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瞻|微医香港IPO高估值的关键点:它要靠什么盈利?
Pre-IPO投后估值为55亿美元。
据IPO早知道消息,近日有消息称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微医计划于5月底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市场预期估值高达150亿美元。微医上一轮Pre-IPO投后估值为 55亿美元,在C轮、D轮曾获腾讯投资。
本文将回顾微医重点业务,并讨论公司的变现设想是否能为市场接受。
来源:IPO早知道、天眼查
微医的业务被划分为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和微医云几大板块,而市场预计微医云将不参与此次IPO融资。具体经营范围涵盖保单、医疗用品、在线预约和实体诊所等,目前在中国大陆已拥有超过2.1亿注册用户。微医还与大约3200家医院和3.6万名医生建立了联系。
流量初变现
2016年,公司形成微医疗、微医药及微医险三大核心业务体系,全年营收共计12亿元,这三项业务均实现盈利,营收占比依次约为45%、20%、30%,利润约2.8亿元。此后财务业绩暂无披露。
显然,微医的起家业务挂号网,并不是目前公司变现的主要依托,它基本上是平台其他业务的导流入口。
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曾公开表示,截至2016年,公司变现程度最高的是健康险,占当年营收60%,16家互联网医院业务的总流水8亿元中也有大部分与健康险重合。
除了网上卖药获利,挂号业务主要赚的主要是保险的钱,也促成了微医初期盈利。这与平安好医生非常类似:平安好医生的在线医疗业务商业化途径是向平安寿险和平安健康险的保单持有客户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一站式会员服务(付费)等;而平安好医生向平安寿险、平安健康险收取年度服务费。此业务2019年收入占比16.9%,毛利占比32.3%,拥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来源:平安好医生2019年报
拿下了保险中介牌照的微医,与人保健康、众安保险、泰康人寿等30多家机构开展了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保险电商等业务合作,提供的是医保外的保险服务(重疾险和医疗险)。
在微医分级诊疗的目标下,微医平台上有7200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还会带成员,微医一共有26万专家团队成员,还有1.2万负责专业分诊的人员。
微医建立的三层医疗支撑体系包括连接医院、医生至微医平台的体系、各个省互联网医院的体系(线上、线下结合、全科、专科衔接的网络)以及微医自建与合作共建的全科中心。微医借此体系推出了自己的健康保险,付费用户在2017年超460万个。
这里的健康保险体系包括微医HMO(健康维护组织)和微医ACO。HMO让用户拥有健康档案、责任医师团队、全程就医安排三块服务。ACO级别最高,除HMO外将基础医保以外的所有费用全保。公司的健康险目前有腾讯、华为、招商银行等大机构客户。
微医的健康数据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保险服务,而微医首先通过大企业打开服务的推广。此服务目前吸引的仍是预算较充足的客群,市场增速有限,流量成本也会逐步提高;如果追求规模,则需牺牲产品的利润率,因此健康险也许不是微医的非战略投资者最在意的。
互联网+医保支付或成为赛道流量巨头?
IPO早知道从相关人士中获悉,公司预计今年收入较去年可增长三倍,而高增长的前提假设是微医能顺利启动医保业务。微医今年已通过医保的接入,协助实现就医互联网化。
武汉市在2月为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开通了医保支付。2月23日,武汉市医疗保障局公布了18条措施服务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保障,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
武汉门诊的重症及慢性疾病患者可通过微信平台或H5扫码进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完成选择科室、注册、病情描述、网上问诊、获得处方等过程。
微医互联网就医引导
来源:“互联网医院门户”微信公众号
据悉,互联网医院完成审方后,将处方信息推送至医保门诊重症(慢性)疾病定点零售药店,药店确认处方和配送地址,审核处方并核实参保人员信息,进行医保结算,打印医保结算票据,生成参保人员个人自付费用付款码。参保人完成线上支付后,药房迅速审核并调配药物,安排物流配送。据亿欧大健康参照各医疗互联网平台公布的数据做过的粗略估计,至少已有400万人次在线上完成了就医咨询服务。
今年3月3日,国家医保电子凭证在微医互联网总医院上线。国家医保局在2019年11月已在河北、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广东七个省、市开展了医保电子凭证先行测试,易联众则参与了医保电子凭证专项建设,为国家医保APP上线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总医院上线医保电子凭证将大幅提高参保人员医保订单的处理效率,例如大大节省身份验证环节的时间。
早在2019年1月,微医举牌信息服务商易联众(300096.SZ)。微医1月收购易联众4.88%的股份,加上此前持有的股份,占总股本的5%。
2018年,微医与海西医药交易中心、易联众联合创建了三医联动平台。另外,易联众在2019年国家医保局首次招标中中标两席,其一是国家医保局软件采购项目9个包下面的第8个包: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医保业务基础子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子系统;其二是第5个包:公共服务子系统、信用评价管理子系统。
微医在互联网医疗与医保上进行了诸多尝试,其愿景是“未来50%的常见病在家里能看,35%的常见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可以看,只有剩下15%的大病、疑难病到大医院去看。”这是以分级诊疗的手段使患者看病使用医保时按病种付费,倒逼医院之间的医疗数据互通,解决看病重复检查的问题,实现多渠道看病。然而,⽹上卖药、在线问诊等收⼊并不能为微医带来长期盈利能力,或者说,微医的盈利模式也并不清晰。
有专业投资人士对IPO早知道评价称,微医未来⼏年可能没有盈利,或者完全不可能盈利。借力医保互联网化政策的正向推动和抗疫的应对需要,微医有望在医保服务业务中找到赚钱的高质量流量入口,从而吸引医院、医生合作获得收入,但这里的模式能走多快、走多远也有待后期验证。
改善互联网医疗网络Vs改善医疗供给侧
相比于微医,平安有更大的决心经营C端的业务。疫情期间的数据是最好的例子:疫情中平安好医生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
由表及里,平安好医生自建千人以上的医生团队,其全职医生平均从业年限为14年,这也是为了能及时直接地响应平台的用户,也完成“一站式”医疗服务中很重要的一环。
微医廖杰远也曾表示,平安好医生是一家重视用户端建设,以互联网流量思维搭建起了一个大的医疗、健康电商平台;而微医从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侧入手,连接医疗机构、医生和医保、医药平台,提升供应侧效率,构建微医HMO(健康维护组织)体系,两者定位有别。
但就市场估值而言,微医此时启动IPO的决策,与平安好医生市值在疫情发生后已被拉高至1140余亿港元难说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