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15,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
15.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與(与)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樸。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浴。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
理解点:
这一章像是尹喜问老子,善于合道的人是怎么样一种感觉呢?他如何处世的呢?
本章是实验指导书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具体的部分。从指明实验的目的是“善为道”入手,以“深不可志”为实验过程中最重要的注意事项,围绕着进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分三个层面展开实验步骤:
第一步骤:强调态度的重要性。指出了具体的操作行为方式,也是实验者进入超级低觉醒状态的重要心理准备;
第二步骤:描绘了进入实验后的生命状态。指出了实验现象的特征,以及保持和稳定住这个状态的注意事项;
第三步骤:指明了观察道运行的具体方式。给出了指导实验者如何应用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去激活和强化道的原则,特别强调了把握激活行为的“度”的原则。
为什么不在超级低觉醒状态下人们就发现不了生命中的“道”呢?老子指出,“道” 具有一种不彰显的属性,不能被人的觉醒意识所直观感知。永不衰退的道,又因为这一属性而隐藏在万物之中,生养助长着万物。对上述过程详细、精准、生动的描述,是所有进行超级低觉醒实践的人们都必然会遇到的现象,本章是一篇重要的实践指南。
古时候,善于为“道”在生命的内环境中创造良好运行条件的人(古之善为道者),他们知道,生命的内环境及其运行过程是微妙深邃、超级复杂的(微妙玄达),其复杂程度不是人的意志和认知能力所能完全到达的(深不可志)。正是因为“道”本身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唯有通过深度放松到达“微、希、夷”绲而为一的超级低觉醒状态,才能在这种特殊的生命状态中观察到道的运行,所以首要的是勿以志取,以免扰乱内环境和干扰道的运行(夫唯不可志),因此要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如下(故强为之容,曰):
(第一步:要进入生命的世界去观察“道”呵,你要) :
小心跟进呵,如冬天涉水前行 (与呵,其若冬涉水);警觉当心呵,如不要惊扰四邻(犹呵,其若畏四邻);中规守矩呵,如到那里去做客(严呵,其若客);
(第二步:进入了超级低觉醒状态的感受和境界是这样的):
融合疏散啊,一不当心它就可能像冰消雪化般消失(涣呵,其若凌释);
简单沌厚啊,这种状态质朴而没有设计和雕琢 (沌呵,其若朴);
朦胧混沌啊,它如浑水而不能透视(湷呵,其若浊);
空旷豁达啊,在这种状态中如处深山幽谷(旷呵,其若谷)。
(第三步:道的运行是这样开始的):
调节心身从喧嚣尘上的状态中逐渐的安静下来,使内环境的朦胧混沌将渐清渐晰地清零复位(浊而情之,余清);(情之,乃是“酌情处理之”的意思,而静,有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作为采用的措施之一。所以,情之,包含静之。)挫其锐,解其纷的效果。
当内环境进入清零复位的状态后,用你的自我和自我意识去关照生命的内环境,就会发现内环境进行自行组织和自行平衡的活动正在徐徐地展开(女以动之,余生);用女子可以孕育新生命,来喻指对新变化新事物的认识。认识新事物需要一个思维上的空间,即“无之以为用”,像女子孕育一样,只有存在了必备的空间,新事物、新认识才能形成。同时,也说明新变化,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以原事物作为母体而形成的。合其光,同其尘的效果。
要让道在内环境由“徐清”进入“徐生”的过程中启动和青草般繁茂地自然运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推进(葆此道不欲盈);唯有不推进(夫唯不欲盈),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应用道,而又不拔苗助长,求成使败(是以能敝而不成)。
“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修佛的人,大概一般都追求功德完满,都希望成佛吧?都说修佛的人不能有贪念,其实希望自己能够成佛就是最大的贪念。佛祖早就告诉你了,哪里有佛可成?你自己本来就是佛,你只要做回本来的自己就可以了。这就是“蔽而不成”的含义所在。“蔽”,就是保护很好的旧东西,就是只要你做回原本的你,用道家的语言就是“返璞归真”,做回真正的自己,这样就是真正的修行。做回真正的自己而已,这算什么成就呢?所以就说“蔽而不成”,虽说不成,其实是大成。但老子最后还是强调“不成”,因为这才是修行者需要的心态。本来就是金子,只是暂时被灰尘盖住了,重新擦干净而已,成什么呢?成为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