,她爷爷那个年代,兵荒马乱,尤其在威懋驿道上,即使马帮全副武装,依然常常遭到土匪袭击,死人损货的事多有发生。民国初期,威州有好几家商户马队,就是遭遇匪盗打劫货失人亡,元气大伤走向衰落的。
前文说马锅头多为男性,但在民初,理县出了个女马锅头,人称阿九姐。阿九姐原是在古尔沟开马店的,练得一手好枪法。后来,她自己干起了马帮的生意,组建了一支强悍马帮,秉持“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的规矩,走南闯北,威风凛凛。她的马队,配有火绳枪、长刀、藏刀、弓弩等武器,还从山外买了几支马克沁自动步枪和一门“劈山大炮”。一般的土匪强盗,不敢跟阿九姐的马帮硬碰硬,因为根本不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