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中秋”有奖征文】离别的中秋节/牛雨雪

母亲终于要走了。

母亲要走的情形虽然已经在我心里预演过无数遍了,但真正到来的时候还是让我无法愉快的接受。

那是2004年,我还是一名刚上初中的学生。父亲在外地开了一家淀粉厂,要母亲去厂里帮忙打理,将我们兄妹留给了爷爷奶奶。

母亲踌躇着不肯离我们而去,但是父亲告急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终于,在父亲紧锣密鼓的催促下,母亲确定了要走的时间:过了中秋节的第二天就走。

确定好要走的时间了,母亲便格外忙碌了。

她忙着把果园里成熟的苹果摘回家卖掉;她忙着去山上拔柴草,一担一担挑回家,在院子里堆了小山似的一个大草垛留给奶奶做饭、烧炕;她忙着给地里最后一遍施肥;她忙着准备我们兄妹三人的冬衣;她忙着给奶奶买好面粉和油;她忙着把家里所有的屋子彻底打扫。母亲还要抽出时间教从未洗过衣服的我洗我自己的衣服。

母亲还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饺子、韭菜馅饼、葱花油饼、猪油烙薄饼、姜黄花卷、麻辣土豆片等等,母亲像是把她所有的厨艺都展示了一遍。如果不是因为心里时刻有个声音在提醒我母亲马上就要走了,而令我高兴不起来的话,那段时间真的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呢。

时间过得那样快,中秋节到了。

母亲在中秋节的前一天就从村里小卖部称回来一斤月饼,每年中秋节都是如此。但那一次,到中秋节的那天时月饼已经吃完了,往年却不是这样的。

就像困难时期物品凭票供应一样,在我家,所有的好吃的都是受限制的。那时候一斤月饼三块五,一斤八个,是那种五仁的老月饼。

在往年,月饼买回来都会被母亲锁进柜子里。吃月饼是要等母亲分配的,中秋节的前一天吃一个,中秋节再吃一个。而今年,母亲竟然没有把月饼锁起来,她将月饼放在桌上任我们随意吃。于是,还不到中秋节,月饼就被我们吃光了。

过中秋节怎么能没有月饼呢?更何况,在我的家乡有中秋节供奉月亮的习俗,这更不能少了月饼。

中秋节那天晚上,母亲让我和姐姐再去小卖部称一斤月饼回来。一个中秋节买两斤月饼,这在我们家是从来没有过的。

“妈,我喜欢吃点心”姐姐说,“好,那就买上一包点心吧”母亲回答。“可是我喜欢吃月饼”我说,“那就称一斤月饼,再买上一包点心,好不好?”母亲笑着说,“好啊,好啊”我和姐姐雀跃着。

素来节俭的母亲竟然这样大方的解决了以前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个结果是我和姐姐都万万没有想到的。

当我和姐姐捧着月饼和点心回到家时,母亲已经在做供奉月亮的准备了。她在院子当中摆好了一张矮脚方桌,看见我们进来了就招呼我到厨房里去端出洗好的苹果、梨和葡萄,她自己则拿出香炉和香摆放在方桌上。姐姐把刚买回来的点心和月饼装盘端上方桌。

母亲吩咐哥哥点燃了三支香插在香炉里。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要等香燃尽之后才能吃供品。

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母亲又拉着我们兄妹叮嘱“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我们都以为等到过年的时候母亲就回来了,连母亲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母亲说等过年的时候她就和父亲一起回来了,回来会给我们买新衣服。

但是谁知道呢,母亲这一走竟然再也没有回来过。

过完中秋节的第二天,母亲起得很早,她在厨房里忙碌了一早上。等我们起床时,母亲已经蒸好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韭菜鸡蛋馅包子。

吃过包子,我们磨磨蹭蹭着,却又不得不去学校。母亲在家时,我们总嫌母亲唠叨,嫌母亲对我们管束太严,嫌母亲太抠门,母亲要走时才发觉我们有多么离不开母亲。

在学校的那一整天都闷闷不乐,一想到下午回到家看不到母亲的身影,吃不到母亲做的饭菜,这心情怎么能明朗起来呢?

然而,傍晚放学回家时在路上碰到了奶奶,奶奶看见就说:“你妈在家呢,我回去了”。听到这话我快乐的简直就要蹦起来了,我丢下同伴一溜烟向家里跑去。一路上心里还在想:“妈妈怎么回来了?是不是不用走了呢?”

回到家里母亲正在厨房做饭,我问母亲为什么又回来了?母亲说今天没搭上车,明天再走。原来明天母亲还是要走的,但我心里稍微有了一点安慰,至少今天我还能见到母亲。

我当时的心情应该和死刑犯在行刑前要好好吃一顿的心情差不多吧。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和母亲分离又何尝不是一种残酷的刑法呢!

