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努力不一定改变命运,不努力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电视剧《天道》是由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讲述普通人造就不平凡的人生,一定是从平庸出发,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细节化,把细节的事情标准化,这样删繁就简,实事求是,虽不败坏风流,但无碍灵魂的慈悲。

《天道》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想要成功靠聪明是不够的,靠努力呢,其实也不够,靠的观念意识层次只要还是第一位,那么就做不到实事求是,如实观照。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只需要找准确方向,然后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人生,仅此而已,荣华富贵,过眼云烟,生老病死,仅仅是自然轮回,法无定法,道法自然。

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工作目的决不是赚钱解决温饱,根本意义在于

磨练灵魂提升心志,极度认真工作,赋予我们巨大能量,让我们扭转命运,掌握人生主动权—稻盛和夫

有人说辛苦努力工作就能改变命运吗?

如果辛苦努力就能改变命运,那最先改变命运的应该是机器,不应该是人。

人还有疲惫的时候,机器没有。人有休息的的时候,机器也没有。

如若你单纯认为,人的努力和付出,就是跟改变命运挂钩了。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

那么问题来了:命运到底为何物,为什么逆天改命那么难;还是有无数人在努力改变的路上,矢志不渝。

其实欧阳雪能成功,不仅仅是芮小丹和其母亲的贵人相助,更多的是她自己摸爬滚打一步一步披荆斩棘而来的收获,从混沌摊能够做到餐饮龙头,从厨师到大堂经理的路不是一天建成的,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描述,但是女强人不是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的“达人”,更向和生活掰手腕的女孩子,就是不对生活低头。

欧阳雪是一个有骨气的姑娘,不会向现实妥协,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要上,欧阳雪负责到底的态度以及身体力行的实践,让所有人为之侧目,九尺男儿未必如此,一介女夫,当仁不让。无论是求和和斗争,欧阳雪一个人承受了所有,这也是她强大的根本逻辑,打掉牙往肚子里面咽。

如果说欧阳雪代表草根逆袭,那么肖亚文一定是学院派的优秀代表,肖亚文的人生规划都是计划好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她选修了与专业以外的知识,除了法律老本行,还兼修商务、英语、文秘,甚至其他行业。

肖亚文最成功的经历不是履历,而是遇到一扇可以改变自己观念的窗子,那就是丁元英,从暗黑角度思考,肖亚文之所以能成为赢家,最后的那一种,不仅因为她专业素质过硬,人情世故练达,更重要是她布局了,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是因为她,才让完全没有联系的两个人,通过自己产生了联系,而且成功成为了“灵魂伴侣”,人脉关系中有个六度空间,就是陌生人可以和任何六个人产生联系。

换句话说,肖亚文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和丁元英的差距,也知道自己虽然和芮小丹是“闺蜜”,但无论精神世界还是物质生活,远远不如芮小丹这样“名媛”的身份,芮小丹父亲是导演,母亲是演员,上流社会达人的孩子,现在的富二代。

但是肖亚文从来不自卑,她知道自己弱,所以无论用爱发电,还是必要知识储备,甚至是人情练达,甚至是点滴之间,都能看到肖亚文用心,她聪明不耍小聪明,她智慧但是不显突兀,从来不会证明自己,也不会聪明到一根黄瓜两头吃。

肖亚文在私募基金期间是丁元英的秘书,她见识到了丁元英的霹雳手段,也看到股市大起大落之后,股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状,但是人性就是这样,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她能做的就只有阶层跃迁,想要阶层跃迁,她只缺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上桌面赌的机会。

其实肖亚文未必没有《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的“胜天半子”的果决,实际上格律诗不正当竞争输了,她也会破产,她需要承担责任和风险都是巨大的,为什么其他人举白旗,只有她是“亮剑精神”。

知道和得到之间还差一个做到,她清楚知道标准答案,未必就是开挂人生,相反,如果她的执行能力和专业能力有限的话,这场斗争未必能斗得赢。

实际上讨巧的是,丁元英预演了整个庭审现场,关键证据就是王庙村小学老师赵树静的会议记录,以及王庙村村民的证词,乐圣诉讼律师的一个漏洞,以前是给党干,现在是给自己干,这里有一个原则性的表述错误,那就是自己主观臆断结论,而且事故现场是庭审现场,而且还有记者和第三方,像极了毕姥爷翻车的故事,律师糊了。

就是这个漏洞,肖亚文乘胜追击,在客观证据不足以后,打出感情牌,弱者不需要同情和怜悯,弱者只需要自强,任何人都有生存的权力,法律能剥夺的是法律给予的东西,剥夺不了原本属于个人的东西,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但是不能因为弱小,就容易被牺牲,这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符合情理的。

因果是互逆的,也是相生相克,更是相互依存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法海为什么要和白蛇斗争不熄,就是因为千年以前,白蛇抢了法海前世(老龟)的机缘,那是一厢情愿的说辞,实际上冥冥注定,上天自有安排。

天道》努力不一定改变命运,不努力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错误的观念认为命运是果,实际命运并不是因,也不是果,起心动念,说到底我们太贪,不仅现在要过得好,以后要过得好,未来高过得好,最好向天再借五百年。

知足常乐不是说辞,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是一个沟壑,没有东西可以填满,就如同空虚一样,放纵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只有生活比较平顺规律的人,才可以保有那种看淡一切、不过如此的心理基础。而那些正在经历风险和变故、于不确定性中闯荡的人,他们走心的议论、由衷的感慨,落在前者眼里,反而常常是比较幼稚、不至于此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