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把脉为什么能摸出健康状况?
有位姐妹说妈妈病了,现在医院吊水治疗着呢。
我听着,像是肝肾不足导致的头晕目眩,这类症状吧,找中医大夫面诊,开方喝药,也许,更能见效。
那么,妹子的疑惑来了:不发病的时候,中医大夫能看出有什么病么?
当然能啊,中医的诊断,是结合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从多个方面去判断,综合的健康情况的。
有什么潜伏着的病,是可以判断出来的。
所以,中医有治未病这个能力。
病还没有发作呢,已经预先发现有这个可能性了,提前针对病因用药,就可以调理好了。
有些大夫只用把脉,就可以察知病家体内的一些情况,就可以给予调养的建议了。
《黄帝内经》里面,就记载了脉象,和相关的一些情况,等等。
中医认为,在手臂内侧,桡侧端动脉搏动的地方,就是左右手的手腕脉搏处。把触这里的脉象,可以判断相应的脏腑体质等等的状况。
正常人的脉象叫平脉。
古医书里面,记载了20多种脉象。近代医家临床上总结整理了28种脉象。
这个在具体学习脉诊。给病家把脉的时候,都会接触到的。
一般,会在左右手腕处,划分一个区域,定下“寸关尺”,每个对应的位置,代表的意义不同。
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
右手“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命门)”。
所以,很多中医大夫诊病时,如果要结合脉诊,就有可能两只手都把。
比如说,人在虚弱的时候,气血不足,气血不充沛,血管一摸,不充盈,血流量少,流速慢,这样,呈现出来的,可能就是弱脉、缓脉。
发烧的时候呢,体温高,血流速度加快,呈现出来的,可能就是数脉。
再结合了,看病家的肤色、体态、舌头舌苔,闻闻身上是否有什么特殊的气味,问问饮食睡眠寒热久病等等。
这么四诊合参,就能更为全面地,了解病家的综合情况。
把脉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几个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
脉象的几个要素,大致包括:
脉位(浮沉),迟数(慢快),脉长(长短),脉宽(洪细),脉力(有力无力),脉律(节律是否整齐),流利度,紧张度等等……
大约,在把脉的几分钟里面,就需要对这些要素,要做出判断。
然后,对脉象作出归纳。
前面说过,临床大夫总结出20多种脉象来,那时,再对照一下,是哪种脉象。等等。
见过一些在脉诊方面深有体悟的大夫,对于脉象的判断,有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
比如说,通过把脉,可以了解判断病家的性格、过去的生活经历、刚发生过的一些与健康相关的事情,等等。
曾经见过一位病家,就诊前少少受了一点惊吓,大夫就把出来了。
在开方用药或者针灸时,就顺手调理了这个受惊问题。
《黄帝内经》里面提到过“真藏脉”。
真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这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
是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
当五脏的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那个脏的精气衰竭 ,胃气将绝,于是,各自显现出特别的脉象。
如果,把出重病的病家,出现了真藏脉,那么,依书中所言,就可以预知,病家离世的大约时间了。
这个在临床上,有些大夫得到的印证。
哎呀,写到这里,长叹一声,想要健康,那得在平时多做相关的保健功课啊。
不能掉以轻心,平时不在意,到了病时,捉急得不要不要的。
毕竟,健康,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家人。
请移步点击:
把脉,在面诊中,可以帮助中医大夫,判断症状缓急、轻重,等等的啦。
中医大夫根据脉的快慢,结合其他的诊断依据,来选择治疗的策略。
脉强壮呢,那就给身体帮助,提供足够的粮草和弹药。这样,帮助病家祛病去邪。
脉虚弱呢,那就先考虑培补正气,不急于攻邪。等到养壮实一些了,气血粮草足了,那再用药攻邪。
咱们下次分享一些简单的把脉知识。
嗯,想要学习把脉的呢,可以考虑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大致了解一下。
👇👇👇