第二天放学回家没有再看到母亲的身影。我知道,这次,是没有任何希望了,母亲,是真的走了。

自从母亲那一年中秋节走后,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淀粉厂需要看守,而且我们也外出求学、工作、成家,我们家就再也不曾有全家聚在一起过中秋节的机会了。

十三年过去了,后来的任何一个中秋节都没有那年的中秋节让我有如此深刻且惆怅的印象。这十三年来我吃过各式各样的月饼,但不管是广式月饼还是苏式月饼,无论多么高级的新式月饼,都不及当年三块五一斤的五仁老月饼令我回味。

这以后的每年中秋节,我总会想起那年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下,母亲带着我们在院子里供奉月亮的场景。

作 者 简 介

雨雪,原名牛雨雪,女,1990年出生,甘肃秦安县人。2003年第一首诗歌《妈妈的爱》获得甘肃省“英才杯”中小学生征文大赛三等奖,获得“校园小记者”称号。主要作品有《大姐》、《那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妈妈的浆水拌汤》、《我的老师》、《蝴蝶发夹》、《时间》等。《送别》刊登于《文学百花苑》第三期。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赵献花 | 母亲花

    母亲花 女儿问:妈,世界上最美的花,是啥花? 我不假思索答:母亲花! 女儿捂嘴笑:听说过牡丹.菊花.兰花.梅花,就是没听说过世界上最美的花--是母亲花! 这是我读了莫言的<丰乳肥臀>之后与 ...

  • 刘治娥作品《感恩》

    感   恩         文/刘治娥      父亲是镇里的电工,每天在各个村子里穿梭检查,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那时镇上还有不少村子还没用上电,负责指挥架设高压线,安装变压器这种事情自然少不了父亲. ...

  • 炕头上的田老太太和柜子里的诱人甜点

    田老太太有个习惯动作,只要自己的外孙女一来,她立即会打开炕头一个柜子,拿出一个点心盒子,那里有外孙女爱吃的各种小食品.如果田老太太是在外孙女进来时才看到她,就会立即站起身来到炕头上去取那个小盒子,如果 ...

  • 【005】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方四清作品

    母 亲 方四清(安徽) 母亲今年85岁高龄,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说话声音宏亮,中气十足.走起路来脚下生风,步伐稳健,步履轻盈.耳聪目明,没有老态龙钟的迹象.一生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坎坎坷坷.为了儿女, ...

  • 爱擎郎:梦想人生(自传小说 • 连载之三 • 记忆)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坏事里有 ...

  • 【“那年中秋”有奖征文】中秋节的思念/张亚旭

    皓月当空,银辉闪闪洒落大地. 一群七八岁的小孩子在月光下嬉戏,打闹,处处飘散着开心的笑声. 时光向上追溯30年,记忆随时间慢慢展开,月亮.老树.土墙.红瓦,嬉戏的小伙伴,还有我的亲人-- 如果时光能够 ...

  • 【“那年中秋”有奖征文】那年中秋节/潘会艳

    四十三年前的八月十三日妈妈生下了我,按我们当地的习俗生完孩子三天是要吃面条.但我三天那日正好赶上八月十五,爸爸为了让哥哥姐姐们改善生活,和大姐商量中秋节那天包饺子. 说干就干,那时大姐只有十二岁,在妈 ...

  • 【“那年中秋”有奖征文】怀念儿时的中秋节/方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快到了,现在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过中秋节,那才是真正的过节,四处洋溢着美好的节日气息和氛围. 记得每到临近中秋节前半个月左右,农村家家户户都忙得不亦乐乎,每家都忙着饦馍馍(西 ...

  • 【“那年中秋”有奖征文】那年中秋节/俞传美

    在中秋这个节日里,无论你在山之南,水之北,抑或云之下,海之上,都会在这个金桂飘香的夜晚,举杯邀月. 游子的凄苍.友人的孤寂.放飞的思念.远古的情愫,都将在这一方雅致的宁静里,这一樽浓香的酒壶里,呈现出 ...

  • 【“那年中秋”有奖征文】难忘的中秋节/郝洪喜

    说起中秋节,一件往事浮出脑海. 那是五十六年前中秋节的头一天晚上,母亲一脸无奈,把我叫到她跟前,一手拽着我的手,一手摸着我的头,很难为情地对我说:"明日星期天,你有空,能不能到河里去弄点腥味 ...

  • 【“那年中秋”有奖征文】那年的中秋节,我家收获花生/郭敬伟

    儿时的中秋节,在我的记忆里,都是忙碌的. 家乡地处豫西南,中秋节时,总是与秋收联系在一起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乡亲们种的秋庄稼种类很多.每户种的都有几种.玉米.红薯.秫秫(高粱).黄豆.绿豆.花生.芝 ...

  • 【“那年中秋”有奖征文】记忆里的中秋节/李延奎

    今日立秋,暑假将尽,孩子们不得不收起欣欢,在沉闷中去完成未完成的暑假作业,以应对开学老师的检查,私下却翻着日历盼望着下一个假期,发现今年的国庆.中秋有八天小长假,孩子们低落的情绪稍显雀跃,连我也对这个 ...

  • 【“那年中秋”有奖征文】那年中秋节,我一个人度过/赵振超

    生命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瞬间和镜头,挥之不去,且随着岁月的流失,历久弥新. 有一轮明月,铭刻在心间,虽然二十多个春华秋实已过,它依然光洁圆润,心影相随,无法淡忘,那是1992年,我上师范在学校度过的第一 ...

  • 【“那年中秋”有奖征文】那年,中秋节的橘子/侯龙柱

    十多年前,我们夫妻离开故乡南下汕头打工.初来乍到,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我们栖居在被人遗忘的烂尾楼里.妻子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临时环卫清洁工的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和道路垃圾打交道,时间长,任务重,工作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