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父亲告诉我得诺奖……今年的诺奖背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昨日下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火热出炉,颁发给了在“发现感知温度和触觉的受体”上做出突破性贡献的Ardem Patapoutian教授与David Julius教授。在诺奖官宣之前,委员会成员已经提前和两名得主通话沟通。今日放出的采访录音中,我们也听到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1. 当来自瑞典的电话打来时,Ardem Patapoutian教授正在睡觉,手机也设置成了“免打扰”模式,因此毫无悬念地错过了第一通电话。但诺奖委员会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居然联系上了Patapoutian教授92岁高龄的老父亲,而父亲的深夜来电终于让他从睡梦中惊醒。“你好像得了诺奖。”他的父亲在电话里说道。

▲Patapoutian教授与他的儿子刚刚得知获奖的消息(图片来源:诺奖官方推特账号;Credit:Nancy Hong)

2. 大半夜吵醒David Julius教授的倒不是来自瑞典的电话,而是他嫂子发来的消息,消息里说有个叫做Thomas Perlmann(诺奖委员会总秘书)的人想找你,我没把你的电话给他。但我上网搜了下他的名字,看起来好像他的确有事找你。你有事可以打回去。
3. Julius教授的妻子Holly Ingraham同样是一名教授,她也被半夜的铃声吵醒,然后给Perlmann打了回去。电话那头,Perlmann匆匆说找Julius教授有事,但自己三分钟后就要去宣布诺奖的评选结果,请她等一个小时再打回来。Julius教授已经认定这是一场拙劣的恶作剧,决定不再回应这通电话,直到Perlmann请他立刻打开电脑,观看网上的诺奖直播。

▲Julius教授还穿着睡衣,在自家厨房知道了获奖的消息(图片来源:诺奖官方推特账号;Credit:Holly Ingraham)

4. 两名科学家都在加州,瑞典的下午恰好是当地的凌晨1、2点。当诺奖委员会邀请他们做简短采访时,Patapoutian教授直言现在是半夜2点,可能说的话听起来不会很聪明。Julius教授更是请对方稍等,自己得先去泡杯咖啡。诺奖委员会打趣说,这已经给所有的科学家上了一课——没有咖啡,这日子没法过。
▲即便是诺奖得主,也离不开咖啡(图片来源:诺奖官方推特账号;Credit:Holly Ingraham)
5. Patapoutian教授的故事其实非常励志。他出生于黎巴嫩,童年在漫长的内战中度过。18岁时,他以难民身份来到美国。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科学家居然也是一种职业。刚到加州时,他做了一年电工,送过披萨,也给当地的亚美尼亚报纸写过新闻,只为能攒出上大学的钱。为了能获得申请医学院的推荐信,他又在一家实验室打过工。而恰恰是这份经历,让他喜欢上了基础科研。
6. 相比之下,Julius教授的经历则顺畅得多。出生于布鲁克林的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师从Jeremy Thorner教授与Randy Schekman教授(后者是诺奖得主),博士后则在Richard Axel教授课题组完成(同样也是诺奖得主)。他说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工作又极为严格,身上好像有使不尽的能量。他们鼓励学生去探索极难的问题,从而给科学研究设置了极高的标准。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7. Julius教授自己同样也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拿到诺奖后,他给自己的妈妈打过去了一通电话。老人在电话那头很高兴,说你平时工作非常认真努力,这是你应得的。
▲Thomas Perlmann每年通知获奖者的过程也不乏戏剧性(图片来源:诺奖官方推特账号;Credit:Yanan Li)
8. 在聊到自己的发现,两名科学家都提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无论是感知触觉,还是感知温度,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些感觉有什么奇怪。但在生物学家眼里,这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触觉,我们的脚就不知道是否脚踏实地,无法站立或是行走。而如果感受不了温度,就很容易置身危险的环境而不自知。于无声处听惊雷。从普通人见怪不怪的地方找到突破点,正是科学大家的与众不同之处。
9. 这些发现从某种意义上告诉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两名科学家在研究时用到了辣椒素和薄荷醇,这些来自植物的化学物质,成为了理解人类本身的重要工具。Julius教授还提到,阿司匹林与吗啡,同样是来自植物。

10. 当然,等到这些科学家做出突破性发现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这些受体在人体内是如此丰富,参与到了如此多的生理活动之中。比如水喝多了就要上厕所,憋尿的感觉正是来自感知压力的PIEZO2受体;而会被辣椒素激活的TRPV1受体,同样也能感知毒素或是高温,是重要的镇痛靶点。Patapoutian教授还举了一些例子:血液中的红细胞能感知压力,变换自己的体积;或是免疫细胞上的相关受体能调节血液中的铁含量。阐明这些受体之前,没人能想到它们还有这样的功能。

11. 当问到科研成功的经验,Patapoutian教授补充说要关注那些能被回答的大问题。如果问题本身很重要,但不能被回答,难免有好高骛远之嫌。想要做出科学突破,除了问对问题之外,还要有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工具。这才是科学家的成功秘诀。

明天,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也将继续关注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布。关注药明康德医药观澜学术经纬,第一时间了解获奖信息与背后的有趣故事。

参考资料:

[1] David Julius: "The reason we were able to do it is because we started looking at the natural world." Retrieved October 4, 2021,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785BltqPM

[2] Ardem Patapoutian: "In science, many times, things we take for granted are of high interest" Retrieved October 4, 2021,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_KMkvxP4h4

[3] Biography of David Julius, Retrieved October 4, 2021, from https://www.ucsf.edu/news/2021/09/421486/biography-david-julius

[4] Nobel Prize Awarded for Research About Temperature and Touch, Retrieved October 4, 2021,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1/10/04/health/nobel-prize-medicine-physiology-temperature-touch.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