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谈谈“颜体”与“柳体”的具体差异?...
问:请谈谈“颜体”与“柳体”的具体差异?
答:颜真卿是唐中期的书法大家,柳公权是唐晚期的一代大家,两人楷书特点史称“颜筋柳骨”,具体差别可从七个方面作简单比较分析:
从出身上看: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玄宗开元年间举进士及第,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后被奸臣杨国忠排挤出京城,到了河北平原郡做太守,因平安史之乱有功又被调入京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并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784年),李希烈在蔡州叛乱,宰相卢杞衔借刀杀人,荐颜真卿前去劝喻,遂遭杀害,终年77岁。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先后经历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是晚唐书坛走向衰颓后独担书坛崛起的最后一位大家。柳公权先后担任过右拾遗侍书学士、右司郞中弘文馆学士、少师等官职。当时很多朝庭大员死后如不请柳公权书写碑文就认为是儿女们不孝,外国人攒足金银来唐就是为了购买柳的书法,足见柳公权名噪一时。
从书法成就上看:
从颜真卿学书经历看,颜是山东琅琊名门望族颜氏后裔,三岁丧父,随母亲殷氏在苏州外公家长大,殷氏家境丰富,颜真卿在学书的路上亦异常勤奋刻苦,初学褚遂良,后跟随张旭学习书法,深得张旭真传,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对二王的书法都进行过深入研究,但他没有走初唐四大家承袭东晋的书风,而是走了自己的书学创新之路。正是颜真卿锐意创新,不走前人走过的路,再加上自己倔强的性格才造就了新型“颜体”,重新树立了唐楷法度,从而也奠定了颜真卿书坛的历史地位。后人把“颜体”字的总体特征总结为一个字“筋”,与后面要讲的“柳体”特征的“骨”字,合称为“颜筋柳骨”,一起奠定了后唐时期的楷书法规。传世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文稿》、《奉命帖》、《李玄靖碑》等。著有一篇《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书论传世。
柳公权学书师从王羲之起步,又学习了欧阳询笔法,后又广泛从北碑、隋唐诸多名家中学其精髓,然后融会贯通,最后自出新意,独自成家,被宋范仲淹《诔石曼卿文》称“延年之笔,颜筋柳骨”,从此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大家。传世的墨迹代表有《玄秘塔碑》(见图72《玄秘塔碑》局部)、《神策军碑》、行书《兰亭诗》和《蒙诏帖》等。柳公权没有走颜真卿刻意创新之路,而是学习了唐初大家们继承东晋那种清雅、优柔和雅致的文人书风,但又比唐初的楷书多了一些大气,这在《玄秘塔碑》中已经充分体现了。
从笔法上看:
颜楷横画较细且平,竖画外凸,粗重雄浑,提按顿挫多用折笔,蚕头燕尾,棱角分明;柳楷用笔承袭东晋遗风,旁取北碑刚劲雄强的笔法,并纳古意而出新,形成清健遒劲、挺拔丰润的用笔风格。
从字法上看:
颜楷中间空灵,外画紧凑,松而不散;柳楷则沿袭传统中宫收敛,外画伸展,法度森严,结字精妙。
从字势上看:
颜楷多用圆笔,肥硕博大,雍容大度,笔势趋中;柳楷多用方笔,体方笔圆,骨感瘦硬。
从章法上看:
颜楷多用竖齐横不齐布白,纵横有象,低昂在姿,风格特异,强烈鲜明;柳楷多用刻碑布白,纵横成排,威严庄重。
从气韵上看:
颜体多拓展豁达;柳体多清峻森严。这与两位书家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总之,一个是重新树立了唐楷法度,奠定了中唐时期的楷书法规。一个把楷书法度又带入了另外一个高度,让人景仰和敬畏,景仰的是这种精神的孤傲和高洁,敬畏的是让人仿效途径的艰辛,他为后人书学者设置了一个心手都难以达到的高度。宋代大家苏轼曾对“柳体”评价:“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即杨玉环的丰腴是美,赵飞燕的苗条骨感也是一种美,也就是说颜体如杨,柳体如赵。
以上学习感悟仅供参考,登陆微信公众号“北京尚韵信息”书法公益平台,免费领取楷书大家新书《中国书法入门及晋升实用教程》。感谢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